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E/03/wKhkGWWz0r6AURXJAAJI3ERXRGo762.jpg)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E/03/wKhkGWWz0r6AURXJAAJI3ERXRGo7622.jpg)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E/03/wKhkGWWz0r6AURXJAAJI3ERXRGo7623.jpg)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E/03/wKhkGWWz0r6AURXJAAJI3ERXRGo7624.jpg)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E/03/wKhkGWWz0r6AURXJAAJI3ERXRGo7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050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20520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116146一、国内研究现状 119395二、国外研究现状 524909三、文献评述 7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一)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国内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且研究的范围很广,大致集中在空巢老人的界定、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所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学术界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有很多,基本上是从年龄以及有无生育子女这两方面进行的,同时还进一步细分为“绝对空巢老人”、“相对空巢老人”、“纯空巢老人”以及“类空巢老人”等,例如刘晓静(2013)认为可以按照老人与子女居住的距离将空巢老人界定为无子女或者生有子女但不和子女同住,自己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刘晓静.我国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J].人民论坛,2013(14):154-155.姚引妹(2006)指出可以将农村空巢老人分为被迫型(子女不孝推诿抚养责任)、自愿型(身体康健可以自理,同时渴望自在生活)、无奈型(子女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与其分开生活)这三类。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06):38-46.刘晓静.我国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J].人民论坛,2013(14):154-155.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06):38-46.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各位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大概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说,岳红伟(2014)认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大量青年群体外流,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岳红伟.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303-304.从微观层面来讲,陈建兰(2009)指出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分为自愿空巢和被迫空巢两种,前者是因为社会发展下老人要求自由独立,后者是由于子女不孝或者是老人不愿拖累子女。陈建兰.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苏州农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9(04):47-56+73+96-97.周媛媛和袁金霞(2017)认为,西方价值观的传入,冲击了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使得农村年轻群体赡养意识变的淡薄,严重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支持功能。周媛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3):187-188.岳红伟.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303-304.陈建兰.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苏州农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9(04):47-56+73+96-97.周媛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3):187-188.关于农村空巢老人需求方面,闫晓静等(2014)认为农村空巢老人迫切需求政府为自己提供养老服务,但是受小农经济文化影响,常常在表达上有所欠缺。闫晓静,任亮,肖守库,袁铸,李宝强.冀西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新政治经济学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901-5903.袁金霞(2009)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在医疗、精神慰藉以及生活照料等方面存在很大需求,但却因身体和社会状况等原因,没办法得到满足。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03):15-18.曹文静等(2020)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有互助养老的需求,并且在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较强。曹文静,谢飞,刘韦希,李阿芳,李晓玲,李春艳.湖南省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01):18-22.姚引妹(2006)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对子女的陪伴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不仅仅体现在生活照料方面,还有看病时的陪伴等方面。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06):38-46.周湘莲和刘英(2014)认为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未富先老的状况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显著增加,想要从家庭以及政府方面寻求精神支持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周湘莲,刘英.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政府责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04):54-60.闫晓静,任亮,肖守库,袁铸,李宝强.冀西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新政治经济学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901-5903.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03):15-18.曹文静,谢飞,刘韦希,李阿芳,李晓玲,李春艳.湖南省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01):18-22.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06):38-46.周湘莲,刘英.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政府责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04):54-60.关于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困境的研究,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度,涉及经济收入、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等各个方面。