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①。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②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①康内:大路上。②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
材料二: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
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
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张”字意思相同。
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
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
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返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
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14.太史公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才,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白“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诚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主。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朋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干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渭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渭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般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
B.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
C.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
D.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中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做了燕国国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却因国力弱小而无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处,向其求取报仇的方法。
B.郭隗先向燕昭王列举不向类型的国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后提出要从选拔本国人才做起,以吸纳更多人才。
C.涓人主动向防对婴求前去寻求千里马,虽以五页金卖来已死的千里马,但最终使国君拥有了真正的石里马,这体现出涓人的智慧。
D.燕国在燕昭王的带领下,终于从残破的状态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整一点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4.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从残破状态变成了股实富足的国家。除重视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国家变得高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2023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傅说负壤土,释板筑,而佐天子,则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百里奚自卖取五羊皮,为伯氏牧羊,以为卿大夫,则其遇秦穆公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庐,后遇夫差也。夫骥厄罢盐车,非无骥状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骥得王良、造父,骥无千里之足乎?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先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夫桀杀关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当是时,岂关龙逢无知,而比干无惠哉?此桀纣无道之世然也。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
(节选自《说苑·杂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上填涂。(3分)
汝[A]不[B]知[C]坐[D]吾[E]语[F]汝[G]子[H]以[I]夫[J]知[K]者[L]为[M]无[N]不[O]知[P]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败之端”的“端”是缘由的意思,与《论语》中“端章甫”的“端”不同。
B.“三经之席”的“席”指坐席,与《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相同。
C.“智益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师说》中“圣益圣”的“圣”相同。
D.“芝兰”即芝草和兰草,古时常用来比喻君子德行之高或环境之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等人受困于陈、蔡之间,已经绝粮七日,弟子们都面带饥色,处境艰难,孔子虽然也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
B.傅说、伊尹,百里奚三人都曾处境困厄,可他们遇到了武丁、商汤,秦穆公等明主,因而得以施展抱负,成就功业。
C.关龙逢和比干被杀,并不是因为他们愚钝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夏桀.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
D.孔子认为贤与不贤是才能问题,遇与不遇在于时机,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2)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
14.孔子认为求学的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其费与死伤者钧。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
“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
“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
“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
“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B.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C.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D.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另有“平均”“相等”等意,文中为“相等”意。
B.诸侯:是对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在周代可分为王、侯、伯、子、男五等。
C.智伯瑶:晋国智氏第七代宗主,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
