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自己的姓名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否则阅卷老师无法评分。(3)考试结束时,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试卷自己妥善保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1.《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表明当时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体现原始民主传统 B.崇尚君民平等共治C.追求家国一体格局 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左转》记述春秋时期史事,材料主旨信息表达了君主治国需要臣下辅佐匡正以避免决策失误的思想,是一种原始的民主,A项正确;春秋时期各国君主的权力加强,B项夸大了材料含义,且与当时政治制度不符,排除;家国一体是西周国家结构的典型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春秋时期君主专制还未正式确立,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在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政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这说明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C.民众法庭与公民大会相互制约 D.雅典城邦的法律体系臻于完善【答案】B【解析】政府官员任前接受资格审查,任职期满接受政绩审查,而且审查多由民众参与,说明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B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题干主旨是对官员的审查监督,而且政府机构的相互制约,排除C;对官员的审查与法律体系无关,排除D。3.《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的实施A.扩大了苏维埃共和国政治基础B.达成了《论联合政府》中的既定目标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D.奠定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的“三三制原则”,这有利于团结进步力量进行抗日,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抗战时期,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排除A项;《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阐述了抗战胜利后的建国策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三三制原则”并不涉及建国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1905年猛增到882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兴办学堂 B.戊戌变法实践推动C.清末新政制度变革 D.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开展了“清末新政”运动,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教育等,其中教育措施有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因此材料“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1905年猛增到882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是由清末新政推动的,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破产,排除A项;戊戌变法1898年就已经失败,排除B项;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项因果倒置,排除。故选C项。5.《宋史·舆服》记载,只有官员的房舍才能称为“宅”,“庶民曰家”。另外还规定了:“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这些规定旨在A.增强百姓的家族意识 B.强化民众的节俭观念C.推进理学的基层渗透 D.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官员的房舍和庶民的房舍在建造的规模还有名称有等级的区分,这有利于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家族意识,排除A项;节俭观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理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6.如图是婺源李坑村的申明亭,两边亭柱悬挂一幅楹联:“亭号申明就此聚议公断,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洪武年间,明太祖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申明亭,用于宣讲王朝法制与政令,调处民间纠纷。这表明A.明代政府重视对基层的治理 B.政府政策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C.国家的法令开始向基层渗透 D.礼法合治在中国有久远的传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婺源李坑村的申明亭用来“申明就此聚议公断,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后明代在全国广建申明亭,用来宣讲法律和政令,可知政府重视基层教化,选A项;材料不涉及律令儒家化,排除B项;国家法律不是在明朝才渗透到基层的,排除C项;材料与礼法合治在中国存续时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倡导欧洲人学习与《圣经》有关的知识,包括语言、历史、天文、地理、植物学、矿物学和动物学等。到16世纪,北欧和中欧很多地区都建立了繁荣的公共教育体系。这表明宗教改革A.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C.驱散了宗教和专制带来的黑暗 D.使人们摆脱对上帝的迷信【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在宗教改革推动下,欧洲的公共教育得到发展,这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理性化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使人们摆脱对上帝的迷信,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而非摆脱对上帝的迷信,排除D项。故选A项。8.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结构顺序都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动表明A.高度重视公民基本权力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D.对国家机构权力来源的认识深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改变了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平等观念,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对国家机构权利的来源认识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9.1964年1月,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对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日本人民不关心东南亚的民族解放斗争,他们倾向于认为苏联,而不是中国,是主要敌人:在法国承认北京的问题上,日本政治家和报纸认为,法国的行动开创了一个和中国接触的机会。”这表明A.日本舆论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 B.中法建交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C.美苏两大阵营由对峙走向合作 D.中美外交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日本人民不认为中国是主要敌人,而且日本政治家和报纸认为“法国的行动开创了一个和中国接触的机会”,这说明日本舆论是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的,A项正确;决定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日本舆论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美苏两大阵营由对峙走向合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日本舆论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不是中美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官方暂停履行按照官价向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6年签订的“牙买加协议”规定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推行黄金非货币化。这意味着A.世界经济利益格局的重塑 B.美元的世界地位不复存在C.国际货币市场稳定性加强 D.国际金本位制度重新确立【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实行牙买加体系,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利益格局的重塑,A项正确;美元的世界地位还在,排除B项;国际货币市场稳定性是减弱的,排除C项;国际金本位制度并没有重新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现在我们认为“协定关税”条款的深远危害是A中国不能实行保护性关税B.损害中国司法主权C.西方列强将来会降低税率D.改变中国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关税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虽然成立中协定关税比之前国家税收还高,但是协定关税是中国关税制定要和外国人商定,实际上标志着中国人的关税自主权丧失,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关税自主权,不是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关税主权丧失,但是西方列强将来也不会降低税率,故C项错误;中国的出超地位主要是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的改变很难实现出超的局面,故D项错误。12.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A.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 B.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C.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D.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答案】C【解析】根据“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可以看出,民间人士和相关组织承担了一些社会救济功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材料强调基层的参与,而不是政府的管理,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D。13.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由此可知,济贫法的颁布A.使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B.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C.形成了完善法律体系 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济贫法针对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贫困而导致的社会混乱,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涉及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未体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排除A项;济贫法的颁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未体现地方治理能力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济贫法,未涉及其他法律,不能得出“形成了完善法律体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4.据法国普罗旺斯的史前文化显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时候,其家庭食物总消费量中野生动物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60%,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则只占到10%。这一变化说明A.采集和渔猎的消失 B.新生产方式的推广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原始人口迅速增加【答案】B【解析】根据“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时候,其家庭食物总消费量中野生动物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60%,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则只占到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野生动物在家庭食物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减少,侧面体现了家庭有了较稳定的动物食物来源,反映了新生产方式的推广,B项正确;当时采集和渔猎没有消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原始农业开始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原始人口迅速增加,排除D项。