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1页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2页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3页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4页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讨论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成为一种趋势。每

到暑期,中国各大高校、博物馆、科技馆里,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

研学大军"。那些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研学游,更成为当下的热门之

选,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研学游"变成"研学热",其背后的缘由是多方面的:既有国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又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同时也与学校对素养教育的重

视、同学对摄取学问的渴望有关。

从活动的导一直看,研学游是值得鼓舞的。它以天地为课堂,以社会

为学校,以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老师,通过调动眼耳口鼻多种感官,

让同学们走出闭门读书的窠臼,使"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得以完善

结合,在研学中开拓眼界、增广见闻,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的过去与

将来、文化的传承与进展。但是,也有一些旅游公司和培训机构"唯

利是图",让许多研学旅行变了味道,消失重游轻学、只游不学、游

而乱学的现象。

1

研学指的是探究性和讨论性学习,可见学习是研学的根本,而"游"

只是一种形式,是寓教于乐的载体。这提示我们,在研学游推动的过

程中肯定要避开本末倒置,不行让研学流于形式,更不行让它误入歧

途。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绝非道听途说就能轻易领悟。与之相

应,同学在研学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讲解和引导,假如打着研学旗号,

赐予的却是“半吊子”的讲解,灌输的是些错误的学问,那这样的研学

之旅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起到反作用。

想要让研学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近更多人的身边,不仅需要丰富

它的形式,更要充实它的内容。惟其如此,才能激活人们内心的憧憬,

吸引更多人参加。针对部分机构和个人相关学问匮乏这一问题,作为

活动基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可组织开展特地的培训,先让研学

的组织者和讲解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避开学问、信息的传递

陷入错误的恶性循环。当然,场馆本身亦可通过免费的馆内展陈、团

队讲解、智能导览,拓宽同学猎取学问的渠道,并通过预订活动档期、

追责非法研学,疏堵结合,给参观学习的同学更好的研学体验。

(摘编自潘玉毅《让研学游更好地贴合传统文化》)

材料二:

每年暑假,中国研学游都会迎来旺季。背上行囊,结伴去看看,已经

成为很多孩子的假期标配,而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是特别受

欢迎的目的地。不过,最近上海一家博物馆的声明引发了关注。声明

表示,大量企业在馆内办有偿研学游等活动,很多活动团体在馆期间

不遵守博物馆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极大影响了展厅秩序和

2

文物平安。

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场馆,肩负教育科普的职能。近年来,从更加才

智、精致的策展,到办起科普讲座、提升互动体验,博物馆不断升级

的服务举措,都旨在让历史文化触手可及,走向更宽阔的人群。走进

博物馆享受这些免费服务无可非议,但一些机构却将其包装成研学游

的噱头,在各平台上进行有偿销售,甚至冒用博物馆的名义误导参加

者,客观上挤占了有限的公共资源。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研学游传递的学问不严谨、不精确、

不科学。以博物馆为例,每个展陈侧重不同主题,每件文物都是沉淀

的学问。可有的研学游设计随心所欲,讲解同样毫无章法,有时还会

由于自身储备不足,或者追求好玩好玩,消失误会乃至曲解学问的状

况。家长花费高价,孩子求知若渴,换来的却是错误的学问。如此研

学游不仅误人子弟,还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铺张。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到大千世界、草木深处研学游,探访印于书本、

讲于课堂之外的鲜活故事,能大大丰富同学们的生活阅历。近年来,

正因叠加了讨论性学习和实践性体验,研学游日渐升温,市场蛋糕越

做越大,衍生出户外跋涉、乡村农耕、传统文化等多样的主题与形式。

然而,火热背后,问题也不少:组织者、承办方五花八门,一些机构

并不具备资质;原来的旅游项目改头换面成为研学游项目,价格却翻

了数倍;游中研学变成多游少学、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的"打卡"式参

观无论是哪一种,都背离了初衷,让研学游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其实,研学游的关键,在于平衡游和学。随着各地研学游基地、公共

3

场馆设施与服务的不断升级完善,家门口的红色景点、非遗工坊,不

远处的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都是很有价值的"第=课堂,能够让孩子

获益匪浅。只有规范使用、好好利用,研学游才能变成"研学优"。

(摘编自管璇悦《研学游,更要"研学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将讨论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受到追捧,而加入

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研学游更是备受一些中国家庭的青睐。

B.研学游可以让同学走向更宽阔的天地,开拓眼界,增广见闻,对世

界的过去与将来、文化的传承与进展有更多的感知。

C.只有充实研学游的内容,丰富它的形式,才能让研学游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才能让人真心憧憬,让更多人参加研学游。

D作为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博物馆不断升级服务举措,是为了让更多人

深刻地理解历史文化,更好地发挥其教育科普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学游成为潮流有着多方面的缘由,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假如没有这个物质基础,研学游就难以实现。

