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_第1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_第2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_第3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_第4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Marrige/Family/KinshipSystem第一节婚姻一、什么是婚姻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婚姻的形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人类学在婚姻方面研究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抽象出不同形式的婚姻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含义,以理解婚姻的实质。从法学角度对婚姻的理解: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间确立的以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人类学家的理解: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成认之下,约定以永久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人类婚姻的共同特性1〕婚姻总是赋予男女双方以性生活的权力,婚内性行为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的。2〕婚姻的结合都存在着物品与效劳的交换关系。婚姻除了能满足夫妻双方的性要求之外,还能够使双方享有对方的劳动成果。3〕婚姻当事人希望这种结合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婚姻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所理解的婚姻就是一个男人〔或数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或数个女人〕之间持久的结合。这种结合关系使每一方都对对方享有性和经济的权利,并赋予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子女以社会身份。默多克〔GeorgeP.Murdock〕关于婚姻的观点:婚姻必需既包含性关系又包含经济关系:没有经济合作关系的性结合是常见的;男女之间有劳动分工而不包含性的满足的关系,比方说在兄弟姐妹之间、主人和女仆之间或雇主与秘书之间等。只有当经济与性结合在同一种关系之下时,婚姻才成立,而这种结合也只出现在婚姻关系之中。例外:奇特的婚姻形式印度南部的纳耶尔〔Nayar〕的种姓群体,就把男女之间的性与经济关系当作与婚姻无关的事物。纳耶尔人的婚姻关系中没有固定的性的因素或经济合作,也不包括重要的互惠的权利与义务。纳耶尔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他是一个男子专门以当兵为业的种姓集团。摩梭人中国云南和四川的边境,生存着世界上最后一个女性氏族社会。在典型的摩梭人家庭结构中,只有母亲血统的亲人--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母亲的亲生儿女以及母亲姐妹的亲生儿女,生身父亲被视为外人。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摩梭人从未意识,也从未需要婚姻,她们的文化传递了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父亲或丈夫并非是必要的。爱情自由的规那么和习俗,使得女人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习称为“阿注〞婚。也叫“走婚〞。“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凡属不同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挑选心上人,只要彼此乐意,便互赠手镯,腰带一类的礼物,即可开始偶居生活。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当地人又称这种关系为“走婚〞。双方所生子女属于女方。采用母亲的姓氏。男方一般不会承担抚养的责任。一个男子或一个女子的“阿注〞数目有多有少。双方的“阿注〞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二、婚姻的原因——为什么有婚姻几种解释:〔1〕以性别为根底进行劳动分工的需要。〔2〕防止性竞争的需要。〔3〕人类婴儿长期依赖期的需要。对人类来说,婚姻是一种具有最好的〔对社会、自然的〕适应功能的文化形式。在繁衍和哺育后代、传承社会文化、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三、婚姻中的经济聘金(bride-price)聘金就是新郎或新郎的亲属送给新娘亲属的钱和物品。在默多克的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中发现,60%的社会在婚姻中有聘金习俗,而且有50%的社会要大量的聘金。聘金说明新郎有权与新娘结婚,并对她将来生的孩子享有做父亲的权利。聘金的本质:婚姻保险金新娘劳役:新娘劳役就是要求作为新郎的男子在婚前或者婚后为新娘家劳动一定的时间。默多克的世界民族志调查发现,有30%的社会存在这一习俗。礼物交换:两个将要联姻的家庭之间进行大致等价的礼物交换。默多克的抽样调查说明,3%的社会存在这种习俗。嫁妆:嫁妆是新娘家向新娘本人、新郎家里送的物品或货币。经济补偿的意义婚姻中的经济因素总是使新娘的亲属得到一定的补偿。默多克的抽样调查说明,对新娘亲属的补偿,一般发生在新娘离开家与新郎的家庭生活在一起,或与新郎的亲属住得很近的情况下。把经济补偿转移到新娘的亲属家,是为了弥补他们失去了女儿作为劳力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新娘的亲属有一定的经济补偿是必要的。

