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精品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开封市5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单选题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⑤—湿热B.⑥—干热C.⑦—干旱D.⑧—高寒〖答案〗1.C2.D〖解析〗〖1题详析〗图中①②③④都处于中低纬地区,都在沿海地带,平原地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中①②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是西欧和美国是发达地区。。选C正确。〖2题详析〗⑤-北非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⑥-南美的亚马逊平原,气候湿热;⑦-南极大陆气候干冷;⑧-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选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9亿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D.国家人口政策〖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因此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所以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析〗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对外开放程度因素,ABC错误。国家人口政策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人口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或者人口承载量,是适应生存能力的重要量度,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其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开放程度、科技水平、资源等因素有关。著名学者帮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5.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B.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C.乙处沿铁路线分布D.乙处受山脉限制6.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5.B6.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由图示可看出是非洲的陆地轮廓,甲处位于北非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人口沿海岸带状分布;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受水源影响,人口呈带状分布。图中①③两地均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④地位于大西洋,不在非洲大陆。〖5题详析〗由图示可看出是非洲的陆地轮廓,甲处位于北非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人口沿海岸带状分布,A错、B正确;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受水源影响,人口呈带状分布,C、D错。选B正确。〖6题详析〗图中①③两地均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④地位于大西洋,不在非洲大陆。选C正确。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20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春节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导致十大“春节空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受传统思想影响B.城市分布不均衡C.人口分布不均衡D.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8.中西部的外来务工农民春节返乡后,部分不再回到上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成为“倒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城市()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平均工资水平更高〖答案〗7.D8.B〖解析〗〖7题详析〗国人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影响,是造成“春节空城”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A选项不符合题意;城市分布不均衡和人口分布不均衡与“春节空城”现象无关,B、C选项不符合题意;“春节空城”现象是由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是因为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题详析〗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好,对“倒吸”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选项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可知,“倒吸现象”是指返乡农民工不再回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说明当地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较多,B选项符合题意;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与是否形成“倒吸现象”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平均工资水平,东部大城市更高,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石成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超过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请完成下面小题。9.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10.上海市()A.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B.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C.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D.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答案〗9.A10.C〖解析〗〖9题详析〗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域有限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也有限,而且目前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已达46%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因此,土地资源成为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物种较为丰富,且生物资源也不是影响人口规模的限制性因素,故C错误。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淡水资源较多,故B错误。上海市所处地区矿产资源虽然相对较少,但上海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通过外运来解决该问题,因此矿产资源不是制约其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故〖答案〗选A。〖10题详析〗上海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据图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故C正确。从图中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可知,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又增再减,是波动状态,故A错误。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常住外来人口÷常住人口x100%,计算可得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所占比例接近40%,故B错误。常住人口数量在2009-2010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在2011年以后基本保持稳定,增速不快,故D错误。故〖答案〗选C。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12.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析〗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是影响当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12题详析〗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1,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量大于4,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石成金』〗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两种。高原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平原聚落分布密集,有沿河形成的聚落,由沿海形成的聚落;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是聚落的分布地。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行政村不同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甲、乙、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与甲相比,该行政村乙年龄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上升B.死亡率下降C.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的发展14.导致该行政村年龄结构由乙向丙演变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气候因素C.社会变革D.交通和通信15.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该村落生育率低,学生少B.