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人教版)_第1页
专题02 《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人教版)_第2页
专题02 《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人教版)_第3页
专题02 《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人教版)_第4页
专题02 《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专题02《\o"1.3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与\o"1.4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五大题型】TOC\o"1-3"\h\u【题型1速度与物体运动】 1【题型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匀速直线运动】 5【题型3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6【题型4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23【题型5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3【题型1速度与物体运动】 1.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A.甲车在0.5h内行驶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 C.丙车在10s内行驶0.3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450m【答案】C【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4个选项中的时间单位或路程单位统一,然后才能比较出速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说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间都可以解答此题。【解答】解:A.甲的速度为:sB.乙的速度为:C.丙的速度D.丁的速度综上所述,丙车的运动速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答案】D【分析】(1)由s﹣t图像读出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2)由s﹣t图像读出甲乙通过3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3)质量越大速度越大时动能就越大;(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A、根据s﹣t图像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不同,则甲乙的速度不同,故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而甲乙是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根据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可知: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小,故C错误;D、因为甲乙都向东运动,而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故选:D。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在t0时刻,该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a、b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va等于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路程;等于。【分析】(1)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判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从图中直接判断t0时刻的速度大小。【解答】解: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则由图a可知,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由图b可知,在t0时刻,a、b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a=vb。故答案为:路程;等于。4.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请回答:(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tBC(选填“<”、“=”、“>”);(2)从A到F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3)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20.0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0.4m/s。【答案】(1)=;(2)先变大后不变;(3)20.0;0.4。【分析】(1)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照相机拍照时,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2)在时间相同时,根据路程判定速度的大小变化;(3)根据图示读出路程的大小,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拍照时,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即tAB=tBC;(2)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相等,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从D到F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v=可知,速度先变大后不变;(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到F的路程为80.0cm﹣60.0cm=20.0cm=0.200m,照相机每秒拍照2次,则EF之间的时间为t=0.5s,则纸锥下落的速度是v===0.4m/s。故答案为:(1)=;(2)先变大后不变;(3)20.0;0.4。5.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完全正确的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是2.51cm;图乙中机动车的运行速度是60km/h。【答案】2.51;60km/h。【分析】(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2)汽车速度常用的计量单位是km/h,读取汽车速度仪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其计量单位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解答】解:(1)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B的放置方法正确;B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端与“11.0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13.51cm刻度线对齐,则该物体的长度为:13.51cm﹣11.00cm=2.51cm。(2)在汽车速度仪上,有“km/h”标志,说明速度仪的计量单位是km/h;在20km/h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4km/h,即速度仪的分度值为4km/h,此时的速度为60km/h。故答案为:2.51;60km/h。【题型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答案】C【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2)根据生活常识解答;(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4)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解答】解: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其速度与时间和路程不成比例,故A错误;B、根据生活常识可知,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根据速度公式v=可推导出s=vt,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即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D、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时间相同这个条件,故D错误。故选:C。7.(多选)如图所示,观看田径比赛时,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D.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答案】ABC【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答】解:A、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的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B、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即用时短),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所以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B正确;CD、在物理学中,一般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平均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C。【题型3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8.如图是无人机无线充电模型,当无人机进入充电装置所发电磁波的有效范围内即可充电。