故选B项。15.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C.殖民地人民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有所变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口的显著增长得益于物种的全球大交流丰富了其食品和经济结构,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引发冲突和动荡,并非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A项;18世纪以前,欧洲并未出现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排除C项;生育观念的变化并非17世纪前后欧洲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24分,17题20分,18题11分,共5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线发展经济。1837年,马考莱提出进入东印度公司的人员一律要通过考核的议案;1853年底,查理•屈维廉主导(马考莱的妹夫)发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克里米亚战争初期失败后,民间压力团体“行政改革协会”组织群众集会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体制。1855年5月27日帕麦斯内阁未经议会的同意直接以枢密院的名义领发了文官改革的正式法令。——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朝为总统,夕可解职,朝为军长,夕可归田。专制之时,官吏为君主之鹰犬,高居民上,可任意为恶,民无可如何也。将来中华民国完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目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就是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监察权和考试权,形成“五权分立”。一一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在1979年领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文官考核制度的原因及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主要构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行政事务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之前的官员任免制度出现弊端,造成吏治腐败;管理阶层和学者的呼吁和推动。作用: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英国的发展。(2)构想:树立官员应是人民公仆的思想;通过考试选拔官员;选官制度必须独立;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系统的文官运行机制。(3)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意义: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4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英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英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根据材料“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线发展经济。”可知英国行政事务逐渐增多,管理阶层和学者的呼吁和推动。根据材料“要求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组织群众集会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体制”,可知之前的官员任免制度出现弊端,造成吏治腐败。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英国的发展。文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有利于树建良好的政风和法纪。使得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小问2详解】构想:根据材料“朝为总统,夕可解职,朝为军长,夕可归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树立官员应是人民公仆的思想。根据材料“将来中华民国完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可知通过考试选拔官员,选官制度必须独立。根据材料“就是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监察权和考试权,形成‘五权分立’。”可知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系统的文官运行机制。【小问3详解】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意义:根据材料“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可知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根据材料“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可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可知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有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材料三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1923年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1945年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答案】(1)意义:增强中央政权核心凝聚力,维护了东汉政府的统治;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让少数民族心悦诚服而倾心归化的效果,加强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原因:国民政府成立后推行民族平等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增强了中国人民族团结的意识;西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传入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3)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实行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小问1详解】意义:根据材料“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可知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增强中央政权核心凝聚力,维护了东汉政府的统治。根据材料“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可知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可知取得了让少数民族心悦诚服而倾心归化的效果,加强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可知国民政府成立后推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根据材料“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可知“九一八”事变增强了中国人民族团结的意识。根据材料“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可知西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传入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小问3详解】指导思想:根据材料“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可知实行区域自治。政策: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治理政策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问4详解】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这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我国56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民风民俗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有一个梦想是相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制度是由该国社会性质和该国历史文化传承特点决定的,是由该国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没有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普遍造用的国家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蘊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摘编自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阐述: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进入近代以后,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是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解析】示例论题: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蘊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可知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阐述:根据材料“没有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普遍造用的国家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夏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三公九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贡赋制、编户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先后实施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一整套选官用人制度;先后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军事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涉及各个领域,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创设了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运行,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经济发展、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古代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制度上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密不可分。正因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必然造成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难以为继,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灾难。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黑暗和屈辱中探索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内阁制、议会制、共和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粉墨登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乳清浓缩蛋白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年产xx干衣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
- 年产xxx消防水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创业计划)
- 联合站冬季安全生产培训
- 肝昏迷中医护理查房
- 治疗组分组介绍栏
-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数一数》(含校本作业)-苏教版
- 4.3 海水与人类 课件高一上学期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 大班社会: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教案
- 给主播培训的运营需要做的
- DB62∕T 4420-2021 淫羊藿栽培技术规程
-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产品标准——关键点
- 冬季行车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生产与仓储循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穿行测试
- 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简报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小学入门数独100题(简单)
- 谈数学课堂中倾听教育的策略(徐艳)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 毛丝产生要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