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以S县郊为例13000字(论文)】_第1页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以S县郊为例13000字(论文)】_第2页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以S县郊为例13000字(论文)】_第3页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以S县郊为例13000字(论文)】_第4页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以S县郊为例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研究—以S县郊为例1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1.3研究现状 41.3.1国外研究现状 41.3.2国内研究现状 41.3.3发展趋势 61.4主要研究方法 61.4.1问卷调查法 61.4.2访谈调查法 61.4.3比较分析法 71.4.4归纳分析法 72相关理论基础 72.1失地农民 72.2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73陕西省S县失地农民社会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3.1陕西省S县失地农养老现状 83.1.1S县失地农民安置情况 83.1.2S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情况 83.1.3S县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情况 93.1.4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情况 93.2陕西省S县失地农民养老存在的问题 103.2.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 103.2.2养老保险金供给不足,缺乏监管 113.2.3征地补偿费、安置费低 124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与启示 124.1巴西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 124.2德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 145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建议策略 155.1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 155.2加强监督引导,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155.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16总结 17参考文献 18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研究—以S县郊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迅速扩大,失去上地的农民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再加上我国的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面临更加严峻形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亟需解决。木文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S县;保障1绪论1.1研究背景根据资料统计称,目前保守估计我国的失地农民大约为4000万。按此形势发展下去,在2020-2030年期间,则大约会有至少5450万亩土地会被征用,从而导致失地农民数量剧增,据估计可能为78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2009)。通过联合国提供的资料发现,目前城市化己经全球化,而那些因征地而被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在遭遇到养老、失业以及重大疾病等问题时,极易陷入生活困境,在此情形下,极可能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悲观情绪,并做出一些报复社会影响国家安定的恶性行为,进而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未来发展以及稳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若不能处理好失地农民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那么将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在短期会影响我国城市化持续有效的发展,随着时间的累积则可能积重难返,最后甚至有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是在近几年我国失地农民不断加大的社会背景下对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进行探究。本文是以我国土地农耕文化为根本发展基础的研究背景下,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因此,土地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它是农民基本生存的根本,农民可以依靠土地来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再者,我国目前仍未构建一个统一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地体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被迫剥夺了土地使用权,且逐渐进入城市中来生活,同时,又因其本身的因素导致其可能不能很好的在城市中生活,有的甚至只能靠得来的土地征用金来生存,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城市人的生活。所以,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失地农民的问题愈加严峻,甚至可能对社会安定有影响。最后,要更好的保护失地农民的切实利益,以期能保障自身的基本生存,是我们目前所需探讨的问题。1.2研究意义理论上来说,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以解决现行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体系,为最终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提供理论参考。现实上来说,研究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局面,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1.3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通过市场的途径来实现土地的交换,一般情况下,政府不会征用土地,但涉及到公共利益,政府也会征用农民土地,这就会涉及到土地产权、土地的利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就业等问题。(1)农民养老存在的问题Glasgow(2012)认为农村老人普遍存在着重视孝道的现象,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抚养自己,但他们的子女由于现代观念的影响,对于谁有责任照顾父母,却没有坚持传统的道德观念,很多子女都不想赡养老人。另一方面,农民通常都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健康状况比较差,由于经济状况不理想,难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致使身体营养不良。与城镇的老年人相比,农村的老年人收入更低,还面对较高的贫困率。最后,提及政府给予失地农民极低补偿而征用土地,但是政府根本不顾及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势必导致贫富分化差距拉大,发生暴力土地冲突,威胁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Milligan和Conradson(2009)认为解决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应该发挥志愿部门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年照顾的政策得到落实,还可以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形成老年人独立的生活区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农村的志愿部门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的志愿部门是农村老年人照顾的重要组织,它可以防止政策的短期调整和提高对老年人的服务质量,并且可以保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1.3.2国内研究现状(1)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研究杨维维(2014)认为,养老保障又名基本生活保障,实践中,为失地农民构建的养老保障模式主要有五种,即保障失地农民的“市民待遇”、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稳定和维护社会稳定、城乡一体化。吴娇、杨茂富(2014)认为在城镇化推进中,养老问题发生了巨大改变。第一,由于失地农民群体的社会生活急剧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挑战;第二,失去土地的农转非居民失去了自力更生的生活资料,土地养老不再可能;第三,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形成。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家庭的力量来解决农转非群体的养老问题。高杨(2013)认为由于各地区对于失地农民的保险补偿和经济补偿因为诸多原因缺乏严格制度化的管理,随意性比较强,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政府作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体,必须完善各项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要安置好失地农民、培训好失地农民、保障好失地农民,只有这样才能减缓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地方政府必须使其管理制度化,把失地农民的管理纳入民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去。