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市场上流通有法币、伪币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日本侵略者借伪币掠夺中国财富B.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彻底失败C.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D.抗日民主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认同2.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满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且变誓死死守节。同时,女姓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 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3.传统儒学通过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启发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但随着儒学政治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它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外在规范,却导致了在道德修养方面走向衰微。为改变这一局面A.汉代董仲舒倡导三纲五常伦理观 B.魏晋时期二教合一成为主流思潮C.宋代儒学呈现思辨化哲学化趋势 D.明清经世致用形成早期思想启蒙4.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为主体,女神赤着脚,左手拿枪,右手高举三色旗,领导人们在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街道上迎风前进。前景是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保皇党人,中景后景是林立如墙的各阶层百姓,空中还飘扬看鲜艳的三色旗。据此判断,该画作体现的艺术特点是A.鼓吹理性主义,追求严谨造型B.关注社会现实,讴歌劳动创造C.强调主观感情,表现内心世界D.表达绝望情绪,色彩反差强烈5.①屋大维以恺撒养子的身份,继承了恺撒的政治遗产。②屋大维生前并未公开称帝,而是自称为“第一公民”或“元首”。③他还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机构和官职。④但他仍然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7.下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表(节选)据上表可以推知A.县域面积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治理 D.基层治理趋向利于商品经济发展8.如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9.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10.战国至唐,“通商”一词几乎在载籍中消失,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书中其出现的频率却陡然增高,《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穑通商”的记载。这一变化体现了A.重商成为社会共识 B.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升C.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D.社会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11.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12.著名学者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帝制”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B.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C.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D.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13.1969年3月,勃列日涅夫表示要“竭尽全力”致力于“巩固欧洲和平与安全”,建议就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并就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问题举行会晤。同年11月,苏联同美国开始了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这反映出A.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 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C.欧洲崛起冲击美苏两极世界 D.工业停滞导致苏联态度软化14.1900年4月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指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开尔文勋爵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相对论体系日渐走向完善B.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已出现C.科技革命加速物理学发展D.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1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以过往历史的角度阐释历史16.1920年12月,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我们把一个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就有可能开发自己的矿。至于租让哪些地区,我们是有选择的。”这意味着列宁A.对外政策的重心发生改变 B.正式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明确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D.认识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17.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1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我们对于外国的资本应采取的态度如对水一样,有时候、有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掘井取水,或开河引水;在别的时候、地方和条件下,我们则必须筑堤防水。”蒋廷黻意在强调A.应理性看待列强的资本输出 B.列强对华投资的目的不纯C.外国在华资本的作用将凸显 D.用近代化史观看待列强侵华19.陈独秀指出,阶级战争的观念确是中国人应该发达的了,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有产阶级的政治家政客的腐败而且无能和代议制度的信用,民主政治及议会政策在中国比在欧美更格外破产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A.革命方向出现了转变趋向 B.民主宪政出现危机C.资产阶级丧失革命领导权 D.国共矛盾日益加剧20.清初,中央设礼部和理藩院,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贡使,处理一切“夷务”;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21.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A.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22.有学者评述:“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此举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3.《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这一政策本质反映了A.打击富商大贾 B.鼓励经商致富C.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加强) D.稳定全国物价24.“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5.“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时期的“技术进步”A.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B.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D.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26.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27.下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A.《中日争夺朝鲜图》 B.《列强瓜分中国图》C.《八国联军侵华图》 D.《俄国居中调停图》28.“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A.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 B.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29.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导致了A.陶片放逐法的确立 B.公民群体的消亡C.城邦国家的衰落 D.债务奴隶制的废除3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王朝沿袭历代王朝的“以夷治夷”之策,继承元代的土司制度,但对土司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改造与完善。首先,除将元代置于边境的宣慰使、宣抚使等职称变为授予武职的土司职称外,又在民族地区的卫所用土人为官,形成卫所土司职称。同时,还将唐宋以来封授少数民族头目为府州县土官的做法变为定制,在内民族地区设置土府、土州、土县,形成文职土官的职称,文武职土司皆划定品级,形成一套完备的土司职衔。其次,确定土司的隶属关系。洪武三十年,规定武职土司归都司管辖,上隶兵部,文职土司归布政司管辖,上隶户部,把土司机构纳入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便于朝廷的控制和差遣。第三,土司皆由朝廷颁给诰命、印信和官服,作为朝廷命官之凭信,允许世袭。但其承袭,必须履行严格手续,“务要(吏部)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等等结状,具部呈奏”,方许承袭;且“承袭必奉朝命”,中小土司“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只有一些大土司是由朝廷下诏就地袭职的。土司必须负起“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的职责,朝廷则对他们的进贡给予丰厚的赏赐。土司“积有年劳”或“从征有功”者,可提升官职,功劳大的还可授予流官职衔,或加授散阶、勋级虚衔。土司犯法,则改变元代“罚而不废”的做法,严加惩处。第四,在偏远和交通不便地方,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平坝地区和交通要道,则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土流合治,以流官监控土官。——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措施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安石把学校看成“一道德、造人才”的重要场所,把其组织编修的《三经新义》作为教材,颁于太学。宋神宗熙宁四年太学开始实行三舍法,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又规定诸路州、府学也实行三舍法,有关制度于太学相同,各州、府学向太学输送生员,直到南宋末年。——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推行“三舍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作用。33.材料张仲景(约公元150—约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自幼嗜好医学,少年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张仲景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博采众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序中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匱要略》两部。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材料中“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货币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地方性国家纸币,说明“抗币”的合法性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同,这实质上是对抗日民主政权的认同,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并未体现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抗币”地位的变化;B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民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彻底失败;C选项错误,仅从“抗币”地位的变化不能说明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三纲五常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以及女姓作家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等,正是这一社会转型趋势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权,故B错误;此时女性经济还未独立,故C错误;材料信息还不足以说明自我意识的觉醒,故D说法错误。3、C【解析】