B.假如遗忘了研学的根本在于学习,只打着研学的旗号变相出游,还

灌输错误的学问,那就是本末倒置.甚至是误人歧途。

C.博物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等场所备受研学游团体欢迎,但不遵守博

物馆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D.对随心所欲设计研学游活动、毫无章法讲解历史文化学问等铺张公

共文化资源的研学游组织机构,必需进行监督管理。

4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独一无二的传统节庆,为"非遗+旅游"奠

定了融合的基础。

B.研学游要规范进展,需要优质内容的开发、社会资源的支持,更需

要专业人士的把关。

C.引导社会力气参加爱护长城,培育壮大民间爱护力气,鼓舞成立长

城学会等民间组织。

D.文化体验游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为海内外游客营造出身临其境和心

临其境的完善体验。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关于研学游,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徙(节选)

汪曾祺

先生名鹏,字北溟,三十后,以字行。家世业儒,少孤。尝受业于邑

中名士谈赞渔,为谈先生之高足。

恰好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看法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正在

四处写信,托人找事,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长学校。沈石君一再推辞,

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告,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件:全部教

5

员,由他打算。教育局长沉吟了一会,说:"可以。"

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自然要考虑各种关系,也明知局长的口

袋里装了几个人,想往学校里塞,不得不适当照看,但是几门主要课

程的教员肯定不能迁就。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沈石君认为很有

道理。

高先生要求"随班走"。教一班同学,从初一教到初三,始终到送他们

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同学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

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同学,知己知彼。不管同学的程度,

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同学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临时不

能接受的,牵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同学,看到他是

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犹如注水入瓶,随时知

其深浅。他说当时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

"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宠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

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肯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

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

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终一学期讲的是

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似乎特殊喜爱归有光的文

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

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

6

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同学。讲了一篇《潍县署中

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

发下去。同学看了,很有爱好。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学校国文教员中

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

这些文章有一个贯穿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

道主义。

他特别重视作文。他说学国文的最终的目的,是把文章写通。同学作

文他先眉批一道,指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由同学自己改一遍,或

同学间相互改;交上来,他再改一遍,加总批,再发给同学,让同学

自己誉一遍,留起来;要同学随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他说,

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

三年,只在磨道里转。

为了关心同学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帮助教材。一班级是《字形

音义辨》,二班级是《成语运用》,三班级是《国学常识》。

在县立学校读了三年的同学,大部分文字清通,学问丰富,他们在考

高中,甚至日后在考高校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

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观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

片段,很多同学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

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

泽远矣!

教室里响起了高唱校歌的声音。校歌由高北溟先生作词。玻璃一样脆

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在唱。

7

高先生的家也搬了。搬到老屋对面的一条巷子里。高先生用历年的积

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牢固。

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

(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学校(节选)

汪曾祺

初一、初二国文是高北溟先生教的。他的教学法大体如我在小说《徙》

中所写的那样。有些细节是虚构的,如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

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同学每周抄写

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

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有时从高先生朗读的顿挫中同学

就能体会到文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他讲书,话不多,简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厅事

前仪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

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详细的印象。假如记

录厅事的尺寸,即无意义。高先生教书很严,同学背不出来,是要打

手心的。我的堂弟汪曾炜挨过多次打。由于他小时极其顽皮,不用功。

曾炜后来发愤读书,现在是闻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了。我的同班同学刘

子平后来在高邮中学教书,和高先生是同事了,曾问过高先生:"你

从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高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想想,

真也不必。"

8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运用比方手法,将老师对同学的了解比作注水入瓶,又将作文

比作使船,取譬自然贴切,生动形象。

B.高先生能自选教材,选文有标准,重视课外阅读,这些都体现出他

的国文功底和对国文教育的独特见解。

C.受其熏陶、教育的同学大多会写文章,能观赏文学,为人正直仁爱,

这些都表现了高先生的育人之功。

D.高先生的庭院台阶上有苔葬,帘外生碧草,可见门可罗雀,人迹稀

有,说明他性情孤傲,很少与人来往。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苛政猛于虎"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柳宗元

的《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的经受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

B.《项羽本纪》选自《汉书》,其中"鸿门宴"选段记叙了项羽和刘邦

在鸿门进行的一次宴会,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亮。

C.《项脊轩志》是宋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撷取日常琐事,通

过细节描写抒情言志,情思肤浅,"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D.白居易是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许多讽喻诗,主见"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是古文运动的纲领。

8.文本一中说:"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在唱。"

请对这两句话加以简要赏析。(4分)

9.请结合文本二,概括汪曾祺在文本一中虚构细节的作用以及从高北

9

溟教学中得到的小说创作的启发。(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汉乾祐中,白文珂镇陕,伦往依之。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

