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由此,该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事情起源于历法编制。当时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的由来。

《太初历》的制订问题画上了句号,但由修订《太初历》所引发的浑盖之争却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歇,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与字宙结构问题有关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先是相信盖天说,后来在与另一位学者桓谭的争论中,被桓谭说服,转而信奉浑天说。他经过细致思考,发现了盖天说的诸多破绽,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

但是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隋书·天文志》)

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面对王充的责难,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面,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有何妨晋朝的葛洪就针对王充的责难,提出了判断浑天说是否成立的判据:又日之入西方,视之稍稍去,初尚有半,如横破镜之状,须臾沦没矣。若如王生之言,日转北去者,其北都没之顷,宜先如竖破镜之状,不应如横破镜也。(《隋书·天文志》)

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出“横破镜"的状态这一事实作为依据,指出这种现象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他提出的判据是有说服力的。从观测的角度,只能承认浑天说是较为正确的。至于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南北朝时期的浑天家何承天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早不为减,浸不为益。(《隋书·天文志》)何承天的构思很有意思,他的辨解,表现了浑天说者为修补自己理论上的漏洞所作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浑天说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它没有地球观念,没有意识到海洋也是大地的一部分。

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尽管采纳了司马迁修订新历法的建议,但是面对宇审结构观点上的分歧,却并未偏信司马迁。

B.修订《太初历》的过程并不顺利,原因是出现了与盖天说观点不同的浑天说,两派学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C.何承天对太阳从水中出入的问题作了合理的解释,修补了浑天说理论的漏洞,但其努力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D.浑盖之争自拉开帷幕就有很多学者积极参与,相关争论持续了一千多年,促进了后世对宇宙结构的探索。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信奉盖天说的著名学者扬雄,不仅没有固执己见,而且还写文章《难盖天八事》对自己原来所信奉的观点进行批驳。

B.浑天说虽然也有自己的“软肋”,却一度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因为当时缺乏更加科学的天文学理论。

C.“从观测的角度,只能承认浑天说是较为正确的",说明浑天说本身并不绝对正确,这表现了科技类文章语言的严密性。

D.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产生了深远影响,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加入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3.下列选项都出自《晋书·天文志》,其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日月众尾,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B.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C.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施四陵。

D.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

4.作者评价盖天说是“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根据选文内容,该评价的依据是什么(4分)

5.反证法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请根据文中“当时人的理解”,运用反证法完成下列推导。(6分)

要论证“浑天说不成立",先假设:“浑天说成立”为真。浑天说认为:___①_________________。而大家公认“水火不容"是常理。因而推断:②_________________。按照逻辑学的排中律原则,③_____________,所以,“浑天说不成立”为真。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距离银河系24亿光年外的一个盘状星系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爆炸喷射出的物质形成了极其狭窄、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这使它释放的能量如同一束激光,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照射出来,而我们的地球恰好在这个方向上。世界时2022年10月9日下午1点17分,这束闪光以伽马射线暴发(伽马暴)的形式造访了地球,便立刻被众多卫星和地面上的伽马射线天文台捕捉到。按照惯例,它被根据发现的日期和类型命名:伽马暴(GRB)221009A(简称伽马暴09A)。但很快,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传遍了天文圈:史上最亮伽马暴。

遍布宇宙的猛烈爆炸

伽马暴的发现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为了监视他国,美国陆续发射了Vela系列卫星,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器,用来检测核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闪光。1967年7月2日,Vela系列2号和3号卫星探测到了不同于任何已知核武器爆炸的伽马射线闪光。然而,根据它们粗略的定位信息,研究团队排除了这些闪光起源于人造物体或者太阳活动的可能性。

这些发现在1973年以《对宇宙起源的伽马射线暴发的观测》为题,发表在学术刊物《天体物理期刊》上。从那时起,人类才广泛知晓了宇宙中存在着这样剧烈的神秘爆炸事件。从1991年起,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天文台陆续发现了2700余例伽马暴。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的各个方向,而不是集中分布在银河这条窄带上。因此天文学家们马上达成了共识:伽马暴起源于银河系外的宇宙深处。在知晓伽马暴起源于极遥远的距离后,根据它们被观测到的亮度,科学家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些伽马暴释放的能量惊人的巨大,甚至比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还要大。所以伽马暴又被称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全宇宙最猛烈的爆炸现象"。

自伽马暴被发现起,科学家们就在猜测究竟是什么在宇宙各处引发这样猛烈的爆炸。很快,五花八门的理论猜想就充斥着各种学术期刊。大浪淘沙之下,有两个猜想逐渐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伽马暴理论:塌缩星和中子星合并。现在的天文学家们认为这两种宇宙中的灾变事件对应于迄今为止观测到的两种类型的伽马暴——长伽马暴和短伽马暴。

