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_第1页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_第2页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_第3页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_第4页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专题28大道之行也(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嗣:继承。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回也不改其乐B.货恶其弃于地也

皆以美于徐公C.恐民之不信

已而之细柳军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乃不知有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B.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乱害人C.令行于民期年

满一年D.秦民大说

大声说话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明日,秦人皆趋令。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答案】1.A2.D3.(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第二天,秦国人都遵行法令了。4.没有进入。甲文“大同”社会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基本特征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而乙文中“太子,君嗣也”,表明秦国的天下不是大家共有的,管理者不是大家选举出来的;“太子犯法”“刑其傅”“黥其师”,这也不是“讲信修睦”。【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代词,他的;B.介词,在/介词,比;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到;D.副词,于是/副词,竟然;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D.句意: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说”通“悦”,高兴的意思。“大说”即高兴、开心。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行,实行;为,是;公,公共。(2)明日,第二天;皆,都;趋,遵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言之有理即可。由甲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儒家认为“大同”社会的天下都是公共的。人们做事都为天下公共利益着想,社会管理一定推举贤德和能干的人来主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讲求信用,保持和睦友善。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十年后,虽然发生的变化是“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即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但结合乙文“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可知,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并没有做到“天下为公”,也不是“讲信修睦”,所以秦国没有进入“大同”社会,【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举荐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将依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家家富裕,人人饱暖。(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非:错误。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男有分,女有归

归来见天子B.是谓大同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C.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乐民之乐者

然则何时而乐耶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货恶其弃于地也

皆以美于徐公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不得而非其上者

其一犬坐于前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忧民之忧”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乐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答案】5.B6.A7.(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8.(1)天下为公(2)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3)要点:结合“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扣住“树公心(去私心、讲奉献等)”谈认识。【解析】5.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女子出嫁/回来;B.这/这;C.接见/参见;D.以……为快乐/快乐;故选B。6.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介词,在/介词,比;C.连词,就/连词,却;D.代词,他们的/代词,其中的;故选A。7.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同‘举’,推举)”“修(培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第一个和第三个“忧”都是“以……为忧”的意思,第二个和第四个“忧”的意思都是“忧愁”。8.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1)“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阐明了大同社会的理想;(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意思是“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阐明了孟子的忧乐观;(3)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告诉我们,人如果没有德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无德的话就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都要加强个人修养,培养高尚品德,去除私心杂念,无私奉献。【参考译文】乙: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②,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选自《礼记》)[注释]①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②田里:田,指阡陌;里,指间里。“田里”此处指田里制度。9.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

(2)男有分,女有归

归:(3)各亲其亲

亲:

(4)城郭沟池以为固

池: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盗窃乱贼而不作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以光先帝遗德

以正君臣C.故人不独亲其亲

其真无马邪D.货恶其弃于地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12.【甲】【乙】两文内容上有几处地方形成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答案】9.培养女子出嫁以……为亲护城河10.B11.译文: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12.示例: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与乙文的“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甲文的“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与乙文的“货力为己”。甲文的“天下为公”与乙文的“天下为家”形成对比。甲文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与乙文的“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2)句意: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3)句意: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亲:以……为亲;(4)句意: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池:护城河。1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去辨析。A.而:表承接,可不译/表转折,但是、却;B.以:都是“来,用来”的意思,表目的;C.其: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诘问语气;D.于:介词,在/介词,关于;故选B。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故:所以;谋:阴谋;是:因此;作:兴起;而:表并列;兵:指战争;由此:因为这样;起:产生”的翻译。1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具体内容,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来概括作答。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认真研读甲乙两文,结合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与乙文的“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将人们对于自己的亲人、子女的不同态度来形成对比;结合甲文的“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与乙文的“货力为己”,是将人们对于钱财货物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结合甲文的“天下为公”与乙文的“天下为家”是将两种社会形态形成对比;结合甲文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与乙文的“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将不一样的社会形态所引发的结果进行对比。【参考译文】乙孔子说: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准则,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佳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2022·贵州毕节·模拟预测)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13.解释加点的词。(1)女有归(2)盗窃乱贼而不作(3)已食三世矣(4)潦之经吾宫也利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15.甲文中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6.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答案】13.(1)女子出嫁(2)兴起(3)供养,谋生(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15.子罕以仁慈之心,关爱百姓,以贤明的治理让百姓安居乐业。16.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贤臣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女子皆有夫家可依归。归:女子出嫁。(2)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兴起。作:兴起。(3)句意:谋生已经三代了。食:供养,谋生(4)句意: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选,选拔;与,通“举”,选举,推举。修,培养。(2)庙堂,朝廷;折冲,制敌取胜;谓,说。15.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16.本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了国家地位。【参考译文】【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然后停止喝酒。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两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贤明的凡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且还要为天下所耻笑吧!”所以楚国放弃了宋国而击攻打郑国。孔子听说之后说:“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节选自《墨子•兼爱中》)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讲信修睦(2)不独亲其亲(3)何以易之(4)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18.翻译句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19.请用“/”标明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20.甲乙两文虽是不同学派的著作,但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结合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理想社会的特点有哪些。(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7.(1)和睦

