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_第1页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_第2页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_第3页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_第4页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实施细则解析xxxx有限公司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背景(1)据统计,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有4.5万种,其中至少有2500-2900是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种类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261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937.05万吨,医疗废物为54.75万吨。危险废物数量2014年,各级公安机关、环保部门联合执法2.95万次,联合整治突出问题1.29万个,破获环境刑事案件4538起,抓捕犯罪嫌疑人8458人。危险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背景(2)《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号)《“十二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1]48号)《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二五”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目标的通知》(晋环函[2014]1110号)指标体系的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法规标2015年全国总体目标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5%。危险废物管理总体思路目标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防风险保安全要求

目标明确组织健全考核严格抓手政府落实管理责任企业落实法律制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瓶颈量大:2013年全国2937.05万吨类多:49类400分类成分复杂:一物多类、一物多性难点

监管力度弱技术支撑少意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软件不完善硬件不配套弱点XX市危险废物产生情况(2009-2014年)XX市危险废物产生、处置、贮存、排放和利用情况

(2014年)全市2014年危废规范化管理抽查情况本次考核全市共计抽查涉危企业27家,其中危废产废企业25家,抽查率84%。其中市本级23家达标23家,基本达标6家,不达标1家,危废产废企业达标率为97%。全市2014年危废规范化管理抽查情况危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晰1危险废物盛装容器和贮存库房标识不规范2危废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未开展应急演练3危险废物台账不规范对管理人员培训流于形式4存在问题

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制度申报登记制度源头分类制度利用设施管理处置设施管理业务培训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应急预案制度贮存设施管理转移联单制度1.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1.1管理指标内容: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主体责任:产废单位第一责任人:总经理责任部门:环保、生产、供销、财务、安全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经费保证奖惩分明管控环节:产生、贮存、转移1.2责任机构图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经费保证奖惩分明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经费保证奖惩分明1.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1.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险特性、去向及责任人等信息,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以及管理规章制度要在厂区显著位置张贴1.3执行危险废物信息公开制度。1.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2.标识制度2.1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实施要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的识别标志应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附录A的要求制作。2.标识制度(1)危险废物标签字体为黑色,底色为桔黄色。(2)尺寸不小于10cm×10cm。(3)每个容器和包装物均要求有标签。(4)标签栏目的信息应如实填写齐全。2.标识制度危险废物分类标志2.标识制度2.2.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实施要点:企业所有涉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设施、场所应依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中规定的危险废物警告图形符号设置标志牌。2.标识制度规格不小于40×40cm,一般设置在运输、处理、处置设施、场所以及作为应急警示。标志牌应设置在相关设施、场所的醒目位置。2.标识制度规格不小于80×40cm,设置在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所的醒目位置。2.标识制度2.3.处罚《固废法》第七十五条: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重大变更申报

危废贮存、处置、利用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减少危废产量和危害措施环保部门备案重大事项变更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3.1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1)避免少报、漏报危险废物。环评中已定性的废物、环评中定性为副产品(物)但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且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环评中漏评的生产过程中间产物、污染治理产生废物、实验室废物等均须列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中。(2)疑似危险废物的应按《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等要求进行危险特性鉴别。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名录

环评

疑似危险废物

副产品鉴定排除无标准涉名录排除危险废物鉴别程序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3.2.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1)应明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位置、面积、“三防”措施、分类贮存要求。(2)应明确说明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措施(需有相应环评手续),委外利用、处置的需全部交给持有有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有相关核准经营类别)的单位。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3.3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时间:在每年十一月三十日前。报备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1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类别发生变化的2危险废物产生量超过预计的20%或少于的50%的3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备、工艺发生变化的5其他重大变更事项4委托他人进行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受托方变更的3.4.危险废物管理计划重大改变的申报内容申报时限:发生改变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3.4.危险废物管理计划重大改变的申报内容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固废法》第七十五条: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3.5.处罚4.1.如实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4.2.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1)须按月在XX市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申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种类、数量等数据。(2)申报数据须与企业日常危险废物产生、处理记录台帐,管理计划等相验证。4.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与一般固废不得存放于同一空间!

