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2年,江西省的新干地区发现了一座随葬品丰富的大墓,与商代晚期诸王的年代大体相当。墓中青铜工艺品显然不是对商朝青铜器的简单仿造。正如学者所说,这批青铜器“不可否认,具有地方性特征”。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A.诸侯壮大威胁了王权 B.民间青铜铸造业发达C.商文化影响向外辐射 D.南北技术交流较活跃【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不是对商朝青铜器的简单仿造”“具有地方性特征”可推断出,这座大墓的青铜器是本地工匠吸收从北方传来的技术和青铜器风格,从而生产出的具有本地风格的产品,这说明商代文化的影响力对外扩散,C项正确;材料虽提及“诸王”,但不能体现该大墓是诸侯的,更不能说明诸侯威胁了王权,排除A项;仅凭墓中随葬品丰富,不能说明民间青铜铸造业发达,且商代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南北的技术交流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2.《礼记•王制》云:“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瘠聋、跛瞬、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这说明先秦时期()A.贫困现象十分严重 B.具有社会救助理念C.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D.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指的是如果长辈有疾病需要人照顾,则儿孙中可有一人不服徭役,“瘠聋、跛瞬、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有残疾的人大家可以救济他,这体现了当时具有社会救助理念,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贫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治理能力,排除C项;材料与流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吕思勉先生说:“自孝景(汉景帝)以前,诸子之学,未尝不平流而进,而何以其兴盛卒不逮儒家邪?则知学术之盛衰,宗派之隆替,实与社会风尚之关系深,而与国家政令之关系浅矣。”其强调的是()A.儒学具有的礼乐教化功能 B.汉初复现百家争鸣的原因C.儒学独尊应归功于汉景帝 D.儒学对汉代政治效用不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孝景(汉景帝)以前,诸子之学,未尝不平流而进,而何以其兴盛卒不逮儒家邪”“实与社会风尚之关系深”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关注礼乐教化,关注人们心灵结构和秩序的构建,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精神基础,因此儒学地位提高,A项正确;B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与国家政令之关系浅矣”并非指儒学对汉代政治效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4.《魏书•食货志》曰:“自魏德既广,西域、东夷贡其珍物,充于王府;又于南垂立互市,以至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朝贡贸易体制较完备C.区域经济得到了开发 D.孕育国家统一的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魏书》记载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一朝的史实,当时中国虽然处于南北对峙时期,但材料“自魏德既广,西域、东夷贡其珍物,充于王府;又于南垂立互市,以至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体现了当时南北、东西之间联系的加强,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D项正确;材料和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又于南垂立互市”中的“互市”和朝贡无关,排除B项;北魏所占据的北方早就得到了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是据学者对唐代、五代、两宋宰相出身的文献进行研究所做的统计表。下表反映了()唐代369位宰相中出身士族的约占65.8%五代46位宰相中,55.8%出身进士,约11.6%为吏职出身,约9.3%为幕僚出身,约7%为行伍出身,约2.3%为五经出身,门荫约占4.7%、荐举占4.7%,养子、外戚均占2.3%,由身不详者3人两宋北宋宰相72人,63人出身进士,占总数87%强;南宋宰相63人,48人由身进士,占总数76%强A.世卿世禄现象逐渐消失 B.宰相整体政治素养得到了提升C.封建官僚出身的多元化 D.科举逐渐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宰相出身士族的比重占一半多;到了五代、两宋,宰相出身进士的从占一半多点到远远过了一半,这说明科举考试逐渐成为人仕的主要途径,D项正确;两宋宰相出身进士的比重并非百分百,说明还有其他途径人仕,故A项仅依据材料无法说明,排除;材料看不出宰相的政治素养,排除B项;由表中信息可知,只有五代的宰相出身来源多元化,唐代、两宋无法得知,排除C项。故选D项。6.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交子和会子、金代的交钞都是纸币的一种形式。蒙古灭金后,开始使用钞法。1260年发行中统交钞,以丝为本;又发行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1287年发行至元宝钞。1310年发行至大银钞。元代发行纸币()A.是传统经济政策实施的产物 B.对商品贸易起了一定促进作用C.解决了元朝的财政亏空问题 D.说明金属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发行纸币,以食物或者金属货币作为纸币的基础,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纸币的信用度,对商品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传统经济政策下并不一定会出现纸币,纸币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纸币发行并不能解决财政亏空问题,排除C项;纸币流通不等于金属货币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7.到明代,虽然有关“怨妇幽思”的诗歌仍很流行,但“诗歌数量不断增加,而其内容也涉及很多女性的敏感领域:教育和读书识字、精神升华和年长的回报、妇女间的友谊、身为人母而对子女的疼爱以及时而因此感到的高兴”。这说明,明代()A.诗歌达到了繁盛时期 B.理学主导地位已动摇C社会价值观有所变化 D.社会风气不断地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明代诗歌内容体现出对女性积极向上品质的弘扬,这与理学所宣扬的男尊女卑不符,说明社会价值观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理学主导地位在明代并未动摇,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明代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C项。8.王夫之说:“言天者征于人,言心者征于事,言古者征于今。”魏源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以经术为治术”的理念。由此可见,二人()A.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摆脱了传统文化束缚C.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D.萌发了民主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征于人”“征于事”“征于今”“为治术”可知,二人主张学术与现实结合,要服务于现实社会,这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A项正确;王夫之、魏源二人思想仍囿于传统儒家文化框架,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民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的税率情况示意图。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抵挡不住外国商品冲击 B.小农经济在外力作用下迅速瓦解C.海关保护本国经济的能力削弱 D.