四、婚姻规那么一个人应该同谁结婚?一个人应该同几个人结婚?这都是一些涉及到不同文化中的婚姻规那么的问题。1、外婚制与内婚制:1865年,迈克伦南〔〕出版的《原始婚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婚制和内婚制这两个概念。外婚制:外婚制(exogamy)是配偶的选择,必须从自己所属的亲属群体或社区之外的人中来确定。内婚制(endogamy)的婚姻规那么规定,人们必须在某个自己所属的群体内部寻找配偶。2、堂表婚堂表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同一辈份的人们之间的关系的概括。具体又可分为交表和平表两种。交表就是异性同胞的孩子,姑表和舅表兄弟姐妹都属于交表。同性同胞的孩子构成了平表,包括堂兄弟姐妹以及姨表兄弟姐妹。很多社会中存在着堂表婚,但不同社会对交表和平表婚的态度却大不一样,由此构成了以交表或平表为根底的婚姻规那么。这种规那么规定了有些人之间具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喜欢交表婚的社会里,交表兄弟姐妹间就能享受到优先婚配,这就是交错从表婚(cross-cousinmarriage)简称交表婚。在中国的亲属分类里,指的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交表婚是世界上各文化中较为普遍的优先婚配形式。3、续嫁夫兄弟婚和续娶妻姐妹婚续嫁夫兄弟婚和续娶妻姐妹婚是再婚的优先婚配规那么。如西伯利亚的楚可奇人(Chukchee)。4、单偶婚、多偶婚和群婚单偶婚:在默多克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的565个社会中,大约只有1/4的社会实行严格的单偶婚。多偶婚:多偶婚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一夫多妻制。默多克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社会允许一夫多妻婚。但实际上即使实行多偶婚的社会大多数成年人也都是实行单偶婚,因为男女性别的自然比例无法满足多偶昏的要求。为什么会存在一夫多妻婚呢?林顿认为,一夫多妻婚产生于灵长类一般喜欢占有很多女性的迫切愿望。还有的理论认为,那些具有长期产后性禁忌的社会容易导致一夫多妻婚。另外的观点那么认为,一夫多妻是女性数量超过男性所引起的性别比例不平衡的反映。或者男子结婚年龄比妇女大的时候社会便容许一夫多妻婚。一夫多妻婚是与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许多方面密切联系的事社会现象。单纯用男女的数量比例等某一种因素来解释这一制度,显然是不全面的。一妻多夫婚多偶婚的另一种形式是一妻多夫婚。这种多偶婚形式少很少见的。在默多克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中存在这种多偶婚的社会不到1%。一妻多夫婚一般是兄弟共妻婚,如印度的托达人〔toda〕和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Sinhales〕就是实行兄弟共妻婚。一妻多夫婚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如何确定自己的生身父亲。托达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妻子怀孕7个月时举行仪式来确认的。这样的父亲就不一定是生理上的父亲了,而是社会认可的父亲。一妻多夫婚有妇女数量过少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5、婚姻限制——乱伦禁忌(incesttaboo)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存在着一种严格的关于婚姻的限制规那么,这就是乱伦禁忌。乱伦禁忌指的是对母与子、父与女以及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严格禁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社会能够普遍地允许上述这些人之间的性关系或婚姻关系。例外:古代埃及。只有极少数的社会允许皇族内部的乱伦行为。其原因一是宗教,例如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不能与普通人结婚。另外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因为害怕皇室财富外流分散,实行内婚制。因此,乱伦禁忌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婚姻禁忌。