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台湾,海外一巨岛,广袤千里,物产之利无所不有。隋大业中,虎贵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废之。嘉靖中,海贼林道干遁入台湾,寻为琉球所逐。天启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崇祯中,闽地大旱,(郑)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鸿荒甫辟土膏坟盈一岁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归。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乞于日本,以台湾为互市地。市久之,荷兰先筑安平城,旋筑赤嵌城。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有荷兰通事何斌者,南安人;为揆一王主会计,负帑二十万。惧发觉,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公家之故土也;沃野千里,鸡笼(基隆)、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天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议之不决,惟马信、杨朝栋然之。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开船,下令曰:“视吾鹚首所向。”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台湾外沙线,各船络绎至鹿耳门线外。此港甚浅,大船从无出入,故荷兰不防之。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三日,陈泽扎营北线尾,守台湾城揆一王遣头目拔鬼仔率兵数百前来冲击。陈泽迎战,一鼓歼之。四日,杨朝栋招谕赤嵌城酋长,(酋长)猫难实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令赤嵌酋长招揆一王降,不从。次日,荷兰击鼓吹笛,出兵七鲲身。成功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跳舞横冲,荷兰兵大败,退守王城。成功令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镇分汛地屯垦。改赤嵌为东都,设一府、二县。十二月,守台湾城揆一王降。

(节选自《台湾通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3分)

鸿A荒B甫C辟D土E膏F坟G盈H一I岁J三K熟L漳M州N之O人P赴Q之R如S归T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不久,表时间,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的“寻”意思不相同。

B.走,即逃跑,与《鸿门宴》中“四人持剑盾步走”的“走”意思相同。

C.鹚首,古代指船头,与《荷塘月色》中“鹚首徐回”的“鹆首”意思相同。

D.络绎,指连续不断,与《孔雀东南飞》中“络绎如浮云”的“络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朝代也对台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管理,但在明朝,台湾先后被琉球、日本、荷兰占据。

B.经由原荷兰通事何斌从历史、地理、物产等方面有理有据的鼓动,郑成功力排众议,决定集中力量收复台湾。

C.渡海作战要面临复杂的地形和天气,郑成功的焚香祷告增长了军队的士气,又使潮水涨了一丈多,大船得以通行。

D.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既有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也有技术高超的心理战,这充分展现了郑成功卓越的指挥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4分)

(2)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郑成功“正心”的表现。(3分)

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越王句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王曰:“何谓也?”计倪对曰:“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主之所重也王爱所轻,责士所重,岂不艰哉?”王自揖,进计倪而问焉。

计倪对曰:“夫仁义者,治之门;士民者,君之根本也。闾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谨选左右。愿君王公选于众,精炼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越王曰:“孤闻齐桓淫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盖管仲之力也。寡人虽愚,唯在大夫。”计倪对曰:“齐桓除管仲罪,大责任之,至易。太公九十而不伐,磻溪之饿人也。圣主不计其辱,以为贤者。桓称仲父,文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传》曰:‘直能三公。’今置臣而不尊,使贤而不用,盖智士所耻,贤者所羞。君王察之。”

越王曰:“诚者不能匿其辞,大夫既在,何须言哉!”计倪对曰:“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故贤君用臣,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讲事,以观其智:饮之以酒,以观其态。选士以备,不肖者无所置。”

越王大愧,乃坏池填堑,开仓谷,贷贫乏;乃使群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激河泉井,示不独食。行之六年,士民一心,不谋同辞,不呼自来,皆欲伐吴。遂有大功而霸诸侯。孔子曰:“宽则得众。”此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夫A官B位C财D币E王F之G所H轻I死J者K是L士M之N所O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是功劳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中的“伐”意思不同。

B.上卿,最初是先秦时期高级官员或爵位名,周王朝与诸侯国均设这一职位。

C.置是安放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中的“置”意思不同。

D.厄是使……困苦的意思,与成语“转厄为安”中的“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询问群臣讨伐吴国如何才能成功,群臣静默无语。越王指责众大夫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计倪不认同这种说法。