D.千乘:根据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称诸侯为千乘。战国时,大国为万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认为战争中百姓的钱财支出包括安葬阵亡将士的费用、受伤将士求医问药的开销,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
B.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有些会被士大夫藏起来,有些会被军中杂役窃取。这些消耗,即使是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
C.中山国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极为善战,在击败强大的赵国和燕国后,仍走向灭亡,可见战争不能带来持久胜利。
D.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动用武力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百姓没有察觉,王业便已完成,是因为英明的君主没有把战争摆在首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
(2)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
14.《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慎战”主张,本文中苏秦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其中原因的?请简要概括。(3分)
安徽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5月热身卷(一)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帝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英宗尝遣内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帝谓文彦博等曰:“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新判汝州富弼入见,以足疾,许肩舆至殿门。坐语从容至日昃,问以治道。弼知帝锐于有为,对曰:“人君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窥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其意。”又问边事,弼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先布德泽。愿二十年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帝默然良久。又问为治所先,弼曰:“阜安宇内为先。”帝称善。八月,辛亥,迩英讲读已,召司马光,问以河北灾变,光对曰:“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初,帝欲用安石,以问曾公亮,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不可大任,帝曰:“卿谓安石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邪?”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使为政,恐多变更。”帝又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猬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凡四问,皆以此对。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耳。”帝曰:“然则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B.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C.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D.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即宋英宗,文中是以庙号相称,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B.临御既可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可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文中指前者。
C.辛亥,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与“辛亥革命”中的“辛亥”相同。
D.侍读,古代官名,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者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以有学术者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神宗勤奋好学,注重礼仪。请教学问时忘记进膳,因此英宗曾派遣内侍去阻止他;每次正衣冠与拱手都非常注意,即使在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
B.宋神宗体恤官员,虚心求教。因富弼有足疾,允其坐轿到殿门;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富弼进言应广布恩德,以阜安宇内为先,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C.宋神宗关心民生,察纳雅言。迩英阁讲读结束后,召见司马光,询问河北灾变的情况;在谏官、宰相等官员的任命问题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D.宋神宗正视困境,锐意改革。他曾对文彦博等人表示,天下敝事至多,已经到了不可不变革的程度;对王安石所说的改变风俗、设立法度,深表赞同和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
(2)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14.关于谏官的选用,宋神宗和司马光的看法有何异同?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
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效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建成、元吉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庚中,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毂,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内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B.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C.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D.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汉梁孝王故事”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中的“故事”含义不同。
B.“上意遂移”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移”字含义相同。
C.“何以为辞”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
D.周公之事,指周公东征,处死两个兄弟。文中房玄龄的意思是想劝李世民处死两个兄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建成晚上召李世民饮酒,想趁机毒死他,但是失败了,后来他与李元吉多次向皇帝进言迫害李世民。
B.皇帝念及李世民对国家功劳巨大,想要让他在洛阳居住,以避开李建成,但是最终被李世民拒绝了。
C.秦府僚属非常忧虑,他们劝谏李世民及时行动,除掉李建成、李元吉,以解除危险,拯救国家社稷。