学生辍学严重C.全部进城求学D.师资短缺严重〖答案〗13.C14.A15.A〖解析〗〖13题详析〗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甲、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前后人口对比,0~14岁出生人口明显减少,说明出生率明显下降,造成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正确。出生率是下降的,A错;死亡率下降从材料和图无法得出,B错;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C。〖14题详析〗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乙、丙分别为该村落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前后人口对比,得出15~59岁青壮年人口大量减少,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推断得出是由于外出务工造成的人口迁移所导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地区,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故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气候因素、交通和通信等不是主导因素,与社会变革关系不大。故选A。〖15题详析〗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说明适龄的小学年龄人口变少,由于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学生越来越少(注意图中0~14岁人口比重逐渐减少),所以小学被撤并,A正确。学生辍学严重、全部进城求学和师资短缺严重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且与常识不符,排除BCD。故选A。〖『点石成金』〗地理试题中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①找到图中需要判读的“点”,这个点在三角形三个边均有一个比例数据,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②在三角形三个边分别绘制三个箭头,箭头走向分别与对应边“数值由小到大”的走向保持一致;③过需要判读的“点”绘制三个箭头,三个箭头与前面绘制的箭头保持平行,走向一致;④第三步中绘制的箭头与三角形三个边有三个交点,每个交点的数据即是该“判读点”在该“边”上的数据,三个数据之和为100%。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海绵城市的建设会使()A.年径流总量增加B.城市地表径流减少C.蒸发(腾)量减少D.径流季节变化增大17.海绵城市改变下渗减排的主要措施是()①铺装透水砖②修建雨水湿地③修建蓄水池④修建下沉式绿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A.美化城市环境B.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C.节约城市用水D.提高城市抗早防涝能力〖答案〗16.B17.C18.D〖解析〗〖16题详析〗增加绿地面积,建设浅洼绿地等都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海绵城市利于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年径流总量变化不大,A错误、B正确;由于减少了不透水层,增加了绿地、湿地,使得蒸发(腾)量增加,C错误;增加的绿地、湿地其涵养、调蓄能力增加,径流的汇集速度、径流量的变化会变小,D错误。故选B。〖17题详析〗铺装透水砖能使得雨水快速渗透地表,补充土壤内的水分及地下水,①符合题意;雨水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②不符合题意;为解决和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避免初期雨水对排放水体的污染,人工修建雨水蓄水池,临时性的把雨水储存起来,起到积极调度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下沉式绿地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④符合题意;综前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析〗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节约城市用水的作用,但是这些不是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其主要目的,A、B、C错误;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海绵城市最大的功效就在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实现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已被破坏的生态等目的。“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南宁市“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城中村的“握手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析〗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②④项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①项正确;建筑质量和住房拥挤无关,故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析〗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A正确。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主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B错误;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紧张状况,但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C错误;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能够暂时缓解城市住房拥挤状况,但不是根本措施,故D错误,故选A。〖『点石成金』〗根据材料“亲嘴楼”是指楼间距过小,向高空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增加,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同时政府监管不够,使楼房无序搭建,所以解决该现象应从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入手。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A.农村经济走向衰落B.农村空巢老人减少C.农村人力资源流失D.农村生态环境恶化22.下列诗句中描写材料中“家乡”的是()A.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B.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C.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D.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答案〗21.C22.C〖解析〗〖21题详析〗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对农村(流出地)的影响:(有利)增大农村经济的总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农村的市场需求,提高农户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变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压力,A、D错误;(不利)造成农村人力资源流失;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加重;B错误、C正确。故选C。〖22题详析〗图示可知农作物为小麦,民居为窑洞,反映黄土高原地区景观,“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描写的符合者黄土高原窑洞的家门口的景象,C正确;“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诗句中红松、黑土为东北地区景观,A错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中的卢橘杨梅为亚热带地区水果,B错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描述的是亚热带山地地区景观,D错误。故选C。〖『点石成金』〗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伴随着地域景观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①坚固耐用②易清扫③缓解酷暑④易渗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4.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A.通风好B.采光好C.防潮D.防涝25.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的优点是()A.小巷夏季阴凉通风B.小巷冬季较为温暖C.有利于房屋防潮D.便于收集雨水〖答案〗23.A24.D25.A〖解析〗〖23题详析〗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坚固耐用,泥土较少,易清扫,①②正确;石板路面热容量小,夏季白天升温快,不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③错;石板路面不易渗水,④错。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24题详析〗南方雨水多,小巷两侧房屋门槛均明显高出路面,是为了防涝,D正确;房屋门槛的高低与通风、采光、防潮无关,ABC错。故本题选D。〖25题详析〗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夏季温度比巷外低,形成狭管效应,小巷内风力大,因而小巷夏季阴凉通风,相对凉爽,A正确;由于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不利于冬季提升巷内的温度,B错;两侧房屋墙体的高低与防潮无关,C错;房屋墙体不具备收集雨水的功能,D错。故本题选A。〖『点石成金』〗各地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二、综合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用来解决西北缺水的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而三峡水库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百万移民需要安置。