中国完整准确测量最强伽马暴

在伽马暴天文学研究的最初几十年里,中国探测器的名字是缺席的。直到2001年,搭载伽马暴探测器的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升空,才改变了这种局面。2017年,“慧眼”卫星的发射让我们在伽马射线爆发天体的观测研究上大展身手。“慧眼"卫星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上面搭载的高能X射线望远镜是搜寻和测量伽马暴的利器。在发射四年后,“慧眼"科学团队发布了第一批322个被“慧眼”卫星观测到的伽马暴。2020年和2022年,我国又陆续发射了三颗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的卫星——“极目"A、B、C星。至此,“慧眼”卫星和“极目"三星,连同国际上那些前辈伽马暴探测卫星,如费米、雨燕等一起,组成一张捕捉和测量伽马暴的天网。

就在这张大网刚刚织好不久,史上最强的伽马暴09A就造访了地球。

伽马暴09A属于长伽马暴,因此人们猜测它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它发生的星系距离地球24亿光年。这听起来非常遥远,但与其他伽马暴相比,这个距离仍然算非常近的。此外,这个伽马暴的喷流张角非常小,因此与其他伽马暴相比,更能集中地将能量辐射到地球这个方向。这两个独特之处使得伽马暴09A成为观测史上看起来最亮的伽马暴。

这样意想不到的亮度为国际主流伽马暴探测器带来了不小麻烦,使它们经历了类似于照相机过曝的问题。这些发生问题的探测器无法给出完整可靠的探测数据,因此也无法准确地回答伽马暴09A究竟有多亮。

在伽马暴09A最亮的阶段,“慧眼”卫星和“极目"C星恰好处在能观测到它的轨道位置和工作状态。特别巧合的是,当时“极目”C星正飞行在地球的高纬度区域上空。由于那片区域有很强的带电粒子干扰,科研人员为“极目"C星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低灵敏度的工作模式。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即将走到非常明亮的户外时,提前戴上墨镜一样。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再加上“极目”专门探测亮源的设计,使得“极目"C星和“慧眼”联合给出了对于伽马暴09A最完整和准确的测量。

(摘编自易疏序《千年一遇伽马暴,带来更多宇宙谜团》)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检测核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闪光,美国发射的Vela系列卫星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器。

B.《天体物理期刊》发表的《对宇宙起源的伽马射线暴发的观测》,使人们广泛知晓宇宙中存在着剧烈的神秘爆炸事件,具有开创性意义。

C.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天文台陆续发现的2700余例伽马暴,没有集中分布在银河这条窄带上,而是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的各个方向。

D.为什么会发生伽马暴?科学家们给出了多种多样的解释,现在有两种解释被大家广为接受,这就是坍缩星以及中子星合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于任何已知核武器爆炸的伽马射线闪光,也就是伽马暴,是美国发射的Vela系列卫星发现的。

B.伽马暴是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全宇宙最猛烈的爆炸现象,其释放的能量比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还要大。

C.在伽马暴天文学研究初期,中国是缺席的,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团队是后来者居上。

D.伽马暴09A的亮度之强前所未有,以至于大部分伽马暴探测器发生了类似照相机过曝的问题,无法给出完整可靠的探测数据。

3.关于伽马暴09A的表述,下列选项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伽马暴分为长伽马暴和短伽马暴,伽马暴09A属于长伽马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

B.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和“极目”卫星凭借其独特的设计,成功地给出了对伽马暴09A准确的测量。

C.伽马暴09A成为观测史上看起来最亮的伽马暴,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喷流张角非常小,便于集中地将能量辐射到地球这个方向。

D.伽马暴09A发生在一个盘状星系里,这个星系距离地球24亿光年,虽然距离十分遥远,但伽马暴09A仍造访了地球。

4.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为了做到通俗,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反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分)

5.在科学上怎样才能有所发现?试结合文本和自己的思考回答。(6分)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里,但是“忠"字的意义,在《论语》中并不如此。我在上面所引“为人谋而不忠乎”一句中的“忠",是“忠恕”的注解,是“对人之诚"。“主忠信”的“忠",可以和“衷”字相通,是“由衷"之意。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个“忠”字虽则近于“忠于职务"的“忠”字,但是并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在《论语》中,“忠”字甚至并不是君臣关系间的道德要素。君臣之间以“义"相结合。“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所以“忠臣"的观念可以说是后起的,而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之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二:

对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形成原理的分析,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基础,就是梁漱溟所谈的“家伦理本位”文化。正如《论语》里所讲述的,对于父亲偷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就是诚实是应该的,但在特殊情境下父为子、子为父说了谎,还是能被接受的。儒家是以“己”为起点从亲人间的“孝悌"入手推广到他人,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人伦中,爱变得有差等,于是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让中国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圈子”现象,尤其是在商场、官场上,那些有资源、有权力的人形成的小圈子更可成为有足够实力的小团体。既可以为善,变成办事有效率、有效能的团队,一加一大于二,发挥小集体的战斗力;也可以为恶,将权力私人化,为小集团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善恶之间,关键就取决于小圈子里从领袖到成员,其行为有没有愿景、能不能做到“礼法并治",也就是说,有没有大家都会遵守的非正式规范或正式法则,并能有效地动态平衡礼与法的矛盾,化解原则与利益的冲突,以及平衡圈内圈外的不同利益。