易反应不相容爆炸性分区存放,设置分隔过道或隔离墙密封包装单独区域禁止存放同一空间单独库房专业人员5.源头分类制度5.1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贮存、运输。

不同类别易水解易挥发

《固废法》第七十五条: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或未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5.源头分类制度5.2.处罚6.转移联单制度①《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在转移危险废物前,向环保部门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核实危险废物接受单位资质,签订委托处置协议,填报危险废物转移申请表.2.转移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如实填写转移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6.转移联单制度转移申请领取联单实施转移转移计划6.1.危险废物转移程序转移申请表处置合同接收单位资质运输单位资质申请材料6.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流程移出地环保部门转移单位运输单位接受地环保部门接受单位①②③④⑤①①

②①②③④⑤③③④⑤10日内2日内①①②②③④⑤②②⑤①②2日内②6.转移联单制度市内转移及省内跨市转移计划由省辖市环保部门审批,跨省转移需经省环保厅审批分级审批国家环保部《关于危险废物转移和处置问题的复函》(环函〔2004〕400号)“国家推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和就近处置,避免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的风险”。本辖区内能够利用和处置的,原则上不予跨区域转移。就近处置6.3.审批原则6.转移联单制度一车一单、一货一单、货单相符26.4.注意事项1填写栏目真实、齐全,不得漏填、代签联单保存期为5年43严格按要求运行(报送)联单6.转移联单制度6.5.1处罚《固废法》第七十五条: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6.转移联单制度6.5.1处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辖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申领、填写联单的;

(二)未按规定运行联单的;

(三)未按规定期限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联单的;

(四)未在规定的存档期限保管联单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7.经营许可证制度危险废物必须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单位。签订有效的利用、处置合同。7.1经营许可证制度7.经营许可证制度转移至危废经营单位的危废种类不得超过核准经营范围27.2.注意事项1签订合同前应核对经营单位许可证是否处于有效期内3合同须定期更新,防止过期7.经营许可证制度7.3.处罚《固废法》第七十五条: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资质的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

第七条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8.应急预案备案制度防范措施工艺变化及时更新县级以上出具意见环保部门演练方案每年一次演练记录制定应急预案备案应急演练8.1.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环境应急预案。

8.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应急设施位置周边交通疏散线路周边敏感单位危废特性处理措施平面布置撤离路线联系方式8.应急预案备案制度8.2处罚《固废法》第七十五条: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9.贮存设施管理9.1.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9.贮存设施管理

9.2源头分类制度

按照危险废物种类及特性进行分类收集、贮存。

9.2.1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上标识明确。

9.2.2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未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9.2.3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9.2.4无法装入常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

9.2.5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间。9.2.6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材质满足相应强度要求。9.2.7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如过道等)。9.贮存设施管理9.3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管理。

9.3.1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有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9.3.2贮存设施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完成“三同时”验收。9.3.3贮存设施应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9.3.4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

9.3.5贮存设施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9.贮存设施管理9.3.6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应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或废水导排管道,将冲洗废水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9.3.7贮存场所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具备防雨、防渗、防扬散等功能;9.3.8不得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9.3.9贮存设施应配备必要的应急防护设备和工具。9.3.10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9.3.11应作好危险废物贮存情况的记录,包括来源、数量、类别、入库日期、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等。9.贮存设施管理9.4不得超期贮存。

危险废物预计贮存超过1年的,应提前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延期贮存,说明延期贮存原因。环保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是否同意延期贮存意见,并核对延期贮存的危险废物品种和数量。禁止无正当理由超期贮存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面积至少应满足正常生产15日产生的各类危废贮存需要9.贮存设施管理年

月(危险废物名称)出入库日报表日期产废部门入库数量(吨)包装形式容器数量存放位置接收人签字出库数量(吨)出库去向经手人签字转移联单号库存量

合计

---

-----

---------------------

-----

注:1、每种危险废物分别建立日报表,每月1份,

2、原始表格与转移联单按月共同归档保存。9.5.1建立危险废物贮存台账,并如实记录危险废物贮存情况9.贮存设施管理年

月危险废物出入库情况月报表危险废物编号危险废物名称当月入库数量(吨)当月出库数量(吨)上月库存数量(吨)当月结存数量(吨)

