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九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
昔为中书舍人,所行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日:“敦逸、
庆基言轼制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
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
昭帝嗣位,博采众议,多行寝罢;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财;
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语先帝者。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
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若不禁止,久将为患。”苏辙
因奏目:“臣昨取兄轼所撰吕惠卿制观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日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鲸终焉孔子之
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太皇太后目:“先帝
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日:“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于是斥
敦逸、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以礼子自辨:“臣区区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
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臣恐阴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日:
“缘近来众人正相指拾,且须省事。”轼日:“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稽
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
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鳏/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
末年/亦自深悔己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B.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稣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
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C.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稣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
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D.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鲸/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
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舍人,别称紫微舍人,为撰拟诰敕之专官;《红楼梦》中薛家祖上曾任此职务。
B.嗣位,继承君位,与“受禅”“践祚”含义相同,封建时代的帝位大多由嫡长子继承。
C.言事官,即谏官。宋代设置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司马光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
D.区区,诚恳深切之意,与李密《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含义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敦逸、黄庆基多次弹劾苏辙、苏轼,认为苏轼在做中书舍人时,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对先帝
的不敬之词,并且与苏辙内外勾结,紊乱朝政。
B.吕大防认为,先帝施政或有不当之处,同时他还指出,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
辞来弹劾官员的做法会危害朝廷,需加以制止。
C.苏辙拿出了苏轼所撰写诏书中的原话来分析,说明苏轼并没有毁谤先帝的意思;而太皇太后给苏
辙的谕令,则暗含了她支持苏轼、苏辙的立场。
D.苏轼只是担心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会形成不良的风气,要坚决制止,以防其滋长,他并非为自己
辩解;同时他也感激皇上能够秉公义、怀仁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
(2)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
14.文章写吕大防提及先帝反思永乐之败的目的是什么?(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鹏鹃天
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做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注】①底用:何须,哪用得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云步”“小凤钩”写出了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娇小,表现出织女之美。
B.“踏清秋”三字将牛郎织女相会之缠绵带过,既点明时令又渲染出环境的沉寂。
C.词中“两悠悠”与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银汉迢迢”均含距离遥远之意。
D.词人不说人窥月,而是月窥窗,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
16.本词写七夕,一改传统之观念,别有新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红楼梦》中晴雯抱屈而死,死前喊了一夜的娘,读来令人唏嘘,不免让我们想起了司马迁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旭日倒映海面,上下辉映,海浪翻滚,红波
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3)鹏鹃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的满腔愁绪,因此“鹏鹃”成为诗人词
客表情达意的常用意象,如“_______,________”。
1O.A(3分。"始以““终焉”两词领衔,构成对仗结构,排除B、C项,''己行之事”做“深悔”的宾
语,排除D项)
11.B(3分。B项中“受禅”“践祚”与“嗣位”含义不同)
2
12.D(3分。D项,“他并非为自己辩解”曲解文意,“非独为臣言也”强调不只是为自己辩解)13.(1)
现在黄庆基竟然反过来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
(4分。译出大意给1分;“乃”“指”“矫”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那么我己经在地下和这二人交往很久了,怎么还会有今天呢?