史金玉(2020)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受城乡二元结构和传统家庭功能弱化的影响,养老困境包括经济收入不高、生活缺乏家人照料、精神慰藉不足等各方面。史金玉.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J].农业经济,2020(06):87-88.陈继(2020)指出随着社会转型和农民工外流,留守在家乡的空巢老人面临严重的社会支持困境,主要表现在物质支持和社交支持等方面。陈继.双重约制: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困境分析[J].农村经济,2020(03):77-83.周湘莲和周勇(2014)认为相较于城市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问题更加严重,更加渴望获得家庭的精神支持,但是现实情况确是农村空巢老人精神供给和精神自养都严重不足。周湘莲,周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4):101-106.史金玉.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J].农业经济,2020(06):87-88.陈继.双重约制: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困境分析[J].农村经济,2020(03):77-83.周湘莲,周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4):101-106.(二)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老龄化的理念经历成功老龄化以及健康老龄化等老龄化范式的发展,逐步登上历史舞台。目前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老龄化发展困境以及积极老龄化实现路径两方面。“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主要包括经济、制度、文化和精神四个层面的困境。在经济层面,蒋子恒(2011)认为我国老龄化受到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未富先老的现状影响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实施。蒋子桓.积极老龄化理论及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在制度层面,边恕、黎蔺娴(2019)提出主管老龄工作的部门职责不清,各部门之间也缺乏配合,这些原因都严重阻碍了积极老龄化的发展。边恕,黎蔺娴.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2):83-91.在文化层面,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程度与其文化素质成正比,张恺悌(2005)认为我国老年人文化程度与老年人退休后的社会参与程度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越强,反之更低。张恺悌.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年文化需求[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S1):116-117.在健康层面,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衰老、患病率增加的问题。刘颂(2006)指出身体素质低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原因。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5-9.除此之外,李宏洁、张艳等(2020)蒋子桓.积极老龄化理论及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边恕,黎蔺娴.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2):83-91.张恺悌.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年文化需求[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S1):116-117.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5-9.李宏洁,张艳,余自娟,王荣华,赵敬,杜灿灿,田雨同,刘珍.农村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89-1995.关于积极老龄化实现路径的研究,\t"/kns8/defaultresult/knet"陈际华(2020)提出采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形式来实现积极老龄化,即招募低龄健康老人担任志愿者帮助高龄老人,将劳动成果进行存储,延期支付来兑换养老服务。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丁文珺、熊斌(2020)指出积极老龄化实现路径是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建立积极的养老支持体系,保障老年人高质量的生活。丁文珺,熊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康养产业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0):3-7.鞠春彦、李凯(2020)认为老年人虽然退出经济活动,但是仍然可以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价值。鞠春彦,李凯.“老有可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J].人文杂志,2020(06):112-119.黄彦萍(2008)指出通过加大宣传和加快经济发展,在经济层面和宣传层面,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老龄观,推动老年群体实现积极老龄化。黄彦萍.积极人口老龄化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07):41-42.杨庆芳、邬沧萍(2014)提出应发展老年教育,让老年人继续社会化,保持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达到积极养老的目标。杨庆芳,邬沧萍.老年教育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J].兰州学刊,2014(01):68-72.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丁文珺,熊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康养产业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0):3-7.鞠春彦,李凯.“老有可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J].人文杂志,2020(06):112-119.黄彦萍.积极人口老龄化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07):41-42.杨庆芳,邬沧萍.老年教育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J].兰州学刊,2014(01):68-72.(三)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时间较晚,相较于城市空巢老人而言研究内容较少,研究视角多从问题视角出发,真真正正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待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研究稍显不足。樊卓思、杨生勇(2020)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突出且是多维度的,不仅有文化娱乐服务贫困、精神慰藉服务贫困,还有信息咨询服务贫困、卫生保健服务贫困等。他们认为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特征,从不同角度赋能与赋权并举、宏观与中微观并重、间接方法与直接方法并用。樊卓思,杨生勇.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与社会工作介入[J].中州学刊,2020(05):79-84.张会莹(2014)认为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养老会面临社会认可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完善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等。张会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探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4(03):93-96.