甲、乙无人机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经过相同时间,它们分别从位置A、B到达位置A'和B',则()A.无人机甲相对乙向西运动 B.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 C.无人机乙比甲的速度快 D.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答案】D【分析】物体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由图可知甲、乙无人机自西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相同时间内,路程变化大的物体其运动速度大;路程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运动时间短。【解答】解: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的位置向东发生改变,所以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故B错误;由题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无人机自西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故A错误;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路程相同时,甲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运动的时间,所以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故D正确。故选:D。9.甲、乙两车由同一地点同方向运动,运动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到5s甲车的速度是1m/s B.0到5s乙车速度是2m/s C.10s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相对于甲车后退【答案】C【分析】(1)从图像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2)根据图像可知,乙的s﹣t图像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v=求出乙车的速度;(3)根据图像求出甲车10s内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速度关系;(4)由图像可知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由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图像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v甲===2m/s。故A错误。B、由图像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v乙===1m/s,乙车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错误;C、由图像看出甲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甲车0~10s内的速度v甲′===1m/s,由B计算可知,乙车0~10s内的速度v乙=1m/s,故10s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像可知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即10s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后退,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由皮带顶端A从静止开始滑到皮带底端B用的时间是t,则()A.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 B.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C.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D.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答案】B【分析】(1)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受到传送带摩擦力向上,与皮带静止时一样;(2)皮带向下运动时,受到皮带的摩擦力向下,促进物块下滑,使下滑速度加快。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1)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重力,摩擦力不能阻止物体下滑,和传送带静止时一样,因此从A点滑到B点用的时间仍为t,故A错、B正确。(2)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与物体下滑方向相同,物体相对与地面的速度比传送带静止时的A的速度大,所以从A点滑到B点用的时间小于t,故C、D错。故选:B。11.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答案】B【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④、由图象可知,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3.75m/s,故④正确;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①错误;③、由图象可知,10~30s时,甲通过的路程300m﹣100m=200m,乙通过的路程100m,时间相同,根据v=可得,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故选:B。12.坚持锻炼可以让人健康快乐。保持匀速直线步行的小明和爸爸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时,所用时间之比是1:2,则小明和爸爸步行的速度之比是()A.1:3 B.3:1 C.3:4 D.4:3【答案】D【分析】知道小明和爸爸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之比。【解答】解:因为s小明:s爸爸=2:3,t小明:t爸爸=1:2,所以根据v=可得,小明和爸爸步行的速度之比:==×=×=4:3。故选:D。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若t甲:t乙=1:2,s甲:s乙=2:1,且甲物体运动的速度是8m/s,则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A.32m/s B.8m/s C.4m/s D.2m/s【答案】D【分析】计算乙物体运动的速度,可利用速度公式来解,题中已经给出了两物体和行驶时间(半小时),直接代值计算即可。【解答】解:已知t甲:t乙=1:2,s甲:s乙=2: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又v甲=8m/s,所以v乙=2m/s。故选:D。14.甲、乙两车从相距4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A.v甲<v乙,t一定为3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一定为50秒 D.v甲<v乙,t可能为50秒【答案】D【分析】(1)图a和图b是甲、乙两车的s﹣t图象,可以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v=可求出甲乙的速度;(2)甲、乙两车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t秒,甲乙相距10m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一种是甲、乙两车相遇以后相距10m,利用公式s=vt列式求解。【解答】解:(1)由图a可得甲车的速度:v甲===0.4m/s;由图b可得乙车的速度:v乙===0.6m/s,故v甲<v乙;(2)由题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经过时间t后,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则有:s甲+s乙=s﹣Δs即:v甲t+v乙t=40m﹣10m=30m,0.4m/s×t+0.6m/s×t=30m,t=30s经过时间t后,甲、乙两车相遇后相距10m,则有:s甲′+s乙′=s+Δs即:v甲t′+v乙t′=40m+10m=50m,0.4m/s×t′+0.6m/s×t′=50m,t′=50s所以两车相距10米,t可能是30s,也可能是50,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答案】B【分析】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解答】解:关卡关闭时,人能在两关卡间运动,但不能通过关卡,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小强正通过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由v=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t1===4.5s<5s,所以关卡1不会挡住他;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t===4s,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t2=t1+t=4.5s+4s=8.5s,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2在第8.5s是打开的,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t3=t2+t=8.5s+4s=12.5s,关卡3会在第12s结束时已关闭,到第14s结束时才打开,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故选:B。16.甲、乙两车同时同向运动,甲车从A地出发,乙车从距A地20m处出发,甲车的v﹣t图像和乙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知()A.乙车做加速运动 B.乙车的速度为15m/s C.甲车不可能追上乙车 D.甲车在4s后追上乙车【答案】D【分析】(1)分析图像可知,乙车从距A地20m处出发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为匀速运动;(2)乙车2s内走过的路程是30m﹣20m,根据v=,计算乙车的速度;(3)假设甲车追上乙车所用的时间为t,此时乙的路程加上20m等于甲的路程,根据s=vt,列方程求解,判断CD对错。