B.越王走到计倪面前向他讨教。计倪指出,仁义是治国之道,士大夫是立国之本;君主端正自身,才能使政令畅通,根基牢固。

C.计倪希望越王能够公开选拔、精心挑选身边的大臣,要跟君子和至诚之士居住在一起,这样做才能使歪风邪气无法产生。

D.越王希望计倪提更多建议,计倪也坦诚指出贤君应该用全面考察的方法选择人才,这样才能使无德无才的人没有容身之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王句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

(2)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

14.计倪是如何说服越王勾践选贤任能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模拟语文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日:“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C.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D.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

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人仕的权利,是除科举测试之外人仕的一条途径。

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和五处燕寝,即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指皇后和妃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B.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C.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碱轻了百姓负担。

D.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4.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2023届山东省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管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攻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齐、楚之交善。秦与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王使景鲤之秦,鲤与于秦、魏之遇。楚王怒景鲤,恐齐以楚遇为有阴于秦、魏也,且罪景鲤。为谓楚王曰:“臣贺鲤之与于遇也。秦、魏之遇也,将以合齐、秦而绝齐于楚也。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齐又畏楚之有阴于秦、魏也,必重楚。故鲤之与于遇,王之大资也。今鲤不与遇,魏之绝齐于楚信明矣。齐信之,必轻王,故王不如无罪景鲤,以视齐于有秦、魏,齐必重楚,而且疑秦、魏于齐。”王曰:“诺。”因不罪而益其列。

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节选自《战国策·卷六·秦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B.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C.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D.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责赂于魏的“责”,理解为索要,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含义相同。

B.楚王扬言与秦遇的“扬言”理解为对外宣扬某种言论。

C.因不罪而益其列的“益”与《师说》中“是故圣益圣,”中的“益”含义不同。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用“社稷”来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陉山之战中,魏国承诺割让上洛之地给秦国,以此来断绝秦、楚联合,最终获胜。但在获胜后,魏国并没有履行诺言。

B.管浅建议秦王拉拢楚王,这样可以威慑魏国以达到目的;若魏国不把上洛之地送给秦,秦、楚可对魏国采取军事行动。

C.楚王认为景鲤的行为会让齐国误以为楚国暗中同秦、魏有来往,破坏楚国与齐国的邦交关系,为此恼怒并要降罪于景鲤。

D.有人在楚王面前游说,认为景鲤的行为可以让秦国、魏国和齐国互相怀疑,这对楚国是有好处的。楚王认可了这种观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

(2)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

14.景鲤所派之人如何游说秦王,从而让秦王释放了景鲤?请简要说明。(3分)

202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高贤者,咸施之。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宋钱公辅《义田记》)材料二: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范文正荒政》)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出纳,意为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和现代汉语“担任财务出纳工作的人”意思不同。

B.斛,是古代计算粮食的一种量器,南宋以前大约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C.殍殣,为同义复用,意为饿死的人,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法相同。

D.敖仓,指储存粮食的仓库,最初为秦在河南设置的古代重要粮仓,后泛指粮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范仲淹为养活接济有困难的族人,设立了义田,用田地收入来支付族人的吃穿用度,即便他死后,后世子孙依然延续了这一做法。

B.范仲淹对义田的收入有详细的规划和分配:每天有固定的粮食供应,每年有固定的衣物供应,婚丧嫁娶有固定的钱财供应。

C.监察机关弹劾范仲淹作为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大兴土木,伤耗民间财力,虽然范仲淹极力申辩,最终还是被朝廷贬斥为令。