对乱伦禁忌的各种解释近亲繁殖理论:这是对乱伦禁忌最古老的解释之一。也是目前禁止近亲结婚根本原因。因为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体质差、智力低下,甚至有致命的疾病。乱伦禁忌限制了近亲繁殖,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童年期亲密理论:爱德华·韦斯特马克认为,从童年期就生活在一起、彼此透彻熟知的男女〔如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缺少性的吸引力。该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曾引起过广泛的反响。但该理论只是解释了为什么近亲不愿意结婚,而没有解释近亲为什么不能结婚。家庭破裂理论:家庭内部的性竞争会导致家庭的破裂。所以,必须要禁止家庭内成员的性行为和婚姻关系。马林诺斯基和弗洛伊德都认为,家庭内部异性之间的性要求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如果放任家庭内的性竞争,势必导致家庭中固有的角色关系的中断,家庭将无法作为一个有效单位而发挥其作用。广泛联姻论:这种理论认为,超出核心家庭的小圈子,与更大的群体建立合作关系,对于社会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乱伦禁忌能够促进家庭群体之间的合作,把不同的家庭联合成为一个大的群体,进而再形成更大的社会群体。五、婚后居处新婚夫妇结婚后在什么地方居住?这是文化人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婚后居处模式与亲属群体的划分、亲属群体成员资格确实定联系在一起。世界范围内采用频率比较高的居处模式有以下几种:从父居(patrilocal):从父居也叫从夫居,就是夫妇结婚后与丈夫的父母住在一起或住得很近。占所有社会的67%。从母居(matrilocal):从母居也叫做从妻居,是指夫妇结婚后与妻子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或住得很近。占所有社会的15%。为什么有的社会中实行从父居?而有的社会中要实行从母居?传统的观点主要是从男性和女性对经济奉献的差异上来考虑的。如果一个社会中男性对经济的奉献大,该社会就倾向于从父居.而一个社会中的女性对经济的奉献大,该社会便倾向于从母居。但这种看法仅仅是一种假设,并没有得到跨文化研究的支持。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证明,在男子从事大多数生计工作的地方,从父居的可能性并不比从母居的可能性大。同样,在女性从事的生计工作量比男子多的地方,也没有发现从母居比从父居的可能性更大。人类学的研究发现了与从父居和从母居两种居处模式有着固定联系的一个变量,那就是一个地区的战争类型——内战与对外战争。在人类学家所知道的大局部社会中,邻近的社区或地区通常都是敌对的,在这样的群体中所产生的战争可以称之为内战,内战是在操同一种语言的群体之间发生的。在另外的一些社会中,战争是在与其他操不同语言的群体之间进行的,这种战争模式被称之为对外战争。人类学家认为,正是对内和对外的两种战争类型,使人们选择了从父居或从母居两种居处模式。跨文化研究的证据说明,在内部战争爆发频繁或至少有时是内部战争的社会中,居处模式几乎总是从父居。而在那些战争总是对外的社会中,从母居的居处模式那么成为了可能。内战之所以会导致从父居的居处模式,是因为儿子在家或留在附近有助于战斗和防御。内战频繁的地区,为了家庭或家族群体的内部平安,从父居便成了人们首选的居处模式。战争假设纯粹是对外的,各个家庭就不必惧怕来自邻近社区或家庭的攻击,人们也就不用那么着意把儿子留在家中了。在仅有纯粹对外战争的社会中,居处模式的选择就要考虑经济奉献这一变量了。在战争类型是对外的社会中,如果男子从事主要的经济活动,居处模式可能还是从父居。但如果妇女是主要的经济生产者,人们就有可能把已婚的女儿留在家里,从母居的居处模式便会被选择。

两可居(bilocal):两可居是指,一对夫妇婚后既可以选择居住在夫方的成长家庭,也可以选择居住妻方的成长家庭。采用这种居处模式的社会大约占所有社会的7%。两可居的原因如下:第一,两可居模式可能是因为某些需要而产生的。例如,埃尔曼·塞维斯就认为,由传染病导致人口锐减的那些社会最有可能出现两可居。一些学者的考察发现,近代人口锐减的社会往往实行两可居。第二,两可居还可能是由于资源变动的结果。如狩猎采集社会中的降雨量少而且不可预测的地区,为了找到最正确的生存时机和生存地点,夫妇婚后便选择有水源、有食物、有猎物的地方。哪里有利于生存,他们就有可能居住在哪里。从舅居(avunculocal):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居处模式,一对夫妇新婚后要与丈夫的母亲的兄弟住在一起,这就是从舅居。对于这种看起来十分奇特的居处模式也许只有从母系继嗣的角度去考虑才能理解。新居制(neolocal):新居制是指结婚后的儿子和女儿都要离开其父母的家,在一个独立的地点建立一个家庭.如当代中国城市中大局部新婚夫妇就是采用这种居处模式.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新居制同货币或商品经济的存在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节家庭一、家庭及其功能: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根底的社会单位。由于人类婚姻形式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使得现实的家庭中不仅仅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有些婚姻和血缘关系可能不被包含在家庭关系之内。