随着儒学制度化,宋朝儒学家认识到儒学本身的不足,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性的形成的以强调“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思辨化和哲学化的趋势。C正确;董仲舒时还未形成儒学政治制度化,A错误;魏晋时期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并未改变,B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未涉及道德修养,D错误。故选C。4、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它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强调主观感情,表现内心世界,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B选项是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D选项是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材料中④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D项正确;①②③是历史叙述,A、B、C项错误。6、D【解析】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不选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不选B项。选择成本更低的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造纸,直接关系造纸的成本,不选C项。由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太贵不易推广,人们需要低廉的造纸原料,所以人类的需求是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原因,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7、D【解析】

由我国古代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看出,对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逐渐降低,说明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逐渐松弛,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正确;材料只有对县级政区的分等的户数和粮食产量标准,不能据此得出县域面积缩小,排除A;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呈现上升趋势,而非减弱,排除B;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治理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C。8、B【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61-1971年”并结合中国外交状况可知,支持中国的国家数量逐渐上升,表明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B正确;支持中国的国家增多,不一定代表中国综合国力上升,A排除;主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间在1972年,D排除。故选B。9、B【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结合选项内容可知选B项;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10、B【解析】

材料表明,唐代以前“通商”一词几乎消失,与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关。唐以后“通商”一词出现频率增加,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商业的地位有所提升,故B正确;古代中国基本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故A、C不正确;宋元时期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转型,故D不正确。11、B【解析】根据材料“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表明松江嘉定与境外贸易往来频繁,材料未涉及交通问题和长途贸易的问题,故AD项错误;根据材料“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可知,明清之际松江嘉定地区,由原来以农业为主,转为以棉纺织业为主,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与材料“明清之际”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1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商周分封时代,帝制指的是秦朝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民治指的是中华民国时期。由此可知,“帝制”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故A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B不是最佳选项;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是商周时期,故C错误;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强化了君主专制,故D不是最佳选项。13、A【解析】