对外来商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答案】C【解析】【详解】海关是国家的大门,关税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或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图中主要进口商品税率的大幅下降,使得中国海关保护本国经济的能力削弱,成为列强向中国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工具,C项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显示部分进口商品,体现不出小农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近代中国对外来商品的依赖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3年,瞿秋白说:“中国客观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国际地位,实在要求资产阶级式的革命,但中国共产党应当勉力栽培无产阶级之组织及训练的根本,而同时在总的民权运动中勉力做主干”,“日益取得重要地位以至于指导权。”这表明,瞿秋白()A.指明了民主革命的对象 B.主张掌握革命的领导权:C.意识到民众是革命主力 D.认清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应当勉力栽培无产阶级之组织及训练的根本,而同时在总的民权运动中勉力做主干”,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争取革命运动的领导权,B项正确;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阶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民众是革命主力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国的国情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B项。11.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说:“希望工党朋友们劝劝美国人,把第七舰队拿走,不要管台湾的事,不要搞东南亚条约,不要武装日本,不要武装西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面临紧张的海峡两岸关系 B.处于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C.利用英国来平衡中美利益 D.有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意愿【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希望工党朋友们劝劝美国人”可知,中国有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海峡两岸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非强调要“平衡中美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12.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上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这次讲话()A.表达了实行对外改革的思想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有利于人民公社体制的完善 D.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可知,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表达了实行对外改革的思想,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人民公社体制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这一规定有助于()A.消除民族间的差异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C.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表明民族自治地方有立法自治权,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正确;少数民族拥有自治权并不会消除民族差异,排除A项;少数民族拥有自治权与祖国统一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而非少数民族自治区,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是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狄奥尼索斯剧场。演员站在露天的舞台表演,不仅每个座位的视线都不会被遮挡,六十米之外的后排观众也能清楚地听见演员的声音。该剧场的这种设计特色()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 B.说明观剧津贴对民众吸引力大C.由雅典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 D.保证了公民行使参政议政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每个座位的视线都不会被遮挡,六十米之外的后排观众也能清楚地听见演员的声音”体现了对每一个观剧的人的重视和尊重,不会因为距舞台距离远而影响观剧效果,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狄奥尼索斯剧场的设置,没有体现观剧津贴对民众的吸引,排除B项;材料和雅典多山少平原的地理环境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观剧而非参政,排除D项。故选A项。15.罗马法中的著名格言:“国王的意志具有法律的力量,因为人民已经把其全部治权和权力交给了他。”直到公元2世纪中叶,皇帝已经从政治共同体的代理人变成了其首领,但他仍然有义务遵从“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这说明古代罗马法蕴含()A.君权至上原则 B.权力分立原则 C.主权在民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人民已经把其全部治权和权力交给了他”、“但他仍然有义务遵从‘为被统治者利益而统治’”及所学知识可得,国家被看作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而不属于君主,无论是国王还是政府,其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的权力至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各种权力分开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图揭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欧洲早期殖民的后果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把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输入欧洲后,小麦价格因白银流入量激增而大幅上涨,以致欧洲出现“价格革命”,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后,C、D两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均排除。故选B项。17.马丁·路德说,功德和善行是属世的事情,与属灵的得救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基督徒的人格完善,不能靠行为来获得,也不能靠不违背律法来获得,而只能靠人对神的信仰。这一论述旨在()A.否定罗马教廷宗教权威 B.平衡宗教与世俗的关系C.鼓励基督徒积极地行善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功德和善行是属世的事情”“而只能靠人对神的信仰”体现了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思想,这有利于打破罗马教廷对基督徒思想的控制,否定了罗马教廷宗教的权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平衡宗教与世俗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而只能靠人对神的信仰”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点,排除D项。故选A项。18.美国学者承认,对于三权分立造成的各个分支来说,两大政党是一种“使之一体化的向心力量”。如果存在一个全国性的党,“我们有一切理由正确地称之为总统的党”。这说明美国()A.权力制衡机制贯彻艰难 B.两党制度不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C.政治多元主义特征明显 D.