【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车从距A地20m处出发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乙车在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乙车的速度v乙===5m/s,故B错误;C、D、假设甲车追上乙车所用的时间为t,则s甲=Δs+s乙,即v甲t=Δs+v乙t,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10m/s,由B值乙车的速度为5m/s,代入上式10m/s×t=20m+5m/s×t,解方程得:t=4s,故D正确,C错误。故选:D。17.一列队伍长800m,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6m/s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通讯员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那么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了多少m?()A.800m B.1200m C.1600m D.1800m【答案】D【分析】①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通讯员和队伍同向运动,通讯员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差,通讯员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员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②通讯员从队首跑到队尾,通讯员和队伍相向运动,通讯员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和,通讯员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员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③知道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的路程。【解答】解: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速度为:v=v通﹣v队=6m/s﹣2m/s=4m/s,因为v=,所以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t===200s。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速度为:v′=v通+v队=6m/s+2m/s=8m/s,所以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t′===100s。所以通讯员往返一次的时间:t总=t+t′=200s+100s=300s。故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的路程:s总=v通t总=6m/s×300s=1800m。故选:D。18.(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答案】BD【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4km﹣1km=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18km/h;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6km/h,所以v甲=3v乙,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后乙的速度v乙′===12km/h,v乙′=2v乙,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16km/h;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8km/h,所以v甲平=2v乙平,故D正确。故选:BD。19.(多选)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分钟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小红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 B.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m【答案】BD【分析】(1)由图可知小红0~20min和20~45min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红的速度变化情况;(2)根据s=vt可求出n的值;(3)根据图像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原路返回的时间多5分钟,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的距离等于小红5min通过的距离和妈妈5min通过的距离和,结合图像和速度公式即可求出;(4)先根据图像和速度公式求出小红返回时的速度,然后分别求出小红和妈妈运动30min时离家的距离,离家的距离差即为两人间的距离。【解答】解:A、由图可知,小红在0~20min和20~45min通过的路程都是4000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红在0~20min和20~45min的速度不同,故小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她们同行时,20min通过的路程为4000m,同行时的速度:v===200m/min,小红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则根据题意可知,她妈妈沿原路返回的时刻为20min﹣5min=15min,即m的值是15;由v=可得,两人同行时,15min通过的路程:s0=vt0=200m/min×15min=3000m,即n的值是3000,故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妈妈返回到家的时间t′=45min﹣15min=30min,则返回过程中,妈妈3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000m,则妈妈返回的速度:v′===100m/min,由图像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返回时多前进5min,由v=可得,妈妈5min通过的路程:s1=v′t1=100m/min×5min=500m,小红5min通过的路程:s2=vt1=200m/min×5min=1000m,则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500m+1000m=1500m;故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小红返回到家的时间,t2=45min﹣20min=25min,则返回过程中,小红2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4000m,则小红返回的速度:v2===160m/min;运动30分钟时,小红离家的距离(即离原点O的距离):s3=4000m﹣v2t3=4000m﹣160m/min×(30min﹣20min)=2400m;运动30分钟时,妈妈离家的距离:s4=3000m﹣v′t4=3000m﹣100m/min×(30min﹣15min)=1500m,则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Δs=s3﹣s4=2400m﹣1500m=900m,故D正确。故选:BD。20.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可知,乙车速度为54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15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15s。【答案】54;15。【分析】根据图象,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乙两车的速度;根据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通过的距离的关系列出等式求解需要的时间。【解答】解:由图可知,t=10s时,s甲=200m﹣150m=50m,s乙=150m,则v甲===5m/s,v乙===15m/s=54km/h,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得:v甲t′+150m=v乙t′,即5m/s×t′+150m=15m/s×t′,解得,t′=15s。故答案为:54;15。21.某校去华蓥山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车(选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0.75h。【答案】车;0.75。【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2)从标志牌可得到去华蓥山的距离和最大车速,利用t=求从标志牌处到华蓥山最快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坐在行驶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树是运动的,这是选择汽车为参照物;(2)如图表示:此处距华蓥山45km,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由v=知,此标志牌到华蓥山最快需要时间:t===0.75h。故答案为:车;0.75。22.为了更好的保证交通安全,交警严查开车打电话、车窗抛物等行为,如果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开车时看一眼手机需要3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当于在人驾驶状态下行驶30m,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以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运动(填“静止”或“运动”)的。【答案】30;运动。【分析】(1)知道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s=vt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36km/h=10m/s,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0m/s×3s=30m;(2)在这段时间内,路旁的树相对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树相对于汽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30;运动。23.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0m,在5s﹣10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0.4m/s。