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2熔化和凝固【知识梳理】(一)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二)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晶体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三)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常见的晶体有金属、钻石、冰、食盐、石墨等;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3.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继续吸热)。【易错点】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状态是不确定的。有可能为固态(刚达到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有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有可能是液态(熔化过程刚刚结束,温度还未开始上升)。2.“熔化”和“溶化”的区别熔化是物质吸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如冰化成水。溶化是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的过程,如盐溶于水中变成盐水。【规律总结】1.判断熔化、凝固的方法(1)首先判断物质的初始状态和终了状态。(2)然后根据定义确定是熔化还是凝固.如果初始状态是固态,终了状态为液态则是熔化;如果初始状态为液态,终了状态为固态则是凝固。2.判断熔化、凝固图象的方法(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均有一段水平线,而非晶体则没有。(2)非晶体熔化图象均呈上升趋势,凝固图象均呈下降趋势。【典例分析】(2021江苏无锡)如图所示,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上安装的太阳能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科学仪器供电。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出热量。

【思路小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分析题目信息,知道该物质为晶体,达到熔点并不断吸热即可熔化,环境温度低于熔点,该物质就会放热并凝固。【真题操练】1.(2021四川眉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2.(2021山东菏泽)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C.气结成露 D.气凝结霜3.(2021广西桂林)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4.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5.(2021天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 B. C. D.6.(2020辽宁八年级期中)把一块0℃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周围环境温度为0℃),会看到冰的体积()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7.(2019湖南衡阳八年级期中)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B.C.D.8.(2019湖南衡阳八年级期中)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9.(2021厦门市九年级月考)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信息正确的是()A.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在0至5min物质处固液共存状态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10.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11.(2021辽宁沈阳)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12.(2020·武汉市梅苑学校八年级月考)夏天玲玲妈妈网购了一份水果,打开时发现包装袋中还有少量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___________热量,对水果保鲜。玲玲利用家中的体温计每天检测自己的体温,一天早上正确使用体温计测出体温是36.5℃,没有甩就测量妈妈的体温,发现也是36.5℃,那妈妈的体温___________(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低于36.5℃。13.(2021珠海市文园中学)小海使用温度计进行“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拓展实验,如图甲中,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相应选项字母);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盐水凝固过程持续______min,此过程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4.(2020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期末)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如图的形状。思考并回答:(1)DE段,海波是______态,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EF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____态,______热(选填“吸”或“放”);(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15.(2021·黑龙江九年级)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应收集的证据是______。16.(2021江苏)如图所示,有人把不锈钢块放在冰箱冷冻后,放进杯子中给饮料降温。你认为相同质量的不锈钢块和冰块相比,哪种降温效果更好?为什么?______。17.(2021山东德州)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______°C;(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第3min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8.(2021山东烟台)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

(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2)小明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图中有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器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第10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9.(2021湖南张家界)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1)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______,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3)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2熔化和凝固【知识梳理】(一)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二)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晶体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三)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常见的晶体有金属、钻石、冰、食盐、石墨等;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3.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继续吸热)。【易错点】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状态是不确定的。有可能为固态(刚达到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有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有可能是液态(熔化过程刚刚结束,温度还未开始上升)。2.“熔化”和“溶化”的区别熔化是物质吸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如冰化成水。溶化是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的过程,如盐溶于水中变成盐水。【规律总结】1.判断熔化、凝固的方法(1)首先判断物质的初始状态和终了状态。(2)然后根据定义确定是熔化还是凝固.如果初始状态是固态,终了状态为液态则是熔化;如果初始状态为液态,终了状态为固态则是凝固。2.判断熔化、凝固图象的方法(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均有一段水平线,而非晶体则没有。(2)非晶体熔化图象均呈上升趋势,凝固图象均呈下降趋势。【典例分析】(2021江苏无锡)如图所示,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上安装的太阳能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科学仪器供电。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出热量。