“圈子”由关系连接而成,当极端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搞关系的人会用一切手段来拉近自己与圈子中核心人物的距离,从而换取最大利益。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化界、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人人似乎都以自己属于某个圈子为荣,想尽办法进入圈子,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依靠圈子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极端情况下,法律、道德往往让位于圈子的利益,公共权力成为各种圈子的私家领地。种种情况,都对社会的良性治理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此,有人主张用法治取代德治,有人主张去关系化,还有人主张以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法治不彰的现象,加强法制建设也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要用法来取代道德,或以契约交易的关系取代讲仁义、讲博爱的人际关系,则违背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事实上,那种主张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是因为“圈子"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即使是处处讲求法治的美国也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才因此发展出了对社会网的理论分析,如今在美国,社会网结构和关系研究已成为显学;另一方面,任何社会底线失守,任何治理手段都可能成为作恶的工具,崇尚法治的美国同样有安然案(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美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造假案,以及华尔街“肥猫”们有意设计有毒资产进而引发金融海啸等不法行为。尽管如此,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并不是法治的错,同样的,为一己之私、追逐小圈子利益而牺牲社会整体利益的现象也不是圈子和关系本身的错,而是贪婪纵欲、好大喜功又短视近利的错。社会也罢、组织也罢,要实现良性治理,需要做的不是消灭圈子,也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西方的治理体系,而是要顺应中国的社会现实,充分了解这种“圈子文化",通过制度的改良和优化最终实现良性治理。

(摘编自罗家德《辨析“圈子”现象圈子或善或恶原因何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西洋团体格局社会不同,在中国这个属于差序格局的社会里,是找不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的。

B.在《论语》看来,君与臣的关系中,“义"的道德意义要大于“忠”的道德意义。君臣之间是以“义"相结合的。

C.在孟子看来,否定人伦差序,强调“爱无差等”,是无父无君,违背人伦天性,最终会扰乱天下的做法。

D.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是不切实际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基督教里的“兼爱"的观念与中国有差等的爱进行对比,是为了显示团体格局社会明显优于差序格局社会。

B.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里,不会有统一的价值标准。所有的价值标准也都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关系之上。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这种从自身出发,从对待亲人入手,从而推广到他人的思想,就使爱变得有差等了。

D.“圈子文化"往往会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表现出它恶的一面,这种情况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差序格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韩非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D.《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4.在“差序格局"社会里,道德观念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4分)

5.社会上存在一些诸如宗亲会、校友会以及商会等各种带有“圈子文化”色彩的团体。如何正确引导它们,使其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请结合材料,说出你的建议。(6分)

河北省沧州市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分析了这些手机保存的大量出行记录,认为仅在美国,每年司机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造成了超过3050亿美元的损失,或者说这给每位司机造成了近1500美元的损失。

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是:由软件引导的汽车刹车反应更快,能安全地让更多的汽车以高速公路的正常速度更加紧密地在一起行驶。同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自动驾驶汽车的司机可以在汽车行驶时工作或休闲,眼睛不必一直盯着马路,可以在车上解决更多生活、工作事务,于是花较长时间驾驶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不再是件麻烦事。人们也会更愿意在更遥远、更辽阔的地区建立居民点,就可以减少一些堵塞。

但就像大多数人质疑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无人驾驶班车因为树叶而感到困惑。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就会干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这么看来,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亟待解决最大的难点是——确保驾驶安全。

1903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汽车展览之一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幕,一个世纪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写道:“在乘坐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第四天,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

但直到今天,自动驾驶汽车仍是一种新鲜事物。在21世纪20年代初,即使最大胆的预测已经实现,真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路和街道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超过100万辆。但在接下来的1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注定会迅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的智能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可能达到数千万辆。它们将与大约20亿(误差不超过几亿)辆由人类驾驶的轿车和货车一起在道路上行驶。即使在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

但是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带着压倒性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就像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从机场、度假村出发,蜂拥着经过我们最喜欢的市中心,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搭乘机器人出租车出行非常便宜,人们或许会选择不再拥有汽车。如果我们能一起做出改变,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未来所需的汽车数量将远低于当前私家车的数量。

不过,这一线希望可能无法实现。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仔细想想,自动化汽车不仅为你开车,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支付车辆的保险费(当然是用你的钱)。我们完全有可能将愚蠢的汽车换成智能汽车,继续四处游走。

长远看来,我们将目睹两种世界的混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新车销售额降低50%(这的确是一个巨大转变),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1/4车辆在美国使用,其余分散在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尽管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汽车以及货车、滑板车等车辆的业务仍在拓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价值2万亿美元,其仅剩的业务将被归入“个人交通服务"这一规模更大的市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每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10万亿美元,约等于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规模。