生物性功能这也是家庭的一种最根本的功能。心理方面的功能诸如行为的养成、人格的塑造、精神的抚慰、身心愉悦等,都属于家庭的心理功能,家庭在这方面的功能也是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完全代替的。教育功能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以其特有的方式将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必要的文化行为标准传授给下一代。人性的最根本的方面,正是从家庭教育中开展起来的。经济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担负着重要的经济功能,这一功能突出地表现为,家庭常常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即使在现代社会中,这仍然是许多家庭的重要职能。二、家庭的类型1、核心家庭〔nuclearfamily〕以单偶的双亲和子女之间构成的小型家庭形态。成员包括夫妻及其子女。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核心家庭是普及四海的人类组织,因为它可以像许多工业社会中的家庭那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也可以是包含在更大的家庭或亲属单位中的一局部。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历史上虽然政府鼓励大家庭制度,但历代户口统计却说明大家庭的比例并不高。全国每户平均人口数:宋熙宁十年〔1077年〕2.16口,元至二十年〔1291年〕4.4口,明万历六年〔1578年〕5.7口,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4.89口。可见,数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是自宋至清期间的主要的家庭形式。2、复合家庭(compoundfamily)是以一个共同配偶为横线,把数个核心家庭连为一体的集合体。一夫多妻婚组成的家庭是复合家庭最常见的形式。3、扩大家庭〔extendedfamily〕也叫同宗家庭,是通过血缘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偶家庭或多偶家庭〔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家庭〕组成的亲属群体。最常见的扩大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同核心家庭一样,扩大家庭也是家庭的一种主要形式,人类学所知道的一半以上的社会都有这种家庭形式。第三节亲属制度一、亲属制度的概念亲属制度(kinshipsystem)是基于那些非政治的、自然的血缘和姻缘关系属性而建立起来的,以关系称谓为特征的制度。1、亲属制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包括血亲和姻亲在内的谱系关系。2、亲属制度是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以及代表这些亲属关系的称谓的一种社会标准。3、亲属制度既是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表达,同时也是人与物之间依存关系的表达。亲属制度除了“血亲〞的内涵以外,通常还有其物化的表现:如,服饰〔特别是婚丧嫁娶时穿着的服饰〕,土地,房屋等。亲属制度研究是“做人类学〞的起步。二、亲属关系的类型亲属关系(kinship)就是社会文化中依据血缘、姻缘以及其他多种方式,确定的个体与其他人的一种比一般的社会联系更为密切的关系。每个社会都有一定确实认亲属关系的规那么,这些规那么既可以表现在习俗中,也可以表现在法律上。中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皆有抚育或赡养的关系。中国法定的血缘亲属关系就是上面这样一个范围。在传统上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以丧服制方式确定的。因此,在其他文化中看来已经不是亲属的人,在中国可能还属于本家成员。血亲(consanguinity)是与自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的亲属。血亲是不可选择的,一个人一出生就处在特定的血缘关系网中。父系和母系系统中的所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员,都属于自己的血亲亲属。姻亲〔affinity〕是由婚姻契约造成的有条件的法律关系。姻亲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前者如: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后者如配偶的婶婶、嫂嫂等;另一类是血亲的配偶和血亲配偶的血亲前者如:自己的婶婶、嫂嫂等,后者如:婶婶、嫂嫂等人的父母、祖父母等等。与血亲不同,姻亲有较大的选择的余地。虚拟亲属(fictivekinship)是通过血缘或姻缘联系之外的途径,构成的所谓的亲属关系。最典型的虚拟亲属是在许多社会中存在的义父、义母,还有一些社会中的教父、教母等,都是对血缘关系的模仿。特殊亲属关系举例:苏丹的畜牧民族努尔人〔Nuer〕有两种婚姻形式都包含着亲属关系。