D.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记录了范仲淹的义举,不过二者侧重点不一;前者侧重的是家族之义,后者侧重的是家国之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②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4.后人评范仲淹“智谋过人”,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其“智谋”?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台湾,海外一巨岛,广袤千里,物产之利无所不有。隋大业中,虎贵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废之。嘉靖中,海贼林道干遁入台湾,寻为琉球所逐。天启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崇祯中,闽地大旱,(郑)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鸿荒甫辟土膏坟盈一岁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归。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乞于日本,以台湾为互市地。市久之,荷兰先筑安平城,旋筑赤嵌城。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有荷兰通事何斌者,南安人;为揆一王主会计,负帑二十万。惧发觉,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公家之故土也;沃野千里,鸡笼(基隆)、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天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议之不决,惟马信、杨朝栋然之。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开船,下令曰:“视吾鹚首所向。”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台湾外沙线,各船络绎至鹿耳门线外。此港甚浅,大船从无出入,故荷兰不防之。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三日,陈泽扎营北线尾,守台湾城揆一王遣头目拔鬼仔率兵数百前来冲击。陈泽迎战,一鼓歼之。四日,杨朝栋招谕赤嵌城酋长,(酋长)猫难实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令赤嵌酋长招揆一王降,不从。次日,荷兰击鼓吹笛,出兵七鲲身。成功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跳舞横冲,荷兰兵大败,退守王城。成功令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镇分汛地屯垦。改赤嵌为东都,设一府、二县。十二月,守台湾城揆一王降。

(节选自《台湾通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3分)

鸿A荒B甫C辟D土E膏F坟G盈H一I岁J三K熟L漳M州N之O人P赴Q之R如S归T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不久,表时间,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的“寻”意思不相同。

B.走,即逃跑,与《鸿门宴》中“四人持剑盾步走”的“走”意思相同。

C.鹚首,古代指船头,与《荷塘月色》中“鹚首徐回”的“鹆首”意思相同。

D.络绎,指连续不断,与《孔雀东南飞》中“络绎如浮云”的“络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朝代也对台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管理,但在明朝,台湾先后被琉球、日本、荷兰占据。

B.经由原荷兰通事何斌从历史、地理、物产等方面有理有据的鼓动,郑成功力排众议,决定集中力量收复台湾。

C.渡海作战要面临复杂的地形和天气,郑成功的焚香祷告增长了军队的士气,又使潮水涨了一丈多,大船得以通行。

D.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既有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也有技术高超的心理战,这充分展现了郑成功卓越的指挥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4分)

(2)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郑成功“正心”的表现。(3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DHL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3分。

11.(3分)D(“意思不相同”错)

12.(3分)C(“增长了军队的士气”于文无据)

13.(8分)(1)耕田种地可以足够食用,贩卖铜铁就可以财用富足,是成就霸业(王业)的地方。

评分标准:“足”“兴贩”“霸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现在冒着巨浪的风险,收复拒不服从的地方。上天如果保佑我,借我潮水,让我的水军顺畅通行。

评分标准:“辟”“假”“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3分)①“正心”即端正内心;②郑成功心怀家国,不忘朝廷,忠君爱国;③以身报国,收复失地,虽经万难而始终不渝。

评分标准:每条1分,共3分;其他解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材料一: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首先要完善自身的修养;要完善自身的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

材料二:

台湾是海外的一个巨岛,土地面积达千里,物品丰富无所不有。隋代大业年间,虎贲将陈棱一到达澎湖,向东遥望大海而返回。元代在澎湖设置巡检司,明朝初年废除。明嘉靖年间,海贼林道干逃到台湾,不久就被琉球所驱逐。明天启年间,日本驱逐琉球占领了台湾。崇祯年间,福建地区大旱,郑芝龙向巡抚熊文灿请示,用船舶调数万饥民到达台湾,每人分发三两黄金、一头牛,让他们开垦岛上的荒地。边远荒僻之地刚刚开垦,土地肥沃,一年能收获三季庄稼,漳州人去台湾就像回家一样平常。荷兰人遭遇风暴停靠在台湾,向日本人请求,把台湾作为贸易地。贸易久了,荷兰人先筑安平城,随即修筑赤嵌城。修筑炮台,在鹿耳门的港口凿沉夹板船,派揆一王守卫。有一个荷兰人的翻译叫何斌,是南安人;担任揆一王的主会计,亏欠府库二十万钱。害怕被发现,逃到厦门拜见郑成功说:“台湾是国家的故土;沃野千里,鸡笼、淡水有硝石、硫磺。横越浩渺的天海,与外国畅通。耕田种地可以足够食用,贩卖铜铁就可以财用富足,是成就霸业(王业)的地方。”郑成功看他呈献的地图,感叹说:“这也是海外的扶余国了!”召集幕僚属官商议决定不下,只有马信、杨朝栋认可。