所以,无人驾驶的革命浪潮一开始是涓涓细流,不久后计算机的“接管”正促使传统汽车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转型。我们的汽车已经能够自动驾驶、刹车和停车4技能水平令人惊讶,但这种半自动化只是将驾驶责任委托给机器的开始。随着自动驾驶装置开始投入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一开始是数千辆、数百万辆,到21世纪中期将可能达到数十亿辆。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或从事其他无趣、危险和肮脏的日常维护工作。当我们醒来时,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我们就像魔法师,只要低声念着“咒语"就能召唤坐骑。

不管怎样,自动驾驶的精灵已经逃出瓶子,不会轻易回去了。

(摘编自安东尼·汤森《无人驾驶:从想象到现实》,沈瑜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的分析,拥挤不堪的马路使得每年每位美国司机产生近1500美元的经济损失。

B.“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中的“别的方式",指的是通过自动驾驶汽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C.计算机促使传统汽车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而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最终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D.作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能够从想象走到现实的,它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而由人类驾驶的汽车将消失殆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测试,我们发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有时会受到规划外事物的影响。

B.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因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自动化。

C.自动化会让私家车更有用,人们也许会继续拥有私家车,那么靠无人驾驶出租车减少汽车数量的希望可能会落空。

D.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经济规模不容小觑,即使其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车辆的相关业务仍在不断拓展。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自动驾驶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确保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等各种情况。

B.2023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徐州交控集团冠盛公司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在公路智能施工领域迈出扎实一步。

C.自动驾驶技术要解决数据和地图问题,地图需要高清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据,包括道路的弯度、坡度、高度,数据量非常惊人。

D.预计至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总销量将由2025年的23万辆上升至1180万辆,而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化汽车将于2030年左右面世。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一句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答:__________

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我们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水已变得异常珍贵。地球上丰富水源的绝大部分由于含有大量海盐而不宜用于农业、工业及人类消耗,世界上这样多的人口正在体验或将面临淡水严重不足的威胁。人类忘记了自己的起源,又无视维持生存最起码的需要,这样水和其他资源也就一同变成了人类漠然不顾的受难者。

自从化学家们开始制造自然界从未存在过的物质以来,水净化的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了。对水的使用者来说,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合成化学药物的大量生产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在这种生产增加,致使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每天被排入河流。当它们和家庭废物以及其他废物充分混合流入同一水体时,这些化学药物用污水净化工厂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本化验不出来。大多数的化学药物非常稳定,采用通常的处理过程无法使其分解,更为甚者是它们常常不能被辨认出来。在河流里,真正不可思议的是各种污染物相互化合而产生了新物质,卫生工程师只能失望地将这种新化合物的产生归因于“开玩笑"。马萨诸塞州工艺学院的卢佛·爱拉森教授说:“我们还没有开始认识那是些什么东西。它们对人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也不知道。”

控制昆虫、啮齿类动物或杂草的各种化学药物的使用现正日益助长这些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其中有些有意地用于水体以消灭植物、昆虫幼虫或杂鱼。有些有机污染物来自森林,在森林中喷药可以保护一个州的二、三百英亩土地免受虫灾,这种喷洒物或直接降落在河流里,或通过茂密的树木华盖滴落在森林底层,在那儿,它们加入了缓慢运动着的渗流水而开始其流向大海的漫长流程。这些污染物的大部分可能是几百万磅农药的水溶性残毒,这些农药原本是用于控制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但借助于雨水,它们离开了地面而变成世界水体运动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河流里,到处都可看到这些化学药物引人注目的形迹。例如,在实验室里,用从潘斯拉玛亚一个果园区取来的饮用水样在鱼身上做试验,由于水里含有很多杀虫剂,所以仅仅在四个小时之内,所有被用来做实验的鱼都死了。灌溉过棉田的溪水即使在通过一个净化工厂之后,对鱼来说仍然是致命的。

在整个水污染的问题中,再没有什么能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的威胁更使人感到不安。造物主很难封闭和隔绝地下水域。降落在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岩石里的细孔及裂隙不断往下渗透,越来越深,直到最后达到岩石的所有细孔里都充满了水的这样一个地带,此地带是一个从山脚下起始、到山谷底沉没的黑暗的地下海洋。地下水总是在运动着。它通过看不见的水线在漫游着,直到最后在某处地面以泉水形式露出,或者可能被引到一口井里。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它归入小溪或河流。除了直接落入河流的雨水和地表流水,所有现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有一个时期都曾经是地下水。所以从一个非常真实和惊人的观点来看,地下水的污染也就是世界水体的污染。

由科罗拉多州某制造工厂排出的有毒化学药物必定通过了黑暗的地下海流向好几里远的农田区,在那儿毒化了井水,使人和牲畜病倒,使庄稼毁坏。灌溉这些农场的水是从很浅的井水里抽出来的,当对这些井水进行化验时,发现里面含有化学药物的成分。很明显,在制造工厂和农场之间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了,并且地下水花费了七至八年的时间带着毒物在地下漫游了大约二里的路程而到达最近的一个农场。

科罗拉多农场及其庄稼受害的故事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除了在科罗拉多,在化学污染通往公共用水的任何地方,是否都可能有类似情况存在呢?在各处的湖和小河里,在空气和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还有什么危险的物质可以由标记着“无害"的化学药物所产生呢?

