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燕歌行(并序)》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语文】《燕歌行(并序)》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语文】《燕歌行(并序)》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语文】《燕歌行(并序)》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语文】《燕歌行(并序)》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这些与征战与边塞相关的诗总能让人热血沸腾,总能激起人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总能引起征人无限的乡思之情。

战争不只是热血的,浪漫的,它更多的是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是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而将帅在战争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代名将无不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但也有些将领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士兵的死活,所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征戍卫国,慷慨悲壮高适

学习目标

1.了解高适的生平、边塞诗以及写作背景。2.分析诗歌意象,赏析其描绘的画面。3.赏析诗歌中对比、用典、环境渲染等手法的作用。4.理解边塞生活的艰辛苦楚,感受诗人对战士慷慨赴死精神的赞美,对将领骄奢淫逸的讽刺。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人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天宝八载(749),他因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为掌书记。

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梁园三剑客

大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刚被赐金放还的李太白离开长安,东进洛阳,遇到杜甫,这时李白43岁,杜甫32岁。

继“老子”与“孔子”二人会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先二人后三人相会终于开启。

李白、杜甫相约同去梁宋(今河南商丘)访古,遇上了客居在此的高适。杜甫与高适老友重逢,但李白与高适却是新友初识。虽然李白与高适第一次相见,但却情投意合。

李白与杜甫、高适三人白天纵马放歌,斗诗;晚上抵足而眠,斗酒。后面杜甫为这段李杜同行经历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在《遣怀》诗中回忆他与高李二人,相互仰慕论交,入酒垆饮酒,酒酣后同登吹台:“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高适的一生高适诗歌简介

失意诗:书剑飘零,怀才不遇。在高适早年的诗作里,颇多不遇的悲慨,其《宋中别周梁李三子》说:“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樽酒,翻作满堂悲。”在《宋中十首》其一中,他对历史上梁孝王广揽人才之事不再有而感慨不已:“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高适诗中,颇多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慷慨悲歌。《古大梁行》:“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送蔡山人》:“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急于用世的雄心。高适诗歌简介

民生诗:关心民生,深切同情。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xìlǔ:含有过多盐碱成分不适于耕种的土地。)。”《东平路中遇大水》:“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农夫无倚著,野老生殷忧。”

高适诗歌简介

边塞诗:慷慨豪放,雄浑悲壮。

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所谓“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想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

尽管这种愿望当时落了空,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高适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

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特别是他被哥舒翰聘用,入河西幕府后,精神很振奋,其《送李侍御赴安西》诗云:“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写得极粗犷豪放。

在《塞下曲》中,他描绘了从戎征战时“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壮观场面后,直言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这种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他的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不过,战争的艰苦往往超出想象,这也是诗人能冷静感受到的,如《武威作二首》其一:“匈奴终不灭,塞下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故慷慨激昂中亦时见悲凉。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称赞高适,说他“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高适作诗以质实的古体见长,律诗好的不多,但他写的一些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有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

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塞上听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样的诗,若没有亲临边塞的生活体验,是不容易写出来的。

以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中,与高适一样有人幕经历而诗风相近的是岑参。杜甫在《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高、岑并称始于此。

后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高适名句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送李侍御赴安西》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4.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封丘作》5.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人日寄杜二拾遗》6.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夜别韦司士》7.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别韦参军》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9.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塞下曲》10.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送浑将军出塞》文学常识--边塞诗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唐代边塞诗的产生: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唐代边塞诗的特点: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题目解读“燕”,读yān,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歌”是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据说是曹丕开创的。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文学常识--歌行体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文学常识--歌行体歌行体特点:(1)篇幅可长可短。(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少年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以“谣”命名的: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以“引”命名的: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写作背景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高适创作此诗前,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张守珪当时任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第契丹的军事。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读准字音横行(xíng)摐(chuāng)金旌旆(jīngpèi)单(chán)于腓(féi)玉箸(zhù)蓟(jì)北飘飖(yáo)逶迤(wēiyí)①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②正确理解,读准诗意。节奏:依据正确的诗歌节奏朗读;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③展开想象,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提示