马姗伊、李阳(2014)认为城乡的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明显的户籍分割,使农民在思想上就认为自己是“乡下人”,使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产生了一个天然分割,其称为带有明显的歧视,在一些待遇上,特别是在教育和养老方面,尽管现在城乡流动趋势开始增强,但农民权益缺失也较为严重。(2)我国失地农民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颜申申(2016)提出,家庭养老保障不确定因素较多;社保缴纳领取标准较低;养老保险资金管理不规范;商业保险参与度不高。马姗伊、李阳(2014)提出,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保障水平低;资金运营存在困难;保险费用测算不准;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弱化。段蕾(2016)提出,在实际的征地补偿分配中,补偿对象是乡镇政府、集体和农民,乡镇参与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是不合法的。第一,乡镇作为基层行政组织,不是土地的所有者,却不同程度的参与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第二,集体与农民之间存在分歧,集体和农民的自留地在使用方式上不尽相同,补偿金分配不一致。第三,失地农民之间的费用补偿混乱,没有明文规定,往往村与村之间的分配依据不一致,不同的依据就会产生矛盾。在征地补偿中获利最大的往往是政府。(3)完善失地农民养老制度的对策李克桥、林智宇、宋凤轩(2015)指出,为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的基本权益,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基础养老保险为主,失地农民年金、各种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补贴等为辅的立体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基金预算机制;提高待遇水平,理顺筹资渠道;完善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张媛(2014)提出,为保障失地农民进入城市之后的长久生活,应按照城市社区建设标准打造失地农民居住社区,在硬件设施上严格参照城市小区标准,在软件建设上,社区工作人员及办事机构应配备齐全,尽可能任用失地农民自己来管,既能增加就业岗位和劳动收入,又能就近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邬亚磊(2016)提出,建立个人账户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障模式促进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一般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的养老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险保障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实行“政府兜底型”的养老补充保障模式。1.3.3发展趋势对于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研究,从不同学者的研究和调查所总结的文献,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现实经济与国家政策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与探究,也是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以及农村养老问题方向的探索,但是学者们对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观政策方面,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考证。我们应该结合失地农民自身的特点,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1.4主要研究方法1.4.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失地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构成情况、就业情况、失地前后的收支情况、户籍变更情况等。第二部分是失地状况,主要包括失地的时间、数量、补偿方式和标准、补偿款的用途、征地中存在的问题等。第三部分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包括失地农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了解、是否建立了合作医疗、子女入学的情况是否得到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变化等。1.4.2访谈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共涉及以下问题:①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情况,包括补偿标准及到位情况、就业情况。②失地农民在被征地前后的生活情况及其行为变化,包括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家庭收入来源变化、家庭生活水平变化、对征地的看法、职业或生存方式的变化、养老情况等。③失地农民的需求状况。1.4.3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践启示的研究,能更好的吸取先进地区对于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经验教训,了解社会保障模式的构建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措施,为完善S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参考。1.4.4归纳分析法归纳总结陕西省S县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论文研究服务。2相关理论基础2.1失地农民农民把耕地作为一种基本职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失地农民是指,由于政府征用土地而失去部分或全部土地的,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的一种特殊的农民。农民失去土地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沙漠化,荒漠化等自然原因所造成农民无法继续耕作;二是被政府征用于修建道路,绿地公用设施或扩大城市城镇规模。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是经济、法律、政治体制、农民自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失地农民适应和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收入不稳定,文化价值观不一致,身心脆弱,农民自身的各种利益冲突等。大部分失地农民居住在大众城市郊区,小一部分还是住在农村,但是他们没有耕作的土地,因而不具有农民的实质意义。2.2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专门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金,防止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风险。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政府应尽快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农民的特殊性。由于农民和普通农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生活的流动面积,没有土地的农民的选择对未来生活区域的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不同地方之间流动,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凝聚力,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安全水平,等等,这些条件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连接和过渡,另一方面,失地农民是人事结构的复杂性,他们两个,未成年人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所以保险方案设计应注意系统的可行性,充分考虑农民的支付能力,适当减少个人缴费比例,建立多边融资捕获模式,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相关制度应相对稳定,逐步覆盖失地农民,提高总体规划水平。3陕西省S县失地农民社会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陕西省S县失地农养老现状S县隶属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县城距渭南市区63公里,距省会西安66公里,距北京1260公里。陕西省S县是中央领导习近平、习仲勋的故乡。S县也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著名的墨玉之乡、石刻之乡、陶艺之乡、奶山羊之乡、柿子之乡。S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早中熟苹果生产基地和酥梨、蔬菜、花椒、秦川牛、笼养鸡、生猪生产基地县。S县面积1242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3.1.1S县失地农民安置情况某种程度上,土地作为我国农民生存的主要依靠,而且还担当着一部分社会保障作用。而其保障功能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为失地农民提供一定的生活收益,再者,具有一定的资产增值价值;最后,其一定程度上可充当继承的财产。因此,土地也可称作农民自身参与到经济发展、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及用来规避各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护网。