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雅安市2022-2023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鉴于殷周鼎革的教训,意识到“天命靡(无)常”和“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反映了周文化()A.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 B.推行了仁政治国理念C.摆脱了神学迷信色彩 D.蕴含了民本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认为天命无常,敬天保民,而不是像商一样过于迷信天命,蕴含了民本主义思想,D项正确;周并不是中央集权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仁政,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周已摆脱神学迷信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有“苛政猛于虎”的评论;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则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为。其共同点是()A.试图重构社会秩序 B.代表下层人民利益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强调礼法并用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孔子有“苛政猛于虎”的评论;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国家之乱,社樱之危”:孟子则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为可知,这三人思想共同点是对当时的政府或现状不满,因此试图重构社会秩序符合题意,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墨子代表下层人民利益,孟子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项错误;这三人都不反对封建秩序,孟子更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C项;礼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3.女蜗最初只是南方各部落的创始神,而伏羲则是北方中原文化的历史符号,战国以前分别流行于南北方各地。在汉代,伏羲与女蜗并举,或被演绎为兄弟、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成为文人诗赋、绢帛画像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汉代()A.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 B.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C.政治环境有利于文艺发展 D.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女娲和伏羲分别是南方和北方的传说,战国以前分别流行于南北,但到汉代,伏羲与女娲被演绎为兄弟、兄妹或夫妻关系,成为文艺作品的基本题材,由此可知南北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D项正确;题干中南方的女娲和北方的伏羲被演绎成兄弟、兄妹或夫妻,是南北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并非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女娲和伏羲成为文学艺术的基本题材,但不能反映取得辉煌成就,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政治环境对文艺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汉初,儒生陆贾曾提醒高祖刘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他主张“行仁义,法先王”,以儒术治国。其所进献《新语》十二篇深得皇帝称许。这表明汉初()A.秦朝治国理念被摒弃 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无为而治思想受推崇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主张“行仁义,法先王”,以儒术治国。其所进献的《新语》十二篇深得皇帝称许。”可知,统治者认可了儒生陆贾的建议,因此,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符合题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的治国思想是法治思想,实际上中国古达很多朝代都有一定的法治实践,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C项表述符合汉初的史实,但是材料体现不了,排除C项;D项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与题意时间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B项。5.唐代曾三次官修姓氏书,即太宗时的《氏族志》、高宗时的《姓录》、中宗时的《姓系录》,国家专设“谱局”,用博古通今的名儒修撰姓氏谱录,且“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其目的是()A.维护宗族血脉传承 B.防范权臣专权乱政C.削弱门阀士族势力 D.扩大王朝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否定了旧门第”积累的威望,对门阀士族势力有一定的削弱作用,C项正确;材料削弱了宗族血脉传承,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权臣专权乱政”无关,排除B项;王朝的阶级基础并未因官修姓氏书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6.北宋汴京城有大小勾栏50余座。“勾栏”之内,上演杂剧、杂技、讲史、说书、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角抵、舞旋、花鼓、武术等项目。流连于勾栏的观众十分复杂,有贵族子弟、文人骚客,也有官吏军卒、市井杂人,老少咸集,鱼目混杂。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杜会各界的价值取向趋同 B.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性C.市民阶层的多元文化需求 D.文学发展的世俗化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上演杂剧、杂技、讲史、说书、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角抵、舞旋、花鼓、武术等项目”可知,北宋时期的勾栏有丰富多样项目,观众既有普通百姓,也有贵族,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多元文化需求,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社会各界不同的需求,并没有趋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精神生活,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学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7.明人章演在《三吴风俗》中写道:“盖自晋之渡而东也,收数十代之衣冠礼乐,而生聚长养其中。彼号为中原者,方且沦为戎马荆棒之域,故相悬也。其后,宋又渡而南也,举数百年之皇图帝籍,以保有亿万之命。彼号为二京者,方且为汇兵讲武之场,故益远也。”据此可知()A.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B.北方地区经济落后C.南方军事处于劣势 D.南北对立战乱频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人章演认为,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北宋灭亡后,宋室在江南建立南宋政权,北方战乱破坏文化发展,文化在南方地区得到保存和发展,文化重心逐渐南移,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衣冠礼乐”,也即文化而非经济情况,且宋代虽然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但“北方地区经济落后”的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南北方军事力量对比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转乱主要是北方地区内部的分裂战乱,而非南北对立战乱,排除D项。故选A项。8.利玛窦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的奠基人。为了使基督教神学能够被中国人接受,他在形式方面作了一些通融,他承认中国敬天敬祖的习惯,并以孔子理论附会基督教义,但是他的立场绝没有离开正统天主教神学的基地。据此可知,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活动()A.促进了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得到了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同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D.