起初,三月二十七日,郑成功从澎湖发兵,下令说:“看我们船头的方向。”四月一日天亮,郑成功来到台湾外沙线,各路船只陆续来到鹿耳门线外。这个港口很浅,大船从来没有出入过,所以荷兰人不设防。郑成功焚香祈祷说:“我蒙受先帝垂爱,可是还没有收复一寸土地,致使台湾岛处于危险境地;现在冒着巨浪的风险,收复拒不服从的地方。上天如果保佑我,借我潮水,让我的水军顺畅通行。”用竹篱探勘水深,又涨了一丈多。三日,陈泽在北线尾扎营,守卫台湾城的揆一王派头目拔鬼仔率数百士兵前来冲犯进攻。陈泽迎战,一举歼灭敌人。四日,杨朝栋招抚赤嵌城首领,(茜长)猫难实叮因为赤嵌城孤立缺乏救援,于是率领三百多名士兵出城投降。令赤嵌城的首领招降揆一王,(揆一王)不从。第二天,荷兰人敲着鼓吹着笛,向七鲲身出兵。郑成功的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舞动武器全力冲击,荷兰军队大败,退守台湾城。郑成功命令马信等人驻守台湾卫牢固把守不主动进攻,等候他们自己投降;派各镇人马按驻守地屯兵垦荒。改赤嵌城为东都,设置一府、二县。

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越王句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王曰:“何谓也?”计倪对曰:“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主之所重也王爱所轻,责士所重,岂不艰哉?”王自揖,进计倪而问焉。

计倪对曰:“夫仁义者,治之门;士民者,君之根本也。闾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谨选左右。愿君王公选于众,精炼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越王曰:“孤闻齐桓淫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盖管仲之力也。寡人虽愚,唯在大夫。”计倪对曰:“齐桓除管仲罪,大责任之,至易。太公九十而不伐,磻溪之饿人也。圣主不计其辱,以为贤者。桓称仲父,文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传》曰:‘直能三公。’今置臣而不尊,使贤而不用,盖智士所耻,贤者所羞。君王察之。”

越王曰:“诚者不能匿其辞,大夫既在,何须言哉!”计倪对曰:“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故贤君用臣,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讲事,以观其智:饮之以酒,以观其态。选士以备,不肖者无所置。”

越王大愧,乃坏池填堑,开仓谷,贷贫乏;乃使群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激河泉井,示不独食。行之六年,士民一心,不谋同辞,不呼自来,皆欲伐吴。遂有大功而霸诸侯。孔子曰:“宽则得众。”此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夫A官B位C财D币E王F之G所H轻I死J者K是L士M之N所O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是功劳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中的“伐”意思不同。

B.上卿,最初是先秦时期高级官员或爵位名,周王朝与诸侯国均设这一职位。

C.置是安放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中的“置”意思不同。

D.厄是使……困苦的意思,与成语“转厄为安”中的“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询问群臣讨伐吴国如何才能成功,群臣静默无语。越王指责众大夫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计倪不认同这种说法。

B.越王走到计倪面前向他讨教。计倪指出,仁义是治国之道,士大夫是立国之本;君主端正自身,才能使政令畅通,根基牢固。

C.计倪希望越王能够公开选拔、精心挑选身边的大臣,要跟君子和至诚之士居住在一起,这样做才能使歪风邪气无法产生。

D.越王希望计倪提更多建议,计倪也坦诚指出贤君应该用全面考察的方法选择人才,这样才能使无德无才的人没有容身之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王句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

(2)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

14.计倪是如何说服越王勾践选贤任能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EIK(原文为:“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士之所重也。”意思是官位和财帛在大王那里是很轻贱的东西,而生命却是人们最为宝贵的东西)