(2)把……当亲人(3)用

(4)残害18.(1)因此奸邪者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2)仁爱的人处理事物的原则,一定是做对天下有利的事,去除对天下有害的事,按这个原则处理事务。19.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20.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等。【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睦;和睦;(2)句意: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第二个“亲”:把……当亲人。(3)句意: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以:用;(4)句意: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贼:残害。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是故:因此;谋闭:图谋之心闭塞;兴:兴起;乱贼:作乱害人;作:兴起;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2)仁人:仁爱的人;为事者;指处理事物的原则;第二个“以”:按照。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只要是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者……也”是表判断的句式结构,“凡天下祸篡怨恨”为主语,应在“可使毋起者”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2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根据甲文“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知,人们没有私心,各司其职,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根据甲文“讲信修睦”,乙文“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等语句可知,社会安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据此概括理想社会的特点即可。【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仁爱的人处理事物的原则,一定是做对天下有利的事,去除对天下有害的事,按这个原则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只要是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注释】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具以实告(4)岁收数百匹布22.翻译句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2)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2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请简要分析这种“和谐”,在两文中的共同表现和不同之处。【答案】21.(1)与:同“举”,选拔(2)修:培养(3)具:详细。(4)岁:每年22.(1)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2)回到家,又重新走了原来的路,群山之间,寻找不到了。23.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4.共同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社会安定,没有战乱。不同的是,乙文还发展了儒家“大同社会”的理念,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人们不随意杀生。【解析】2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句意: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同“举”,选拔。(2)句意: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3)句意:都详细地据实回答。具:详细。(4)句意:每年收几百匹布。岁:每年。2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重点词语:是故:因此;兴:发生。乱贼:作乱害人。作:兴起。故:因此。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2)重点词语:还:回。复:再,又。省:探寻。23.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女有归”的意思是女子有归宿。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应在其后断开。“也”后需断开。因此,“货恶其弃于地也”及“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后需断开。故断为: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从甲文中“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和乙文中“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可知,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就是社会安定,没有战乱。从乙文中“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可知,乙文还发展了儒家“大同社会”的理念,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人们不随意杀生。【参考译文】【乙】温州人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遇见了涤水。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循着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染(廊桥),(村落)约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道路曲折,掩映在茂林之中。有大象大雁耕田播种,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生,杀生就会发生地震。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也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青泉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详细地据实回答。(李庭)于是说:“愿意来此居住,可以不可以?”(老人)说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接着,这里的人招待他们吃饭,其间被当作主客敬重对待。然后辞行,砍树做记号。回到家,李庭再次入山寻找上次的踪迹,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了。(2022·辽宁沈阳·沈阳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①(齐宣王)王曰:“吾惛①,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②(孟子)“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②,奚暇③治礼义哉?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释】①同“昏”,昏乱,糊涂。②赡:足够,充足。③奚暇:怎么顾得上。奚,疑问词,怎么,哪有。暇,余暇,空闲。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乐岁终身苦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调素琴《陋室铭》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令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28.【甲】文中,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乙】文中,孟子所阐述的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25.D26.(1)希望先生您能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地指教我。(2)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是不曾有过这样的事。27.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28.【甲】社会关爱(互助互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乙】使百姓安居乐业(以民为本)。【解析】2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A.虽然,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使,表假使关系的关联词;B.劳苦,动词/使……痛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C.方向相背,颠倒的,形容词/反省,动词;D.都是“可以能够”的意思,动词。故选D。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字字落实,文通字顺。(1)句注意重点字词“愿(希望)、夫子(先生)、辅(帮助)、志(愿望)、明(明确)”要理解正确;(2)句注意重点字词“衣(名词作动词,穿)、饥(形容词作动词,挨饿)、寒(形容词作动词,受冻)、然(这样)、王(称王)”要理解正确。2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要注意结构原则,还要注意语序,还可结合句意来断句。结合“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分析,“今也制民之产”中,“今”是时间词,“也”是助词,用在表时间的词语之后,表示句中停顿,同时也表示与下文的连接,连接“制民之产”,中间不可中断,故在“产”后断句;“仰不足以事父母”中,“仰”是主语,“不足以”是状语,修饰动宾词组“事父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可中断,故在“母”后断句;“俯不足以畜妻子”与“仰不足以事父母”结构相同,不可中断;再结合句意“现在各国的国君制定老百姓的产业政策,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可断句为: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不足以畜妻子。2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概括内容。结合【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在大同社会,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由此可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为:社会关爱(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结合“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知,在大同社会,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由此可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结合【乙】文第③段“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知,孟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君主要施行仁政,要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是要以民为本。据此作答。【参考译文】【乙】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对您的说法不能作进一步的领会。希望先生开导我的心志,更明确的教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它一试。”(孟子)“现在各国的国君制定老百姓的产业政策,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尚且艰辛劳苦,坏年成更是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哩,哪里还有什么工夫来修养礼仪呢?“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反过来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够穿上丝棉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够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能够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棉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2022·四川眉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齐大饥。黔敖为食①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④!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丙】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⑤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⑥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⑦,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释】①食(sì):拿饭给人吃。②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袂:袖子。②辑(jí)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③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⑤捐瘠(jí):贫乞、瘦弱;⑥不避:不让,不差于;⑦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29.对材料[丙]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C.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3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B.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食:吃C.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谢:道歉。D.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务:从事31.选出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阐明了“大同”社会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B.乙文主要想说明做人要有骨气,绝不能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施舍。C.丙文主要阐明了“欲民务农,在于贵粟”的观点。D.丙文第①段以尧、禹“开其资财之道”为可靠事实依据。为下文的对比分析做铺垫。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答案】29.B30.A31.D32.(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2)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解析】29.考查断句。句意为: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可根据意思直接断句为: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故选B。30.A.句意: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故选A。31.D.“以尧、禹‘开其资财之道’为可靠事实依据”有误,应为:以尧、禹、汤“开其资财之道”为可靠事实依据。故选D。3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故,因此;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第一个“子”,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2)于,由于;农,从事农业;著,居于,处在。【参考译文】乙: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丙: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内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2022·山东东营·东营市实验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女有归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③潦之经吾宫也利

