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_第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三十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年6月26日9时41分许,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一名词最早可能出现在下面哪部著作中()A.《史记》 B.《唐史》C.《明史》 D.《资治通鉴》解析:选B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才开始用于军事中。因此,火箭这一火药武器的出现不会早于唐朝。2.(2014·宁德模拟)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选C马丁·路德的话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A、B、D不符合题意。3.“从春秋到清同治十一年,史书记载了2600多年的985次日食。从汉代到公元1638年,史书记载了112次黑子.从汉代到明代,史书记载的新星是90个。从公元前240年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我国每次都有记载。”材料主要反映了()A.古代科学家勇于思考的精神B.古代科学家持续实践的精神C.古代科技重视经验的总结D.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领先世界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在持续观察天象,故选B。“勇于思考”“重视经验的总结”“领先世界"的说法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4.(2014·邵阳联考)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这发生在()A.宋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解析:选B注意利用时间1279年和人物郭守敬,即可得出答案是元朝。5.(2014·浏阳一中月考)《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选D本关键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A项“八大篆书字体”说法错误;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来;C项“汉代”说法错误;D项对材料的解释是正确的,D项正确。6.(2014·马鞍山模拟)苏轼对右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解析:选D图片中的画中有诗,诗句可以表达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在涵意,这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再结合苏轼的评语,他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A、B是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C项印象画派产生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正确。7.(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解析:选C“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8.(2014·南昌一中、十中高三联考)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解析:选B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9.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解析:选D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现象,但经过了文学加工,并不是原始资料,排除A项;盛泽镇在南方,B项错误;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问题,排除C;题干材料可以作为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故选D项。10.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 B.人物画C.文人画 D.风俗画解析:选C据题干关键信息“诗画相联”“不求形式”“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等,可知这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求形式、重在写意的艺术风格,故选C。11.(2014·郴州高三质检)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选A材料反映孙悟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故A正确.1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选A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因是经济上的城镇经济繁荣,A项正确;B、C、D项都是元杂剧发展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8分)(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4分)(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分)(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4分)解析: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提供信息可以判断.第二问回答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第三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第四问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之所以产生不同用途,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造成。答案:(1)战国.生产(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会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三文学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地位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摘编自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情况,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8分)(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4分)解析:第(1)问,由“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技发展的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可从两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既要考虑到理学的实质是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又要考虑到理学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的积极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可归纳宋代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的特征;第二小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依据“一定时期的文化都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