D.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从战马摔下,险些为李元吉所杀,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救下李世民,杀了李元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幸西官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4分)
(2)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4分)
14.李世民为什么会发动玄武门之变?请简要说明。(3分)
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①。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②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①康内:大路上。②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
材料二: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
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
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张”字意思相同。
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
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
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返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
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14.太史公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10.CIK11.C12.A
13.(1)但是国君不体恤百姓,不停地让人在国内找能歌善舞的人,对待百姓,不也太苛刻(刻薄)了吗?
(2)用刀来胁迫我,让我改变意愿,这不是勇者之为;用好处(利益)来改变我,让我背叛国君,这是不道义的。
14.①晏子进谏国君,是为“忠”;②晏子倾家救民,是为“仁”;③晏子舍命不渝,是为“义”。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景公随后跟出,下令赶快驾车追赶晏子,直到他家,也没追到。
“公从之”中,“公”是主语,“从”是谓语,“之”是宾语,结构完整,在“之”后停顿;
“晏子”是“趣驾追”的宾语,在宾语“晏子”后停顿;
“不及”的主语应为“景公”,省略,不是“其家”,应在“不及”前停顿。
故本部分三处句读为CIK。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委托,交给;散落。意思不相同。句意:交给百姓。/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面上。
C.错误。打开;扩大、广泛。意思不同。句意:琴瑟不打开。/应该广泛地听从他人建议。
D.正确。更改;消灭。意思不相同。句意:我也不改变。/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只得拿出”错误,由原文“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可知,晏子是听说景公还派柏遽巡行全国各地招集善于唱歌的人这件事不高兴的,不是说他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百姓不高兴。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恤”,体恤;“致”,找;“薄”,刻薄。
(2)“劫”,胁迫;“失”,改变;“倍”,背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徒行见公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可知,晏子进谏国君,是为“忠”;
②由原文“遂分家粟于氓”可知,晏子倾家救民,是为“仁”;
③由原文“晏子曰:‘……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可知,晏子舍命不渝,是为“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景公时,连绵阴雨下了十七天。景公饮酒,夜以继日。晏子请求发放些粮食给百姓,多次请求,都没得到允许。景公还派柏遽巡行全国各地,招集善于唱歌的人。晏子听说这事,很不高兴,于是就把自己禄田的粮食分给百姓,自己徒步去见景公说:“连绵阴雨已经十七天了啊!每乡有数十家房屋被毁,每里有好几家人没有饭吃,百姓年老体弱,挨冻受寒穿不上粗布短衣,忍饥挨饿吃不到酒糟谷糠,求告无门。但是国君不体恤百姓,不停地让人在国内找能歌善舞的人,对待百姓,不也太苛刻(刻薄)了吗?所以乡里百姓走投无路而求告无门,就不乐意有主上了;忍饥挨饿而求告无门,就不乐意有君王了。让百姓饥饿而无处求告,使君王过度沉湎酒乐荒废国政而不体恤百姓,我的罪过太大了。”两拜叩头,请求辞官回家,便跑出了宫门。景公随后跟出,下令赶快驾车追赶晏子,直到他家,也没追到。景公驱车赶到大路上才追上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身后说:“寡人有罪,先生您抛弃我不帮我,寡人不值得让您屈尊,但先生您就不顾念国家百姓了吗?但愿先生保全寡人,寡人愿献上齐国的粮食财物,交给百姓,是多是少该轻该重,只听从先生的命令。”于是就在路上郑重地施礼致敬。晏子这才回去。派柏遽巡视百姓,凡有房屋不能抵御风雨的就给他们钱款,这些事情都必须在三天内办完,迟于三天就等同于不执行命令之罪。景公减少肉食,撤除酒宴,把乐器都收起不用。当初,崔杼杀了齐庄公之后立了景公,有谁胆敢不结盟,就有戟钩着他的脖子,剑抵着他的胸口,被杀害的已有七个人了。下一个轮到晏子,晏子仰天长叹道:“啊呀!崔杼做此无道之事,杀了君王,我如果不亲附王室而亲附崔杼,就遭此大殃!”崔杼对晏子说:“您改变您的话,我就和您共同主宰齐国;如果您不改变您的话,戟已经在您的脖子上,剑已经在您的胸口了,您好好想想吧!”
晏子道:“用刀来胁迫我,让我改变意愿,这不是勇者之为;用好处(利益)来改变我,让我背叛国君,这是不道义的。如今我难道将要以违背正道来求福吗?弯弯的利刃钩着我的脖子,直挺挺的利剑推进我的胸口,我也不改变。”崔杼想要杀掉晏子,有人说:“不能杀!您杀了君王是因为他的无道,如今他的臣子是有道之士,您又杀了他,这样就无法教导别人了。”崔杼这才放了晏子。《诗经》上说:“那位君子,宁可丢命志不改。”这说的就是晏子啊。
材料二:
太史公说:当晏子伏在齐庄公尸体上痛哭,尽到为臣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去,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表现出大义来就不能说是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进谏上书,冒犯君主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想着要尽忠,下朝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吧!假如晏子至今还活着,我即使是替他执鞭效劳,也是我喜欢和羡慕的事啊!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才,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白“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诚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主。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朋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干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渭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渭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般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
B.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
C.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