徐小霞(2011)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僵化的传统养老观念、制度层面的非整合性等困境,主张社会工作者应了解老人需求,充分挖掘资源,突出政府的作用的同时积极优化制度环境。徐小霞.介入与嵌入:社会工作在农村养老中的现实困境和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6):12-18.史金玉(2020)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系统性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服务困境。史金玉.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J].农业经济,2020(06):87-88.朱浩(2019)提出,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坚持政府责任的同时,倡导老年人自我独立,通过赋权改变老年人消极思想,推动老年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独立”。朱浩.赋权和自我独立: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策略及其政策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6):75-84.樊卓思,杨生勇.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与社会工作介入[J].中州学刊,2020(05):79-84.张会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探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4(03):93-96.徐小霞.介入与嵌入:社会工作在农村养老中的现实困境和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6):12-18.史金玉.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J].农业经济,2020(06):87-88.朱浩.赋权和自我独立: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策略及其政策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6):75-84.雷鸣、张磊磊(2010)强调社会工作在缓解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对老人子女精神赡养意识的培养雷鸣,张磊磊.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精神赡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4):347-348.。祝坤、马文杨(2011)认为通过筛选具有相同问题的空巢老人组建同质性小组,并通过专业科学的小组过程为小组成员搭建互助和交流平台,对缓解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满足其精神赡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祝坤,马文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善贫困空巢老人精神生活[J].改革与开放,2011(16):147.李敏、张丽萍等(2017)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离不开社会层面的宏观调控,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张丽萍,刘建宁,李敏.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J].社科纵横,2017,32(10):82-85.胡莹(2014)提出空巢老人自我建构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精神健康状况,社会工作者可以综合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从内外部两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健康支持。胡莹.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精神健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72-3173.雷鸣,张磊磊.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精神赡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4):347-348.祝坤,马文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善贫困空巢老人精神生活[J].改革与开放,2011(16):147.张丽萍,刘建宁,李敏.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J].社科纵横,2017,32(10):82-85.胡莹.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精神健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72-3173.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通过多年的研究及经验积累,在空巢老人养老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处理一些养老问题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法,这对我们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思路。(一)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研究国外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关注养老的现状,JohnGiles(2007)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作为空巢老人重要养老方式的居家养老会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老年人在家庭中获得的支持会越来越少。John.Giles,RenMu.ElderlyParentHealthandtheMigrationDecisionsofAdultChildren:EvidenceFromRuralChina[J].Demography,2007,44(2).除此之外,还关注空巢老人的成因,NicolasvandeWalle等(2019)认为,社会变迁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数量也不断增加。NicolasvandeWalle.TheKenyanTJRC:AnOutsider'sViewFromtheInside[J].ForeignAffairs,2019,98(1).同时也关注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在这些解决对策中,既有从空巢老人自身出发,强调挖掘空巢老人自身潜力,激励空巢老人独立自主的,也有从政府层面出发提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空巢老人的基本权利。John.Giles,RenMu.ElderlyParentHealthandtheMigrationDecisionsofAdultChildren:EvidenceFromRuralChina[J].Demography,2007,44(2).NicolasvandeWalle.TheKenyanTJRC:AnOutsider'sViewFromtheInside[J].ForeignAffairs,2019,98(1).由于国外经济发展时间早于国内,所以针对空巢老人在精神慰藉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丰富的。国外在精神慰藉方面,强调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社会工作者要为他们链接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平台,让空巢老人在其中缓解孤独感,重新建立自信心,增进与社会之间的联系。HeinMoors(1995)指出,家庭是社会支持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ohnStillwell,TonyWarnes.Population,familyandwelfare:AcomparativesurveyofEuropeanattitudes,volume1,editedbyH.MoorsandR.Palomba,Clarendon,Oxford,1995.No.ofpages:xvi+297.Price:£35.00(hardback).ISBN0198288468[J].InternationalJournalofPopulationGeography,1995,1(2).JohnStillwell,TonyWarnes.Population,familyandwelfare:AcomparativesurveyofEuropeanattitudes,volume1,editedbyH.MoorsandR.Palomba,Clarendon,Oxford,1995.No.ofpages:xvi+297.Price:£35.00(hardback).ISBN0198288468[J].InternationalJournalofPopulationGeography,1995,1(2).