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为了使基督教神学能够被中国人接受,他在形式方面作了一些通融,他承认中国敬天敬祖的习惯,并以孔子理论附会基督教义,但是他的立场绝没有离开正统天主教神学的基地”信息可以推知,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需要而向中国传统习俗及思想做出某些灵活变通,史实证明,这些举措得到了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同,B项正确;人文主义在中国近代以前从未得到过传播,排除A项;西方传教士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并非“脱离”,排除C项;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并未向近代转型,无所谓“推动了”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提出:“今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阴怀吞噬之技……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郑观应认为西方各国“扣关互市”,“入局内地”,“此乃中国一大变局,三千余年来未之有也。”面对“千古变局”,清政府的应对措施是()A.学习西方开展自救运动 B.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由闭关自守转向开关互市 D.顺应时代潮流革新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郑观应”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千古变局”,清政府开展自救的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A项正确;清政府“”发生在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之后,时间不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由闭关自守转向开关互市”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时间不对,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主要局限在器物层面,并未涉及“革新政治”的话题,排除D项。故选A项。10.面对辛丑之后的瓜分危机和席卷而来的“西化”浪潮,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成立“国学保存会”,出版《国粹学报》,搜罗古籍,编刊《国粹丛编》《国粹丛书》,形成了一股较有影响的学术文化思潮。该时期,学者的主要目的是()A.排斥和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依托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 D.保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面对辛丑之后瓜分危机和席卷而来的‘西化’浪潮,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成立‘国学保存会’”可知,这一时期的学者希望通过保存国粹来应对瓜分危机和“西化”浪潮,其目的是依托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文化方面的内容,与西方的经济侵略无关,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已经失败,排除C项;保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学者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考虑,排除D项。故选B项。11.近代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社交圈子日益扩大,一般人尤其是商人为了拉拢关系网都乐于请客吃饭。上海富商在酒楼大宴宾客:“海味山珍任品题,新新楼上夕阳西。一筵破费中人产,忘却糟糠尚有妻。”这反映了()A.社会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 B.上海地区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奢侈消费是城市消费的主流 D.消费的目的是满足生活需要[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商人请客为了拉拢关系,富商大宴宾客彰显自身财力和地位,可知社会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A项正确;近代上海民族工业并不是持续发展的,尤其日本侵华时期,受到战争影响较大,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消费的比较,不能得出主要,排除C项;材料中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地位或拉拢关系,不是满足日常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12.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概括了“打倒孔家店”的文化内涵;“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A.反击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B.否定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思想C.抨击专制思想以维护民主共和 D.开启中国思想发展的近代化潮流[答案]C[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李大钊提出,抨击孔子的目的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作为封建专制偶像的孔子,是为抨击封建伦理纲常制度,用来维护民主共和,C项正确;根据李大钊的观点可知,“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抨击专制思想维护民主共和,而不是反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排除A项;李大钊不是在否定孔子,排除B项;“打倒孔家店”的实质不是中国思想近代化潮流开启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1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大量编著亡国史,仅1900至1911年间出版的亡国史论著多达5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有殷鉴社编《近世亡国史》,黄海峰译《世界亡国小史》,薛蛰龙译《波兰衰亡史》等。亡国史编译和研究热潮的兴起反映了()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革命派的软弱和悲观C.清王朝必然走向覆灭 D.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大量编著亡国史,仅1900至1911年间出版的亡国史论著多达50余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对亡国史的研究更加突出,反映了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D项正确;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亡国史的编译并不能看出革命派的状况,排除B项;仅从亡国史的编译,无法得出清政府的必亡,排除C项。故选D项。14.1937年3月,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时指出:“###决定实行的各种具体政策,其目的完全在为着要真正抵抗日本保卫中国,因此必须实现国内和平,取消两个政权的对立状态,否则对日抗战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A.为国民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B.将民族利益置于政党利益之上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及时回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因此必须实现国内和平,取消两个政权的对立状态,否则对日抗战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将政党关系放在次要位置,目的为了抗战,民族利益至上,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时间为1937年9月,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国民政府的回应,排除D项。故选B项。1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C.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间题 D.