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6/0D/wKhkGWWye92APfkQAANSSe3-ttg065.jpg)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6/0D/wKhkGWWye92APfkQAANSSe3-ttg0652.jpg)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6/0D/wKhkGWWye92APfkQAANSSe3-ttg0653.jpg)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6/0D/wKhkGWWye92APfkQAANSSe3-ttg0654.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至情至性理趣盎然——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为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散文作品。该单元选取了魏晋到明代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浸润心灵,丰富情感。六篇古代散文名作或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或以理取胜,理趣盎然,体裁不一,风格各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单元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古代散文佳作,理解文意,把握其思想情感及承载的文化观念,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2.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对比联系、情境设置等方式方法,研习古代散文,了解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和多样风格。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诵读涵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品析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本单元文本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文本,对于文言知识的理解相对来说已经有了一定提升,已能够通过全文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但本单元选取的是六篇经典文言散文,对于文本当中的情感、理趣的掌握还存在一定困难。那么学习本单元就要建立在狠抓学生课前预习、牢抓学生课下背诵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抽背等方式让学生对于文意能够充分掌握,以便于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含义。《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应用:反复诵读《兰亭集序》,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思维提升与发展:联系学过的古代文言作品,从多个维度理解文本提高阅读古代文本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王羲之散文的独特之美,体会其精妙的文笔及清畅精警的语言。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作者富有哲理的生命之思。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文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作者富有哲理的生命之思。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任务:早读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布置朗读背诵任务;课堂上通过反复诵读,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诵读及问题探究,感悟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感悟。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交流的对象为高二年级理科班,同学们文言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这是一篇以理见长的散文,句意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课前必须充分预习,才能保证在本堂课上能重点来体会此文的美妙之处,故第一课时也着重将重点放在文本的阅读及文言知识的理解上。本节课的重点为鉴赏王羲之散文的独特之美、感悟他的人生智慧,鉴赏与感悟都建立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因此课堂上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回顾导入(引)回顾第一课时重要句子、实词的意思。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研读探究(学+导)(一)诵读全文,试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自由朗读,做标注)明确: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二)精读1-2段,品味兰亭之乐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明确:良辰、美景、人贤、事雅、赏心(“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南朝谢灵运)(三)精读第3段,探究兰亭之痛过渡:这段文字不是很好理解,但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抓手,就是“;”。我通过分号,可以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就可以明白作者的“痛”在哪里。第一处分号——并列关系,作者列举了两个人生态度,这两种人生态度截然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欣于所遇“时,会”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有多快然呢?“不知老之将至”,开心到忘记时间,忘记年龄。第二处分号——转折关系。转折关系,强调的是后面的分句。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及其所之既倦……终期于尽”,体会一下作者因为什么而痛。①生命有限,人生苦短②世事变迁③生死无常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诵读一下,读出王羲之心中的“痛”。通过同学们的诵读,通过这段看起来毫无希望的文字,你觉得作者消极吗?在表面看来是如此颓废、悲观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生命的强烈的欲求。……它实际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和追求。——李泽厚《美的历程》王羲之的痛,其实隐藏着的,是对生命的强烈的欲求。故而,作者在文中说“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生是件大事,所以要重视活着,不虚度生命;死是件大事,所以要重视死亡,不轻视生命。重视生死,珍惜生命,就是王羲之“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追求”。过渡:李泽厚先生还有一句话是说“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信仰价值”,那么王羲之怀疑和否定旧有的信仰价值是什么呢?答案在第4自然段中,大家找一找当时魏晋期间,弥漫在士族阶层的,被王羲之怀疑和否定的信仰价值是什么呢?“一死生”“齐彭殇”。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所谓“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故而名士大多崇尚老庄,流行玄学、清谈,追求思想的虚无。生无所为,死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而王羲之是不赞同这种生死观的,他认为“死生亦大矣”。王羲之对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虽说王義之的情感由“乐”转“痛”,但他的情感并不消极,而是从“悲伤”中悟出了生命可贵的道理,悟出了生命就要勇于追求的道理,正因为生命有尽头,所以我们才要珍惜生命;正因为人生无奈,所以我们才要创造价值。精读第4段,感悟兰亭之悲既然作者对生死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情绪为何又转而“悲”呢?明确: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为昔人(古人)而悲。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为今人而悲。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为后人而悲。课堂小结作者记录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对于死生的感慨。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情感,是客观存在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三、课堂小练笔(练)作者在结尾处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有什么感触?试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打孔复卷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酸雾净化塔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纯锡办公文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聚三嗪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扣塔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增韧剂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 2025年度大型设备运输合同与货物交接书
- 2025年度公厕智能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合同电子签名与存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广告宣传推广合同协议书模板
-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word模板
- a320飞机刹车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 GB 5009.2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 并联电容器课件
-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课件
- 色素性皮肤病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论
- 学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 anthone温控仪说明书LU920
- 童年创伤问卷(CTQ-含评分说明)
- 工厂主文件(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