11.D(D选项,成语“转厄为安”是由灾难、困苦转为平安、祥和的意思,其中的“厄”是灾难、困苦的意思;跟文本中“不厄穷僻”中的“厄”意思不同。A选项,《〈老子〉》四章中的“自伐者无功”中的“伐”是“夸耀”的意思,跟原文中“太公九十而不伐”的“伐”意思不同。B选项是关于官职的文学常识,说法正确。C选项,《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中的“置”是“放弃,丢下”的意思,跟原文中“今置臣而不尊”中的“置”意思不同)

12.B(原文为“进计倪而问焉”,意思是让计倪坐到前面去向他讨教,B选项说的是“走到计倪面前去”说法错误;另外,原文说“士民者,君之根本也”,“士民”是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所以本句翻译为“人民是君主立国的根本”,选项表述为“士大夫是君主立国的根本”,说法也错误)

13.(1)越王勾践被强邻吴国侵略,使他在诸侯面前丢尽了脸面,武器装备损失殆尽,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评分细则:两个“于”,一个为被动,一个翻译为“在”,各1分;“且”,翻译为“将要”“到了……边缘”,1分;大意基本正确,1分;共4分)

(2)计倪回答说:“我听说有智慧的人不说空话,(会以实际行动)来成就他的事业;有贤德的人开始的时候难以发动,最终却能够成就他的功业。(评分细则:四个短句,每句大意正确得1分,共4分)

14.(1)举例子。列举周文王、齐桓公任用姜太公、管仲而一匡天下的事例,让越王看到选贤任能的重要性。(2)引典籍。引用了《传》中“直能三公”的评价有力地说明了姜太公、管仲治国理政的非凡才能。(3)做对比。将文王、桓公的做法与越王不能尊贤任能的做法对比,激励越王认真考虑自身问题。(4)讲道理。面对越王的虚心求教,计倪娓娓道来,指出贤明的君主应该用全面考察的方法选拔人才。

(评分标准:答对两条得3分。)

从前,越王勾践被强邻吴国侵略,使他在诸侯面前丢尽了脸面,武器装备损失殆尽,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于是他召集群臣跟他们一起商量到:“我想讨伐吴国,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群臣静默无语。越王勾践说:“君主有了忧患,做臣子的就应该感到耻辱;君主受到了屈辱,做臣子的就应该勇于献身。众大夫为什么平时表现自己这么容易,临到差遣办事时却如此艰难呢?”计倪当时官位低,年纪小,座位也在最后面,他见大家都不说话便抬起头且站了起来,说:“恐怕不对吧!并非众大夫平时表现自己容易、临到差遣办事时却艰难,而是大王不懂得怎样任用大家啊。”越王勾践说:“这怎么说呢?”计倪回答说:“官位和财帛在大王那里是很轻贱的东西,而生命却是人们最为宝贵的东西。大王爱惜那些轻贱的东西,却要求大家把最为宝贵的生命奉献出来,这岂不是太难了吗?”越王勾践连忙作揖道谢,叫计倪做到前面去向他讨教。

计倪对越王勾践说:“仁义是治国的门路,人民则是君王立国的根本。要使门路畅通,根基牢固,莫过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于谨慎地选择身边的人。希望君王在士民大众当中公开选拔,精心挑选身边大臣,不是正人君子和最忠心耿耿的人就不要跟他居住在一起,使得歪风邪气无法产生。”越王说:“我听说齐桓公骄奢淫逸,他九次会合诸侯,使得天下的一切得到匡正,都是管仲的功劳。我虽然愚昧,但是只要有您在,越国就有希望。”计倪对越王说:“齐桓公免去了管仲的罪,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管仲,管仲轻易地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姜太公到了九十岁了还没有功劳,只不过是一个垂钓磻溪受冻挨饿的老头,周文王不计较他对自己的不恭,认为他是个治国能人。齐桓公称呼管仲为仲父,周文王称姜尚为太公,这两个人原来也不曾有过半点奔走呼号的功劳,齐桓公还不去计较管仲用箭射中他的怨恨,拜他为上卿。正如《传》上所说:‘其道德才能比得上三公。’现在您身边放着这么多贤臣和智士却不尊重他们,不重用他们,这会使智士感到耻辱,贤臣感到羞赧。希望大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越王勾践说:“诚实的人不会隐瞒他的心里话。你既然在此,还有什么必须说的你就说吧!”计倪回答说:“我听说有智慧的人不说空话,会以实际行动来成就他的事业;有贤德的人开始的时候难以发动,最终却能够成就他的功业。所以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他,来了解他是否守信用;跟他一起讨论事情,来观察他有否聪明才智;请他喝酒,来观察酒后的仪态。用全面考察的方法选择人才,就能使无德无才的人在朝堂上没有容身之地。”

