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解析)_第1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解析)_第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解析)_第3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解析)_第4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为

(共18题)

一、复合题(共18题)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解释加点字:

i为楚造云梯之械()()

ii不可谓知类()

iii夫子何命焉为()()

iv公输盘不说()

v吾义固不杀人()()

vi闻子为梯()

(2)句子翻译:

i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ii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iii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iv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3)常识和内容理解:

i本文选自《》,是家的经典著作。。“”和“”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ii文章开头交待了故事的起因:(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而“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又表现了墨子的精神。墨子与公输盘论辩时,以假设之事诱使公输盘说出“”之后,从“智”、、“忠”、、“知类”五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体现了他的的思想。

iii上文体现了墨子的精神和的思想。

iv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再以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

v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鲁班:

②墨子:

vi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主体部分叙述了墨子与公输盘的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的经过。

B.《公输》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公输盘。这说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公输》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vii子墨子否定公输盘所说的“义”,下列理由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宋国无罪,却要造云梯去攻打它。

B.自己从来不杀人,却要去杀很多人。

C.攻打宋国是不仁义之举,去向楚王据理力争。

D.杀伤自己不足的民众去争夺他国的土地。

阅读并回答问题。

屈原忧怨作《离骚》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⑤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文,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夺耀。⑥离:同“罹”,遭遇,遭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入:

ii王甚任之任:

iii争宠而心害其能害:

iv盖自怨生也盖: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i为楚怀王左徒为:

ii争宠而心害其能而:

iii邪曲之害公也之:

iv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屈原之所以遭受上官大夫的谗言,其主要原因是在上官大夫眼中,屈原不仅有,而且。屈原写《离骚》的目的是表述心中的。

一词多义

(1)为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而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3)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4)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6)环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7)道

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8)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三个小题。

眉眼口鼻之争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①神:灵性。②厮:相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一日,口为鼻曰为:

ii然后子方可食子:

(2)翻译句子。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3)通读全文后,从眉、眼、口、鼻之争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白水书付过①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②百仞,山八九折③,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④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⑤,观山烧⑥,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⑦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更,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①此文是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②悬水:瀑布。③折:弯转。④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⑤倒行:顺来路回去。⑥山烧:夕照景象。⑦击汰:击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i月色入户

ii念无与为乐者

iii顾影颓然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ii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

B.循山而东/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C.折处辄为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不得其所止/安陵君其许寡人

(4)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5)请根据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i在两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有相同之处,试加以概括。

ii乙文中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记桃核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而课经①者,荷杖②者,入定③于龛中者,荫树跌坐④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⑤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⑥、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⑦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⑧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褐⑨,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文/高士奇,选自《虞初新志》,有改动)

①课经:读经。②荷杖:背着杖。③入定:即入于禅定。④跌(fū)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⑤袒跣(xiǎn):袒胸赤足。⑥奁(lián):盒子。⑦狻猊(suān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⑧梵相:罗汉的样子。⑨褐(chīhè):麻布短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或五六尊或:

ii经卷毕具毕:

iii不甚了了了了:

iv或衣袈裟褐衣: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i以山桃核为之为:

ii坐而课经者而:

iii入定于龛中者于:

iv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其: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译:

(4)选文是怎样对桃核念珠进行说明的?请简要概括。

一词多义。

(1)军

周亚夫军细柳()

至霸上及棘门军()

上自劳军()

(2)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以备胡()

(3)之

不闻天子之诏()

已而之细柳()

称善者久之()

(4)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①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选自[清]彭端淑《为学》,内容有删减)

:①恃:凭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i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ii三军可夺帅也

iii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iv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2)翻译下面句子。

i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ii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3)乙文意蕴丰富,它带给你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

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①盈室,瓶无储粟,生生②所资,未见其术③。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④,求之靡途⑤。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⑥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⑦;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⑧,当敛裳宵逝⑨。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⑩,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文/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有改动)

