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东北育才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东北育才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东北育才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东北育才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东北育才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东北育才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朝对官员的优待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除享有稳定的俸禄职田收入外,还可以封妻荫子,免夫役和二税。即使犯法,也可用“官当”代替刑罚。宋朝的优待A.激发了文人的创新精神 B.导致官员人数不断膨胀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必然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这句话说明国际关系中A.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B.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冲突者或为敌人C.“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D.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4.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全盘农业集体化顺利完成。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这反映了斯大林体制A.充分调动了人民积极性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可短时间调动全国力量 D.促进了工农业快速发展5.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6.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7.“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B.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D.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8.有学者指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迟滞了其西进步伐.打破了“日军大本营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统一中枢.完成黄河和长江中间的压制圈”、逼蒋求和并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此次抗战A.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B.推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导致国民政府开辟缅甸战场9.乾隆五十年以后,《红楼梦》开始流传,此后更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幻梦》等近十种《红楼梦》系列书籍被刻印,“曼衍支离,不可究诘”。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A.红学流派崛起 B.印刷技术革新 C.市民阶层壮大 D.文学形式单一10.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忒进行改革,剥夺了雅典战神山贵族会议(长老议事会)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此次改革A.打击了贵族的政治特权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统治基础C.取消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D.确立了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11.1900年世博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筹办此次世博会的法国工业部长儒尔·罗什曾感叹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邻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将面临危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的法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B.以法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已经形成C.世界变小使得国与国之间都成为邻居D.法国可能对德国的迅速崛起存有戒心12.《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美国经济政策在新政时期的变化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小得多。许多改革都是以往不断尝试但几近失败的计划的延续,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材料主要强调A.新政遵循了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 B.新政的实施缘于社会的恐慌情绪C.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 D.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13.1872年,李鸿章曾抱怨道:“兴兵轮造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本盖自其君主持,而民一心并力,则财与力日生而不穷,中土则一二外臣(地方长官)持之,朝议夕迁,早作晚辍,固不敢量其所终极也。”这反映出李鸿章A.主张效仿日本政体 B.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C.反对官办近代企业 D.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14.“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只要这些协议符合政府法规,他们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材料中的“NIRA”指的是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15.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16.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17.王阳明的重要弟子王畿认为宦官“并生天地间,是非利害之心未尝不与人同”,他在嘉靖年间“纂辑历代中官传,得其善与恶若干人,录为《中鉴》”,希望以此能使得宦官“回心向主,比之外廷献替,功可百倍”。此书在万历年间成为宦官教育的读本。材料表明~A.王阳明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明王朝对宦官的教育日益重视C.士大夫通过宦官间接影响皇权 D.宦官对政治生活影响越来越大1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平等的外交观念已经形成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外交心态由自大转为自卑 D.“师夷长技”已成外交共识19.有学者在论述罗马法时指出,原始制度注重对法律过程的考究,法律后果并不是产生于单纯的协议或者简单的意思表示,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特定的话语。这说明罗马法A.法律关系主体狭隘 B.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法律客体范围窄小 D.注重维护公平公正20.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A.国王的权威B.土地与契约C.宗教与习俗D.宗法与血缘21.下图选自资中筠《开放中的变迁》,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1898年是清代民间社团创立最多的年份B.甲午战败后几年内民间社团数量增长较快C.晚晴的民间社团以推翻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D.辛亥革命时期民间社团合并为政党故数量减少22.以下三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弋射收获”“春米”“庖厨”。这些画像砖A.形象反映了汉代的经济生活 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作为艺术品夸大了历史事实 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3.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24.下图是1912年《真相画报》第2期发表的题为“国民之真相”的漫画。该漫画旨在A.揭露社会现象,警醒国人奋进 B.关注内忧外患,批判社会现实C.跟进革命进程,营造舆论氛围 D.揭露专制皇权,赞颂中华民国25.有学者指出:“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该学者认为A.国家利益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B.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C.美苏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D.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的对立26.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A.古代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27.明代中后期,通过马尼拉帆船,大量的美洲白银流入到中国。但这些流入到中国的白银要么用于购买土地,要么被私人窖藏于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白银短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A.土地兼并的需要 B.抑商政策的推行C.白银不断地贬值 D.传统的经济模式28.清代后期所办厂矿组织形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办招商集股四种:有些是同一时期的不同企业,有些是同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如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战后清政府又放开民间开办企业。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程度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清政府垄断工业生产的力量衰落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9.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A.农耕规模的扩大 B.政治局势的动荡C.人口数量的萎缩 D.经济地位的下降30.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想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下列表述属于这部宪法且论述正确的是A.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B.规定议会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有权否定参议院通过的法律C.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D.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涉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横断面研究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指出宋朝“造极”的表现。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救灾制度的建设,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唐以前并没有固定的蠲免标准,唐以后规定趋于详细唐时救济区域多在京师,而对于偏远的岭南一带所占比例甚少,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道光年间,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救灾制度。比如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很大程度上补充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摘编自李军《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材料二在英国减灾救灾机制中,首相是减灾救灾管理体制的最高行政官,而协调和决策的最高机构为内阁紧急应变小组。在政府减灾救灾中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技励多部门参与和协作。英国的新闻媒体非常发达,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在灾害信息传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事务上的合作,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它们可以广泛动员政府财政体系之外的社会公益资源来向危机受害者提供援助,有效弥补政府的资源短缺。——摘编自孔新峰《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救灾制度建设上与中国古代的共同特点。概述二者在国家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价值。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材料二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主传统也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从殖民地、邦联到联邦制,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始进行的。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对官员的优待大大鼓励了士子从政为官,这在壮大了统治基础的同时,还导致了冗官,即官员人数不断膨胀,故B正确;这一措施对激发文人的创新精神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建立的标志,故C错误;宋朝对官员的优待和科举制度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故D错误。2、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3、A【解析】

