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1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2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3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4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学总论23学习意义及重要性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传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认识突发或新发传染病41.了解:学习的传染病目的、发病机制,影响流行过程因素及治疗2.熟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传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传染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传染病的诊断3.掌握: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目的要求

5概念

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传染病学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科学。6第一节感染与免疫7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病原体和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构成感染或传染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人体、它们所处的环境。共生状态机会性感染条件致病菌第一节感染与免疫8感染情况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继发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或内源性感染医院性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第一节感染与免疫9二、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10

1.清除病原体

非特异性防御能力

皮肤黏膜胃酸正常体液组织内细胞屏障杀菌溶菌吞噬特异性免疫功能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第一节感染与免疫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清除,亦可由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11

2.隐性感染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被清除,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少数)病原体持续存在,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无症状携带者。隐性感染的转归12

3.显性感染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的转归病原体被清除小部分显性感染者亦可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感染者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如:甲型肝炎、麻疹另一些传染病病后免疫力并不牢固。

如:细菌性痢疾死亡!13

4.病原携带状态

分类:

按病原体:带病毒者、带菌者或带虫者等。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或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急性携带者(小于3个月),慢性携带者(大于3个月)。慢性乙肝大于6个月。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14

5.潜伏性感染第一节感染与免疫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穿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穿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在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穿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15潜伏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清除病原体

感染谱频度第一节感染与免疫16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毒力

数量变异性病原体的致病能力第一节感染与免疫17

1.侵袭力直接侵入人体如血吸虫尾蚴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先黏附于肠或支气管黏膜表面,再侵入组织细胞组织,产生毒素,引起病变。如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性病原体常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内有些病原体的侵袭力较弱,需经伤口进入人体,如破伤风杆菌。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18

2.毒力

毒素

外毒素

如白喉、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

内毒素如伤寒杆菌、菌痢杆菌

其他毒力因子

侵袭能力(志贺菌)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

溶组织能力

(溶组织阿米巴)第一节感染与免疫19

外毒素

内毒素

G+(主要)

G-(主要)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细菌外层细胞壁的部分成份,细菌死亡时释放出来。蛋白质或特殊的酶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是脂多糖亲组织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器官引起特殊病变无亲组织性对热不稳定对热相对稳定产生的药理与病理生理反应是专一的,不同外毒素产生不同反应毒性相对弱可以被抗体中和课外内容: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20

3.数量同一种传染病,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的传染病,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第一节感染与免疫21

4.变异性

变异因素—环境、药物、遗传

变异类型—致病力变异

—抗原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第一节感染与免疫22四、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

保护性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皮肤、黏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变态反应:促进病理改变

特异性第一节感染与免疫23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24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部位

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

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25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损伤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26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

急性期改变

蛋白代谢

糖代谢

水电解质代谢

内分泌改变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27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8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9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等

消化道传播

如伤寒、菌痢、霍乱等

接触传播

如血吸虫、麻疹、乙肝

虫媒传播

如疟疾、斑疹伤寒、黑热病

血液、体液传播

如疟疾、乙肝、丙肝

其他:母婴传播(垂直传播)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0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些传染病只用一种传播途径,如伤寒只经消化道传播;有些传染病有多种传播途径,如疟疾经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先天性感染31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性者。

流行的周期性

人工免疫影响流行的周期性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2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气象和生态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

社会因素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3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34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二、临床特点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35一、基本特征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后免疫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36

1.病原体

有特异性

应用新技术可发现更多病原体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37

2.传染性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都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38

3.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

季节性

地方性

外来性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39

4.感染后免疫

属特异性、主动、保护性免疫

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持续时间短可出现再感染、重复感染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是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或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40二、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四期经过)。411.潜伏期每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有个范围(最短、最长),并呈常态分布

长短不一,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而定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时往往呈暴发有些疾病在潜伏期期末已具有传染性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422.前驱期临床表现非特异性

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一般持续1~3天前驱期已具有传染性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同称为前驱期。433.症状明显期充分表现特有症状和体征

为许多急性传染病所共有某些传染病可缺如,即顿挫型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444.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

。可残余病理改变(如伤寒)或生化改变(如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尚未能被完全清除(如霍乱、痢疾)。可出现再燃、复发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45三、临床特点—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三个阶段、多种热型皮疹

时间、分布、次序、形状毒血症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46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47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临床资料clinicaldata

—详尽的病史、细致的体检

流行病学资料epidemiologicaldata

—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集体发病史

—预防接种史、过去史、家族史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data

—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48直接检出

病原学检查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49分离培养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50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51

—特异性抗体检测

—特异性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测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52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53传染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及支持疗法病原/特效疗法对症疗法中医中药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54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55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控制传染源—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时上报

—接触者: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

—病原携带者: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针对: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

—方法:消毒(预防性和疫源性)、杀虫、卫生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主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特异性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球、高滴度免球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56丙类11种法定传染病乙类26种甲类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57甲类2种鼠疫、霍乱

我国法定传染病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和脊髓灰质炎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58乙类26种我国法定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09年)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59丙类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08年)我国法定传染病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60儿童计划免疫是预防关键

年龄疫苗种类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