【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先根据图象判断前5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确定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根据图象判断物体在5s﹣15s内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图象信息以及速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始终静止,因此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0m;根据图象可知5s﹣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t=15s﹣5s=10s,物体在5s﹣15s内通过的路程s=6m﹣2m=4m,因此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v===0.4m/s。因为物体在此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速度不变,即在5s﹣10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也是0.4m/s。故答案为:0;0.4。24.如图甲所示是超声波测速的工作原理图,W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W向匀速行驶的小车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波遇到小车反射后又被W盒接收,从W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位移x的大小表示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离出发点W的距离),则超声波的速度为,小车的速度为。【答案】;。【分析】超声波在空中匀速传播,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求出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Δt0,再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时间内通过路程为x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物体通过的路程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Δt0=(t2﹣t1+Δt0),物体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25.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h?(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若司机酒后仍按原速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v=求出制动前的速度;(2)根据v=求出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再加上制动距离等于车行驶的总路程,然后和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75s,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15m,所以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v===20m/s=72km/h;(2)由题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75s=3s,则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s′=vt′=20m/s×3s=60m,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完全停止时,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总=s′+s滑=60m+30m=90m>80m,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合72km/h;(2)汽车将撞上障碍物;26.如图所示曾家岩大桥位于重庆嘉陵江大桥和黄花园大桥之间,属连续钢桁梁桥。全长540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某时刻当上层一辆汽车(不计汽车长)刚以54km/h的速度向东行驶到桥尾时,下层一列长为100m的10号线列车从距离桥头110m处(未在桥上)以10m/s的速度向西驶来,最终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整个过程汽车与列车始终保持匀速)。求:(1)小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2)小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3)相遇处与桥头的距离。【答案】(1)小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36s;(2)小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为4s;(3)相遇处与桥头的距离为260m。【分析】(1)知道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2)设小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为t′,根据v相对=得出两车的相对速度,再根据v小=v相对﹣v列得出方程,即可求解;(3)设最终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的时间,利用相遇问题列出方程进行解答。【解答】解:(1)v小=54km/h=15m/s,由v=知,小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t===36s;(2)设小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为t′,则两车的相对速度v相对==,根据v小=v相对﹣v列得,15m/s=﹣10m/s,解得:t′=4s;(3)设最终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的时间为t遇,则s小+s列=s总,即15t遇+10t遇=540m+110m+100m,解得:t遇=30s,相遇处与桥头的距离s′=s桥﹣v小t遇=540m﹣15m/s×30s=90m。答:(1)小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36s;(2)小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为4s;(3)相遇处与桥头的距离为90m。27.一辆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1)轿车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2)若轿车以速度表的指示速度匀速行驶,从新兴汽车站到西安总站(全程150km)需多少分钟?【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速度表指针指在90,即轿车速度为90km/h,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2)轿车在行驶的时间可用公式v=计算。【解答】解:(1)由图知,轿车速度为:v=90km/h=90×m/s=25m/s;(2)由v=可得,新兴汽车站到西安总站的时间:t===h=100min。答:(1)轿车速度为90km/h;合25m/s;(2)从新兴汽车站到西安总站所需时间100min。28.一列长150米的火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个安全位置测量出整列火车通过他共用时7.5秒求:(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2)如果这火车从威海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正好等于这个速度,威海到济南的距离约为360千米,则火车从威海到济南需用多少小时?(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穿越一条长为1000米的隧道,则需要多少时间?【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第三个量。由题意可知:火车在7.5s内经过的路程是150m,即火车的长度,利用速度定义式可求出火车的速度;(2)从威海到济南,路程远大于车身长3,火车的长度可忽略不计,在该段路程火车行驶的路程为360km,注意同一单位,把km换算成m,然后利用变形公式t=进行计算。(3)火车过隧道时,火车长度不可忽略,车穿越隧道所通过的路程是车长+隧道长;【解答】解:(1)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v===20m/s;(2)火车从威海到济南通过的路程:s=360km,火车的速度:v=20m/s=203.6km/h=72km/h;由:v=得,需用时间:t2===5h;(3)火车穿越隧道通过的路程:s总=s车+s隧道=150m+1000m=1150m,需要的时间:t3===57.5s;答:(1)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等于20m/s;(2)火车从威海到济南需用时5h;(3)火车穿越隧道需要的时间是57.5s。29.小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200m,一天,小聪上学以后,发现物理课本忘在家里了,而今天就有物理课,于是决定回家拿物理课本。但是现在离上课只有10min了,为了不耽误上课,走之前他给他爸打了个电话,要求他爸给他送物理课本。若小聪和他爸同时从学校和家出发,小聪他爸以1.8m/s的速度步行,小聪以1.2m/s的恒定速度步行。请帮小聪判断他是否会迟到。若迟到,小聪拿到课本后至少以多大的速度跑回学校才能不迟到。【答案】小聪会迟到。小聪拿到课本后至少以2.4m/s的速度跑回学校才能不迟到。【分析】(1)首先根据小聪和他的速度,由v=求出利用小聪拿到课本时所用的时间,若小聪速度不变,则返回到学校再需要相同的时间,求出总共所用时间与离上课的时间10min相比较即可判断是否迟到;(2)若迟到,求出小聪返回时的时间,根据前面小聪和他爸相遇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小聪返回时的距离,则利用v=求再求出跑回学校不迟到的速度。【解答】解:(1)已知:小聪和他爸的速度分别为v1=1.2m/s,v2=1.8m/s,由v=得:父子两人相遇时所用时间t===400s,由于小聪以1.2m/s的恒定速度步行,则小聪拿到课本后返回时的时间与来时时间相同,∴小聪共需要的时间为t总=2t=2×400s=800s>10×60s,∴小聪他会迟到。