徽使咎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

皆署从事,掌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自宋州观看推官召为户部郎

中。奉使吴越归,奏廉价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

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倘贷于民,至秋复

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行。"还具以白。太祖即命发縻

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明年春,为陕西转运使。王师伐蜀,用

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

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

归,箧中全部,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以伦为户

部侍郎、枢密副使。先是,伦第摩陋,处之晏如。太祖知其未葺居第,

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

上亦不违其志。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六年,拜中书侍郎、

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零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

10

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

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

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蜗嗜其肤,童子秉笑至,辄叱之,

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

尽焚其券。

(节选自《宋史沈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

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

/疾作自是多请告/

B.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

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

/疾作自是多请告/

C.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

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

疾作/自是多请告/

D.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

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力口左仆射/是岁

疾作/自是多请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

称西京。

11

B.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

的府署。

C.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

而任职。

D.零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零与之相关,是求雨时进行的伴有乐舞

的祭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伦忠于职事,关怀民生疾苦。出访归来,他上奏便于国家、合乎

时宜的十多件事情;又恳求把军粮借给灾民,以渡饥荒。太祖接受了

其看法。

B.沈伦为官清廉,拒受非分之财。伐蜀之时,他与其他将领不同,独

居佛寺只吃素食,别人敬献奇珍异物,他一概谢绝,返回时箱中仅几

卷图书。

C沈伦生活简朴,不重物质享受。他宅第简陋却感安适,太祖认为有

损国家颜面,故派人修治,他却盼望房屋规模狭小,太祖只好服从他

的心愿。

D.沈伦乐于助人,热心接济同乡。担当宰相时,乡亲们由于遇上了荒

年,向他借了特别多的粮食,一年多后,他把债券全部烧毁,不要乡

亲偿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财货,以廉闻。(4分)

(2)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4分)

12

14.沈伦在盛夏时任凭蚊子叮咬,不许童子驱逐,他为何这样做?请

简要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

戴复古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谈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芳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

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

③黄霸:西汉闻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

为当时第一。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著名于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

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谈论国家大事,令帝王

赞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

生前。

13

16.在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苟子劝学》中","两句,在前面多重比方论证之后得出了要

擅长利用外物的结论。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珍惜、

生活极度浪费铺张的两句是","o

⑶古人常用"江山"这一意象代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宋代词人辛弃

疾就写过这样的词句,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最具中国独特性。()。

远古之时,礼即文,文即美。中国文化原来就有一种艺术倾向。但严

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汉末魏晋消失的。这时消失了以书法

为纯艺术的书法家,有主见"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的蔡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终为草圣的张芝。这时,

书写工具笔、墨、纸在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达到成

熟。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各有讲究,

多姿多彩。蔡邕"骨气洞迭",张芝"血脉不断",钟繇"每点多异",王

羲之"万字不同"。自此之后,中国书法随时代的前进浪峰叠起,奇景

14

不断,蔚为大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化中国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B.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C.只有在文化中国,书法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D.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众所周知,一手烟指吸烟者吸入的烟,二手烟指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

烟头的燃烧产物。这种混合物包含超过69种致癌有毒颗粒、重金属

和其他物质。

①?三手烟就是二手烟产生的全部颗粒,以及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

其他颗粒。香烟散发出来的尼古丁能与环境中的一切表面上沉积的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颗粒。

当一个家庭中消失三手烟时,②,由于他们往往会在地上爬行或席

15

地而坐。天性奇怪的儿童什么都要伸手摸摸,还常常把手放进

嘴里。孩子拥抱吸烟者时,就会吸入并汲取吸烟者衣服、皮肤和头发

上的三手烟颗粒。资料显示,在家庭中暴露于香烟烟雾中的儿童猝死

的发生率较高。假如婴儿习惯仰面睡觉并生活在无烟家庭中,③。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规律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动的战

略支配,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漂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离

现在并不遥远。展望2035,你预备怎样融入时代的大潮,谱写辉煌

的诗篇?