(4分。译出大意给1分;“下”“游”“岂……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I分)
14.证明先帝有过追悔,证实苏辙所奏属实,印证了苏轼并未诽谤先帝。(3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
三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辛卯日(5月28日),御史董敦逸、黄庆基一并被罢免。董敦逸曾四次弹劾
苏辙,黄庆基曾三次弹劾苏轼,说苏轼过去做中书舍人的时候,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指责先帝的话,
并且苏辙与他内外勾结来紊乱朝政。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都递交了奏折,吕大防上奏说:“董
敦逸、黄庆基弹劾苏轼所写的制词毁谤先帝,臣私下里观察先帝心意,本想着要富国强兵来统治四方,
可是一时间群臣附和迁就得太过头,所以事情的处理或许有不恰当的地方。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开
始治理国政,根据老百姓的需求,随时补救更改施政措施,该是事理应当这样罢了。汉武帝喜欢用兵
征伐,征收重税伤害了百姓,汉昭帝继位后,广泛采取众人的意见,大多税收都停止征收了;但是没有
人认为这是毁谤先帝。以至像本朝真宗皇帝即位后,免除百姓拖欠的款项来使百姓的财富丰厚;仁宗
皇帝即位后,停止修建宫室来滋生民力;也没有听到当时的士大夫们有人认为是毁谤先帝的。自元祐
年间以来,言事的官员有所弹劾,多以谤毁先帝为说辞,这样做不只是想中伤善良的人们,还想动摇
朝廷,内心里的想法极其不善良。如果不加以禁止,时间久了将成为祸患。”苏辙就上奏说:“臣昨
天拿来兄长苏轼所撰写的关于吕惠卿的诏书细看,里面说到先帝时,有这样的话:'当初凭着尧帝的
仁德,姑且试用伯鳏,后来凭着孔子的圣明,还不相信宰予'兄长苏轼哪里毁谤先帝呢?我听说先帝晚
年的时候,也自己深深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时间改正罢了。”太皇太后说:“先帝曾追悔
过去的事情,以至于流下了眼泪。”吕大防说:“我听说永乐城战败后,先帝曾经责备两府的大臣没
有一个人能够劝谏。”于是贬斥董敦逸、黄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用札子自我分辨说:
“我凭着真挚诚恳的忠诚,自己认为没有辜负先帝。现在黄庆基却反过来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
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我担心这种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形成风气),这种刚露头的不好事物
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这不只是为我自己辩解。”太皇太后给吩咐苏辙说:“由于近来众人正互相收
集攻击对方的材料,你一定要明白事理。”苏轼说:“过去东汉的孔融,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因此遭
遇被路粹诬陷的冤屈;西晋的稽康,天资高但见识少,因此遭遇钟会诬陷的灾祸。我没有这两个人的
长处却兼有古人之短处,如果不是陛下有最公正的心而践行宽恕,有最仁慈的心而以光明照耀我,那
么我已经到地下和这二人交游很久了,哪里还有今天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15.D(3分。写月窥窗,是词人移情于月,最后两句写词人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
体现出一种旷达自适之乐)
16.①本词写人们在七夕时不必乞巧,也不必可怜牛女双星的“稀相见”,不落窠臼;②词人强调应摒
除杂念,把握当下,抒发出了超凡脱俗的旷达自适之情。
(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小题,6分)
17.(1)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2)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示例一]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鹏鹃(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示例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李白《越中览古》)
[示例三]欲成西北望又见鹏鹃飞(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3
[示例四]客泪数行先自落^鹃休傍耳边啼(韩愈《晚次宣溪,辱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
(6分。一个空1分,若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徙戎论
(西晋)江统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
通,费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
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
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
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
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忠昆夷、狼猊,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
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
匈奴求守边塞,而候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左右议以不臣。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张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牧常虽指藏执赞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强暴而兵甲
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宝失统,诸候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两利害异心。成狄乘间,得入中
国。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故申、缗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
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
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藩
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
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己验之事也。
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并、