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使之一体化的向心力量”可知,两党制使可使三权分立下的分散凝合成一体,说明两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A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一体化的向心”“总统的党",C项中“多元主义”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9.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世纪后半期时只有2000人。由于许多水力棉纺厂改造成的蒸汽棉纺厂从峡谷、河边迁到此,还新建了蒸汽棉纺厂。到1801年,曼彻斯特有9.5万人,1841年时31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这反映出英国()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已发展为工业国家C.人口流动的规模大 D.最早进行动力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世纪后半期时只有2000人”“由于许多水力棉纺厂改造成的蒸汽棉纺厂从峡谷、河边迁到此,还新建了蒸汽棉纺厂。到1801年,曼彻斯特有9.5万人,1841年时31万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各种工厂迁入到曼彻斯特而推动了曼彻斯特人口的增加,说明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A项正确;仅从曼彻斯特一个城市不能得出整个英国成为工业国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推动了人口的流动,C项不能体现这一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0.巴黎公社公告宣布:“市政委员会都将根据大家的利益来作出决定,因为它先要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才表态,因为这是一个对选民负责的,随时可以撤换的机构,是置于公民不断的监督之下工作的。”这一公告()A.防止了委员腐败 B.彰显了人民公仆意识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展示了公开施政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听取大家的意见”“对选民负责”“可以撤换”“置于公民不断的监督之下”体现了巴黎公社人民主权的性质,彰显了人民公仆意识,B项正确;A项“防止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工农联盟,排除C项;公开施政只是人民主权的表现之一,比较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21.有学者说:“达尔文认识到《物种起源》已经成为社会学的暗示,直到1859年他才敢于去写,通过自然选择的那种进化原则,来透视人类发展历史的新亮点。”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A.推翻了天主教神学创世说 B.突破了生物学众多的难题C.超越了生物学本身的意义 D.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阐述了自然界的进化原则,而且提供新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历史,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未涉及创世说与《物种起源》的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物种起源》探究的是自然界而非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2.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其经济顾问提出,“对美国来说,对像苏联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国家保持冷漠是非常愚蠢的,而且没有益处”。罗斯福说,承认苏联对美国是有利的,它“可能会帮助有麻烦的美国经济”。这可用于说明()A.美国以隐蔽手段遏制苏联扩张 B.美国失去了经济自主调节能力C.美国主导全球贸易的愿望强烈 D.经济危机有利于美苏关系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对像苏联……保持冷漠是非常愚蠢的,而且没有益处”“承认苏联……可能会帮助有麻烦的美国经济’”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希冀通过与苏联缓和关系来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说明经济危机有助于改变美苏关系,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欲改变美苏关系,而不是遏制苏联,排除A项;材料实际上体现出美国具有经济自主调节能力,而不是“失去了”,B项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故选D项。23.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这个世界中只有一种爱、一种主权,是极其有害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普遍认同。德国理论家埃贡巴尔说:“欧洲人开始确定自己的利益和按照自己的分析采取行动。”据此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国际民主化得到各国认可 B.大国致力于建立国际合作机制C.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单边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欧洲人开始确定自己的利益和按照自己的分析采取行动”体现了欧洲的崛起,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增强了独立的意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C项正确;A项“各国”的说法过于绝对,某些大国依然坚持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排除A项;B项“大国”的说法过于宽泛,某些大国仍然坚持单边主义,排除B项;D项“毁灭性”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4.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过:“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几乎每一个自尊人一生都至少坐下来请人画一次肖像。在摄影术出现后,艺术家就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得不去探索摄影术无法仿效的领域。事实上,如果没有这项发明的冲击,现代艺术很难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该论述反映了()A.人们提高了绘画的审美要求 B.科技进步改变了绘画的风格C.社会需求推动艺术风格创新 D.现代绘画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几乎每一个自尊的人一生都至少坐下来请人画一次肖像”、“在摄影术出现后,艺术家就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这项发明的冲击,现代艺术很难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及所学知识可得,由于摄影术的出现使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们的审美的前后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当时社会具体什么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大众的审美观念,而是绘画风格与科技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统治者都强调立法内容要宽严适当,立法语言要便于司法官吏掌握,也便于老百姓了解。隋文帝时编纂的《开皇律》完全沿用了曹魏《新律》规定的八议制度,以及前代用官品折抵徒刑的官当制度。唐太宗时的《贞观律》以《开皇律》为基础,对《武德律》(唐高祖)作了增删修改,减少了死刑条款,缩小了反逆罪缘坐处死的范围。长孙无忌等人为《永徽律》(唐高宗在《贞观律》基础上编暴)作注,注释和律文合在一起,称为《永微律疏》(即《唐律疏议》),特别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玄宗的《开元律》是在《永微律》基础之上编纂完成的。——摘编自刘广安著《中国法制史》材料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人权是天赋的”“人们生来平等而且始终是自由的”。