(2)小聪拿到课本后为了不迟到,跑回学校最多需要的时间为t′=10×60s﹣400s=200s,小聪拿到课本与学校的距离为:s′=vt=1.2m/s×400s=480m,跑回学校的速度v′===2.4m/s。答:小聪会迟到。小聪拿到课本后至少以2.4m/s的速度跑回学校才能不迟到。【题型4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30.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慢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物体在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1~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2)根据图象判断出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的关系,进而比较其运动快慢;(3)根据图象可知5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4)根据图象判断物体在5s内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在1s~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知:物体在3s~5s内(用时2s)和0~1s(用时1s)内物体通过路程都为1m,但时间不同,故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快,故B错误;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0.4m/s,故C正确;D、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0~1s和3s~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等,在1~3s内静止,所以物体在5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31.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分析】(1)在s﹣t图像中,平行t轴的图像代表着静止不动;(2)根据题意派送车从出发点到派送点,又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所以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0~13min为派送车在派送点停留,13~19min为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3)求某段路程或者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公式:。【解答】解: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为19min﹣13min=6min,故A错误;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0.8km=0.8km,故B错误;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10~13min内,根据图像平行t轴,派送车静止不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C。32.如图,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B点),全程中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 B.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是3km C.小汽车OA段受到的拉力大于其在OB段受到的拉力 D.OA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分析】(1)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出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2)(3)根据图象得到OA段的距离和对应的运动时间,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OA段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进一步比较确定大小关系;(4)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由图象知,全程距离为s=6km=6000m,故B错误;由图象知,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运动时间为t=0.5h=30min=1800s,OA段的距离是sOA=3km=3000m,所用时间为tOA=0.1h=360s,运动速度为:vOA==≈8.33m/s。全程OB的平均速度为v==≈3.3m/s,故A错误;则OA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OA段和OB段拖车虽然速度不同,但都是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不变(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两种情况下的拉力相等。故C错误。故选:D。33.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从西向东运动,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图中为同一间房子,两车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是静止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向西运动 C.甲车的速度一直都比乙车的速度大 D.无法比较甲车与乙车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B【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根据两图拍摄的先后顺序和两车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选项中的说法所达到的结果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相对甲车,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相对乙车,位置发生变化,是向西运动,故B正确;CD、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从西向东运动,一段时间后,由甲车运动距离比乙大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但不能说明甲车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比乙快,故CD错误。故选:B。34.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2.61cm C.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答案】C【分析】(1)根据图像读出时间。(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小球在BC段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4)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s=0.5s,故A错误;B、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故B错误;C、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0.1s=0.2s,路程sBC=5.50cm﹣2.50cm=3.00cm=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s,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vBC===0.15m/s,v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故D错误。故选:C。35.(多选)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两位同学的s﹣t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20s~6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且v=3m/s C.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6m/s D.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答案】AD【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运动,据此分析;(2)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乙开始运动的时间,再利用v=求出乙的速度;(3)由图可知乙在0~6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4)由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甲的速度;再利用v=的变形式求出甲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即甲、乙相遇时距离O点的距离。【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20s~60s内,甲、乙的s﹣t图象均是倾斜直线,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从0s开始运动,乙从20s开始运动,即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乙的速度为v乙===6m/s,故B错误;C、由图可知,0~60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240m,则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4m/s,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3m/s,则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通过的距离为:s甲′=v甲t=3m/s×40s=120m,即相遇时距离O点120m,故D正确。故选:AD。36.