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氏,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縻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
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
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是以充国、子明能
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夏
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选自《晋书.江统传》,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俗诡异,种类乖殊乖:违背,不协调
B.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绝:偏远的
C.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微:细微
D.襄公要秦,遽兴姜戎兴:崛起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中国壤断土隔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
B.而犹四夷宾服自其变者而观之
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吾其还也
D.而因其衰弊因招樊哙出
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四夷各族贪婪凶悍,难以管辖。当他们势力弱的时候,就对中国敬畏臣服,一日势
力变强,就有可能行背叛侵扰之事,要多加防范。
B.历史上当周朝衰弱,诸侯互斗时,周边各族就趁机渗入中原。加上有的诸侯国也想招抚它们
为己用,内外勾结,从而促成了羌戎各族的骤然崛起。
C.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关中地区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处,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区,各夷族
崛起后都主动住到了这儿,与汉人夹杂相处,已成朝廷心腹大患。
D.作者建议朝廷趁现在兵威正盛之时,迁徙诸羌、氏族等到更偏远之地,朝廷供应他们迁徙途
中的粮食。从此之后胡人和汉人不再杂居,各得其所。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颖执贽而边城不弛固
守为寇贼强暴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
不侵而已。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左右议以不臣。(4分)
(2)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4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19-20题。(8分)
纸驾
[宋]王令
谁作轻莺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逐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拉似尔难。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19.《纸莺》中的风筝与《庄子.逍遥游》中的(意象)极为相似;《临江仙》中
'"一句,表明成就一番事业,才华与机遇缺一不可。(2分)
20.王诗和侯词均借风筝言事感喟,请比较赏析两首作品在这一手法上的异同。(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21-22题。(6分)
5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为政》)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为政》)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盂子.梁惠王上》)
21.在对待父母过错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不超过4个字)的原则,可见他反
对(不超过4个字)。(2分)
2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儒家所提倡的“孝”的含义。(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野哉,由也!,。"(《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四十三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o(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5)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而浮生若梦,?(李白《春夜
宴从弟桃花园序》)
14.B介:耿直。
15.CA项,介词,按照/连词,因为;B项,助词,无实义/定后标志;C项,都是人称代词;D项,代
词,那些事/自己。
16.C“亦应事不由人”是唐德宗的观点。
17.臣闻理或生乱/乱或资理/有以无难而失守/有因多难而兴邦/理或生乱者/恃理而不修也/乱或资理者/遭
乱而能惧也。(错2处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6处扣3分)
18.(1)不久恰好韩游瑰请求奏对,我没能尽所欲言,于是就写了这个奏折,来表达我的愚衷。(得分点:
旋,请对,毕辞,语句通顺各1分,共4分)
(2)我一片担忧国家、尊奉圣上的至诚之心,实在迫切,顾不得言辞絮烦。(得分点:区区,诚,切,辞不
觉烦各1分,共4分。“不胜”译为“一片”或者“不能承受”均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前日蒙皇上召见,皇上叙说泾原叛兵惊犯皇宫,以及当初避乱出奔奉天之事,很是自责,文辞意旨很
深沉。我启奏说:“陛下把过失归于自己,实在是尧舜一样至高无尚的品德。我私下认为,导致今日这样
的祸患的,是群臣的过错。"皇上又说:“您按照君臣之礼,不忍心将过错归于我,所以才这样说。然而
自古以来国家的兴衰,都是天命。现在遭遇这个厄运,虽然是我的失德,也应是事不由人。”我还没来得
及对答皇上发问,皇上就说到了宗庙,大声痛哭,皇上的忧虑臣子的激愤,都是正常的道德规范。内心激
动,不禁伤心哽咽。不久恰好韩游瑰请求奏对,我没能尽所欲言,于是就写了这个奏折,来表达我的愚衷。
我说今天的祸患是群臣的罪,不是只在修饰虚浮不实的言谈,姑且使圣上宽心。我的话都有事实根据,
差不多可以得到验证。自从安史之乱,留下的祸患没有消除,朝廷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一直容忍藩镇,
6
以致他们行为超越本分,朝见天子也骄横跋扈缺少礼仪。……皇上急于平定叛乱,连续派兵东征,边防空
虚,亲兵势孤力小,接着搜寻考核私人牧场来获取战马,根据册籍一一责成那些封疆大吏来出兵。
泾原叛兵公然行动,光天化日侵犯宫阙。宫门里没有结草报恩的侍卫防御,没有宫廷的守卫军队稽查诘
问•自古以来祸变的发生,没有如此容易的。皇上有辅佐的大臣,有任命的监视人员,有直言规劝的列位
谏官,有负责防卫的官员,面临危难不能竭尽他的真心,不能誓死效忠,我所说的现在这个祸患,是群臣
的过错,难道只是说说吗?