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D项正确;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外开放,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邓小平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他还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上述言论意在()A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理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不搞社会主义……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可知,邓小平认为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改变混乱和贫穷落后的状态,才能解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富裕问题,其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项正确;邓小平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不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图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情况(亿元)。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C[解析]根据“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情况”和图示内容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大幅增长,而这与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有关,C项正确;仅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说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90年代以前,并不局限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不能说明是高新技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8.希腊悲剧中的“‘悲”非一般世俗悲哀,突出的乃是行动、“历史的必然要求”、社会公益等对自身的“辫护”,对诸如命运、神权王权等邪恶保守、不可解释的强力的抗争。据此可知,希腊悲剧()A.代表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认同C.反映了民众精神的颓废 D.刺激了民众参政积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诸如命运、神权王权等邪恶保守、不可解释的强力的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文化充满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和进取精神,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认同,B项正确;希腊悲剧不能代表艺术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精神的颓废”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民众参政积极性”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19.中世纪后期,在英格兰、意大利等地,一般认为工商业者是令人尊敬的,当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时甚至是高贵的。这反映了欧洲()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基督教神权不断被否定C.人文主义精神逐渐复兴 D.社会贫富悬殊非常严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在英格兰、意大利等地,一般认为工商业者是令人尊敬的,当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时甚至是高贵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手工工场主和工商业者形成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享乐主义,表明人文主义精神逐渐复兴,C项正确;此时工业资产阶级还未产生,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基督教神权,排除B项;社会贫富悬殊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C项。20.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若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是由同一个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是平民所构成的同一个机关时,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完了。”孟德斯鸠意在提倡()A.民主共和原则 B.君主立宪政体C.分权制衡原则 D.以法治国精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若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是由同一个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是平民所构成的同一个机关时,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完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认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主张实行三权分立,把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权力分开,使其分属三个不同的机构,体现分权制衡原则,C项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并非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原则,并非实行什么政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以法治国”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1.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能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茫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其意在强调()A.启蒙的本质是思想自由 B.革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C.欧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D.推翻个人专制至关重要[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茫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可知,真正的改革不是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而是思想上的真正实现变革,A项正确;革命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在思想上实现变革,排除C项;推翻个人专制不符合“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图是美国画家罗伯特4马瑟韦尔创作《西班牙共和国的挽歌,第100号》,作于1963产1975年间。在马瑟韦尔20岁时西班牙爆发了内战,黑色是画家出于对自己青年时期往享的缅怀心理,选择了这种沉闷的表现手法。该作品()A.利用光和色表现造型 B.具有反传统抽象性特点C.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D.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答案]B[解析]根据“在马瑟韦尔20岁时西班牙爆发了内战,黑色是画家出于对自己青年时期往享的缅怀心理,选择了这种沉闷的表现手法。”可得出以黑色作为主色,反映出作者对战争的反感,体现出该作品具有反传统抽象性特点,B项正确;A项是印象派的特征,与作品不符,排除A项;当时并不流行浪漫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作者的反战情绪,不能体现生活气息,排除D项。故选B项。23.19世纪中期,英国爆发工人宪章运动,其间出现三次高潮,其情况如下表所示1939年1842年1848年工人请愿书的大致内容年满21岁的男子都要普选权,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不仅提出政治要求,还提出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等经济要求号召“向暴君手里夺取自由”决不再作驯服的奴隶”请愿书上签名的工人数约125万约331万约500万据此可知,英国工人宪章运动()A.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 B.斗争矛头指向专制王权C.体现工人阶级觉悟提高 D.