燕歌行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诵读诗歌

本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全诗多用对偶而不板滞,既整饬又富于变化,极具雄浑的气势。诗歌的整体风格沉雄深厚,慷慨悲凉,堪称边塞诗的集大成之作。

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2、2、2、1”或“2、2、1、2”四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初读感知(1)高适在小序中说“感征戍之事”,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征戍战争的全景图。诵读全诗,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划分四个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2)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诗人是如何叙事抒情的?(1)诗歌描绘了一幅征戍战争的全景图,包括出师、战败、被围、死斗四个层次。(提示:诗歌也同音乐一样,每一次韵律旋律的转换往往都带有内容情感的变化。本诗四句一换韵,每个四句间内容上是有变化的。全诗结构也可划分为:辞家—出征—作战—被围—思乡—守边—悲叹)。(2)诗眼:苦。环境之苦、战争之苦、相思之苦。赏析诗歌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提供了环境背景。和诗: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词,作为酬答。此诗虽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是饱蘸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赏析诗歌--出师浓郁的汉代情节: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领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1、出征的将帅士卒是怎样的精神面貌?

男儿本自重横行。(1)横行: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可理解为战士们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开头四句把一个男子保卫国家、建功立业,写得真是慷慨激昂,勇气百倍。(赞颂)

赏析诗歌--出师(2)“横行”语出《史记·季布传》。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高适此处用“横行”,还有恃勇轻敌之意(隐忧)。

“横行”貌似赞扬汉将去国(离开京都或朝廷)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叶嘉莹:诗的妙处就妙在这里,在歌颂赞美之间,它隐藏了、暗示了、准备了下半首诗的一种讽刺的情意,在前面的赞美之中隐藏埋伏下这个情意。2、诗人描写出师有着怎样的气势?有何表达效果?

诗人用摐金伐鼓,旌旆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气势。同时透过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写出了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与下文的惨败形成对比。3、“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照”字表现了敌人来势凶猛,超出将士们的预期。战火把山都照红了;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

张孝祥《六州歌头》:“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4、诗中“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再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赏析诗歌--战败1、此处写景有什么作用?

“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突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而敌人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此处写景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可以看出将士处境的险恶。2、赏析名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战士与将帅的对比。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犹”即“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

(2)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苦乐不均,死生迥异,充满了愤怒和讽刺。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描写了什么景?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边塞秋末之景。作者连用“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了荒芜、衰败、萧瑟、凄凉,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贪功冒进,导致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该句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蕴含了诗人的愤慨之情。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凶悍善战,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赏析诗歌--被围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1)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2)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虚实结合,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赏析诗歌--被围

诗人抓住“久”“啼”“断肠”“空”等字,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

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深化了主题。

独不见

唐·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谁谓:为谁。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的生活剪影,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补充阅读--边塞诗中的思妇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人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该诗虚实相对,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赏析诗歌--死斗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2、引李将军的典故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3、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了当时将领的无能。赏析诗歌--死斗《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既苦征战,则思古之李牧为将,守备为本,亦庶几哉!——明·唐汝询《唐诗解》✬“高适既肯定具有自卫性质的边塞战争,又同情出征将士的辛苦,从而希望出现李牧那样的良将来镇守边塞,完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任务,这就是《燕歌行》的真正主题。”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名家点评

李将军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史记》里有《李将军列传》,说李广非常爱护他的兵士,行军到绝域、到沙漠,没有水喝,发现了一潭水,李广要等所有的战士都喝过了,他才肯去喝,所以李广在历史上是以爱护将士出名的,所以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叶嘉莹1、本诗诗眼字是“苦”,“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怎样(用哪些手法)写的?小组讨论

环境恶劣之苦

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诗人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辽远、肃杀、凄凉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战事惨烈之苦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休无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对比)离别相思之苦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征夫,思妇,两地相望,思家而不得归,思人而不得见。