当然,不仅仅是地下水被污染了,而且地表流动的水,如小溪、河流、灌溉农田的水也都被污染了。设立在加利福尼亚州提尔湖和南克拉玛斯湖的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为此提供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例证。这些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曾在提尔湖和南克拉玛斯湖捡到了成百只已经死了的或奄奄一息的鸟。经过分析,发现它们体内含有与毒剂DDD和DDE同类的杀虫剂残毒。保护区的管理人认为水流往返灌溉经过大量喷药的农田把这些杀虫剂残毒带入保护区,因此保护区河水里的杀虫剂残毒正日益增多。

既然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已被杀虫剂和其他化学药物污染,那么就存在着一种危险,即不仅有毒物而且还有致癌物质也正在进入公共用水。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惠帕教授已经警告说:“由使用已被污染的饮水而引起的致癌危险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引人注目地增长。”并且实际上于五十年代初在荷兰进行的一项研究已经为污染的水将会引起癌症危险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大量使用含砷杀虫剂可以使上述情况很容易地再度发生。在这些地区的土壤也变得有毒了。带着一部分砷的雨水进入小溪、河流和水库,同样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地下水的海洋。

布里吉博士说:“更加清楚不过的是,我们正走上一条危险之路。依赖杀虫剂这样的武器来消灭昆虫足以证明我们知识缺乏,能力不足,不能控制自然变化过程,因此使用暴力也无济于事。在这里,科学上需要的是谦虚谨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引以自满。"

(摘编自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成化学药物并非自然物质,它出现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类人造物质的大量使用对地球水资源造成巨大污染。

B.人们在森林中喷洒化学药物,主观上是为了让土地免受虫灾,但客观上导致了当地的河流以及地下水遭到污染。

C.科罗拉多州某工厂排出的有毒化学药物渗入地下,再经地下水传播,污染了约二里外的农场的井水,导致当地人、畜病倒。

D.“大量使用含砷杀虫剂可以使上述情况很容易地再度发生”中的“上述情况",是指被污染的水源引发癌症的危险情况。

2.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所用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引用爱拉森教授的话,意在表明人类虽然制造了化学药物,但对化学药物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尚不清楚。

B.第三段以潘斯拉玛亚一个果园区的饮用水样致鱼死亡的实验为例,说明化学药物的使用已经让人类的饮用水不再安全。

C.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发现成百只已死或将死的鸟的体内有杀虫剂残毒,作者以此证明当地地表水已遭化学药物污染的事实。

D.文章结尾引用布里吉博士的话,称“使用暴力也无济于事”,“暴力"是指人类在消灭昆虫时不计后果地使用杀虫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淡水资源十分珍贵,人类本应倍加珍惜,可是滥用化学药品这种短视行为使得人们对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困难。

B.相比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大面积污染的威胁更令人不安,因为地下水很难被封闭和隔绝,总是处于运动中,其造成的污染范围更大。

C.第六段通过连续发问,表明了作者对科罗拉多农场以外的公共用水是否已受污染尚不知晓,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D.文章用许多文字解说化学药物对于地球水资源的污染,而最终的指向则是这些化学污染物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构成威胁。

4.人工合成化学药物的使用使污水净化工作面临哪些困难?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会在正文前加一段摘要,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关键内容。请为本文写一段摘要,简要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不超过120个字,不作格式要求。(6分)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发扬学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鼓励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这里的“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既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应有属性而言,也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当下现状而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这里,无论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还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都旨在“引导性",内含“建设性”。因此,担负着如此重任与使命的文艺批评,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需要在批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一切都使得“建设性"成为当代文艺批评最为基本的要务,也是最为重要的特性。

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繁、研精阐微,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就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使文艺批评在为文艺创作鸣锣开道和助力鼓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进而完善自己。

如果从建设性的角度来审视当下文艺批评现状,可以说,伴随着建设性文艺批评的,总有“非建设性”文艺批评的身影不时闪现。这不仅不能让人满意,甚至令人甚为忧虑。比如,一些文艺批评,凭着狭隘的主观臆测去判定作品,往往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还有一些文艺批评,抓住作者的某些言论和作品的某些缺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必欲把某些作者“抹黑",甚至“妖魔化”。还有一些散布于网络、貌似“文艺批评"的“网红”言论,抓住某些文艺热点与争议现象,或者煽风点火,或者深文周纳,以危言耸听的话语博取关注,吸引眼球,追求“流量化"。这些批评和伪批评,不仅与文艺批评的建设性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对建设性文艺批评构成显见的阻碍与干扰,实为文艺批评中的不谐之音和消极因素。

因此,《意见》中提出“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就是针对这种与文艺批评相关的“越界"乱象特别提出来的重要规范和基本要求。创作的问题,文艺的问题,要通过文艺批评和文艺争鸣的方式,依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文艺的方式解决,在文艺的范围解决。这是一个应有的规范,也是一个基本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明辨是非,进而努力形成“创作共识、评论共识、审美共识"。