(二)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老龄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才发展到如今的积极老龄化阶段。由于西方经济发展时间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较早,所以对积极老龄化方面的研究已经趋渐成熟,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框架。在影响因素方面,Salazar-BarajasMarthaElba等(2017)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生物因素、心理状况、健康状况、身体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因素都是造成主动衰老的决定因素。Salazar-BarajasMarthaElba,Salazar-GonzálezBerthaCecilia,Gallegos-CabrialesEstherCarlota.Middle-RangeTheory:CopingandAdaptationwithActiveAging.[J].Nursingsciencequarterly,2017,30(4).在制度方面,DavidHeld(2016)指出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群体的发言权,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路径。DavidHeld.Elementsofatheoryofglobalgovernance[J].Philosophy&SocialCriticism,2016,42(9).在健康方面,ChangYung-Tzung等(2021)认为,运动参与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同时也能在其中培养老年人的健康意识。ChangYung-Tzung,YuChen-Wei,ChaoCheng-Min,ChenRueg-Juen,BurnsCarolJ..RelationshipbetweenDegreeofExerciseParticipationandActiveAgingamongOlderAdults[J].AdvancesinPublicHealth,2021,2021.在社会参与方面,BarTurLiora(2021)指出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尤其是重要的社会参与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BarTurLiora.FosteringWell-BeingintheElderly:TranslatingTheoriesonPositiveAgingtoPracticalApproaches[J].FrontiersinMedicine,2021.AndreaVega-Tinoco等(2021)也同样认为参与社会活动会促进老年人的福祉。AndreaVega-Tinoco,AnaIsabelGil-Lacruz,MartaGil-Lacruz.DoesCivicParticipationPromoteActiveAginginEurope?[J].VOLUNTAS:InternationalJournalofVoluntary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2021(prepublish).在工作方面,HannesZacher(2018)指出老年人参与工作,在工作中可以获得乐趣,从而提升积极老龄化水平。HannesZacher,DorienT.A.M.Kooij,MargaretE.Beier.Activeagingatwork[J].OrganizationalDynamics,2018,47(1).MiriamHartlapp等(2008)也认为老年人继续参与活动,退休后再工作,能够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MIRIAMHARTLAPP,GÜNTHERSCHMID.LabourMarketPolicyfor‘ActiveAgeing’inEurope:ExpandingtheOptionsforRetirementTransitions[J].JournalofSocialPolicy,2008,37(3).在心理健康方面,Fernandez-BallesterosRocio等(2017)提出感知到的歧视会促使老年人主动老龄化,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地情绪。Fernandez-BallesterosRocio,OlmosRicardo,SantacreuMarta,BustillosAntonio,MolinaMariaAngeles.Theroleofperceiveddiscriminationonactiveaging.[J].Archivesof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17,71.HillRobertD(2011)同样提出应该用感恩、宽恕和利他主义来维护主观福祉,从而促进积极老龄化。HillRobertD.Apositiveagingframeworkforguidinggeropsychologyinterventions.[J].Behaviortherapy,2011,42(1).Salazar-BarajasMarthaElba,Salazar-GonzálezBerthaCecilia,Gallegos-CabrialesEstherCarlota.Middle-RangeTheory:CopingandAdaptationwithActiveAging.[J].Nursingsciencequarterly,2017,30(4).DavidHeld.Elementsofatheoryofglobalgovernance[J].Philosophy&SocialCriticism,2016,42(9).ChangYung-Tzung,YuChen-Wei,ChaoCheng-Min,ChenRueg-Juen,BurnsCarolJ..RelationshipbetweenDegreeofExerciseParticipationandActiveAgingamongOlderAdults[J].AdvancesinPublicHealth,2021,2021.BarTurLiora.FosteringWell-BeingintheElderly:TranslatingTheoriesonPositiveAgingtoPracticalApproaches[J].FrontiersinMedicine,2021.AndreaVega-Tinoco,AnaIsabelGil-Lacruz,MartaGil-Lacruz.DoesCiv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斜板(管)沉淀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戒指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封杀灵可湿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口腔数字图像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炉家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套管接箍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百天誓师大会》课件
- 物资定级考试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考研英语单词复习试题有答案
- 企业培训师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2025节后复工安全工作重点(培训课件)
- 员工之爱岗敬业培训课件1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课件
- 《宗教与文化》课件
-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
-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 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中组)考试题及答案
- 生活垃圾我知道(课件)二年级下册劳动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4 中国古代史(非选择题)(原卷版)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医疗卫生类E类)试卷及答案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