合计——

备注:1、危废贮存仓库应配备危险废物计量工具,2、危险废物贮存原始台账应保留5年以上。9.5.2.建立危险废物贮存台账,并如实记录危险废物贮存情况。防扬散

防流失防渗漏三防措施9.贮存设施管理(三防措施)遮阳光照、高温易分解、挥发防风、覆盖粉末状所有库房、雨棚围堰、围墙、防盗包装容器完好无损地面硬化、防渗防腐液体渗漏液收集系统易挥发全封闭负压集气单独密闭库房,双锁剧毒北京红树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表1不同危险废物种类与一般容器的化学相容性容器或衬垫的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软碳钢不锈钢0Cr18Ni9(GB)M03Ti(GB)9Cr18MoV(GB)酸(非氧化)如硼酸、盐酸RRARN***酸(氧化)如硝酸RNNRNRR*碱RRARNR*R铬或非铬氧化剂RA*A*RNAA*废氰化物RRRA*-NNNNN卤化或非卤化溶剂*NN*A*AAA金属盐酸液RA*A*RA*A*A*A*金属淤泥RRRRR*R*混合有机化合物RNNARRRR油腻废物RNNRA*RRR有机淤泥RNNRR*R*废漆油(原於溶剂)RNNRRRRR酚及其衍生物RA*A*RNA*A*A*聚合前驱物及产生的废物RNN*R***皮革废物(铬鞣溶剂)RRRRN*R*废催化剂R**A*A*A*A*A*A:可接受;N:不建议使用;R:建议使用。*:因变异性质,请参阅个别化学品的安全资料。表2部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相容危险废物混合时会产生的危险甲乙氰化物酸类、非氧化产生氰化氢、吸入少量可能会致命次氯酸盐酸类、非氧化产生氯气,吸入可能会致命铜、铬及多种重金属酸类、氧化,如硝酸产生二氧化氮、亚硝酸烟,引致刺激眼目及烧伤皮肤强酸强碱可能引起爆炸性的反应及产生热能氨盐强碱产生氨气,吸入会刺激眼目及呼吸道氧化剂还原剂可能引起强烈及爆炸性的反应及产生热能表3一些危险废物的危险分类废物各类危险分类废物种类危险分类废酸类刺激性/腐蚀性(视其强度定)氰化物溶液有毒废碱类刺激性/腐蚀性(视其强度定)酸及重金属混合物有害/刺激性废溶剂如乙醇、甲苯易燃重金属有害卤化溶剂有毒含六价铬的溶液刺激性油-水混合物有害石棉石棉

消防设施监控设施照明设施安全设施9.贮存设施管理(安全设施)防火防爆通风涉密单位除外防爆9.贮存设施管理北京红树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9.贮存设施管理北京红树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防雨、防晒、防风防漏收集池标识地面防腐漆9.贮存设施管理北京红树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9.贮存设施管理北京红树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9.贮存设施管理《固废法》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又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代为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固废法》第七十五条: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或未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9.4.处罚10.利用、处置设施管理10.1.利用、处置设施企业自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应环评手续须齐全,并通过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相关环评中应详细说明自建危险废物利用设施的利用工艺、可利用危险废物种类、数量,产品质量标准、污染防治措施等情况。注意:只针对本企业10.利用、处置设施管理1.2.1.建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台账,并如实记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由专人按批次记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时间、种类、数量,产品名称、数量,台账及利用设施原始运行记录保留5年以上。10.2.210.2.2定期对利用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应根据环评或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利用、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项目、频次等要求。

监测结果不达标的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10.利用、处置设施管理《固废法》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10.3.处罚

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业务培训11.业务培训承担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及生产、销售、财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生产工段岗位、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物料、废物运输、安全保卫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