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故A正确;共同的利益有时候也会成为敌人,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排除C;D项与材料中“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不符合,排除D。故选A。4、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体制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说明该体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全国力量,实用且高效,因此C选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工农业快速发展,B、D选项错误。故选C。5、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戒于“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但“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A、C、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均可排除。故选B。考点: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点评: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6、C【解析】

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A。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排除B;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7、A【解析】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材料中“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小说主人公,显然是市民阶层的扩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故A项正确;明代传统伦理观念并没有瓦解,故B项错误;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是在清朝时期,故C项错误;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联系所学明清小说兴盛的背景分析解答。8、B【解析】

“中国军民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迟滞了其西进步伐。打破了‘日军大本营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统一中枢。完成黄河和长江中间的压制圈’、逼蒋求和并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表明此次抗战推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故B正确;A是淞沪会战,C是台儿庄战役,都是在中国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9、C【解析】

《红楼梦》属于市民文学,其系列书籍广泛流传,说明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C正确;红楼系列小说不属于研究著作,不能称为红学流派,排除A;清代在印刷技术方面并未有重大突破,排除B;《红楼梦》系列书籍出现只是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据此认为清朝只有一类文学形式,排除D。10、A【解析】

据材料“剥夺了雅典战神山贵族会议(长老议事会)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可知,此次改革打击了贵族特权,故A正确。BD材料无法体现,故错。“剥夺了…贵族会议…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并非监察,故C错。1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00年法国工业部长儒尔•罗什曾感叹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邻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将面临危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法国可能对德国的迅速崛起存有戒心,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2、D【解析】

材料“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表明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故D正确;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是遵循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模式,A错误;新政实施是源于自由放任的失败,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经济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C错误。故选:D。13、B【解析】

李鸿章抱怨自强政策少,“中国政体”难以实现官民一体、内外一致,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他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学习“日本政体”,A项错误;李鸿章倡导而不是反对官办近代企业,C项错误;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14、B【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关于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力,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案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因此根据材料“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可判断出是《全国工业复兴法》,B正确;《农业调整法》主要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A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C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D排除。故选B。1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创新,甲乙丙丁四幅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反映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体,因为他们属于同的流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图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大而非甚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复杂多变而是越来越简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6、B【解析】材料“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属于历史叙述;“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不属于历史观点,故AD错误;“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也不属于历史结论,故C错误。故选B。17、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王畿认为宦官与常人同,而且辑录历代善恶宦官,“希望以此能使得宦官‘回心向主,比之外廷献替,功可百倍’”可知,士大夫希望通过宦官间接影响皇权,选项C正确;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思想,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的主张,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8、B【解析】