①幼稚:指孩童。②生生:犹言维持生计。③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④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⑤靡途:没有门路。⑥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⑦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⑧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⑨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⑩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会有四方之事

会:

ii心惮远役

惮:

iii彭泽去家百里

去:

iv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i耕植不足以自给

以:

ii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为:

iii家叔以余贫苦

以:

iv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译:

(4)陶渊明在文中告诉我们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后来辞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先朗读课文,然后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注音并释义。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为人谋而不忠乎()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分析上述加点词,我们发现,通常需根据多音字的来确定它的读音,这就是古文释义中常讲的“音义相关”。

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题。

桓南郡好猎

《世说新语》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①。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②所指,不进陵壑。或行陈不整,磨③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自此小差。

①隰(xí):低湿的地方,泛指原野。②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③磨(jūn):同“麋”,獐子。

(1)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或行陈不整或王命急宣

B.参佐无不被系束军士吏被甲。

C.玄问此何为行拂乱其所为

D.公猎好缚人士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下面对桓南郡打猎的描述,哪一项最恰当?

A.猎物常常逃走B.速度快而小心C.出行排场很大D.以绑部下为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

(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的“规箴”篇,意为“规劝告诫”。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其被收入“规箴”篇的原因。

(5)桓南郡和《周亚夫军细柳》中汉文帝都受到过臣子的冷落或劝告,对于君王的反应,你怎么看?请联系内容简要评价。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因云:“推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退之:唐代诗人韩愈的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ii观者讶之;

iii时韩退之权京兆尹;

iv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v谓岛曰;

vi遂并辔而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观者讶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退之立马久之B.吾欲之南海

C.人之立志D.友人惭,下车引之

(4)在这篇短文中意在赞扬贾岛的什么精神?对此你有什么启发?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石君砚铭

吴敏树

石君,余砚也。昔在辛卯之岁,与亡弟半圃读书岳麓,以钱三万,取之友人家。砚体甚巨,形制古异,无他文饰,惟池①旁有“停云馆”三字。验其刻未工,盖谬为文待诏家物②,以炫售者。然砚故良石也。半圃喜学书,余以砚属之,颇贵之,未肯轻用。及亡,余痛此砚遂废无事命工稍镌治之摩去旧刻常供之案间。一日久雨始晴,日光照书室,砚在盖下,喷沸有声。怪而启之,清水盈溢,以此益知其尤,愈宝爱之,以姓号之石君。余既无能遭遇③发扬于世,而文字日颇有名,恐遂抱砚为庸人役,故作为是铭,将求善工而刻之其背。铭曰:

年可寿若老彭④,吾不以墨之汁而佐彼之觥;行可赠若班生⑤,吾不以毫之颖⑥而赆⑦彼之程。匪墨之私,匪毫之爱,恐污吾石君之生平。呜呼石君兮,吾与君铭。

①池:砚池,砚凹处。②文待诏: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徴明。③遭遇:遭逢机遇,指仕途腾达。④老彭:即彭祖,长寿的象征。⑤班生:唐代人,他从扬州采访使升至大理少卿,友人给他饯行,说:“班公此行,何异登仙!”⑥颖:指毛笔尖。⑦赆:用财物给人送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i验其刻未工

ii然砚故良石也

iii愈宝爱之

iv恐遂抱砚为庸人役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痛此砚遂废无事命工稍镌治之摩去旧刻常供之案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半圃喜学书,余以砚属之,颇贵之,未肯轻用。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思而不学则殆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i仿佛若有光

ii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iii罔不因势象形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ii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概括两点。

(4)请简要说说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鷧①鸟中计

人有鱼池,苦群窃食之,乃束草为人,这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鵡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①鷧(yi)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善于潜水捕鱼。②刍(chu)人:草人。③假假:拟声词。

(1)解释加点字。

i恬不为惊为

ii飞止如故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3)文中鷧鸟中的“计”,具体是指:

(4)以下从本文中得出的启示,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B.我们既要看事物表象,更要认清事物本质。

C.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D.我们要杜绝用经验主义来看待、处理事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i尔辈不能究物理

ii如是再啮

iii但知其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到)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因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D.然则天下之事(既然)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i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ii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解析

一、复合题(共18题)

1.