从材料“建议就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中可以看出美苏已经开始进行对话与谈判,反映出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A正确;B项是苏联解体,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崛起,排除C;材料并没有体现苏联的工业停滞,排除D。14、D【解析】

材料中“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反映出在相对论和量子论出现之前,开尔文勋爵认为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学方面已经有了牛顿力学、电力等方面的理论,是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间是1905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此时还未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物理学与科技革命之间的关系,而且科技革命是从“二战”后期开始的,排除。15、A【解析】

材料“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明显是强调用现在的观念理解历史中有益的内容,体现出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探索的精神去研究历史,排除B;材料不是从文明史的角度研究历史,排除C;材料中是以现在的视角研究历史,排除D。故选A。16、D【解析】

根据列宁的分析,把矿租让给资本家开发的主动权在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这意味着列宁认识到即将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和私人资本主义的结合,要利用资本家的作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选项正确;在国家控制的前提下,同意租矿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不能说明列宁改变了对外政策,A选项错误;只是在积极分子大会上讲到利用外国资本家发展经济,准备推行新经济政策,不能说明正式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选项错误;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明确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不符,C选项错误。17、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C正确。18、A【解析】

外国在华资本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这就要求我们理性看待列强的资本输出。故答案为A项。B项列强对华投资有纯经济目的,有具有政治目的,投资的目的并非不纯,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列强在华资本作用的呈现状况,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近代化,排除。19、A【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了陈独秀对当时中国政治不满,主张以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陈独秀当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方向出现了转变。A正确;陈独秀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不满,继续探索新的出路以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资产阶级失去革命领导权,C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共矛盾的加剧,D排除。故选A。20、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设置专门的涉外机构处理和洋人的事务,说明清政府被纳入近代外交体系之中,天朝上国的观念遭到冲击,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C排除;《辛丑条约》属于战败签订的条款,与国家主权意识无关,D排除。故选A。21、C【解析】

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涉及多地众多维新事业,说明当时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维新派是否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维新变法是否与中国实际结合,排除D。22、C【解析】

根据“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可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选C;《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排除A;B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3、C【解析】

据材料“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可知,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设立了管理市场的大农官,以贵卖贱卖来稳定物价,使政府参与市场交易,维护了社会经济稳定,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鼓励经商”,而是抑商,B错误;材料目的是稳定全国物价,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D不是材料主旨。24、A【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旧的思想观念不可能运用于近代新制度、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以及建立了新制度判断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依据材料文字“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可知是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5、D【解析】

根据“19世纪下半叶”,结合所学,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故D正确;ABC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时间不符合“19世纪下半叶”,排除。【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下半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分析解答。26、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漫画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漫画信息,可知,明显与八国联军侵华、列强瓜分中国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BC;再根据漫画“清朝官员”以及题干“1894年”,即可知A项较为贴切。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9世纪末东亚形势·甲午中日战争28、D【解析】

依据材料“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表明了世界局势紧张加剧。D正确;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的是朝鲜战争,A错误;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修筑,德国分裂早于柏林墙的修筑,B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错误。故选D。29、C【解析】

据材料“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可知,希腊各城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民主政治的雅典贫富悬殊现象严重,这说明城邦国家的衰落,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陶片放逐法”问题,A错误;B说法违背史实;债务奴隶制的废除是公元前6世纪末梭伦改革,与材料不符,D错误。30、B【解析】

法官终身任职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司法独立,实现“三权分立”,B正确;法官终身任职并不能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排除A;低级法院的法官也是终身任职,因此C中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表述错误,排除;终身任职是制度规定,和法官忠于职守无关,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制度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以夷治夷”,用土人为官;突出中央集权;形成规范、完善的土司制度;土流结合。(或答具体:确定土司的职称和品秩;确定土司的隶属关系;严格土司的承袭、贡赋、征调、升迁和奖惩制度)(2)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