鬼婚〔ghostmarriage〕,寡妇最理想的再婚对象是亡夫的兄弟或近亲,也可以只找情人而不再婚。但无论和谁生的孩子都要以她去世的第一个丈夫作为社会认可的父亲。第二种形式更为奇特,一个有着重要社会地位的老年妇女可以和一个女孩“结婚〞。这个老妇人支付给女孩结婚费用,老妇人犹如一个男人。但女孩可以找情人,并生孩子,而老妇人那么被当作孩子的“父亲〞。三、亲属称谓亲属称谓(kinshipterm)是指文化中用来说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摩尔根是亲属称谓制度研究的开创者,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过三种亲属称谓制度:马来亚式亲属制;土兰尼亚-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简称土兰亲属制〕;雅利安式亲属制。这三种亲属称谓制度又可分为两类:类分式(classificatorykinshipterm):也叫总括式,是指全部或局部地不分直系、旁系,而用同一种称呼去指称某些亲属。〔马来亚式和土兰式〕描述式(descriptivekinshipterm):指对不同的亲属分别以不同的称谓描述。〔雅利安式〕默多克的亲属称谓六分法:在摩尔根之后的研究:默多克、罗维等。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通过对250个社会群体的婚姻家庭和亲属组织进行量化分析,于1949年出版了著名的《社会结构》一书,将亲属制度分为以下6类:

苏丹式亲属称谓制爱斯基摩式亲属称谓制夏威夷式亲属称谓制奥马哈式亲属称谓制克劳式亲属称谓制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1、苏丹式(Sudanesetype)亲属称谓制苏丹〔Sudanese〕式亲属称谓制是以苏丹命名的一种亲属称谓系统,在苏丹广为流传,在中国和中东也适用。这种称谓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很高的描述性,通常不把父母辈和自我辈的任何亲属综括在一起。按照这种亲属称谓制度,父亲的兄弟和姐妹、母亲的兄弟和姐妹都有单独的称呼。苏丹制与具有比较复杂的政治体制、社会分层以及职业专业化等因素相联系。还与男性继嗣群相联系。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在一个复杂的阶层体制中个人的地位和时机上的差异。2、爱斯基摩式(Eskimotype)亲属称谓制

以爱斯基摩命名的亲属称谓制,美国人类学家罗维()曾命名为直系式。主要流行于北美北部的爱斯基摩部落以及美国和许多其他商业化社会之中.这种称谓制度对核心家庭内部成员有很强的描述性,即父母兄弟姐妹都有单独的称谓。在核心家庭之外,爱斯基摩式称谓的概括性却十分突出。爱斯基摩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核心家庭成员。这种称谓制的亲属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父方和母方的亲属同等重要或同等不重要,但最重要的亲属都是最亲的亲属。

在美国社会中,经济力量使核心家庭和其他亲属之间的联系松散,除了在礼仪场合之外,一般都不与其他亲属打交道,所以没有必要将其他的亲属区分得十分清楚。核心家庭之外的亲属用auntunclecousin这三个称呼就可以了。3、夏威夷式(Hawaiiantype)亲属称谓制

夏威夷式亲属称谓制是使用称谓数量最少最不复杂的一种称谓制度。相当于摩尔根命名的马来亚式,主要流行于夏威夷和其他操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言的地区。按照夏威夷式称谓制,同代同性别的所有亲属都使用同一称谓来称呼。这种亲属称谓只有两种区别:代和性别的区别。在我和我的父母两代人中只有四种亲属称谓术语。4、奥马哈式(Omahatype)亲属称谓制以北美奥马哈印第安部落命名。其特别之处在于在这种体系中对某些不同辈分的人使用相同的称呼。对父亲和父亲的弟兄都是用相同的称呼。这是与父系亲属群体〔父系继嗣〕相联系的。对母亲和母亲的姐妹的称谓是相同的。对母亲的兄弟的女儿也与对母亲和母亲的姐妹使用同样的称谓.对母亲的兄弟的儿子与对母亲的兄弟用相同的称谓.特点:对于父亲方和母亲方的亲属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总括的。对于母亲的父系亲属的所有男性成员和女性成员不管辈分只看性别分为两类;对于父亲的父系亲属群成员,那么既区分辈分也区分性别。第一,它表示父亲方面亲属关系的重要性。第二,说明母亲的兄弟不是自己亲属群的成员,不享有同样的权利和责任。5、克劳式(Crowtype)亲属称谓制

克劳式亲属称谓制也是以一个北美印第安部落——乌鸦部落——的名称命名的。克劳式亲属称谓制是奥马哈亲属称谓制的“镜像〞反映。克劳式称谓制是与母系继嗣相联系的。母亲方面构成了“我的〞亲属群的一方,故母亲世系群中的人就不能跨代总括。父亲的母系世系群成员那么不分辈分地加以总括。6、易洛魁式(Iroquoistype)亲属称谓制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是以北美易洛魁印第安部落来命名的。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相当于摩尔根命名的土兰式和罗维命名的二分和并型.易洛魁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平表兄弟姐妹和交表兄弟姐妹加以区分,分别给以不同的称谓。