(1)当作,作为/对,向

(2)离开/房屋

(3)于是,就/竟然,居然

(4)找,寻找/随即,不久

2.

(1)i替,给;这种

ii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iii教导,告诫;呢,语助词

iv“悦”高兴,愉快

v崇尚仁义;本来,从来

vi制造

(2)i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起身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ii杀伤自己缺少的民众却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iii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依靠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

iv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甘心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的道理。

(3)i墨子公输;墨;墨子及其弟子;兼爱;非攻

ii“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时间紧急;不辞劳苦践行“非攻”思想;吾义固不杀人;仁;强;非攻

iii艰苦实践;反对不义的战争的“非攻”

iv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宋国有什么罪呢;义不杀少而杀众

v班门弄斧;墨守成规

viD

viiC

(3)viD、非攻、兼爱。

viiC、这强调的是“忠”。

3.

(1)i在国内

ii信任

iii妒忌

iv表推测,大概是

(2)i担任

ii表因果关系,可不译

iii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iv用来

(3)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4)才华;受楚怀王信任和重用;忧怨

4.

(1)动词,作为;动词,成为

(2)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3)介词,用;连词,而;连词,因为

(4)副词,大约;助动词,可以

(5)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

(6)名词,玉环;动词,环绕

(7)名词,道路;动词,说

(8)介词,由、自;动词,跟随

5.

(1)i对。

ii你。

(2)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能在我上面呢?

(3)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这样以后你才可以吃,所以我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您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能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6.

(1)i房门

ii考虑、想到

iii回头看

(2)i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ii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C

(4)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5)i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ii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3)A.在/比;B.表修饰/表并列;C.是;D.代词/加强语气。

7.

(1)i有的。

ii全,都。

iii清楚。

iv穿。

(2)i动词,雕刻。

ii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iii在。

iv代词,他们。

(3)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4)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4)参考译文

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桃核做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或者五六尊,有站着的,有坐着诵经的,有拄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荫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在一起用手比划着讨论佛法的,有袒胸的,赤足的,握拳的,还有向南走去后面跟着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罗汉。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杖,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貌猿猱之类动物错杂在他们中间。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纹饰,有的穿着袈装或麻布短衣,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8.

(1)驻军、驻扎;军营;军队。

(2)任用;用来。

(3)的;到,往;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4)派遣;使臣。

(5)作为;被。

9.

(1)i以……为乐

ii改变

iii结构助词

iv想要

(2)i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ii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3)只要肯做,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如果不做,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完成。

(1)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翻译。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意思是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

ii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iii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之: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iv意思是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欲:想要。

(2)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掌握关键字词和常见句型,采用增删调补等方式进行翻译。这句话的大意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笃志:坚守志向。

ii意思是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以告:把……告诉。

(3)方法一: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理解文章大意,抓住中心句。乙文主要观点是: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方法二: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10.

(1)i适逢。

ii害怕。

iii距离。

iv不久。

(2)i用来。

ii做,担任。

iii因为。

iv酿造。

(3)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4)(1)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2)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4)附: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11.

(1)yuè;同“悦”,愉快

(2)xǐng;自我检查、反省

(3)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wèi;替

(5)yòu;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6)hào;喜爱,爱好;意思

12.