【答案】吸收凝固【解析】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超过“正十一烷”熔点-26℃,这种物质会吸热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低于其熔点,这种物质会放热凝固。【思路小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分析题目信息,知道该物质为晶体,达到熔点并不断吸热即可熔化,环境温度低于熔点,该物质就会放热并凝固。【真题操练】1.(2021四川眉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答案】B【解析】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不是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没有发生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1山东菏泽)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C.气结成露 D.气凝结霜【答案】B【解析】A.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是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故B符合题意;C.气结成露,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气凝结霜,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1广西桂林)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答案】C【解析】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故选C。4.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答案】B【解析】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5.(2021天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 B. C. D.【答案】B【解析】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2020辽宁八年级期中)把一块0℃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周围环境温度为0℃),会看到冰的体积()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把一块0℃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周围环境温度为0℃),冰和水之间没有温度差,所以就没有热传递。冰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不会熔化,水也不能继续放热,所以水也不会凝固。所以冰的体积不变。故选A。7.(2019湖南衡阳八年级期中)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B.C.D.【答案】A【解析】沥青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沥青在由固体变为液体中,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故选A。8.(2019湖南衡阳八年级期中)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B【解析】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熔化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浇铸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选B。9.(2021厦门市九年级月考)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信息正确的是()A.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在0至5min物质处固液共存状态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答案】C【解析】通过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BC段温度不变,说明此物质是晶体;A.BC段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在0至5min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此时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40℃),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则此物质的熔点是40℃,故C正确;D.在CD段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凝固已经完成,物质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答案】B【解析】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1辽宁沈阳)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答案】放出凝固【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糖浆为液态,变为固态会放出热量,是凝固现象。12.(2020·武汉市梅苑学校八年级月考)夏天玲玲妈妈网购了一份水果,打开时发现包装袋中还有少量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___________热量,对水果保鲜。玲玲利用家中的体温计每天检测自己的体温,一天早上正确使用体温计测出体温是36.5℃,没有甩就测量妈妈的体温,发现也是36.5℃,那妈妈的体温___________(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低于36.5℃。【答案】熔化吸收有可能【解析】[1][2]人们利用冰块对水果进行保鲜时,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水果的温度降低,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3]体温计中有独特的弯曲形细管设计,使里面的水银柱只能伸长,遇冷不能自动缩短回到玻璃泡。当正确使用体温计测出一人的体温为36.5℃时,此时水银柱恰好指在36.5℃刻度线处。如果不将水银柱甩回,再去测量其他人的体温,如果其他人的体温高于36.5℃,水银柱还能伸长指示正确的温度;如果其他人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6.5℃,则水银柱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继续指在36.5℃处。所以,妈妈一体温可能等于或者低于36.5℃。13.(2021珠海市文园中学)小海使用温度计进行“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拓展实验,如图甲中,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相应选项字母);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盐水凝固过程持续______min,此过程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B10不变【解析】(1)温度计的度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选B。(2)由图乙可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完全凝固完,经历了10分钟。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2。14.(2020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期末)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如图的形状。思考并回答:(1)DE段,海波是______态,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EF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____态,______热(选填“吸”或“放”);(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答案】液放固液共存放48【解析】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下降,处于液态;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凝固完毕,温度下降,处于固态。(1)从图象知道,在DE段温度不断下降,应是液体的放热过程,此时海波是液态。(2)EF段温度保持不变,是海波的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此时放热。(3)由于EF段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是48℃。15.(2021·黑龙江九年级)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应收集的证据是______。【答案】多种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加热时间、温度及对应的状态【解析】通常我们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去获得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由于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所以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我们需要多次进行多种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并收集多种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加热时间对应的温度及对应的状态,从而获得普遍的固体熔化规律。16.(2021江苏)如图所示,有人把不锈钢块放在冰箱冷冻后,放进杯子中给饮料降温。你认为相同质量的不锈钢块和冰块相比,哪种降温效果更好?为什么?______。【答案】冰块降温效果好,理由见解析【解析】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0℃不变;另外,熔化成水后,因水的比热容大于不锈钢,相同质量的水和不锈钢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故冰块降温效果好。17.(2021山东德州)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______°C;(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第3min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答案】45晶体不变固液共存【解析】(1)如图甲中温度计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该温度计的示数即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