越王听了非常惭愧,于是毁坏城池填平沟壑,打开粮仓,赈济穷苦缺粮的百姓;派出群臣亲自深入民间慰问生病的,吊唁死丧的;尊重那些年高有德行的人,不使他们在穷乡僻壤受困穷;与百姓同甘共苦,使河水湍急、井水泉涌,表示不独自享用。这样的仁政推行了六年,万众一心,他们不经商量就说出相同的话,不用招呼就自动集合起来,一致要求讨伐吴国。越国终于灭掉吴国并称霸于诸侯。孔子说:“为政宽大仁厚就能得到大众的拥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23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模拟语文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日:“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C.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D.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求自试”为动宾短语,中间不停顿,排除CD,“言”后为说的具体内容,其后停顿,排除A。

句子翻译:杜中立多次请求自我尝试,闷闷不乐,因此说:“朝廷法令详备,我如果不称职,为什么要依靠贵戚扰乱天下法令呢?”皇帝听后很惊讶,改任杜中立为太仆、卫尉二少卿,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

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人仕的权利,是除科举测试之外人仕的一条途径。

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和五处燕寝,即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指皇后和妃嫔。

A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错误,字与名的意思可以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愈”有超越之意,“退之”有后退之意。A错误。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B.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C.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碱轻了百姓负担。

D.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D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使徐、究、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理解错误。由原文“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充、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可知,十二年,大水泛滥于徐、兖、青、郓四州,而沧州地势低洼,杜中立亲自巡视,将御水引入毛河,向东注入大海,沧州没有发生水灾。根据文意,不属杜中立管辖的徐、兖、青、郓四州遭受水灾,而杜中立管辖的沧州在他的治理下免遭水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陛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

(2)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遽信,轻信;假,给;济,成功。(2)坐,因犯……罪;累,受牵累;及:等到。复用:重新任用。宽假,宽容。

14.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①文宗有将公主下嫁士族的想法,并下令选择世家子弟。

②杜中立出身世家。

③杜中立有才能。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由原文“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日:‘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可知,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家吗?”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由此可知,文宗有将公主下嫁士族的想法,并下令选择世家子弟。

由原文“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可知,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杜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到皇帝的召见。由此可知,杜中立出身世家。由原文“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可知,被授予著作郎之职。月中,杜中立升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由此可知,杜中立有才能。

参考翻译:

杜中立,字无为,因祖先的功勋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家吗?”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杜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授予著作郎之职。月中,杜中立升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娶真源长公主为妻。杜中立多次请求自我尝试,闷闷不乐,因此说:“朝廷法令详备,我如果不称职,为什么要依靠贵戚扰乱天下法令呢?”皇帝听后很惊讶,改任杜中立为太仆、卫尉二少卿,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自称“卢言京兆”,策马奔驰自由自在。杜中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杜中立升任司农卿。制裁官吏心情迫切,反而受到中伤,降为庆王傅。过了很长时间,杜中立第二次任司农卿,入朝谢恩,皇帝说:“你执法苛刻,确实吗?”他回答说:“京城百官白养人员不做事,如司农寺尤其严重。陛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皇帝允许。当初,财政部门计算出六宫所需饭食钱的数目如数交给司农寺,司农寺每个季度拿出钱交给官吏支付,其中大吏将拿到的钱全部借给他人,用所得的利息支付六宫,这样就不能及时将钱送到六宫,宦官前来督责谩骂。杜中立将钱收入钱库,大致五天支付一次,属吏不能作弊,后来就成为制度。加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人,宣宗准备任用杜中立,宰相认为他年龄小,打算试试他各方面的才能,改变主意派他出任义武节度使。过去服徭役的车有三千辆,每年到海边运盐,百姓深受其苦。杜中立设置“飞雪将”数百人,用船来载运,从此百姓不再吃这份苦,军粮也充足了。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于徐、兖、青、郓四州,而沧州地势低洼,杜中立亲自巡视,将御水引入毛河,向东注入大海,沧州没有发生水灾。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追赠工部尚书。杜中立为官精明能干,属下官吏害怕顺服。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

