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_第1页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_第2页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_第3页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_第4页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一、改革开放的依据1、现实依据就国内背景来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原有的生产关系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比较慢。就国际环境来看,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与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如果不进行调整和改革,就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伍。

2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4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与其性质基本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逐渐变得同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因此,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必然要发生社会变革来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5二、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从本来意义上说,所谓革命,就是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革命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手段,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而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的改良行动。它不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关系,不是经过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而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有领导有步骤的行动予以实现,通常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7(1)从改革目的看,邓小平把我国的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起着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的。革命打破并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同样起着打破和消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2)从改革对象和方式看,改革虽然不是对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不可能也不需要采取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激烈方式。但它也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科技文化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8(3)从改革的深度和结果看,改革是重新调整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它必然会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必然给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9

(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是对旧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深刻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第二次革命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原来的经济体制和与之相联系的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又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第一次革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了基础;第二次革命是使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与第一次革命一样重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可能是更加重要。10

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苏东国家来说,改革的出发点不是因为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弊端,而是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注定没有效率、没有前途的。因此,他们认为需要改革的不仅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的经济模式,而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目的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用被它们看作富有效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来取代没有效率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自然不是完善社会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否定。11

我国改革的出发点与苏东国家根本不同。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所以要进行改革,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定没有效率,而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所以有一个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体制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改革,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优越性能够始终一贯、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总之,两种改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12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十分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3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在改革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关系:第一,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才能保证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抵制那些以改革为借口去动摇乃至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和行为。第二,只有对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具体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都要把握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改革具体体制的关系,树立长期改革的思想。14

必须强调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一方面,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本身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经济技术方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主义优越性还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存在着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得以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5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改革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1980年1月。《邓小平文选》第2卷,250页。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生产力而适时改变,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等。

1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源自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17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18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并不意味着在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以后再进行其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也不意味着其他体制改革没有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19四、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20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一是在改革开放的性质问题上,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在对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上,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21如何认识“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三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目的。22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23六、对外开放的依据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一,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第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第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