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_第1页
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_第2页
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_第3页
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新教材(北师大版)的编写特色。我认为最大的特色是:突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际问题。必修1-5共有299个例题,涉及数学应用的有95个,而每节知识的引入都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提出。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与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共有386道应用题。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实际。五本必修教材共安排了17篇阅读材料。新教材的第二大特色是:新增了“课题学习”与“探究活动”。五本必修教材共安排了七个课题学习,六个探究活动。这些课题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第三个特色是:综合编排知识体系。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由浅入深,分散讲解;工具性知识靠前安排;相关内容有分有聚;注重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等的发展过程;增加新知识,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重视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等。对于这一特色,我们还不是很适应。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便于学生自学。针对新教材上述三点特色,高一数学备课组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1)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加强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熟悉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3)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训练。这三个要求在传统教学不大受重视,而在新课改中又是很重要的,所以需要予以强调。二、新课程的教学体会南京师大数学系的一位老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做了深入的调查,他得到的结论我们基本认同。他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相对于课标规定的课时数,教材内容的容量偏大;(2)教师比较赞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理念的具体贯彻实施难度较大;(3)多数教师认为仍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和测验才可能达到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要求;(4)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不显著;(5)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体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普遍认为高考评价体系仍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对于第一个结论:“《标准》的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我们深有感触。以“集合”为例。“标准”比“大纲”新增了两项指标:(1)“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能使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标准”比“大纲”要求更高,更多,而教学时间却从“大纲”的6课时减至“标准”的4课时。教学要求提高,而课时数减少,这就让一线老师感到为难。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1)可考虑增加数学课的课时。课时太少了,老师忙于赶进度,学生被老师抱着走,学生的基础肯定打不扎实。(2)我们数学老师就要想办法诱导学生多花些时间学数学。很多数学差的学生,差的原因就是安排学数学的时间不够。学科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些学科滥发试卷,超量布置习题。在抢时间方面,数学学科处于劣势。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上面多花些时间,那我们自己就得多辛苦一点。打算布置给学生做的题目,自己先做,至少先看,了解题目的类型、涉及到的知识点及题目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盲目布置。布置学生做的(我指的是基本要求之外的)要批改,至少要检查(基本要求之内的要全批全改),否则学生不会去做。数学不比文科学科,你不给他点压力,他是不会主动去做的。(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学术味比较浓。要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联考之前,教导处牵头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学生对数学老师提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1、语速太快,主要是针对年青老师;2、讲得太快,这不是指语速太快,而是指讲得过于简略,不够具体,学生跟不上。老教师和年青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基础年级的老师要把起点降低一点,台阶设置得多一点。3、讲得不清晰。这是指教师自己对概念、定理理解不透,讲解未能切中要害,尽管讲了很多,学生仍然听不明白。这个意见提醒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在精心备好课的前提下,课堂上不必讲很多,学生就能听懂。4、上课要有激情。5、要多举例。有些教师课堂上讲理论知识太多,举例太少,学生就感觉抽象。高一的学生抽象能力还不高。《亦真亦幻,妙处横生——张站琴老师研究课点评》介绍了一位英语老师独到新颖的教学设计,对我们数学老师也有启发。文章写道:“上课之初,老师先将一位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并让其读给大家听,作品构思独特,语言表达细腻,音韵和谐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引发一阵阵掌声、笑声。经由这样的导入,同学们的情绪得以激发,思维的天窗迅速敞开;在课文的处理上,老师连续设计了六个“读”的环节,……第四次“读”是安排一分钟速读速背,时间一到,即刻有一名同学当场将要求的文段背诵出来,让人惊叹;第五次“读”是安排两名自报奋勇的同学比赛“速度”,由老师指定文段,看谁读的又快又准;第六次“读”是师生现场竞技,学生和老师先后读同一段内容,看哪个读得更有韵味,一名学生主动起来向老师挑战,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老师更是不敢怠慢,拿出看家本领,一试身手,与学生一决高下……一篇课文,如此“六读”,各个环节安排得紧凑有致,高潮迭出,引人入胜。”我经常感叹那些文科教师真有办法,他们有很多“鬼点子”。有的数学老师讲,如果我教文科,我也可以教得很生动。这话也许有点道理,但既然我们教了数学,我们就要绞尽脑汁想出些点子来诱导学生学。三、关于高三数学复习课上个学年第二个学期开学时我叫学生就数学教与学提出问题、意见与建议。我摘录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希望老师将数学中常见的题目类型、问题进行归类,做成专题,如:对称问题,求轨迹问题,数列问题,详细讲解其提问的方式及求解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希望老师您讲课时除提示我们课本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点之外,还能提示我们注意课本中的重点例题、习题,并告诉我们其在课本中的位置,必要时也将其作为讲解内容。”在上学年第一学期联考之后,我布置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每一章复习开始前,我会要求学生提出本章知识能力的薄弱点。因为时间所限,我不去列举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提到问题最多的是:“圆锥曲线”,“函数”,“立体几何”。通过各种方式征集到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有共性。学生所提的问题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零散,平时不去梳理,知识未系统化;(2)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善于将各部分的知识联系起来;(3)学生平时停留在模仿解题的层次,面对新颖的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就无法应对;(4)很多学生凭感觉做题,凭记忆做题,题目稍微复杂一点,就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心中没有数学思想,他们不是用数学思想来指导解题。针对学生学习上暴露的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1、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讲得太深。我们感觉被复习资料拖累得很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每年的复习资料题目太多了,知识点分得太细了。一个小节30个题目,平均只能分配1.5个课时。题量太大了,训练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2、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要多作调研。调查的对象应是目标生和边缘生。选准学生的弱点,务必讲透。3、组织引导学生说数学。说数学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说数学可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