(摘编自白烨《新时代需要建设性的文艺批评》)

材料二:

做好当下文艺批评工作,需要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提升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学科意识、学术意识、专业意识,重视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谨防单纯依赖文艺批评问题导向的片面倾向。

不管是传统的训诂式批评,还是新兴的新媒介批评,文艺批评的问题意识都需要专业眼光的磨砺和知识积淀的滋养。文艺批评对现场问题的介入必须是主动的、准确的、深度的、专业的,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根本目的,不能只是疲于跟随问题,被动地、表层地、碎片化地回应问题,甚至被虚假问题迷惑与欺骗,沦为在场的旁观者、附庸者,甚至成为搁置真实问题的敷衍者、逃避者。文艺批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不能沦为权宜之计甚至一次性的策略工具,它应当上升为一种具有普遍阐释力、持久解决力的有效方法,成为一种真正的经典专业批评。

在当今人人可以成为“批评家”.“评论家"的网络数字时代,在资本市场制造虚假问题、抽空问题实质的“流量至上”的自媒体时代,过分强调问题导向,忽视学科建设,更容易导致文艺批评缺乏宏观视野与系统思维,局限于微观、个别、潮流的狭隘层面,被各种利益欺骗和裹挟,迷失在现实的诱惑、驱使和干扰中,急功近利乃至低俗粗鄙。放弃专业的文艺批评标准和学理分析,丧失学术定力、学术功力、学术动力,逃避思想升华和精神担当,无法提供具有原创性、深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权威成果和经典之作,难以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和影响效应,不能真正满足时代的根本需求。更可怕的是,在数据化转型的大数据算法时代,“问题"常常不是真问题,而是人工智能算法制造的流量陷阱和话题温床,是精准预测、营销、控评的结果,忽视学科发展、学术创新、学理支撑的文艺批评将对此缺乏主动甄别能力,难以辨识“问题”真伪,被迫接受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和绵密规训。由此可知,在大数据时代,马克思的“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显得更加振聋发聩且愈发重要和紧迫。这迫切要求文艺批评在学科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对相关问题进行仔细考辨、准确定位、客观分析和深入思考。

(摘编自张政文、陈龙《当下文艺批评的三重任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当下文艺评论中出现的“妖魔化”“流量化"等乱象,只要建设性地开展文艺批评就可以形成创作共识、评论共识、审美共识。

B.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剂良药,既具有“引导性”,又内含“建设性",而“建设性”正是当代文艺批评最重要的特性。

C.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需要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优秀遗产,批判借鉴西方文艺理论,

D.文艺批评必须借助丰富的知识积淀和独到的专业眼光,对现场问题进行主动、准确、深度的介入,这样才能解决真实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批评要具有建设性,就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努力构建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B.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这必然要求批评者要以文会友,切中肯繁,研精阐微。

C.“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大数据算法时代,“问题”不是真问题,而是人工智能算法制造的流量陷阱和话题温床。

D.“文艺批评工作需要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问题导向,而忽视学科建设,就容易使文艺批评局限于微观、个别、潮流的狭隘层面。

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建设性文艺批评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尊重差异,发扬民主。

B.煽风点火,吸引眼球。

C.与人为善,切中肯繁。

D.实事求是,是非分明。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在当下时代,如何做好文艺批评工作请简要说明。(6分)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由此,该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事情起源于历法编制。当时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的由来。

《太初历》的制订问题画上了句号,但由修订《太初历》所引发的浑盖之争却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歇,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与字宙结构问题有关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先是相信盖天说,后来在与另一位学者桓谭的争论中,被桓谭说服,转而信奉浑天说。他经过细致思考,发现了盖天说的诸多破绽,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

但是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隋书·天文志》)

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面对王充的责难,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面,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有何妨晋朝的葛洪就针对王充的责难,提出了判断浑天说是否成立的判据:又日之入西方,视之稍稍去,初尚有半,如横破镜之状,须臾沦没矣。若如王生之言,日转北去者,其北都没之顷,宜先如竖破镜之状,不应如横破镜也。(《隋书·天文志》)

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出“横破镜"的状态这一事实作为依据,指出这种现象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他提出的判据是有说服力的。从观测的角度,只能承认浑天说是较为正确的。至于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南北朝时期的浑天家何承天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早不为减,浸不为益。(《隋书·天文志》)何承天的构思很有意思,他的辨解,表现了浑天说者为修补自己理论上的漏洞所作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浑天说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它没有地球观念,没有意识到海洋也是大地的一部分。

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尽管采纳了司马迁修订新历法的建议,但是面对宇审结构观点上的分歧,却并未偏信司马迁。

B.修订《太初历》的过程并不顺利,原因是出现了与盖天说观点不同的浑天说,两派学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C.何承天对太阳从水中出入的问题作了合理的解释,修补了浑天说理论的漏洞,但其努力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D.浑盖之争自拉开帷幕就有很多学者积极参与,相关争论持续了一千多年,促进了后世对宇宙结构的探索。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信奉盖天说的著名学者扬雄,不仅没有固执己见,而且还写文章《难盖天八事》对自己原来所信奉的观点进行批驳。