D.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中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做了燕国国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却因国力弱小而无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处,向其求取报仇的方法。
B.郭隗先向燕昭王列举不向类型的国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后提出要从选拔本国人才做起,以吸纳更多人才。
C.涓人主动向防对婴求前去寻求千里马,虽以五页金卖来已死的千里马,但最终使国君拥有了真正的石里马,这体现出涓人的智慧。
D.燕国在燕昭王的带领下,终于从残破的状态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整一点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4.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从残破状态变成了股实富足的国家。除重视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国家变得高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10.FIL
三月得干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C
C项“凑合”“凑钱”中的“凑”也是聚合之意,其与文中意思相同。
12.D
"依靠自身力量”错,原文有“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
13.(1)如果身体靠着几案,手拄着手杖,斜眼看人,指手画脚,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
(关键词:①冯几:靠着几案;②眄视:斜眼看人;③指使:指手画脚。每处1分,句意1分)
如今大王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先从我开始。我郭隗尚且受到重视,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
(关键词:①致士:招纳有才能的人;②见事:受到重视;③贤于隗者:比我有才能的人。每处1分,句意1分)
14.①知耻后勇②从善如流③与民共甘苦(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3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傅说负壤土,释板筑,而佐天子,则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百里奚自卖取五羊皮,为伯氏牧羊,以为卿大夫,则其遇秦穆公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庐,后遇夫差也。夫骥厄罢盐车,非无骥状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骥得王良、造父,骥无千里之足乎?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先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夫桀杀关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当是时,岂关龙逢无知,而比干无惠哉?此桀纣无道之世然也。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
(节选自《说苑·杂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上填涂。(3分)
汝[A]不[B]知[C]坐[D]吾[E]语[F]汝[G]子[H]以[I]夫[J]知[K]者[L]为[M]无[N]不[O]知[P]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败之端”的“端”是缘由的意思,与《论语》中“端章甫”的“端”不同。
B.“三经之席”的“席”指坐席,与《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相同。
C.“智益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师说》中“圣益圣”的“圣”相同。
D.“芝兰”即芝草和兰草,古时常用来比喻君子德行之高或环境之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等人受困于陈、蔡之间,已经绝粮七日,弟子们都面带饥色,处境艰难,孔子虽然也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
B.傅说、伊尹,百里奚三人都曾处境困厄,可他们遇到了武丁、商汤,秦穆公等明主,因而得以施展抱负,成就功业。
C.关龙逢和比干被杀,并不是因为他们愚钝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夏桀.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
D.孔子认为贤与不贤是才能问题,遇与不遇在于时机,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2)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
14.孔子认为求学的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10.CDG(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
11.B(《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为名词作状语,“三经之席”的“席”为名词。)
12.A(“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解读有误,通过后文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可知,孔子的治学已得到了在困境中“不困”“不忧”“不惑”境界。)
13.(1)因此君子学问广博、智谋深远,生不逢时的实在是太多了,难道只有我孔丘吗?
(2)如果舜处在夏桀、商纣的时代,他能让自己免受刑罚或免被处死就不错了,又怎么能得到治理天下的机会呢?
14.在逆境中精神不困顿,在忧患中志向不减退,预知祸福的开始而内心不惑乱。
2023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其费与死伤者钧。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
“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
“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
“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
“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B.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C.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D.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另有“平均”“相等”等意,文中为“相等”意。
B.诸侯:是对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在周代可分为王、侯、伯、子、男五等。
C.智伯瑶:晋国智氏第七代宗主,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
D.千乘:根据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称诸侯为千乘。战国时,大国为万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认为战争中百姓的钱财支出包括安葬阵亡将士的费用、受伤将士求医问药的开销,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
B.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有些会被士大夫藏起来,有些会被军中杂役窃取。这些消耗,即使是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
