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目的和任务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目的和任务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目的和任务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目的和任务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目的和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开展,鼓励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开展。根本目的,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产主义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这个根本目的。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具体目的的多元性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具有历史性。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无论是根本目的还是具体目的,都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反映。1、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开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第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第三,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一、根本情况〔从建国后教育方针演变的四个阶段考察〕1、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以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教育方针为标志,强调教育为政治〔上层建筑〕效劳的功能。〕“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后来中央秘书们又在这句话前面增加了“两个必须〞1958年:“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1977年由华国锋在十一大报告中被完整地表述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2、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2年,以1987年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标志,强调教育为经济〔生产力〕效劳。1981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开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90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这个阶段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3、第三阶段是2002年到2010年,以2002年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教育方针里增加教育“为人民效劳〞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标志,强调教育为促进社会进步效劳的同时,也必须为人的开展效劳。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这一阶段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4、第四阶段是2012年,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两个效劳〔社会和人民〕〞、“两个根本〔立德和树人〕〞、“两个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为标志,有意淡化了过去要求的“两个结合〞,重点突出了“立德、树人〞两个根本任务,进一步厘清了功能、任务和目的三者之间关系。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今天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效劳,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二、理性审视1、教育价值被淹没教育目的中的教育理性的缺失非常明显。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充满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比方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几次教育方针,突出的是教育的服从和效劳的地位,很难看到它的独立性,更像对他人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奴仆。不过随着社会的开展其比重有所减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倾向也必然地影响到了教育,因此在教育目的中又倾向于教育的经济功能和价值。但共同之处依然只是关注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工具价值,而没有凸显教育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2、强烈的个人权力意志和政治强权

据统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中,有关教育工作任务、方针的条目来源有以下7个方面:①法律条文;②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的报告;③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决定;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批示;⑤全国性文化教育工作会议;⑥中央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人的讲话、报告、文章;⑦主要报刊的重要社论、评论、文章。根据这个统计,在这三十多年中,教育方针的权威表述集中于第4项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3、明显的社会和国家倾向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开展〞,更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国家政府或政党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之外的目的。在这里面包含的是开展经济或维护政治的理性,而非教育的理性,更确切一点说,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中,是不需要教育的理性的,它只需要教育的“服从〞,去完成政治的或者经济的任务,这被认为是教育活动存在的首要理由。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4、“非人本〞的教育历史上教育目的的制定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政治、经济、个人权威的影子,多是从政治、经济需求的角度,很少从人的开展、人的价值角度来考虑,看不到教育的本体和真实的人,教育忘却了自己的实体,不知自己身处何方,忘却了自己的对象,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教育目的的这种导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成了无人的世界。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三、应然取向1、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首先要确认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教育本身的意义,教育的外在价值即工具价值,是教育为要到达一定目的所起的手段作用。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三、应然取向2、在教育目的中应表达开放和民主的精神教育具有传承的功能,更有创造的价值,尤其现代社会,如果缺乏开放和民主的精神,教育只能因循守旧,没有教育的开展,社会也不可能进步,因此在教育目的中应鼓励批判与创造,杜绝强权。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三、应然取向3、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自身价值教育是用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其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各自最大限度和最正确的开展。人的全面开展是人对自身价值最理想的追求,也是人类对自身开展的一个永恒的向往。

著名公司选拔人才的标准首创新浪网的四通利方公司:不看学历,需要的是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敏感型的人才。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需要的人应具备三条:第一做人要正;第二要胸有大志,即有极强的进取心;第三要有才,既善于学习和总结。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美国著名半导体企业Intel公司来中国招聘人员,对员工素质的根本要求包括:一要有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一个有潜力继续学习的人才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二要对自己有信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三要在做事前先考虑应不应该做,而不是只管把事做好,不问该不该做。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对人才评价标准出现的新动向,被教育部有关领导概括为两点:第一,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比掌握较多已有的知识更为重要;第二,更重要的是能否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创新。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标准,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或者以专业经验多少来评价人才。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创新人才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当代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集体性,需要协作精神,与人相处的能力格外重要;同时创新人才的特征也表达为独立思考、敢于冒险、敢于疑心和具有挑战精神等等,即企业家们最看重的“潜力〞。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培养目标里,却没有对这种创新人格提出明确的要求。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一、教育目的的国际比较美国:确保学生能很好地运用心智,以便在将来的经济社会中能履行公民职责。美国劳工部SCANS委员会1991年根据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高质量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调查,提出了一份《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咨询报告,将美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三大根底、五种能力〞。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21世纪人才应具有的“三大根底〞是:1、

能力根底:读、写、听、说,完成一般的数学运算。2、

思维根底:创造性思维、会决策、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学习新知识和推理等。3、

素质根底:有责任心、自尊心、善交际、能自律、正直和老实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该报告提出21世纪美国全体就业人员应具备的“五种能力〞是:1、资源统筹能力。包括合理统筹分配时间、财力、物资和人员的能力。2、善处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包括团队精神、领导能力、效劳能力、谈判能力、适应能力等等。

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评估信息,组织、保持信息,诠释、交流信息和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4、系统运作的能力。包括认识系统、监控系统运作、改进设计系统的能力,要求能系统理解复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5、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包括选择科技、应用科技等能力。

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韩国:韩国政府提出培养“全人〞并具体化为代表21世纪韩国人形象的“四种人〞,即:具有很高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共存的人〞;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懂得劳动价值、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日本: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规定“教育必须尊重作为有健全判断能力的公民所必要的政治教养。法律所确认的学校,不许支持特定政党或为反对这一政党而从事政治教育以及其它政治活动。〞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澳大利亚:在中学,主要强调充分开展学生的潜力;在大学强调满足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教育目标显示了教育体制中个体适应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埃及:教育目的在于强化民主,保证时机均等,并塑造具有民主素质的人;也在于促进国家的全面开展,在教育与工作间创立密切的功能关系;教育应该有利于培养献身国家的人,并使受教育者完全接受阿拉伯文化……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里总结为调整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推崇。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德育目的的依据〔一〕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理论依据〕个人本位论〔英国〕英国德育目的:培养理性的、自治的个人社会本位论〔美国〕美国: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并对社会尽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二〕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思想依据〕〔三〕资本主义现代科技和经济开展〔现实依据〕〔四〕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依据〕人文主义思想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结构的构建特点〔一〕一定的指向性〔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展〕〔二〕一定的系统性〔社会目的和个体目的的完整统一〕〔三〕层次性〔以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根底,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操作〕比较视野: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一.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