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材料三:温哥华大学教投比尔·里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1)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它与环境人口容量各呈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2)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哪两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它们与环境人口容量各呈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资源。呈正相关。南水北调使西北地区淡水资源增加,增大了环境人口容量。而三峡库区由陆域变成水域,土地面积缩小(土地资源减少),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2)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人口容量。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材料三说明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解析〗该大题以南水北调、西北节水农业等材料设置问题,下设两个小问,涉及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资料和情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析〗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的制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繁殖越小,两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结合材料一,反面可以从三峡蓄水导致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减少从而导致三峡库区环境容量减少。正面从南水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扩大了北方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小问2详析〗材料二是科技水平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材料三是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科技水平越高,人类利用资源的效率越高,越能够开发新能源、新资源,同样的区域环境下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故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消费水平越高,人均对资源的消耗越大,排放的废弃物多,在同样的区域环境资源的情况下,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能够养活的人口越少,故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点石成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资源数量;(2)科技水平;(3)经济发达程度;(4)对外开放水平;(5)消费水平等。27.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B、C、D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百分比变化情况。年份(年)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1004012482012100274132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答案〗(1)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2)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解析〗(1)城镇化快速发展是伴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实现的。图中显示,该地工业,工业原料、燃料的开采会导致资源短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会对环境污染加重;城镇化发展会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从而产生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系列城市问题。(2)高级住宅区一般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B、C、D中,B地临近火车站,噪声大;C地位于下风下水位置,空气质量及水质都差,BC均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D地靠近文化区;结合等高线可知,D地的地势较高,且该地盛行西南风,D地位于上风向位置,空气质量好;D地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D的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周边有公路,交通便利,故D地满足上风上水、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等高级住宅区的选址条件,是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3)表格显示,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具体而言,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硬化地表会使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硬化面积的增加伴随着植被的减少,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区域的总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左图是北京秋季晴天热岛强度24小时逐时变化图。右图示意北京昼夜时段热岛分布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的均值。(1)据左图指出北京热岛强度最高的时段,结合右图推测该时段主要热岛分布区。(2)与耕地相比,说明建设用地昼夜时段热岛分布的特点和原因。〖答案〗(1)21点前后(19-22点)。城区(建设用地为主的区域)。(2)建设用地热岛面积占比无论昼夜都高于耕地,且夜晚高于白天。建设用地(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热排放量远高于耕地(郊区);建设用地上空温室气体和粉尘、颗粒物含量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明显;建设用地和耕地相比,反射率和风速有很大差异(密集建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多,风阻一般较大),导致城区散热较慢〖解析〗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小问1详析〗读左图可知,21点前后北京热岛强度数值最高。由材料可知,21点前后建设用地在北京昼夜时段热岛分布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最高,为主要热岛分布区,建设用地为主的地区为城区。〖小问2详析〗读图可知,建设用地无论是白天和夜晚城市热岛效应都比耕地高,而且夜晚热岛效应比白天强。热岛效应成因首先是受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建设用地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反射率小,热量传导较快)。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比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散失热量较慢,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第三建设用地内建筑物高大密集,减缓了热量的散失。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河南省开封市5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单选题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⑤—湿热B.⑥—干热C.⑦—干旱D.⑧—高寒〖答案〗1.C2.D〖解析〗〖1题详析〗图中①②③④都处于中低纬地区,都在沿海地带,平原地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中①②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是西欧和美国是发达地区。。选C正确。〖2题详析〗⑤-北非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⑥-南美的亚马逊平原,气候湿热;⑦-南极大陆气候干冷;⑧-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选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9亿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D.国家人口政策〖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因此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所以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析〗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对外开放程度因素,ABC错误。国家人口政策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人口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或者人口承载量,是适应生存能力的重要量度,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其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开放程度、科技水平、资源等因素有关。著名学者帮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5.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B.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C.乙处沿铁路线分布D.乙处受山脉限制6.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5.B6.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由图示可看出是非洲的陆地轮廓,甲处位于北非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人口沿海岸带状分布;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受水源影响,人口呈带状分布。图中①③两地均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④地位于大西洋,不在非洲大陆。