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二中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二中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二中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二中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二中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二中高考历史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载:黄帝死后,其孙高阳(即帝颛顼)因为品行能力出众,继承了他的事业;之后,黄帝的曾孙高辛(即帝喾)接替颛顼之位。喾死后,他的儿子挚继位、但由于治理不善,被放勋(挚的弟弟)替代,这便是后来的帝尧。由此可知当时A.“家天下”局面已经形成 B.禅让制度遭到破坏C.血缘关系影响王位继承 D.黄帝族高度集权2.“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 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3.有学者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其论断依据的是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德国推行世界政策争霸全球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国化”的准确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5.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6.东汉的士大夫领袖常常“以天下风教为己任”,居高临下,居于道德世界价值裁判者地位:而北宋的士大夫如范仲淹等人则方正平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变化反映A.士人主体意识的强化 B.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C.理学成为主流价值观 D.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7.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A.创设科举B.改进活字印刷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8.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受到压制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 D.资本主义萌芽侵蚀传统经济9.有学者认为:荀子深刻地认识到,“礼”与“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两大根本手段,于是立足于儒家的“礼治”,吸收、发挥法家的“法治”思想,使“礼”与“法”在政治和法律层面相互渗透,和谐统一。该学者认为荀子A.是法家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B.背离了孔孟思想的精髓C.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有益学说 D.对儒学的发展迎合时代需要10.“历史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做了各种思考,梁启超的回答最可能是A.口耳相传的传说 B.经过调查与研究的纪事C.全体国民的故事 D.国民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11.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12.南朝的《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要考诗赋C.书籍匮乏 D.唐朝喜爱南朝文化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欧洲文明基本元素欧洲文明是独特的,我们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材料一“欧洲文明之源”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地中海东部城市的发展,其他成熟思想也会形成西方文明的基础,很多要素成为西方文明出现时的特征材料二“欧洲,是个混合体”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欧洲文明发端之初一些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文明,构成欧洲文明的混合体延续了一千年左右,但组成元素之间并不调和材料三“迈向近代欧洲”时至十五、十六世纪,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在形塑欧洲文明这件事情上,欧洲各地区的重要性并不均等——摘自《极简欧洲史》引言问题(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东方文明元素“成为西方文明出现时的特征”?(2)据材料二列举欧洲文明发端之初的三大组成元素。(3)据材料三分别例举相关国家的重要贡献。14.(20分)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方面组建远征军。1942年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英方吁请中国军队入缅援救,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中国远征军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由黄帝、颛顼、帝喾、挚和勋的关系和地位传承可知,黄帝时代血缘关系影响到王位继承,C项正确;“家天下”局面是夏朝时形成的,A项错误;黄帝等人的权力继承以品行能力为主,B项错误;早期国家时期并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错误。2、C【解析】

从“109次”到“1260次”,说明北宋中期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皇帝意在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对他的权力制约,从而加强皇权,故选C;材料中皇帝想要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B项说法过于绝对,其“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重点在于皇权的变动,而非监察谏议制度,排除D。3、A【解析】

据材料“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完成国家统一,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这为其在一战和二战的失败埋下伏笔,故A正确;B选项是德国统一的后果作用,故B排除;“铁血政策”是统一的具体政策,故C排除;推行世界政策争霸全球,也是由军国主义导致的,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C【解析】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知,毛泽东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C正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化’的一部分,A错误;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全民族的革命,因此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化’的表现之一,B错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国政治的动荡能够说明当今世界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答案选B,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CD两项不符合当今国际关系的史实。考点:多极化趋势中的世界格局点评: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与冲突不断,这说明殖民主义思想并未完全消除,利益的争夺依然激烈。高考对该项内容的考查主要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命题。6、A【解析】

东汉士大夫以教化天下为己任,北宋士大夫则以天下为己任,角色的变换体现了北宋士大夫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即主体意识的强化,故选A;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士大夫观念变化不能体现理学成为主流价值观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排除CD。故选A。7、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形成发展,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创设科举在隋唐,故A项排除。改进活字印刷,无法体现“历数千年之演进”,故B项排除。鼓励海外贸易与文化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文轻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8、D【解析】

题干反映了封建政府限制工商业发展,维护自然经济基础的抑商传统,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威胁传统小农经济的稳定,故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对工商皆本思想的压制,排除A项;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非宏观指导经济发展,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9、D【解析】

据题意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用,这种思想迎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D;荀子是儒家代表,排除A;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未背离孔孟思想,排除B;荀子主要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吸收诸子百家,排除C。故选D。10、C【解析】

试题分析:梁启超是维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毫无顾忌地痛斥封建史学为“帝王将相家谱”、“墓志铭”、“蜡人院”、“相斫书”等,它对于扫除对封建史学的迷信、解放思想是有功劳的。主张“历史的进化论”、国民是历史的主人。认为历史的发展受不受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故C正确。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意义【详解】11、C【解析】

材料反映了1919年五四运动后,瞿秋白等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作为评判不同文化高低的标准,改变了以往对东西方文化分野的观点,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得到传播和发展,故C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化,BD在材料信息中均无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的重大变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12、B【解析】

“文选烂,秀才半”反映了熟读《文选》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故选B;唐代儒家思想仍然处于独尊地位,排除A;C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选烂,秀才半”,联系所学科举考试的内容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书写发展: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发明能够记载与传播知识,(或反映了文明的复杂性——遗嘱、契约、财产转移等经济交易的日常需要)为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法律与正义:成文法典,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表达了社会等级制度,体现了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或者从农业角度阐述也得分。(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基督教;封建制度;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任取三点)(3)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英国的议会政府,英法的君主专制(法国的三级会议)葡西的新航路开路(任取三点)【解析】

(1)书写发展:依据材料一“其他成熟思想也会形成西方文明的基础”和所学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发明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作用回答。法律与正义:依据材料一“很多要素成为西方文明出现时的特征”和所学从罗马成文法典以及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体现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回答。(2)依据材料二“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时间和所学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基督教、封建制度以及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等回答。(3)依据材料三“十五、十六世纪”时间和所学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英国的议会政府以及葡西的新航路开辟等回答。14、(1)背景: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确保滇缅公路的安全,保障战略物资运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2)意义:牵制、消耗日军,保护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有利于得到国际援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配合太平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