之:

④已食三世矣

食:34.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35.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答案】33.归:归宿作:发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食:供养,谋生。34.特点:人人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意思对即可)35.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意思对即可)【解析】3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女子出嫁有归宿。归:女子出嫁。(2)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3)句意: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意: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食:供养,谋生。3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第一问。由甲文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得: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由“男有分,女有归”可得: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得:没有剥削压迫,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二问,结合乙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35.本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了国家地位。【参考译文】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喝酒。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西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且还要为天下所耻笑吧!”楚国放弃了宋国而击攻打郑国。孔子听说之后说:“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2022·湖南郴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兼爱》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男有分,女有归()(2)人之与人之相贼()37.请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仁

害3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39.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你认为【甲】文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有什么关联之处?【答案】36.女子出嫁残害、杀害3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38.(1)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2)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39.(1)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2)“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解析】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2)句意: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贼,残害,杀害。37.考查断句。句意为: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仁人之所以为事者”是主语,其后应断开。“兴天下之利”与“除去天下害”是仁人处理事务的两个原则,中间应断开。故断句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3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同“举”;讲,讲求;修,培养;(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什么;之,的。39.第一问: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根据甲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得: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根据“男有分,女有归”可得:人们能安居乐业,男子有工作,女子有归宿。根据“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得: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根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可得:社会稳定。根据乙文中的“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可知,如果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君与臣之间,父与子之间,兄弟之间不和谐,就是天下的大害,就不是大同社会。反向推知,墨子认为大同社会人与人应和谐相处。第二问:考查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出自先秦典籍《礼记》,提出了关于“大同社会”的理想,这也成了后世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雏形。《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在他的笔下,桃花花自然环境美好,人们都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社会安定和谐。尽管出自于作者的虚构,但却是脱胎于《大道之行也》中提出的“大同社会”的最初构想,是一种艺术的再现,用艺术的手段为人们展现了“大同社会”的美景与样貌。【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劫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2022春·云南昆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乙】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壹洒②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③耨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⑤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⑥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见梁惠王上》)【注释】①比:bì,代替。②壹:全部、都;洒:xǐ通“洗”。③易:疾速。④耨:nòn,除草。⑤制梃:tǐng,提着木棍。⑥陷溺:被水淹没,形容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4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选贤与能

与:(2)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3)叟之所知也

叟:(4)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42.【甲】文描绘的“大同社会”与【乙】文所说的“仁政”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43.【乙】文中梁惠王希望重振朝纲,于是孟子提出了“施仁政于民”的建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请结合【甲】文内容说一说。【答案】40.与:同“举”推举作:兴起叟:老年男子/老头妻子:妻子儿女41.(1)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在家里便用来侍奉父兄,出外便用来侍奉长辈和主上。42.【甲】文中说大同社会能让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乙】中则讲到仁政可以让国家变得强大,哪怕用最简陋的装备也可以战胜强大的秦楚。可见,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十分有益于国家(社会)的发展。43.①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或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使壮有所用、老弱病残各得其所。【解析】40.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同“举”推举。(2)句意为: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3)句意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叟:老年男子/老头。(4)句意为:妻子儿女东离西散。妻子:妻子儿女。4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故,所以;亲①,以……为亲;亲②,指父母;子①,以……为子;子②,子女。(2)入,指在家里;事,侍奉;出,指出去到外边;长,长辈;上,君主。42.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中“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意思是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乙文中“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意思是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