皇上圣旨里认为家国兴衰,都是天命。现在遭遇这个厄运,应不是由人来(决定)。我性情耿直、不好,
学识平庸浅陋,凡是占卜方术,都没有所涉猎(唐朝好几个皇帝都信任方士,比如唐代宗、唐德宗时期著
名的方士桑道茂),至于兴衰的事由,则曾经在典籍里听说过。……人所能做的事显现在世上,上天旨意
从天而降。所以事情有得有失,命运有好坏。天人之间,影响互相抵消。人所能做的事得到治理而上天降
下混乱,是没有这种事的;人所能做的事混乱而上天降下安宁,也是没有这种事的。
我听说天下安定(理,治也。唐人避唐高宗讳,皆以“治”为“理”)有时也会发生祸乱,祸乱有时也
会帮助安定。有因为没有困难而防地沦陷,有因为多灾多难而使国家兴盛。安定也许会发生祸乱,仰赖天
下安定而不修炼;祸乱也许会帮助安定,遭遇祸乱而有所畏惧。现在发生祸乱防地沦陷的事,已经发生的
不能再追回来了;那些帮助天下安定、使国家兴盛的功业,皇上要刻苦自励敬慎修习它。在这十分危难的
时机,得到道义就能使国家兴盛,失去道义就会使国家衰败,这之间不容许再有所后悔的。
泾源乱兵,仓促触犯禁令,这是上天在护佑皇上,担心皇上神明英武果敢决断而有轻慢天下之心;使皇
上知道治理天下的艰难而将江山永祚。谨愿皇上能追悔前面的兵变之祸来酬答上天的警示,创新天子的教
化来顺应上天的美善。不要说时下聚集(钟,聚也)厄运而怀疑自己,不要说事情不由人决定而自我松懈。
勤劳奋勉而不停止,足可以使天下太平,哪里只是清除妖孽(乱兵),回还皇宫呢。我一片担忧国家、尊
奉圣上的拳拳之心,实在迫切,顾不得言辞絮烦。谨愿皇上不要因为某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听取他正确的
言论,不要因为某人的话就否定他的价值。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郑重地向皇上奏议。
19.(1)今朝/明朝(共1分)(2)春/秋(共1分,如答“春色/秋色”也给分)
20.①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如“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怕”秋色,既是因为暮
春时节、春色难长,也暗含家事国事皆凄然。
②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如“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垂柳勾起对熟悉的江南的回忆,
而现实是,客居异乡又逢节日,身世飘零,孤寂凄凉。
③感时伤世的家国之痛。如“巷陌凄凉”“空城晓角”等句,冷清的城中响起战争时用来预警的号角之声,
感伤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
(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文采修饰(对外在形式的修饰和讲求)(2分)
22.材料一认为言辞只要达意就可以了,反对过度追求文采的花言巧语。材料二孔子认为文采可以用来完备
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材料三中子贡针对棘子成认为文饰没有必要,提出文饰和本质同等重
要。(2分)“文”和“质”应该配合适当,其中“质”是第一位的,更为重要。(2分)
23.(1)友便辟友便佞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4)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5)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李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3掠地代北得之,赐姓名,以为子,常从为骑
将。晋取邢、沼、磁三州,存孝功为多。文德®二年,存孝败梁将李说,追击至马牢关。还攻潞州,
唐以孙揆为潞州节度使。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横击断之,擒揆以归。存孝狡
臂善射,身被重铠,橐弓坐槊,手舞铁楣,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初,存
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
晋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赵王求救于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晋军辄引去。存孝素与存
信有隙,存信谓之日:“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赵,自归于唐,因请
会兵以伐晋。晋击存孝,存孝婴城自守。太祖自将兵傅其城,掘堑以围之,存孝出兵冲击,堑不得
成。人说存孝日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堑
成,深沟高垒,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食尽,登城呼曰:“儿蒙王恩,位至将相,岂欲舍父子而
附仇辘,乃存信构陷之耳。愿生见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刘夫人入城慰谕之。刘夫人引与俱
来,存孝泥首请罪曰:“儿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由存信为之耳!”太祖叱曰:“尔为书檄,
罪我百端,亦存信为之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
容也,为之不视事者I•余日。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存孝已死,太祖与诸将博,语及存孝,流涕不
已,君立以为不然,太祖怒,鸩杀君立。君立与太祖俱起云中,累立战功,表昭义节度使,以存孝
故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六)
注①太祖,指李克用,沙陀首领,因功被唐封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政权,追
封他为唐太祖。②文德,唐僖宗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说存孝日/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
纵兵成堑/
B.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
兵成堑/
C.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
兵成堑/
D.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
纵兵成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其实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
B.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有时特指声讨的文告。
C.鸩,古代传说中的毒鸟,据说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可以毒死人,文中指用毒酒杀人。
D.表,古代的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陈情表》。文中是“上表推荐”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存孝擅长射箭,勇武过人,而且有谋略,多次出征,战功卓著。打败梁王将领李说,擒获
唐潞州节度使孙揆。
B.攻取潞州后,李存孝认为自己功劳大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愤恨不平,因而背叛晋王,结交
梁王和赵王,并归附了大唐。
C.李存孝轻信人言,坐视晋王军队修成环城深沟,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得已用父子之情博取太
祖哀怜,希望当面辩解请罪。
8
D.李存孝想把罪责推到李存信身上,却无法开脱给太祖罗织罪名的罪行,最后被绑在车上,押
至太原,车裂示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存孝素与存信有隙,存信潜之曰:“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
(2)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余日。
14.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太祖对李存孝的赏识与爱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76题.