C.中山国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极为善战,在击败强大的赵国和燕国后,仍走向灭亡,可见战争不能带来持久胜利。
D.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动用武力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百姓没有察觉,王业便已完成,是因为英明的君主没有把战争摆在首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
(2)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
14.《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慎战”主张,本文中苏秦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其中原因的?请简要概括。(3分)
10.(3分)B根据句意可知。
11.(3分)B“王、侯、伯、子、男五等”错,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12.(3分)A“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有误,应为“以及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
13.(8分)(1)(4分)英明的君主和精明(明察事理)的相臣,(如果)的确想以霸王大业为志向,那就不要把战争摆在首位。(评分参考:译出大意1分;“察相”“诚”“所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可是中山国最终灭亡,国君逃亡齐国做了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战事不节制招来的祸患。(评分参考:译出大意1分;“遂”“臣”“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①战争消耗国家财富;②战争导致百姓、将士困顿不堪,人心涣散;③战争会激起仇恨,树敌众多,可能招来亡国的祸患;④明君想要成就王业,就不要把战争放在首位。(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苏秦游说齐闵王道:“英明的君主和精明(明察事理)的相臣,(如果)的确想以霸王大业为志向,那就不要把战争摆在首位。战争是国家的祸害,让都邑消耗财力。那战争的祸害(非常明显),士人听说将有战事,就捐献私人财产(给军队)而充实军中的市场,运送饮食来犒劳敢死的勇士,让(人)拆下车辕当柴烧,杀牛(设宴)款待战士,凡有市场的城邑没有不停止营业而为战争服务的,这(实在)是虚耗国家财富的做法啊。”
“在开战的第二天,尸横遍野,(人们)扶着受伤的将士。死者(的家属)倾尽家财安葬(亡者),受伤将士耗尽钱财以求医问药,平安返家的在家中欢聚饮酒作乐,这些花费和死伤者的开支相等。所以人们在战争中的消耗,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军队出战,矛戟折坏,弓弩损坏,战车破坏,战马疲惫,箭损失大半。甲胄和兵器是官家自己花钱买的,有的被士大夫藏起来,有的被军中杂役窃取,即使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国家有这两种耗费,而能使诸侯服从的,那就太少了。”
“攻城的消耗(很大),百姓修补遮蔽矢石的用具,运送战车,国中的人为制造兵器而疲惫,战士为开挖地道等徭役而困乏,将官身不离铠甲,一年之内能够攻下敌城,就算很快的了。上面的长官由于久战而倦于教化,士卒被兵器伤残,所以攻下了三座城,还能战胜敌人的就太少了。”
“从前,智伯瑶攻灭范氏、中行氏,杀死他们的君主,灭了他们的国家,又向西包围晋阳,吞并了两国又使一位国君处于困境,这可以说是用兵盛极一时了,然而智伯瑶终于身死国亡,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他把战争放在首位,灭掉范氏、中行氏所招来的祸患。”
“从前,中山国调动全国兵力奋起迎击燕、赵两国,在南边的长子作战,打败了赵国;在中山国以北作战,战胜了燕军,杀死燕将。中山国不过是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对抗两个万乘大国,两次作战都取得胜利,这算是用兵的典范了。可是中山国最终灭亡,国君逃亡齐国做了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战事不节制招来的祸患。由此看来,由于战争导致败亡的事,可以从历史事实中看到例证。”
“现在(有的国家)竭力战争且屡战屡胜,守城不被攻克,这不仅让人感到难以办到,而且也害人不浅,那么诸侯必然视他为仇敌了。那些贤明的国君与精明(明察事理)的相臣,(他们)不动武力而诸侯会服从,态度谦让而丰厚的财物会到来。”
“所以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必出动兵力就能战胜敌人,不必运用攻城的战车,敌国的边城就会投降,百姓还没有觉察而王业就已经完成。那些英明的君主处理事务,费用少,时间(虽)长,却可取得长远的利益。”所以说:“把战争放在后面可让诸侯归附并加以驱使。
安徽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5月热身卷(一)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帝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英宗尝遣内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帝谓文彦博等曰:“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新判汝州富弼入见,以足疾,许肩舆至殿门。坐语从容至日昃,问以治道。弼知帝锐于有为,对曰:“人君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窥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其意。”又问边事,弼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先布德泽。愿二十年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帝默然良久。又问为治所先,弼曰:“阜安宇内为先。”帝称善。八月,辛亥,迩英讲读已,召司马光,问以河北灾变,光对曰:“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初,帝欲用安石,以问曾公亮,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不可大任,帝曰:“卿谓安石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邪?”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使为政,恐多变更。”帝又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猬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凡四问,皆以此对。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耳。”帝曰:“然则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B.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C.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D.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即宋英宗,文中是以庙号相称,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B.临御既可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可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文中指前者。
C.辛亥,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与“辛亥革命”中的“辛亥”相同。
D.侍读,古代官名,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者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以有学术者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神宗勤奋好学,注重礼仪。请教学问时忘记进膳,因此英宗曾派遣内侍去阻止他;每次正衣冠与拱手都非常注意,即使在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