(虚实相生)2、清人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中评价高适《燕歌行》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1)哪些句子体现了“沉痛”之情?(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沉痛”之情的?小组讨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深刻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二句,有力地渲染了塞外古战场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爱国战士殊死奋战的悲凉气氛;“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四句,表现征人、思妇两地相望、相会无期的痛苦心情;“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二句,概括了边庭战士白天努力拼杀,夜间时刻警惕的紧张战斗生活;“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二句则通过写李将军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讽刺了将领们贪功懈怠、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沉痛”之情的?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帅们的纵情声色多重对比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古时李将军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小组讨论①诗歌主要通过运用多重对比来表现沉痛之情。小组讨论诗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而是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使情感爱憎分明,也使得主题更加鲜明。诗歌主题:抒出征之豪情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批朝廷之用人不当盼边地之和平

《燕歌行》是边塞诗中的集大成者。它让后人感受到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燕歌行》中的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因此高适被列入了王侯将相的传记中,而且位在李光弼、郭子仪之间。

拓展延伸--叶嘉莹讲《燕歌行》

我屡次谈过高适诗的好处在他的“气骨”。高适的“气骨”好,是说他的声调好,还有叙述时语法跟结构的作用。

情景交融的比兴的诗篇,是用形象来表现感动。赋体是直接说的,要在叙述的赋体之中带着感动,一定要在声调跟语法结构之中传达出感动来。高适的《燕歌行》就在这方面传达出感动。

长的歌行,中间要转韵。前面四句都押的是入声韵:“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行”字不押韵,后边转韵了。“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关”“间”“山”都押的是“删”韵,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我们讲过,诗歌传达感发的力量,不只是它的意思,还有语法跟结构,是声音传达出来的。古体诗的歌行不要求严格的对句,可是高适的这首诗,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句,上句跟下句总有一个呼应,不是字面上的相对,而是本质上的相对。“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一个是征夫,一个是天子。“摐金伐鼓下榆关”是声音,“旌旆逶迤碣石间”是画面,都是相称的,在松散之中有严整。诗为什么好?为什么坏?不在于你说的是什么,而是你怎么样去说,才有这么大的感发力量。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这个“敌”字是入声,像这样七言长篇的歌行,好处完全在它的声调口吻之间。有的感动人的力量在很深厚的感情,有的感动人的力量在美丽的形象,可高适这些诗感动人的力量就在他的声调跟口吻。

七言古诗本来不需要对句,可是高适常常中间用一些对偶的句子,使诗在松散之中有了严密、整齐的感觉。其实不单是写诗,你要注意到文学创作中散跟骈的配合,直叙与形象的配合。“骈”字本来是马并马,就是对着、并行的。完全用散的,文章就太散了;完全用骈的,又太死板了,所以骈散要配合。完全叙述,也是太散漫了;完全用形象,又太死板了。

所以诗的好坏,以形象为主的诗里也要假借叙述的口吻来传达感发的力量;以叙述为主,像高适这样的诗,也要结合着形象。在散体里要有对偶的句子,对偶里要有散体的句子。不但诗歌如此,文章也是如此。1.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句式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4.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5.运用典故。李广李将军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讽刺了将领们贪功懈怠、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诗歌特色明代的邢昉在《唐风定》里这样来评价《燕歌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课堂小结

《燕歌行》描写了边庭士卒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赞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同时又以同情的态度,写出了他们离家远戍的痛苦。诗篇还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狂妄轻敌及其腐败的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这首盛唐诗歌,虽是一场惨痛的战役,但却能看到唐朝磅礴的浪漫气质,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边塞诗产生于先秦,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再加上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奇情壮彩的边塞征战诗便大大发展起来,成为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高考链接--边塞诗解题方法边塞诗的特征边塞诗的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戍、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等;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轮台、夜郎、楼兰、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等。3、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4、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苦寒、壮阔。5、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刀、号角等。6、有关人物: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边塞诗的特征边塞诗的内容情感: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边塞诗的常用手法: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正面、侧面、细节描写,铺垫、烘托意境营造: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虚实结合等。边塞诗的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唐代边塞诗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边塞诗的鉴赏边塞诗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