〖5题详析〗由图示可看出是非洲的陆地轮廓,甲处位于北非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人口沿海岸带状分布,A错、B正确;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受水源影响,人口呈带状分布,C、D错。选B正确。〖6题详析〗图中①③两地均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④地位于大西洋,不在非洲大陆。选C正确。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20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春节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导致十大“春节空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受传统思想影响B.城市分布不均衡C.人口分布不均衡D.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8.中西部的外来务工农民春节返乡后,部分不再回到上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成为“倒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城市()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平均工资水平更高〖答案〗7.D8.B〖解析〗〖7题详析〗国人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影响,是造成“春节空城”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A选项不符合题意;城市分布不均衡和人口分布不均衡与“春节空城”现象无关,B、C选项不符合题意;“春节空城”现象是由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是因为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题详析〗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好,对“倒吸”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选项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可知,“倒吸现象”是指返乡农民工不再回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说明当地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较多,B选项符合题意;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与是否形成“倒吸现象”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平均工资水平,东部大城市更高,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石成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超过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请完成下面小题。9.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10.上海市()A.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B.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C.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D.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答案〗9.A10.C〖解析〗〖9题详析〗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域有限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也有限,而且目前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已达46%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因此,土地资源成为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物种较为丰富,且生物资源也不是影响人口规模的限制性因素,故C错误。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淡水资源较多,故B错误。上海市所处地区矿产资源虽然相对较少,但上海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通过外运来解决该问题,因此矿产资源不是制约其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故〖答案〗选A。〖10题详析〗上海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据图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故C正确。从图中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可知,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又增再减,是波动状态,故A错误。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常住外来人口÷常住人口x100%,计算可得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所占比例接近40%,故B错误。常住人口数量在2009-2010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在2011年以后基本保持稳定,增速不快,故D错误。故〖答案〗选C。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12.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析〗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是影响当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12题详析〗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1,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量大于4,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石成金』〗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两种。高原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平原聚落分布密集,有沿河形成的聚落,由沿海形成的聚落;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是聚落的分布地。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行政村不同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甲、乙、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与甲相比,该行政村乙年龄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上升B.死亡率下降C.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的发展14.导致该行政村年龄结构由乙向丙演变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气候因素C.社会变革D.交通和通信15.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该村落生育率低,学生少B.学生辍学严重C.全部进城求学D.师资短缺严重〖答案〗13.C14.A15.A〖解析〗〖13题详析〗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甲、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前后人口对比,0~14岁出生人口明显减少,说明出生率明显下降,造成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正确。出生率是下降的,A错;死亡率下降从材料和图无法得出,B错;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C。〖14题详析〗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乙、丙分别为该村落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前后人口对比,得出15~59岁青壮年人口大量减少,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推断得出是由于外出务工造成的人口迁移所导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地区,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故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气候因素、交通和通信等不是主导因素,与社会变革关系不大。故选A。〖15题详析〗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说明适龄的小学年龄人口变少,由于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学生越来越少(注意图中0~14岁人口比重逐渐减少),所以小学被撤并,A正确。学生辍学严重、全部进城求学和师资短缺严重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且与常识不符,排除BCD。故选A。〖『点石成金』〗地理试题中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①找到图中需要判读的“点”,这个点在三角形三个边均有一个比例数据,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②在三角形三个边分别绘制三个箭头,箭头走向分别与对应边“数值由小到大”的走向保持一致;③过需要判读的“点”绘制三个箭头,三个箭头与前面绘制的箭头保持平行,走向一致;④第三步中绘制的箭头与三角形三个边有三个交点,每个交点的数据即是该“判读点”在该“边”上的数据,三个数据之和为100%。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海绵城市的建设会使()A.年径流总量增加B.城市地表径流减少C.蒸发(腾)量减少D.径流季节变化增大17.海绵城市改变下渗减排的主要措施是()①铺装透水砖②修建雨水湿地③修建蓄水池④修建下沉式绿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A.美化城市环境B.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C.节约城市用水D.提高城市抗早防涝能力〖答案〗16.B17.C18.D〖解析〗〖16题详析〗增加绿地面积,建设浅洼绿地等都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海绵城市利于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年径流总量变化不大,A错误、B正确;由于减少了不透水层,增加了绿地、湿地,使得蒸发(腾)量增加,C错误;增加的绿地、湿地其涵养、调蓄能力增加,径流的汇集速度、径流量的变化会变小,D错误。