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下列项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红梅记》 B.《感天动地窦娥冤》 C.《水浒传》 D.《红楼梦》3.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4.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A.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一国两制”方针不能动摇C.谈判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惟一途径D.武力收回香港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6.如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第二次革命高峰是全民族抗战的实现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7.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入侵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B.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C.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8.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共同纲领(草案)》是经过了筹备会多次的周详讨论的,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A.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B.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D.体现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9.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C.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10.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11.有学者认为,晚清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立宪派终究要与革命党汇流;革命,或许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却是晚清唯一的选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进步作用B.立宪派与革命党都希望建立共和政体C.推翻清政府统治是历史必然D.改良与革命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效果12.1906年2月,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一文,认为孙中山主张的“土地国有”方案是“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大盗、小偷、乞丐、流氓、狱囚之悉为我用”。这说明()A.梁启超反对孙中山的均富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C.民生主义思想服务于辛亥革命 D.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强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在1902年新学制颁布之前,中国的新式学堂没有相互街接的学校体制。据此,张謇认为发展教育须循序渐进,“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张謇在南通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他不仅亲自创办了农校、纺校、商校、师范、医校、女红传习所等许多职业学校;还资助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吴商船专科学校、吴县铁路学校;创办了保姆传习所、政法传习所、巡警传习所等职业培训班。他鉴于全国有近百万残疾儿童,缺乏职业能力谋生困难,于民国初年创办了南通狼山盲哑学校。这些职业学校的创办,把各种技艺的传习引进教育领域,破除了封建学校教育中没有技艺传授的立足之地和技艺传播的家族、师徒局限性,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创造性开拓。——摘编自程绍珍《张客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与探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职业教育实践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謇职业教育实践的作用。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33.8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年8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凡尔赛当局目的是强调公社战士孤军奋战,没有外援且公社战士已经不纯洁,其用心是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D正确;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内部矛盾,且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中并没有工农联盟,不存在破坏一说,A、B错误;普通鲁士军队不可能支持巴黎公社,C项错误。2、B【解析】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描写的窦娥的冤情,依据材料“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可知该作品是悲剧,故选B;《红梅记》是晚明文人周朝俊的传奇名作,主要叙述乱世背景下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故事,不合题意,排除A;《水浒传》是明代的农民题材的小说,时间不合题意,排除C;《红楼梦》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时间不合题意,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元朝的文学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意在说明发展物质文明的时候要兼顾社会公平,所以B项符合材料;A.C.D没有体现;故选B。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影响4、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封君必须接受国君的名录,由国君派遣的“相”主管和掌握赵、秦等国封邑的治理和兵权,这体现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始集中,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在秦朝,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A【解析】

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谈判的方法均不是收回香港过程中“主权问题”的实质,BC两项错误;武力收回香港不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D项错误。6、B【解析】

第一次低谷是在国民大革命后,出现低谷的原因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中共的血腥屠杀,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知,第一次高峰是在1921-1927年,第二次高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两次高峰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两次国共合作,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的图示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B【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周初期,郑国对内、对外进行势力的扩张,还乘机霸占王室的权力,使得郑国与周王室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公元前720年,郑庄公同王室的斗争转向公开化,反映了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720年,郑国侵犯东周的国境,与周天子交恶的情形。不能仅根据一则事例就盲目推断出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且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东周初期,周天子尚具有一定威信,选项有所夸大,A选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而官僚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强调皇帝的专制权力,与材料关系不大,C选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东周初期周郑交恶,表明了周天子“共主”地位的逐渐丧失,不能仅根据郑庄公一人的行为就推断出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D选项排除。8、A【解析】

依据材料“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可知,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共同纲领》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原则,不是社会主义原则;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D选项中“各阶级”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故B项正确;A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10、B【解析】

根据“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可以看出画家已经有了商业的意识,进行批量生产,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11、C【解析】

材料认为改革注定要失败,革命是晚清唯一的选择,由此可知,学者认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历史必然,C正确;新政促进了近代化,排除A;立宪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排除B;材料认为革命是唯一的选择,D排除。12、C【解析】

据材料“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体现了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由“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之悉为我用”可知,梁启超认为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为了博得下层民众的支持,这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为了感召各阶层参与革命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虽能体现孙中山的均富思想,但并未体现梁启超对孙中山均富思想所采取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生主义思想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感强仅是梁启超的个人看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教育系统比较完整;范围较广,类型多种多样;传统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并举;具有开拓性。(2)作用:培养一大批职业技术人才,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在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方面起了示范引领作用。【解析】

(1)依据材料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张謇在南通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他不仅亲自创办了农校、纺校、商校、师范、医校、女红传习所等许多职业学校;还资助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吴商船专科学校、吴县铁路学校;创办了保姆传习所、政法传习所、巡警传习所等职业培训班。”、“……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创造性开拓。”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