主要目的追求经济权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宪章运动三次高潮情况表”可得知工人请愿书内容不光有经济要求如提高工资等,也有政治要求如普选权等,1848年更是号召“向暴君手里夺取自由”决不再作驯服的奴隶,请愿书上签名的工人人数很多且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到英国工人宪章运动体现工人阶级觉悟提高,C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排除A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中工人斗争既有经济要求也有政治要求且主要是政治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24.20世纪以前,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为“生产一技术一科学”,往往是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了技术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形成。20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这一变化反映()A.人类社会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B.传统的科学观念完全被颠覆C.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D.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可见科学技术为生产力的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科技的重要性,无法得出人类社会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传统的科学观念完全被颠覆,此说法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可见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并不模糊,两者相互支撑,排除C项。故选D项。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标,重用文臣,抑制武臣大量知识分子凭藉才华涌入政坛。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宋代士大夫不仅热衷于文化上的创新,而且积极参政议政,崇尚忠君爱国,勇于革弊救亡。为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创新运动,充分吸纳释道思想中的精华,使儒学大盛。民族问题是北宋极为严重的生存威胁,强烈的忧患感迫使他们勇于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更倾向通过社会革新以实现富民强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此外,理学各派士大夫出于传播自家学术思想、为社会培养人才等目的,纷纷兴办私学,创立书院,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成为宋代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最主要的贡献者。——摘编自范建文《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与传统民族精神》材料二五四知识分子是在“五四”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涌现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通过阅读报刊、报刊撰文、创办刊物的形式,取得了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的认同,进而形成共同体”。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轮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大夫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士大夫相比五四知识分子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社会地位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吸收佛道思想;主张革新;强调社会责任。(2)不同:是近代专业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3)认识: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重用文臣,抑制武臣大量知识分子凭藉才华涌入政坛”,得出社会地位高;依据材料“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宋代士大夫”,得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依据材料“他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创新运动,充分吸纳释道思想中的精华,使儒学大盛”,得出吸收佛道思想;主张革新;依据材料“理学各派士大夫出于传播自家学术思想、为社会培养人才等目的”,得出强调社会责任。(2)不同:依据材料“取得了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的认同,进而形成共同体”,得出是近代专业知识分子;依据材料“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得出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原因:从新文化运动角度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分析,得出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从民族危机角度分析,得出民族危机加深;从近代教育的影响分析,得出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3)认识:从知识分子的作用分析,得出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对精神文明的作用分析,得出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提高科学文化角度分析,得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化的本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阐述:商路和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或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唐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兴盛,为中亚及欧洲地区带去大量精美丝织品、先进的冶铁技术、漆器制造技术等,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葡萄、首蓓等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空前活跃,东西方商人的往来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当时欧洲的制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人口迁移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许多地区的经济结构和饮食习惯;欧洲的启蒙思想和近代科技传播到美洲、亚洲等地,促进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综上,商业贸易及其交换的商品,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示例二论题: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阐述:两宋时期,中国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对当时欧洲的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以及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被打开,西学东渐进程加快,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开阔的国人的眼界,刺激民主民族意识的觉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掀起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转型。20世纪初,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上,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国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加快各国社会发展与进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得出主题为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阐述: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两宋时期,中国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对当时欧洲的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以及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被打开,西学东渐进程加快,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开阔的国人的眼界,刺激民主民族意识的觉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掀起起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