故选B。〖17题详析〗铺装透水砖能使得雨水快速渗透地表,补充土壤内的水分及地下水,①符合题意;雨水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②不符合题意;为解决和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避免初期雨水对排放水体的污染,人工修建雨水蓄水池,临时性的把雨水储存起来,起到积极调度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下沉式绿地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④符合题意;综前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析〗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节约城市用水的作用,但是这些不是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其主要目的,A、B、C错误;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海绵城市最大的功效就在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实现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已被破坏的生态等目的。“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南宁市“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城中村的“握手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析〗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②④项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①项正确;建筑质量和住房拥挤无关,故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析〗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A正确。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主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B错误;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紧张状况,但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C错误;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能够暂时缓解城市住房拥挤状况,但不是根本措施,故D错误,故选A。〖『点石成金』〗根据材料“亲嘴楼”是指楼间距过小,向高空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增加,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同时政府监管不够,使楼房无序搭建,所以解决该现象应从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入手。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A.农村经济走向衰落B.农村空巢老人减少C.农村人力资源流失D.农村生态环境恶化22.下列诗句中描写材料中“家乡”的是()A.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B.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C.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D.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答案〗21.C22.C〖解析〗〖21题详析〗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对农村(流出地)的影响:(有利)增大农村经济的总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农村的市场需求,提高农户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变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压力,A、D错误;(不利)造成农村人力资源流失;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加重;B错误、C正确。故选C。〖22题详析〗图示可知农作物为小麦,民居为窑洞,反映黄土高原地区景观,“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描写的符合者黄土高原窑洞的家门口的景象,C正确;“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诗句中红松、黑土为东北地区景观,A错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中的卢橘杨梅为亚热带地区水果,B错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描述的是亚热带山地地区景观,D错误。故选C。〖『点石成金』〗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伴随着地域景观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①坚固耐用②易清扫③缓解酷暑④易渗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4.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A.通风好B.采光好C.防潮D.防涝25.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的优点是()A.小巷夏季阴凉通风B.小巷冬季较为温暖C.有利于房屋防潮D.便于收集雨水〖答案〗23.A24.D25.A〖解析〗〖23题详析〗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坚固耐用,泥土较少,易清扫,①②正确;石板路面热容量小,夏季白天升温快,不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③错;石板路面不易渗水,④错。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24题详析〗南方雨水多,小巷两侧房屋门槛均明显高出路面,是为了防涝,D正确;房屋门槛的高低与通风、采光、防潮无关,ABC错。故本题选D。〖25题详析〗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夏季温度比巷外低,形成狭管效应,小巷内风力大,因而小巷夏季阴凉通风,相对凉爽,A正确;由于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不利于冬季提升巷内的温度,B错;两侧房屋墙体的高低与防潮无关,C错;房屋墙体不具备收集雨水的功能,D错。故本题选A。〖『点石成金』〗各地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二、综合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用来解决西北缺水的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而三峡水库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百万移民需要安置。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材料三:温哥华大学教投比尔·里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1)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它与环境人口容量各呈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2)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哪两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它们与环境人口容量各呈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资源。呈正相关。南水北调使西北地区淡水资源增加,增大了环境人口容量。而三峡库区由陆域变成水域,土地面积缩小(土地资源减少),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2)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人口容量。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材料三说明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解析〗该大题以南水北调、西北节水农业等材料设置问题,下设两个小问,涉及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资料和情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析〗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的制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繁殖越小,两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结合材料一,反面可以从三峡蓄水导致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减少从而导致三峡库区环境容量减少。正面从南水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央视频X快手《LIVE“来福”之夜》手晚 策划方案
- 市场营销活动与促销制度
- 医疗消毒灭菌制度
- 岗位职责车辆管理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精美课件
-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玉林客运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2024年黄石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
- 2024年宁夏客运员考试题库答案
- 2024年鄂尔多斯客运资格证题库
- 幼儿园课件《挠挠小怪物》
- 政府会计基础知识讲义
- 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 调查问卷-“职工之家”建设调查问卷
- 2019年11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小小建筑师公开课-PPT课件
- 完整版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小学三年级(12)班家长会课件
- 装配式模壳剪力墙体系的标准解读及工程应用
- 等离子喷涂原理与应用
-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ppt完整版(第三版-厉玉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