B.浑天说虽然也有自己的“软肋”,却一度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因为当时缺乏更加科学的天文学理论。

C.“从观测的角度,只能承认浑天说是较为正确的",说明浑天说本身并不绝对正确,这表现了科技类文章语言的严密性。

D.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产生了深远影响,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加入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3.下列选项都出自《晋书·天文志》,其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日月众尾,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B.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C.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施四陵。

D.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

4.作者评价盖天说是“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根据选文内容,该评价的依据是什么(4分)

5.反证法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请根据文中“当时人的理解”,运用反证法完成下列推导。(6分)

要论证“浑天说不成立",先假设:“浑天说成立”为真。浑天说认为:___①_________________。而大家公认“水火不容"是常理。因而推断:②_________________。按照逻辑学的排中律原则,③_____________,所以,“浑天说不成立”为真。

1.C【解析】原文并未认为何承天的解释“合理",只是说他“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何承天的构思很有意思"。

2.D【解析】“吸引国外许多科学家加入”于文无据,“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因果不当。

3.D【解析】A项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出入水中,本句说日月众星浮生于虚空之中,不符合“浑天说”;B项,“天似盖笠"属“盖天说”;C项指出天地中心最高,四周下降,属“盖天说";D项,鸡子之喻表明天地是蛋壳与蛋黄的关系,属“浑天说”。

4①盖天说用数学的方法测算各种天文数据。

②盖天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

③盖天说的预测、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检验。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任何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5①太阳依附于天球,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②“浑天说成立"为假。③“浑天说成立”与“浑天说不成立"不能同假(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距离银河系24亿光年外的一个盘状星系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爆炸喷射出的物质形成了极其狭窄、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这使它释放的能量如同一束激光,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照射出来,而我们的地球恰好在这个方向上。世界时2022年10月9日下午1点17分,这束闪光以伽马射线暴发(伽马暴)的形式造访了地球,便立刻被众多卫星和地面上的伽马射线天文台捕捉到。按照惯例,它被根据发现的日期和类型命名:伽马暴(GRB)221009A(简称伽马暴09A)。但很快,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传遍了天文圈:史上最亮伽马暴。

遍布宇宙的猛烈爆炸

伽马暴的发现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为了监视他国,美国陆续发射了Vela系列卫星,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器,用来检测核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闪光。1967年7月2日,Vela系列2号和3号卫星探测到了不同于任何已知核武器爆炸的伽马射线闪光。然而,根据它们粗略的定位信息,研究团队排除了这些闪光起源于人造物体或者太阳活动的可能性。

这些发现在1973年以《对宇宙起源的伽马射线暴发的观测》为题,发表在学术刊物《天体物理期刊》上。从那时起,人类才广泛知晓了宇宙中存在着这样剧烈的神秘爆炸事件。从1991年起,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天文台陆续发现了2700余例伽马暴。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的各个方向,而不是集中分布在银河这条窄带上。因此天文学家们马上达成了共识:伽马暴起源于银河系外的宇宙深处。在知晓伽马暴起源于极遥远的距离后,根据它们被观测到的亮度,科学家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些伽马暴释放的能量惊人的巨大,甚至比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还要大。所以伽马暴又被称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全宇宙最猛烈的爆炸现象”。

自伽马暴被发现起,科学家们就在猜测究竟是什么在宇宙各处引发这样猛烈的爆炸。很快,五花八门的理论猜想就充斥着各种学术期刊。大浪淘沙之下,有两个猜想逐渐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伽马暴理论:塌缩星和中子星合并。现在的天文学家们认为这两种宇宙中的灾变事件对应于迄今为止观测到的两种类型的伽马暴——长伽马暴和短伽马暴。

中国完整准确测量最强伽马暴

在伽马暴天文学研究的最初几十年里,中国探测器的名字是缺席的。直到2001年,搭载伽马暴探测器的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升空,才改变了这种局面。2017年,“慧眼"卫星的发射让我们在伽马射线爆发天体的观测研究上大展身手。“慧眼”卫星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上面搭载的高能X射线望远镜是搜寻和测量伽马暴的利器。在发射四年后,“慧眼”科学团队发布了第一批322个被“慧眼"卫星观测到的伽马暴。2020年和2022年,我国又陆续发射了三颗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的卫星——“极目”A、B、C星。至此,“慧眼"卫星和“极目”三星,连同国际上那些前辈伽马暴探测卫星,如费米、雨燕等一起,组成一张捕捉和测量伽马暴的天网。

就在这张大网刚刚织好不久,史上最强的伽马暴09A就造访了地球。

伽马暴09A属于长伽马暴,因此人们猜测它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它发生的星系距离地球24亿光年。这听起来非常遥远,但与其他伽马暴相比,这个距离仍然算非常近的。此外,这个伽马暴的喷流张角非常小,因此与其他伽马暴相比,更能集中地将能量辐射到地球这个方向。这两个独特之处使得伽马暴09A成为观测史上看起来最亮的伽马暴。