(1)C

(2)C

(3)您打猎时喜欢捆绑人,我也免不了要被捆绑,但我的手受不了粗绳上的芒刺。

(4)从最后一句“公猜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苦也。”可以看出桓道恭用自带棉绳的办法委婉劝谏桓玄喜爱捆绑人的粗暴恶习。

(5)君王都能够反思臣子的行为并有所启发或完善自身行为,这反映出臣子的智慧,能够以自己有效的方式启发君王。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结合不同的语境识记字词的含义。A倘若/有时;B被,表被动/同披,穿;C做;D喜欢/美丽。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理解文言文的大意,通过比对选项内容与原文大意进行作答。从“每田狗,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①。骋良马,驰击若飞”可以看出桓南郡打猎时出行排场很大。故选C。A常常文中没有指出。B文中也没有说打猎时小心。D并非以绑部下为乐,而是猎物逃跑后才绑部下。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掌握关键字词和常见句型,采用增删调补等方式进行翻译。好:喜好;会:一定;堪:经受。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筛选和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最后一句“公猜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苦也。”(意思是您打猎时喜欢捆绑人,我也免不了要被捆绑,但我的手受不了粗绳上的芒刺。)可以看出桓道恭用自带棉绳的办法委婉劝谏桓玄喜爱捆绑人的粗暴恶习。所以符合规劝告诫的原则。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个性化理解。解决此类问题,学生结合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桓南郡喜欢打猎。每次外出打猎,车马随从很多,五六十里范围内族旗遍布田野,骏马驰骋,追击如飞,左右两翼人马所到之处,不避山陵沟壑。倘若队伍行列不整齐,獐子野兔逃跑了,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与桓南郡桓玄是同一家族;当时任贼曹的参军,非常敢于直话直说。常常自己带着紫红色的棉绳,放在腰间。桓玄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他回答说:“您打猎时喜欢捆绑人,我也免不了要被捆绑,但我的手受不了粗绳上的芒刺。”桓玄从此略好了一些。

13.

(1)i在

ii对……感到奇怪

iii担任

iv被

v对……说

vi于是

(2)(贾岛)在驴背上吟诵诗,伸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看到的人都对此感到奇怪。

(3)D

(4)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启发:做学问要勇于钻研,精益求精,专注忘我。

14.

(1)i工:精工,精巧。

ii故:本就,本来。

iii宝:珍爱,珍视。

iv为:被。

(2)余痛此砚遂废无事/命工稍镌治之/摩去旧刻/常供之案间。

(3)半圃喜爱学习书法,我便把砚给他,他对砚台十分重视,不肯随意使用。

(4)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砚在盖下喷沸不平,比喻自己的奇才不能发扬于世,同时以不用砚作庸俗文字的铭戒,表述自己不阿媚时俗的节操。

(1)i本题“验其刻未工”意为“检査它的雕刻并不精工”,“工”可解释为“精工,精巧。”之意。

ii本题“然砚故良石也”,意为“然而这砚材本是良石”,因此“故”可解释为“本就、本来”之意。

iii本题“愈宝爱之”中,“宝”和“爱”含义相似,“宝”此处为名词作动词使用,可解释为“珍爱、珍视”。

iv本题“为”乃被动句标志。可解释为“被”之意。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可根据几个重要动词“痛”“命”“摩去”“供”来对句子进行大致分段,再依次找到每个动词所引导的宾语部分,来做到正确断句。本题句子的大意为“我痛惜这块石砚从此废弃无法发挥效用,就命令工匠将它稍微镌刻修治,磨去原本的刻字,将它时常供放在桌案间。”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翻译。本句中要注意“以……属之”的“把”字句结构,要清晰地译出“把……给他”;还要注意“颇贵之”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句意补充出句子主语,将它译为“他(半圃)对砚台十分重视”;“轻”为“轻易、随意”之意。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言文表现手法及探究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不可空洞回答表现手法等术语,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这篇文章以石砚为写作对象,是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之笔。结合文中在弟弟半圃亡逝后,将砚置于盖下无故喷沸的奇特情景,和“余既无能遭遇发扬于世”等句子,可知以砚的不平来表述对自身奇才无法发扬于世的悲愤;其次,结合“恐遂抱砚为庸人役”“匪墨之私,匪毫之爱,恐污吾石君之生平“等句,领会对自己不同流合污、不阿媚时俗的高洁情操。

石君,是我的砚池名字。过去在辛卯(1831)那一年,我与亡弟半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