通过1804年《拿破仑法典》、1807年商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1808年刑事诉讼法典和1810年刑法典的颁布,法国最先建立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以《拿破仑法典》为例,早在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以“诏令”的方式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如1667年民事诉讼法令、1681年商法典等是《拿破仑法典》的渊源,且其中的所有权制度、债的一般原则、各种契约和嫁妆制度主要来源于罗马法,这些内容在法典内容方面所占比重放大。——摘编自张芳芳《试论近代西欧法律制度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立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隋唐相比,近代法国法律制度的显著不同,并分析近代法国法律制度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注重宽严适当;具有等级特权色彩;维护皇权统治;语言明确易懂;在继承中不断发展;重刑法;礼法结合。(2)不同:重民法;倡导人的自由平等;服务于资产阶级。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吸收借鉴前代法律成果;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拿破仑等人的推动。【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隋唐统治者都强调立法内容要宽严适当”可知,注重宽严适当;根据材料“隋文帝时编纂的《开皇律》完全沿用了曹魏《新律》规定的八议制度,以及前代用官品折抵徒刑的官当制度”可知,具有等级特权色彩;从目的上看,意在维护皇权统治;根据材料“立法语言要便于司法官吏掌握,也便于老百姓了解”可知,语言明确易懂;根据材料“隋文帝时编纂的《开皇律》完全沿用了曹魏《新律》规定的八议制度,以及前代用官品折抵徒刑的官当制度”“唐太宗时的《贞观律》以《开皇律》为基础,对《武德律》(唐高祖)作了增删修改,减少了死刑条款,缩小了反逆罪缘坐处死的范围”可知,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法律重刑法;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礼法结合。(2)不同:从法律体系看,重民法;从原则看,倡导人的自由平等;从目的看,服务于资产阶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早在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以‘诏令’的方式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如1667年民事诉讼法令、1681年商法典等是《拿破仑法典》的渊源”可知,吸收借鉴前代法律成果;根据材料“人权是天赋的”“人们生来平等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可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早在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以‘诏令’的方式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如1667年民事诉讼法令、1681年商法典等是《拿破仑法典》的渊源”可知,拿破仑等人的推动。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新的哲学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由传统的变易思想台阶登上了西方进化论之堂,大力鼓吹“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些以近代生物进化论为根据与理学万古不变的“天理”完全对立的全新命题,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然而这种进化论强调渐进,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认为社会的进步可以“突变”,指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材料二“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历史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但超越历史阶段的愿望又产生于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之中。以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拉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哲学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其产生的进步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形成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传统思想演化为西方的进化论思想;由渐进变革演化革命促进骤变。进步作用:政治上,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思想上,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思想解放;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原因:政治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级救国的失败;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主观上,李大钊、陈独秀等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努力;外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详解】变化:由材料一“由传统的变易思想台阶登上了西方进化论之堂”说明由传统思想演化为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据材料一“然而这种进化论强调渐进,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认为社会的进步可以‘突变’”可知由渐进变革演化革命促进骤变。进步作用:根据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变化的影响,由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可知政治上,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由材料一“西方进化论之堂”和“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结合所学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可知思想上,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思想解放;从所学革命派和维新派均属于资产阶级可知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问2详解】【详解】原因,据所学从主客观(政治、经济、思想、外因)层面论述原因,据所学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救亡的失败可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级救国的失败;据所学,此时民族资本主义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可知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据所学,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可知思想上,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从所学李大钊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等人在中国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得出主观上,李大钊、陈独秀等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努力;依据所学俄国十月革命让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得出外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