寿赵茂嘉①郎中二首(其一)
辛弃疾
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
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逸兴长。
久矣如今太公望,宜然真是鲁灵光巴
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
注①赵茂嘉:曾除江西提刑,于铅山置兼济仓,平稳谷价,造福乡里。②甘棠:传说周武王时,
召伯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作《甘棠》诗。遂用作称颂官吏政绩之词。③垂车:
悬车,辞官家居。④鲁灵光:宫殿名,屡经战乱而依然存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描写赵茂嘉的外貌形象,夸赞其身材修长,鹤发童颜。
B.第三句歌颂赵茂嘉竭尽全力扶困济难,拯救他人,功德无量.
C.第四句写赵茂嘉未老就已辞官,闲居时超脱豪迈,兴致盎然。
D.第六句中“鲁灵光”用比拟手法,写出赵茂嘉健壮挺立的样子。
16.作为一首祝寿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祝福之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如果害怕骄傲自满就要“”,如果施加恩
泽就要“”。
(2)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庭院中风景优美,每月十五的夜里,",",
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十分可爱。
(3)“英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敬仰或作者的某种抱负,如
10.B
11.A解析:“其实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错。
9
13.(1)李存孝向来和李存信有矛盾,李存信诋毁他说:“李存孝有异心,常常避开赵王军队
不攻击J(共4分,“索”“隙”“谐”各1分,整■体大意1分)
(2)但太祖爱惜他的才能,失意懊恼,怨恨将领们不能容他,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
(共4分,“惜”“恨”“视事”各1分,整体大意1分)
14.①赐姓名,收为义子,作战时常委以重任;②李存孝叛晋归唐,被困忏悔,太祖心存哀怜
之情,派人进城安慰晓谕他;③李存孝被杀后,太祖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④为李存孝杀
死功臣康君立。(共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5.D解析:“比拟手法”错。
16.①诗歌颈联运用典故,把赵茂嘉比作太公弟,写他久负大材.等待赏识,虽年事已高,但
身体康健,为尾联的祝福做了铺垫;(3分)②尾联宜接表达了对赵茂嘉的祝福,朝廷如今
正重用老臣,诗人相信他一定会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朝廷重用。(3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1)(则)思江海下百川(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3)示例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示例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
之,曰:“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旬请命。”对曰:“以敝
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
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
以重敝邑之罪。侨(子产,名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癖,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
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西人以时填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
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
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鞋之宫数里,而
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
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
也,敢惮勤劳?‘‘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
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文本二: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
10
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
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节选自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10.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
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B.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
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C.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
/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D.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
/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后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
B.文公,指晋国国君重耳。“文”是其年号,“公”是先秦时期诸侯的通称。
C.隶人,古代称因罪没入官为奴隶、从事劳役的人。文中指职位低贱的官吏。
D.乡校,指西周春秋时设在乡的学校,也是国人议论政治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因为丧事,没有接见郑国国君,并且用狭小的屋子接待,这实际上是对郑国的怠慢,甚至侮辱。
B.子产面对土文伯的责难,强调晋过去对诸侯礼遇周到,而现在傲慢拖延,己方为保护礼品,不得已毁坏
围墙。
C.子产的话使赵文子产生了很大触动,赵文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并答应了子产把围墙修好了再
走的请求。
D.对于民众的意见,子产认为,不能害怕言论,也不能堵塞言论,对的就采纳,不对的就防止,是好是坏,
先观察一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5分)
(2)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①
匝路亭亭艳,非时衰禀②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刺绣工艺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碳钢压力容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紫外线杀菌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化工企业烫伤事故应急预案流程
- 装饰材料市场管理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学校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 2025-2030中国外部排水监控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增强塑料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基础设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课件
-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作业设计案例
- 2024年基金应知应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升初数学衔接讲座
- HR用工风险课件
- 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一甲医院)
- 护理给药制度课件
- 辊涂型卷烟接嘴胶动态流变性能对其上机适用性的影响
- 《高一历史百日维新》课件
- 搅拌站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表格清单
- DB36T+744-2023废旧轮胎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