B.宋神宗体恤官员,虚心求教。因富弼有足疾,允其坐轿到殿门;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富弼进言应广布恩德,以阜安宇内为先,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C.宋神宗关心民生,察纳雅言。迩英阁讲读结束后,召见司马光,询问河北灾变的情况;在谏官、宰相等官员的任命问题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D.宋神宗正视困境,锐意改革。他曾对文彦博等人表示,天下敝事至多,已经到了不可不变革的程度;对王安石所说的改变风俗、设立法度,深表赞同和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
(2)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14.关于谏官的选用,宋神宗和司马光的看法有何异同?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
10.B11.C12.C13.(1)饥荒之年,金钱布帛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只有粮食一日不可缺少,应该多多运送江淮的稻谷来赈济灾民。
(2)皇帝不认为(他们的意见)正确,最终任用王安石,对他说:“大家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通晓政务。”14.同:都认为谏官难以选拔。
异:宋神宗更关注谁可以担任谏官这一结果,司马光强调谏官的选拔标准。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三月十日早晨,神宗对文彦博等人说:“现今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理财,因为养兵戍边需要巨额军费,所以国库不可不丰足,大臣们应该共同留心注意节省用度。”
“急务”是偏正结构,“急”是“务”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府库”指国库,作“不可不丰”的主语,不能断开;“大臣”作“宜共留意节用”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辛亥革命’中的‘辛亥’相同”说法错误,文中的“辛亥”是纪日,“辛亥革命”的“辛亥”是用来纪年,两者不相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询问河北灾变的情况”“在谏官、宰相等官员的任命问题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凡四问,皆以此对。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可知,在宰相的任命问题上,宋神宗并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另外,“河北灾变”的“河北”为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黄河以北”。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饥馑”,饥荒;“漕”,通过水道运送;“济”,赈济。
(2)“然”,正确;“竟”,最终;“以为”,认为;“但”,只。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相同:
由宋神宗的问话“谏官难得人”和司马光的回答“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可知,他们都认为谏官难以选拔。
不同:
由文中“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可知,宋神宗更关注谁可以担任谏官这一结果;
由文中“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可知,司马光强调的是谏官的选拔标准。
参考译文:
神宗皇帝天性好学,请教学问,有时到天晚忘了吃饭,英宗常派内侍去制止他。皇上穿得整整齐齐,拱手站立,即使酷暑天也从未用过扇子。神宗皇帝对文彦博等人说:“天下敝事太多,不可不进行变革。”三月十日早晨,神宗对文彦博等人说:“现今最迫切要做事情就是理财,因为是养兵戍边需要的巨额军费,所以国库不可不丰足,大臣们应该共同留心注意节省用度。”汝州新判富弼入朝觐见,因为脚有疾病,神宗允许他坐轿子到殿门。延请富弼就坐,从容地与他谈话到太阳西斜,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不提用兵之事,也不应该重赏立下战功之人,战争一爆发,所带来的灾祸不是小事。”神宗沉默了很久。又询问国家治理的先后顺序,富弼说:“要以富足安宁宇内为先。”神宗称赞他说得对。八月辛亥,神宗到迩英阁讲读结束,召见司马光,向他询问黄河以北的灾情变化,司马光回答说:“饥荒之年,金钱布帛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只有粮食一日不可缺少,应该多多运送江淮的稻谷来赈济灾民。”又问道:“谏官难以任选,谁可以胜任呢?”司马光回答说:“凡是选择言官,应以三件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第二注重爱惜名节,第三懂得治国的纲领、要旨。这三者全都做到,确实是很难得。”最初,宋神宗想要起用王安石,询问曾公亮的意见,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神宗说:“你认为(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王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宋神宗又问侍读孙固说:“王安石能不能做宰相?”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总共问了四个人,都用这样的话来回答。皇帝不认为(他们的意见)正确,最终任用王安石,对他说:“大家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通晓政务。”王安石回答说:“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是用来处理社会上的事务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神宗说:“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说:“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神宗认为他说得对,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效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建成、元吉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庚中,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毂,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任机制下的供应链管理创新-洞察分析
- 温病方药药理研究综述-洞察分析
- 《混凝土工程计算题》课件
- 舆论引导政策分析-洞察分析
- 医院消防安全年终工作总结范文(7篇)
- 《工程事故分析及工》课件
- 《砌体施工亮点》课件
- 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 以互动为基础的家庭教育新模式探索
- 创新与责任并重打造未来办公室的新模式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年化工原理(含答案)考研真题
- 医疗设备简明读本
- 湖南课件大学
- 2024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
- 景区智慧充电桩建设方案
- 培训班授课教师课时费用领取表
- 2023年10月秘书学概论自考试卷及答案
- 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B Let's talk
- 小学数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新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
-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