![雾霾问题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8/26/wKhkGWW2-oqAZB-hAAD61lb30Yk868.jpg)
![雾霾问题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8/26/wKhkGWW2-oqAZB-hAAD61lb30Yk8682.jpg)
![雾霾问题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8/26/wKhkGWW2-oqAZB-hAAD61lb30Yk8683.jpg)
![雾霾问题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8/26/wKhkGWW2-oqAZB-hAAD61lb30Yk8684.jpg)
![雾霾问题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8/26/wKhkGWW2-oqAZB-hAAD61lb30Yk86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重庆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生态文明和雾霾问题【时政热点】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中国不少地区将“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北京等地遭遇雾霾天气,空气重度污染。专家表示,持续雾霾污染天气与冬季多雾有关,但根本原因那么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燃煤、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城市人口密集等因素加剧了冬季空气质量恶化。【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范围:1、道家(无为〕、儒家思想〔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2、建国后的50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那么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开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世界近现代史范围: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开展战略形成。2013年高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用生态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开展历程;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站在整体史的高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考点拓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开展奠定了物质根底,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开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兴旺国家的主要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率更大的喷气式飞机、液体助推剂火箭等被创造出来,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人类的能源革命从煤炭、石油进展到利用核能,工业革命也从能源革命向原材料革命、化学革命等诸多方面扩展。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开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而这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开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2、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工业革命,是技术创造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用能源替代了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火车跑起来、轮船航起来!其核心创造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二者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每一次利用能源范围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2〕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开展之路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少数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开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阶段。目前,对生态文明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科学定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根底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可持续开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生态文明一方面是弘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要抛弃影响人类可持续开展的缺陷。它不仅仅是经济开展的模式,也包含了技术、文化习俗、法律制度、政治结构等方面。【热点训练】二、材料题:9、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开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局部主题: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1974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1975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82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推动世界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90日本大阪花与绿--人类与自然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05日本爱知县自然的智慧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根据材料1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1〕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开展之路。材料2:据新华社内罗毕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1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2〕材料2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2)人类生活品质与环境的关系材料3: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3)东部沿海、沿江地带城市化程度高,中、西部城市化程度低。近代城市化程度整体上较低,且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4分〕我国东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是资本主义侵略的主要地区和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源地,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人们的思想意识更新快。〔4分〕材料4: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存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那么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开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效劳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那么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开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根底,使曼城获得世界“最正确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4〕材料4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4)变化一: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工业革命以后变为世界棉纺织中心,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现在成为多元化开展城市,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开展迅速。变化二: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保存着优美的乡村环境,工业革命后环境遭到破坏,随着曼彻斯特经济结构转型,环境得到改善,目前成为世界最正确体育城市。曼彻斯特从传统的工业化城市转变为多元化开展城市,是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典范,是全人类的财富,值得借鉴。10.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材料二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6年(1626年)至崇祯13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材料三明末各地灾情情况选登崇祯元年(1628年)自四月至七月不雨,八月恒雨,霜杀稼,冬大雨雪、木冰,岁大饥。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崇祯5~7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崇祯13年(1640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浙旱蝗。河南北数千里,白骨纵横,民父子相食。材料四……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日:“朕凉德藐躬,上千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明史》卷二十四请答复:〔1〕材料一说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明朝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天咎〞相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4〕自然灾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官上任发言稿简短
- 实习感悟发言稿
- 医学生个人发展计划
- 电子商务物流与医疗物资配送的特殊性分析
- 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 机关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 老年大学教学计划文章
- 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范本
- UPS空调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2
-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件
- 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量及报价模板
- 八年级上册英语阅读还原50题-含答案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巩义市齐兴铝土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查房
- 网优案例汇总
- 仓库每日检查记录表仓库每日检查内容及每日巡查事项
- 唐诗长恨歌白居易注音版
- (8.2)-7.2舞台服装设计-舞台服装色彩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