(多选)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乙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答案】AC【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C、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C。37.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10s到20s这段时间的速度为0m/s。从图可知,物体在前10秒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匀速”“变速”),请在图中画出物体在这10秒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答案】5;0;匀速;见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前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2)读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在s﹣t图像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利用速度公式求得物体在前10秒的速度,然后作图。【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40s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s=200m,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5m/s;由图像可知,10s到20s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不动,所以这段时间的速度为0;由图像可知,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中间10s物体静止不动,(2)物体在前10秒内的速度v1===10m/s。乙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已知物体在前10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这10秒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5;0;匀速;见解析。38.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01s,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把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0.05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实际平均速度约为20m/s。【答案】0.05;20。【分析】根据摄影的闪光频率结合图示得出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和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实际通过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0.05s,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5.00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系可得:=,解得s=100.00cm=1m,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20m/s。故答案为:0.05;20。39.如图是一个足球离开脚在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的每隔0.2s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的俯视图,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边长为60cm,A、B两点为足球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由图可以判断出:足球的运动轨迹是从B到A(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全程平均速度为4m/s。【答案】从B到A;4。【分析】(1)由于阻力的作用小球越滚越慢,据此判断小球滚动的方向。(2)根据图示得出AB之间的距离和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解答】解:因为小球越滚越慢,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小球向左运动,即足球的运动轨迹是从B到A;因为一格砖的边长为60cm=0.6m,因此A、B两点间的距离s=4×0.6m=2.4m,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t=3×0.2s=0.6s,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v===4m/s。故答案为:从B到A;4。40.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1所示,全长55km,其中主桥29.6km,桥面设计了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限速100km/h。(1)汽车行驶在中间车道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0.296h;(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3km/h。【答案】(1)汽车;(2)0.296;(3)63。【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否则,物体静止;(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通过主桥需要的最短时间;(3)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2,根据t2=t总﹣t1得出匀速行驶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得出匀速行驶的路程s2,根据s总=s1+s2得出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根据v平均=求出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汽车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大桥上的桥墩是向后运动的;(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的时间:t===0.296h;(3)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2=15m/s,匀速行驶的时间:t2=t总﹣t1=30s﹣15s=15s,匀速行驶的路程:s2=v2t2=15m/s×15s=225m,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总=s1+s2=0.3×103m+225m=525m;则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v平均===17.5m/s=63km/h。故答案为:(1)汽车;(2)0.296;(3)63。4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5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可以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表示全程的平均快慢。【解答】解:(1)停车前通过的路程:s1=6km=6000m;所有时间:t1=5min=300s;停车前的平均速度:v1===20m/s;(2)停车后的速度:v2=108km/h=108×m/s=30m/s;由:v=得,停车后通过的路程:S2=v2t2=30m/s×20×60s=36000m;全程路程:s=s1+s2=6000m+36000m=42000m;全程所有时间:t=t1+t2+t停=300s+1200s+10×60s=2100s;全程的平均速度:v===20m/s。答:(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是20m/s;(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m/s。【题型5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4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C.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需要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答案】D【分析】(1)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再利用v=分析即可;(4)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其运动的起点必须是A点。【解答】解: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故B错误;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B段的路程一定,由v=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错误;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其运动的起点必须是A点,计时的起点是B点,在C处停止计时,故D正确。故选:D。4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2)请你根据图示完成如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64.0时间t/s4平均速度v/(cm•s﹣1)1315(3)若小车到达丙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小。(4)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小车速度越来越大。【答案】(1)v=;(2)见解析;(3)小;(4)不是;小车速度越来越大。【分析】(1)测出小车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2)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3)根据v=,若s相同,t越大则v越小。(4)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