2023届山东省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管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攻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齐、楚之交善。秦与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王使景鲤之秦,鲤与于秦、魏之遇。楚王怒景鲤,恐齐以楚遇为有阴于秦、魏也,且罪景鲤。为谓楚王曰:“臣贺鲤之与于遇也。秦、魏之遇也,将以合齐、秦而绝齐于楚也。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齐又畏楚之有阴于秦、魏也,必重楚。故鲤之与于遇,王之大资也。今鲤不与遇,魏之绝齐于楚信明矣。齐信之,必轻王,故王不如无罪景鲤,以视齐于有秦、魏,齐必重楚,而且疑秦、魏于齐。”王曰:“诺。”因不罪而益其列。

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节选自《战国策·卷六·秦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B.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C.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D.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景鲤是楚王所喜爱的大臣,大王不如把他扣留下来,用他去换取楚国的土地。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不用兵力就能取得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那么我们就把景鲤杀掉,再和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谋。

“爱”作“楚王”的谓语,“甚”是修饰“爱”的程度,不能断开,可排除CD;

“不如景鲤者”作“更与”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A。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责赂于魏的“责”,理解为索要,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含义相同。

B.楚王扬言与秦遇的“扬言”理解为对外宣扬某种言论。

C.因不罪而益其列的“益”与《师说》中“是故圣益圣,”中的“益”含义不同。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用“社稷”来指国家。

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责”含义不同。“责”,索要/要求。句意:秦国向魏国索取上洛这块土地/以尽善尽美要求人。

B.正确。句意:楚王也明确表示要与秦王联合。

C.正确。“益”,增加、提升/更加。句意:于是没有降罪景鲤并且提升了他的官位/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

D.正确。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陉山之战中,魏国承诺割让上洛之地给秦国,以此来断绝秦、楚联合,最终获胜。但在获胜后,魏国并没有履行诺言。

B.管浅建议秦王拉拢楚王,这样可以威慑魏国以达到目的;若魏国不把上洛之地送给秦,秦、楚可对魏国采取军事行动。

C.楚王认为景鲤的行为会让齐国误以为楚国暗中同秦、魏有来往,破坏楚国与齐国的邦交关系,为此恼怒并要降罪于景鲤。

D.有人在楚王面前游说,认为景鲤的行为可以让秦国、魏国和齐国互相怀疑,这对楚国是有好处的。楚王认可了这种观点。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景鲤的行为可以让秦国、魏国和齐国互相怀疑”错误,应该是“无罪景鲤”的行为让秦国、魏国和齐国互相怀疑。故选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

(2)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

(1)魏国答应把土地给我,现在魏国战胜,魏王却背叛我。

关键词:“许寡人以地”,状语后置,应为“以地许寡人”;“许”,答应;“倍”,背叛。

(2)现在景鲤参与了秦王、魏王的会见,齐国没有相信魏国联合自己跟秦国进攻楚国的理由。

关键词:“与”,参与;“遇”,会面、会见;“无以”,没有……的办法。

14.景鲤所派之人如何游说秦王,从而让秦王释放了景鲤?请简要说明。(3分)

①从正面指出秦国跟楚国交好的重要性;

②从反面指出秦国跟楚国交恶的后果。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可推知,景鲤所派之人先从正面指出秦国跟楚国交好的重要性;

由原文“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可推知,景鲤所派之人从反面指出秦国跟楚国交恶的后果。

参考译文:

楚、魏两军在陉山交战。魏国答应把上洛之地送给秦国,以此断绝秦楚联合。后来魏国取胜,楚军在南阳战败了。这时秦国向魏国索取上洛这块土地,魏国却不给。秦臣营浅对秦王说:“大王为什么不对楚王说,魏国曾经答应送给我土地,如今他们取胜了,魏王却背叛我。楚王何不与我会盟一次。如能会盟,魏国害怕秦楚联合,一定会把土地送给我们秦国的。这样魏国虽然战胜了楚国却把土地丢失在秦国;这也就等于楚王把魏国的土地恩赐给了秦国,将来秦国醮报楚国的资财一定更多。魏国软弱,如果他们不交出土地,那么大王去进攻他们的南部,我们去截断他们的西部,魏国就必遭灭亡。”秦王说:“对。”于是派人把这番话告诉了楚王。楚王也明确表示要与秦王联合,魏王听到这事之后十分恐慌,便主动把上洛送绐了秦国。

当时齐、楚邦交和睦亲善。秦王、魏王在边境上不期而遇,将要用亲善齐国的策略来断绝齐国同楚国的邦交。适逢楚王派景鲤出使秦国,景鲤参与了秦王、魏王的会见。楚王恼怒景鲤,担心齐国会认为楚国参与了秦王、魏王的会见,暗中同秦、魏有来往,将要降罪予景鲤。有人为景鲤对楚王说:“臣下向您祝贺景鲤参与了秦王、魏王的会见。秦王、魏王会见,将要用联合齐、秦的策略来断绝齐国同楚国的邦交。现在景鲤参与了秦王、魏王的会见,齐国没有相信魏国联合秦国进攻楚国的理由,齐国又惧怕楚国暗中与秦国、魏国有来往,一定会尊重楚国。所以景鲤参与秦王、魏王的全见,是大王重要的凭借。现在如果景鲤没参与秦王、魏王的会见,魏国想断绝齐国和楚国邦交的行动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齐国听信了秦国、魏国,一定会轻视大王,因此大王不如不降罪景鲤以表示齐国有秦国,魏国的支持,齐国一定会重视楚国,而且会使秦国、魏国怀疑楚国同齐国有牢固的联盟。”楚王说:“好吧。”于是没有降罪景鲤并且提升了他的官位。

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所喜爱的大臣,大王不如把他扣留下来,用他去换取楚国的土地。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不用兵力就能取得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那么我们就把景鲤杀掉,再和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谋。”秦王于是扣留了景鲤。景鲤让人给秦王传话说:“我预见到大王的权势将被天下人所轻贱,并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刚要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打算割让土地来事奉秦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国与楚国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扣留我,这就在天下诸侯中显示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国和魏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当楚国知道秦国处于孤立之中,不但不会送给土地,而且还会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的,那秦国必然危险了,我看不如把我放出去。”秦王这才放了景鲤。

202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高贤者,咸施之。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宋钱公辅《义田记》)材料二: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范文正荒政》)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出纳,意为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和现代汉语“担任财务出纳工作的人”意思不同。

B.斛,是古代计算粮食的一种量器,南宋以前大约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C.殍殣,为同义复用,意为饿死的人,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法相同。

D.敖仓,指储存粮食的仓库,最初为秦在河南设置的古代重要粮仓,后泛指粮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范仲淹为养活接济有困难的族人,设立了义田,用田地收入来支付族人的吃穿用度,即便他死后,后世子孙依然延续了这一做法。

B.范仲淹对义田的收入有详细的规划和分配:每天有固定的粮食供应,每年有固定的衣物供应,婚丧嫁娶有固定的钱财供应。

C.监察机关弹劾范仲淹作为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大兴土木,伤耗民间财力,虽然范仲淹极力申辩,最终还是被朝廷贬斥为令。

D.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记录了范仲淹的义举,不过二者侧重点不一;前者侧重的是家族之义,后者侧重的是家国之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②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4.后人评范仲淹“智谋过人”,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其“智谋”?请简要概括。

10~14.A、C、C、、

(1)“殁”的主语是“公”,不能说“其身殁”,“殁”之前断句,排除B、D;“敛”为“身无以为”的谓语,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A。句子翻译为:范文正公虽然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去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