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化学试题卷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给世界带来冰天雪地里的视角盛宴。下列与北京冬奥会有关的四副图片,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硅胶加工冰墩墩 B.点燃奥运圣火C.人工降雪 D.运动员空中技巧【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硅胶加工玩偶,只改变物质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点燃奥运圣火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人工降雪过程涉及物质的三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变化,只涉及形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2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A.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增大绿地面积合理,故选项正确;B.兴建火力发电厂,煤燃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垃圾就地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D.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故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A.烧碱露置空气中变重 B.浓盐酸露置空气中变轻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 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3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烧碱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浓盐酸容易挥发;酥脆的饼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详解】A.烧碱露置空气中变重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浓盐酸露至空气中变轻是因为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挥发出来,故选项正确;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酥脆的饼干能够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故选项错误;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4.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它的核电荷数为28B.该粒子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C.镍离子有4个电子层D.镍离子是一种阳离子【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的核电荷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镍离子是镍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的,镍离子核外只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5.烧烤食物在烟熏、烘烤并发生焦煳过程中,高活性致癌剂苯并芘(C20H12)的含量比普通食物增加约10~20倍,对苯并芘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2 B.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3C.它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 D.它含有6个氢分子【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A.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2=252,故选项说法正确;B.苯并芘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2)=20: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苯并芘是由苯并芘分子构成的,苯并芘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苯并芘是由苯并芘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用玻璃棒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A不正确;B.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故B正确;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D.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D不正确。故选B。7.下列数轴表示不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 B.20℃时物质溶解度C.含碳量(%) D.溶液pH【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Fe,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故20℃时,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碳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钠,不符合题意;C.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符合题意;D.稀盐酸显酸性,pH<7,食盐水显中性,pH=7,澄清石灰水显碱性,pH>7,故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稀盐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故选C。8.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A.A B.B C.C D.D【8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有无催化剂,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错误;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氧气从0开始,反应结束后不变,故错误;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剩余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故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水,水的质量增加,但不会从0开始,反应结束后不变,故正确。故选:D。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盐酸溶液和NaCl溶液取样,滴加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B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C除去铜粉中混有铁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D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用蘸有汽油的毛巾擦拭A.A B.B C.C D.D【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A.稀盐酸和NaCl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汽油能溶解油污,因此用蘸有汽油的毛巾擦拭,可以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10.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B.此反应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10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丙烷,化学式为C3H8,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含氧,不属于氧化物;乙为氧气,化学式为O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丁为水,化学式为H2O,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所以此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由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符合题意;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不是1:1,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物质溶解度相等B.将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cC.t2℃时,A.B.c的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a>b>cD.通过降温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1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未指明温度,不能比较A.c物质溶解度是否相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将t2℃等质量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c不析出晶体,但未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为a>b>c,则t2℃时,A.B.c的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a>b>c,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不能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2.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枪喷水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为改良酸性土壤,可向土壤施加一定量的NaOH固体C.NaOH沾到皮肤上,可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硫酸D.在铁制品表面镀铬、镍等耐腐蚀金属可预防金属锈蚀【1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A.水枪喷水灭火原理,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而不是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可燃物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稀硫酸有腐蚀性,不能涂抹稀硫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在铁制品表面镀铬、镍等耐腐蚀金属,可隔绝氧气和水,预防金属锈蚀,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的再次发掘引人注目,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由金箔包襄的权杖、重约286克的金面具以及玉石和象牙等。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与纯铜相比,其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磨。《周礼》重对其制作钟鼎、斧斤、戈戟等青铜物品中的铜锡比例有详细的记录。青铜物件钟鼎斧斤戈戟大刃铜镜铜(%)85.783.8807550锡(%)14.316.2202550在地下埋藏的青铜器表面会出现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之后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铁的技术。(1)青铜属于______物(纯净或混合)。(2)如果将青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表面有明显划痕的是______;某铜锡合金中含铜82%含锡17.6%,最适合制造的器具是______。(3)若将青铜在空气中高温加热会出现发黑的现象,请写出可能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金属资源是可再生的B.金面具出土依然金光灿灿是因为金化学性质稳定C.青铜器生锈和铁生锈的条件一样D.人类大规模使用金属的先后顺序和金属活动性有关刻【13~16题答案】【答案】(1)混合(2)①.纯铜片②.斧斤(3)(4)BD【解析】【小问1详解】青铜是含有金属铜和金属锡两种物质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小问2详解】青铜属于合金,纯铜片属于纯金属,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硬,所以表面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由青铜物件的数据可知,某铜锡合金中含铜82%含锡17.6%,最适合制造的器具是斧斤;故答案为:纯铜片;斧斤;【小问3详解】将青铜在空气中高温加热会出现发黑的现象是因为青铜中的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的,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故答案为:;【小问4详解】A.金属资源的储量有限,不可再生,故不符合题意;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基本不与空气中物质反应,保留金的金属光泽,所以金面具出土依然金光灿灿,故符合题意;C.青铜器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同时接触,而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所以青铜器生锈和铁生锈的条件不一样,故不符合题意;D.人类大规模使用金属的先后顺序和金属活动性有关,即金属越活泼,人类认识和利用的越晚,故符合题意。故选BD【点睛】合金属于混合物,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金属资源和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是准确回答金属类考题的关键。1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择G装置,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14~15题答案】【答案】(1)①.BE##EB②.2KClO32KCl+3O2↑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③.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处,如果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解析】【小问1详解】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填:BE;2KClO32KCl+3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小问2详解】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G装置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左侧U型管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处,如果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处,如果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15.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反应②的启示,生石灰可与水反应常作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______剂;同时反应______(“放热”或“吸热”)。(3)本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______。(5)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首先,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通过光伏电解水产生氢气:然后,通过催化剂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最后使用酶,逐步将甲醇转化为淀粉。请写出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5~19题答案】【答案】(1)①.CaCO3CaO+CO2↑②.分解(2)①.干燥②.放热(3)H2O(4)植树造林、开发使用新能源等(合理即可)(5)3H2+CO2CH3OH+H2O【解析】【小问1详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①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CaCO3CaO+CO2↑;分解;【小问2详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填:干燥;放热;【小问3详解】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本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O,故填:H2O;【小问4详解】实现“碳中和”措施有:植树造林、开发使用新能源等(合理即可),故填:植树造林、开发使用新能源等(合理即可);【小问5详解】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故填:3H2+CO2CH3OH+H2O。16.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如加入的硫酸过量,则得到的溶液pH___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Ⅰ:______;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硫酸钠。【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______不成立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______猜想Ⅱ成立【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请设计方案证明:方法与步骤:______;现象与结论: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②.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H++OH-=H2O)③.小于④.硫酸钠和氢氧化钠⑤.Ⅰ⑥.产生白色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