00—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国家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印度93924255159422157767672美国204122633834569266133247437463阿根廷515690127594512461579德国104901748026312204642313727262——整理自《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世界经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观点: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评析: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这一趋势促进了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也有利于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缓和的世界局势推动了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使得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加快。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这些因素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印度、美国等国从2000年到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基本呈增长态势,也说明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时间和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较快,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发展,因此可以得出观点: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评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数据,从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表现等角度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8~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初规定,纳粮人家“亲赴州县所在交纳”。因此,“郡县吏每遇征收赋税,辄侵渔于民”。还有的粮户委托别人去州县代纳,于是产生了所谓“揽纳户”,他们往往勾结州县吏胥从中舞弊。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朱元璋“命户部令有司料民土田,以万石为率,其中田土多者为粮长,督其乡之赋税。且谓廷臣曰:‘此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矣。’”这一制度主要在浙江、南直隶、江西、湖广和福建等地区实行。粮长主要负责田赋的催征、经收和解运,最为繁重的是解运。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浙江、江西粮长一千三百二十五人,输粮于京师,将还……赐钞为道里费”。有的粮长,如郑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如邾阿奶,“起立名色,科扰粮户”,正名“加五(成)收受”。——摘编自南炳文、汤钢著《中国断代史系列》(1)根据材料,说明朱元璋改革田赋制度的背景与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田赋制度改革的作用。【答案】(1)背景:田赋征收存在缺陷;农民负担加重;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措施:实行粮长制;丈量土地;优待粮长。

(2)作用:规范了田赋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整治了官吏贪污现象;导致运输费用开支大;为后世田赋制度改革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郡县吏每遇征收赋税,辄侵渔于民”“产生了所谓‘揽纳户’,他们往往勾结州县吏胥从中舞弊”可知,田赋征收存在缺陷、农民负担加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措施:根据材料“命户部令有司料民土田,以万石为率,其中田土多者为粮长,督其乡之赋税”可知,实行粮长制;根据材料“令有司料民土田,以万石为率”可知,丈量土地;根据材料“浙江、江西粮长一千三百二十五人,输粮于京师,将还……赐钞为道里费”可知,优待粮长。(2)作用:改革规范了田赋制度;粮长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根据材料“此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矣”可知,整治了官吏贪污现象;根据材料“粮长主要负责田赋的催征、经收和解运,最为繁重的是解运”可知,导致运输费用开支大;从制度继承看,为后世田赋制度改革提供借鉴。29.[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强调,苏联的对外政策“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1939年8月19日晨,德国外交部长急电莫洛托夫建议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21日晚,斯大林复电:“希望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成为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22日,希特勒在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已经从西方列强的手中把(俄国援助)这个家伙打掉了。”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苏联著作强调“在当时情况下,苏联政府必须作出抉择”,“要么同德、意、日、英、法联盟相对峙,要么同德缔结互不侵犯条约”。问题在于把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归之为要么和德结盟要么对德开战是显然简单化了。问题还在于评论这样一个关系全球利益的国际条约应当有一个客观标准。——摘编自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两国互不侵犯的各自意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客观标准”角度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答案】(1)苏联意图:为了避免战争威胁而采取措施;

德国意图:是利用苏联与西方大国的矛盾拉拢苏联,防止两线作战。(2)对德国的影响: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对苏联的影响:这个条约为苏联,准备了战争的时间;苏联始终对德国抱有幻想而放松了警惕,对德国的突然袭击缺乏思想准备,实际上最终加深了苏联受侵略的程度;加深了苏联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对世界的影响: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解析】【详解】(1)各自意图:根据材料“苏联的对外政策“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并结合苏联自身利益和历史因素,可分析得出苏联的意图是极力避免卷入战争。根据材料“22日,希特勒在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已经从西方列强的手中把(俄国援助)这个家伙打掉了。””并结合英美法的绥靖政策以及对苏联的态度可分析得出德国的意图是德国利用苏联与西方大国的矛盾拉拢苏联,避免两线作战。(2)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要分别从苏德不同的国家利益出发,联系对世界反法西斯的形势、分析其影响。具体分析可得:对德国的影响: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对苏联的影响:这个条约为苏联,准备了战争的时间;苏联始终对德国抱有幻想而放松了警惕,对德国的突然袭击缺乏思想准备,实际上最终加深了苏联受侵略的程度;加深了苏联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对世界的影响: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宠惠(18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