校同学会预备进行"展望2035"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

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参考答案

LD【解析】"让更多人深刻地理解历史文化"夸大其词。材料二其次

16

段说"都旨在让历史文化触手可及",意思是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

化,不能转述为"深刻理解历史文化”。

2.A【解析】"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于文无据。材料

一其次段列举的多个缘由是并列关系,从中推不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最为重要的结论。

3.B【解析】B项是针对研学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可以支撑

材料二的观点。A项是说传统节日对"非遗+旅游"的作用,C项是说爱

护长城的一种策略,D项是说文化体验游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作用,

都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4.①举例论证。如一些机构将博物馆进行的科普讲座等免费服务包装

成研学游的噱头,在各平台上进行有偿销售,哄骗家长和同学。②道

理论证。如对研学游关键在于平衡游和学、让研学游变成“研学优"

的分析论证。(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5.①材料一分析论证了研学游"大热”的缘由、研学游的活动导向、存

在的部分问题及应对方法,让研学游更好地贴合传统文化。(3分)

②材料二摆出研学游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对策,认为应平衡游和

学的关系,才能变"研学游"为"研学优"。(3分)

6.D【解析】"说明他性情孤傲,很少与人来往"分析有误。选文化用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间接表现高先

生的情趣高雅、襟怀淡泊。

7.A【解析】B."选自《汉书》"不对,应为"选自《史记》"oC"宋代"

17

不对,应为"明代"。D."古文运动"不对,应为"新乐府运动"。"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包含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反映时事,二是为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

领,文中的"新乐府”已对选项的错误作了示意。"古文运动"是唐中期

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韩愈、柳宗元为其代

表。

8.①这两句话运用比方、拟人的手法,先以"玻璃一样脆响"比方童声,

形象地写出了童声的悦耳、洪亮;后将"瓦片""树叶"拟人化,突出了

童声高唱的感染力。②通过对童声、瓦片和树叶的描写,刻画了同学

齐声唱歌校歌的动人情景,间接表达了对高北溟先生细心培育人才的

崇敬之情。(每点2分)

9.虚构细节作用:①丰富了小说情节,使内容更为详细、充实。②使

高北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每点2分)

启发:汪曾祺从高北溟讲授《训俭示康》中得到小说创作的启发,即

小说中的描述要使读者有详细的印象,不能堆砌抽象概念。(2分)

10.D【解析】"行在"指皇帝所到之处,作"召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

开。"右仆射"与"门下侍郎"都作"加"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监修

国史"为宰相加衔,一般单独成句。"是岁疾作"意为这一年疾病发作,

不能从中断开,”自是多请告"是陈述疾病发作后为官的状况,应单独

成句。

ILA【解析】"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

为东京,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

18

12.C【解析】"太祖认为有损国家颜面,故派人修治"强加因果。原文

说"太祖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便按图督工为治之",可见太祖是知道

沈伦没有修葺宅第,才派人为他修治府第的。

13.(1)太祖相继兼任滑、许、宋三镇节度使,(沈伦)都代理从事一

职,掌管钱财货物,凭借廉洁知名。("领""署""以闻"各1分,句意

1分)

⑵此前,王全斌、崔彦进在攻入成都后,争相掠取平民百姓的财物

和子女。("先是""竟""玉帛"各1分,句意1分)

14.沈伦信佛,信任因果报应,盼望以此祈福。(3分)

【参考译文】

沈伦,字顺宜,是开封府太康县人。沈伦少时在嵩山、洛水间学习《三

礼》,(后来)凭讲授学问养活自己。后汉乾祐年间,白文珂镇守陕州,

沈伦前往投奔他。后周显德初年,太祖(赵匡胤)兼任同州节度使,

宣徽使咎居润与沈伦交情深厚,(将他)推举给太祖,(于是)沈伦留

在幕府任职。太祖相继兼任滑、许、宋三镇节度使,(沈伦)都代理

从事一职,掌管钱财货物,凭借廉洁知名。等到(太祖)接受后周(恭

帝)禅让,(沈伦)由宋州观看推官被征召为户部郎中。沈伦奉命出

访昊越国归来,上奏十多件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皇帝)全部

接受了。沈伦途经扬州、泗州时,遇上荒年,许多百姓饿死,州中长

官禀告沈伦说:"州中军粮尚有一百多万斛,如果借给百姓,到秋天

又收进新谷,这样就公私两利,非得您向朝廷上奏不行。"(沈伦)

回朝后具体禀告皇帝。太祖就下诏打开粮仓,借粮给百姓。建隆三年,

19

沈伦升任给事中。其次年春天,沈伦担当陕西转运使。大宋军队讨伐

后蜀,任命(沈伦)为随军水陆转运使。此前,王全斌、崔彦进在攻

A成都后,争相掠取平民百姓的财物和子女。唯独沈伦住在佛寺中吃

素食,有人馈赠他奇珍异物,沈伦一概拒绝。回京时,他的竹箱中仅

几卷图书而已。太祖知道此事,于是贬谪王全斌等人,任命沈伦为户

部侍郎、枢密副使。此前,沈伦的宅第矮小简陋,(他)处之泰然。

太祖知晓他未曾修葺宅第,于是派遣宦官根据图纸督促工匠,替(他)

修治府第。沈伦私下告知使者,盼望(房屋)规模狭隘窄小,使者将

此禀告皇帝,皇帝也不违反他的心愿。开宝二年,沈伦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