这样意想不到的亮度为国际主流伽马暴探测器带来了不小麻烦,使它们经历了类似于照相机过曝的问题。这些发生问题的探测器无法给出完整可靠的探测数据,因此也无法准确地回答伽马暴09A究竟有多亮。

在伽马暴09A最亮的阶段,“慧眼"卫星和“极目”C星恰好处在能观测到它的轨道位置和工作状态。特别巧合的是,当时“极目"C星正飞行在地球的高纬度区域上空。由于那片区域有很强的带电粒子干扰,科研人员为“极目”C星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低灵敏度的工作模式。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即将走到非常明亮的户外时,提前戴上墨镜一样。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再加上“极目"专门探测亮源的设计,使得“极目”C星和“慧眼"联合给出了对于伽马暴09A最完整和准确的测量。

(摘编自易疏序《千年一遇伽马暴,带来更多宇宙谜团》)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检测核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闪光,美国发射的Vela系列卫星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器。

B.《天体物理期刊》发表的《对宇宙起源的伽马射线暴发的观测》,使人们广泛知晓宇宙中存在着剧烈的神秘爆炸事件,具有开创性意义。

C.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天文台陆续发现的2700余例伽马暴,没有集中分布在银河这条窄带上,而是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的各个方向。

D.为什么会发生伽马暴?科学家们给出了多种多样的解释,现在有两种解释被大家广为接受,这就是坍缩星以及中子星合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于任何已知核武器爆炸的伽马射线闪光,也就是伽马暴,是美国发射的Vela系列卫星发现的。

B.伽马暴是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全宇宙最猛烈的爆炸现象,其释放的能量比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还要大。

C.在伽马暴天文学研究初期,中国是缺席的,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团队是后来者居上。

D.伽马暴09A的亮度之强前所未有,以至于大部分伽马暴探测器发生了类似照相机过曝的问题,无法给出完整可靠的探测数据。

3.关于伽马暴09A的表述,下列选项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伽马暴分为长伽马暴和短伽马暴,伽马暴09A属于长伽马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

B.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和“极目"卫星凭借其独特的设计,成功地给出了对伽马暴09A准确的测量。

C.伽马暴09A成为观测史上看起来最亮的伽马暴,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喷流张角非常小,便于集中地将能量辐射到地球这个方向。

D.伽马暴09A发生在一个盘状星系里,这个星系距离地球24亿光年,虽然距离十分遥远,但伽马暴09A仍造访了地球。

4.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为了做到通俗,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反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分)

5.在科学上怎样才能有所发现?试结合文本和自己的思考回答。(6分)

1.C【解析】C项,“均匀地分布”错误,文本中说的是“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的各个方向",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的各个方向”。故选C。

2.B【解析】B项,对应的文本中的语句是“伽马暴又被称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全宇宙最猛烈的爆炸现象’",“甚至比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还要大”,选项和文本中的语句相比,由于“被称为"“甚至”的省略,意思显然发生了变化。故选B。

3.A【解析】A项,“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表述不准确,文本中的表述是“人们猜测它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这里将或然性判断误作了实然性判断。故选A。

4.①打比方。如说伽马暴释放的能量如同一束激光,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照射出来。②作比较。如将伽马暴释放的能量与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比较。(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①打比方。如“这使它释放的能量如同一束激光,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照射出来"说伽马暴释放的能量如同一束激光,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照射出来。②作比较。如“这些伽马暴释放的能量惊人的巨大,甚至比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还要大”将伽马暴释放的能量与整个银河系一年通过辐射释放的能量比较。

5.①孜孜不倦的追求;②有先进的科学研究设备做依托;③偶然因素的助力。(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在科学上怎样才能有所发现",结合“在发射四年后,‘慧眼’科学团队发布了第一批322个被‘慧眼’卫星观测到的伽马暴。2020年和2022年,我国又陆续发射了三颗高能所牵头研制的专门用于伽马暴探测的卫星——‘极目’

A、B、C星”可知,需要孜孜不倦的追求;结合“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器"“‘慧眼’卫星的发射让我们在伽马射线爆发天体的观测研究上大展身手”可知,需要有先进的科学研究设备做依托;结合“特别巧合的是,当时‘极目’C星正飞行在地球的高纬度区域上空"可知,需要偶然因素的助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里,但是“忠”字的意义,在《论语》中并不如此。我在上面所引“为人谋而不忠乎"一句中的“忠”,是“忠恕"的注解,是“对人之诚”。“主忠信"的“忠”,可以和“衷"字相通,是“由衷”之意。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个“忠"字虽则近于“忠于职务”的“忠"字,但是并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在《论语》中,“忠"字甚至并不是君臣关系间的道德要素。君臣之间以“义”相结合。“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所以“忠臣”的观念可以说是后起的,而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之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二:

对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形成原理的分析,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基础,就是梁漱溟所谈的“家伦理本位"文化。正如《论语》里所讲述的,对于父亲偷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就是诚实是应该的,但在特殊情境下父为子、子为父说了谎,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