不得提书‘夷’字,是对传统华夷观的冲击,即对“天朝上国”观念的冲击,故B正确;此时的外交并不平等,排除A项;自卑的说法不准确,不能体现,排除C项;“共识”说法错误,排除D项。19、B【解析】

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信息“法律过程的考究”以及“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可以判定罗马法比较注重法律实施的“形式”,即“形式重于实质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实施的主体关系和客体范围问题,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公平公正,排除D项。20、B【解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国王和大封建主的层层分封,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形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封主和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这一时期,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封建庄园盛行,农奴与领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非常明显。因此,维系中世纪欧洲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土地和契约。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2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的走势中能够看出1895年-1910年间晚清社会民间社团力量的发展经济的两次大的曲折波动时期,甲午战后的几年间民间社团数量增长较快但至1900年又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迅速跌入谷底;1905年后民间社会力量再次兴起,同样至1910年间民间社团力量再次弱化,所以B项说法符合图中图中曲线含义,ACD三项三项并不能从曲线中直接显示出来。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2、A【解析】

材料中三幅画像砖形象地反映了汉代农产品收获、加工、食用等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即反映了汉代的经济生活,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汉代经济生活,没有涉及汉代建筑材料艺术,B项错误;汉代画像砖虽然经过了一些艺术加工,但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一些历史事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C项错误;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D项错误。2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15世纪后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A项错误;C项错误,我国科技达到最高峰是15世纪前;D项说法错误,我国科技走向衰落应该是15世纪后;B项正确;通过图片可以看出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出现逆转。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发展的趋势24、A【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①是过去的国民被帝国主义列强奴役;②是强调现在的国民在北洋军阀割据的统治下,民不聊生;③是展望未来的国民“权利义务平等”,故A符合题意;“关注内忧外患,批判社会现实”与③是展望未来的国民“权利义务平等”不符,B不符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革命”,C错误;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D与材料不符。25、B【解析】

根据学者的分析,正是美国门户开放和苏联势力范围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两种思想、理论体系和民族传统,导致了冷战的发生和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利益分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A项错误。学者分析的是冷战到来的原因和动力,不是冷战的范围,C选项错误。材料中民族传统的对立是冷战的原因,不是美苏争霸的结果,D选项错误。26、B【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文明形态是农业文明而且是绵延持久的,政权形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D不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排除掉,古埃及是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有大河文明的特色,与中国相似。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与中国不同,同样排除掉。故B正确。考点:人类的文明形态•古埃及文明【详解】27、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经济模式即小农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排斥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后多被用于购买土地或窖藏于地,导致市场白银短缺,这种现象根源于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即小农经济,故D正确。A与材料无直接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白银在市场的流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源,故排除B。白银的贬值是白银流入的结果,并不能导致市场上白银的短缺,C项错误。28、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清代后期民用企业发展较快,而官办企业相对衰落,强调的是清政府垄断工业生产的力量衰落,C正确;洋务运动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未涉及其它方面的学习,A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排除。故选C。29、A【解析】

由“大河”到“浊河”再到“黄河”,说明黄河地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秦汉时期农耕规模不断扩大加重生态破坏所导致,故选A。西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但黄河环境仍急剧恶劣,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人口数量是上升的,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黄河流域经济地位的下降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开始的,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30、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选项D正确;选项A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选项B表述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可以否决众议院的法律,排除;选项C是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表现:政治:解决地方势力的威胁;中央机构的有效运转;科举制的大力推行。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很快,棉花、茶叶、桑蚕种植普遍;都市商业繁盛;商品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文化:文章诗词俱发达;科技成就众多如三大发明等;儒学发展成为理学。【解析】

依据古代中国的发展史实可知,宋朝在很多方面达到了最高峰。政治上解决了地方势力的威胁;中央机构的有效运转;科举制的大力推行。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很快,棉花、茶叶、桑蚕种植普遍;都市商业繁盛;商品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文化上文章诗词俱发达;科技成就众多如三大发明等;儒学发展成为理学。32、(1)措施:蠲免税赋;设置义仓,社仓制度;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民捐献。原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的传入。(2)特点: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方式多样化;注重部门协作。价值:立足国情,注重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与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的协作;为后世救灾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解析】

(1)措施:依据材料一“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