平表兄弟姐妹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称谓是相同的,而交表兄弟姐妹的称谓那么区别于自己的兄弟姐妹。——平表重要于交表。对父亲和父亲的兄弟的称谓是相同的.对母亲和母亲的姐妹的称谓也是相同的。对父亲的姐妹的称谓不同于对母亲的姐妹,对父亲的兄弟也不同于对母亲的兄弟的称谓。亲属称谓研究的意义亲属称谓外表上是语言现象,实质上远非如此,它反映着个人在其社会中所占的地位体系。JackGoody总结了亲属称谓研究的三个方面的意义(ComparingFamilySystemsinEuropeandAsia,1996.):第一,在分类和识别层次上,亲属称谓提供了人们理解和体验他们的环境的概念框架。使人们能以拟人式的图景来与所处的周边事物交往。第二,在法权层次上,亲属称谓以分类和识别为方式,构成人们之间在权利、责任和义务关系上的一般规那么。第三,在人的行为层次上,亲属称谓在事实上影响着人们在性别交往、婚姻及团体互动的实践。第四节继嗣制度与继嗣群一、继嗣及继嗣法那么所谓继嗣(descent),就是社会公认的某个个体与其前辈亲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父母双方来追溯。继嗣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血统,也就是个体的血亲系统,二是继承,即个体的地位、权利、财产、等的继承。继嗣制度(descentrule)也叫继嗣法那么,就是根据的、或假设的、或推测的共同祖先,把个人与特定的亲属群联系在一起的规那么。有单系继嗣和非单系继嗣之分。二、继嗣的类型1、父系继嗣(patrilinealdescent)只通过男性把个人与两性亲属联系起来的继嗣法那么就是父系继嗣。属于单系继嗣。所有孩子都是父亲血统群的成员。但只有儿子才能将成员身份传给下一代子女。父系继嗣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单系继嗣的形式。父系继嗣与妇女地位问题:妇女的社会地位上下,并不简单地与是否实行父系继嗣有关。有的父系社会中,妇女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如杨诺马摩人社会。但有些社会的情况却不同。如在西非的塔伦西(Tallensi)社会,也是实行父系继嗣,但他们却给予妇女以很重要的社会地位。父系继嗣是一种普遍的继嗣制度:第一,是进化上的优先性问题。即在社会组织形式的进化上父系继嗣是最古老的制度。古代社会应是母系继嗣吗?人类学从部落社会中发现的母系制度,几乎全是对定居农业的特化适应方式。可见它的出现应该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而某些建立在父系根底上的社会组织却都是相当古老的。因此,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继嗣制度应是父系继嗣。第二,从世界所有的文化社会形态来看,父系社会组织形式是一种更为广泛而普遍的形式。从数量上看,父系继嗣大约是母系继嗣形式的3倍左右。第三,母系制度常常要受到十分严格的结构限制,使得其组织上可能性的范围相当有限。不否认人类学家的男性眼光会更强调父系继嗣的重要性。但是,这种结果主要还是来自于实际的原因。2、母系继嗣(matrilinealdescent)只通过女性把个人和两性亲属联系起来的继嗣法那么。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被看成是母亲亲属群的成员。属于单系继嗣。在母系继嗣中,只有女儿才能把他们的血统联系传给她的孩子。按照母系继嗣规那么,如果一个人没有女儿,那么意味着其继嗣联系的中断。母系继嗣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问题:比父系继嗣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从理论上说,母系继嗣有可能使妇女比男人有更大的权力,但情况没有这么简单。在许多母系继嗣社会里,真正的权力还是在男性手里。3、双重继嗣双重继嗣〔doubledescent〕是单系继嗣的一种特殊形式。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同时并存,个人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可能是土地、名位等,而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可能是动产和仪式性特权等。这种继嗣虽然是双方的,但在本质上仍然是单系的。在双重继嗣的社会里,母系群体和父系群体是在社会的不同领域里发挥作用的。

4、两可系继嗣(ambilinealdescent)是非单系继嗣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个人既可通过父方也可通过母方追溯与其前辈关系的一种继嗣法那么。在这种继嗣制度中,一个人要做父系继嗣群或母系继嗣群的成员,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任意选择。原因:可能与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方面的适应有关。5、双边继嗣〔bilateraldescent〕又叫做对称继嗣,即个体同时通过父方和母方追溯与其前辈的关系。在双边继嗣的社会中,没有直系〔父系、母系、两可系〕继嗣群,也就是没有相信是来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亲属群。这种社会被称做双边社会。在双边继嗣中,一个人的父方亲属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