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包括:货币安置、留地安置、社会保障安置、招工安置等。货币安置是当前各地通用的一种效率最高的,简便易行的安置方式。虽然一次性货币安置对失地农民的财产进行补偿,能够满足失地农民多方面的需要,货币安置可以一次性地解决政府的补偿负担,这对政府来说也是有效很简单的方法。土地补偿费的标准为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10倍。3.1.2S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情况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民心工程,这既符合陕西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又符合陕西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水平较高,参保人数众多,对于陕西新农合怎么报销以及陕西新农合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都十分关注。全省新农合参合率将达到95%以上,人均筹资标准由2012年的300元提升到365元。其中,政府补助300元,个人缴纳65元,陕西新农合政策不断完善,陕西省再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障试点工作,新农合大病保障资金将从新农合新增人均筹资65元中列支,由新农合主管部门为参合人员统一购买,农村居民个人不缴费。2011年以来且S县人民政府加强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各乡和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们充分跳动广大农村村民的参保积极性,为参保失地农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让广大失地农民更好更快的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广大农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是按照缴费标准由县财政、村财政、农民个人共同承担5:3:2的原则。目前,缴费年满15年而且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从2010开始每人每月发放100多元。且S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任务目标是,以坚持和完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模式,提高农民个人的缴费能力,形成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建立政府和集体为主导的多元化的筹资模式,积极防范各种风险,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确保农村社会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扩大社会养老金的来源渠道,认真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能力,建立形式多样,覆盖全部农民的,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3.1.3S县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情况2016年且S县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筹资标准是365元,其中,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缴费65元,政府补助300元。据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分为:大病统筹基金、门诊统筹基金、风险金三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比例为大病统筹基金占77%-80%,门诊统筹基金占20%,风险金占3%。风险金分三年提取,到10%后不再提取。3.1.4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情况S县人民政府以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维护民生为重点,促进民生工作,积极做好全县失地农民的培训和就业工作,确保S县良好的稳定就业形势。2010年以来S县人民政府在就业和再就业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扩大就业门路,努力增加更多的再就业岗位,提高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实现他们重新到工作岗位上。2016年全县内实现城镇新增的就业人员总共1429人,培训农民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人数423人。S县人民政府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上下功夫。同时,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人数。3.2陕西省S县失地农民养老存在的问题3.2.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目前S县的经济基础薄弱,国家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农民的参保能力也有限,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民缺乏稳定经济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满足广大农民基本需要的基础设施比较淡薄。S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工作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在制度本身和实施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陕西农村基本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但总的来看农民尤其是在生活上遇到巨大困难的失地农民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得非常缓慢,保障水平普遍很低、体制不健全、覆盖面窄、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加的保障需求。(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狭窄。由于陕西农村人口收入水平较低,农民的教育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观点。所以,他们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积极性普遍很低。有些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持否定的态度,他们总是把社会保险与乱收费混在一起谈。还有陕西有些地区有些年轻人认为,他们的父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自己不孝顺和软弱的表现。有些农民对社会养老、医疗保险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因此,他们的投保积极性较低。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农保办公室刚刚成立,编制问题没有解决好,受到经费不足、收入低、工作环境条件差等因素的困扰,结果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做得不踏实,这对社会保障的普及和推广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各地失地农民的参保率较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大部分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民。(2)缺乏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缺乏标准化、标准化、规范化、组织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加快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立法,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关键问题是价值。(3)农民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对社会保障的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交通运输不方便,与外界缺乏交流。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情况不理想。由于比较封闭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较浓厚,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对社会保障持一种怀疑,不信任的态度。3.2.2养老保险金供给不足,缺乏监管失去土地的农民生产得不到足够的征地补偿,同时在养老保险费用负担条件过高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担保,然后引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组织是困难的。失地农民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脆弱的群体,在农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不下降的情况下,在消费少的情况下,限制了征地补偿,严重限制了其养老保险的消费能力。一次性支付几万元人民币使农民难以承受,而那些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如果失去土地,他们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钱。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一直在减少,所以空帐的风险也在增加。可以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水平低已成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最大障碍。作为主要的支持政府,承担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负担很重,经常有很大的困难,土地征用时,基础设施、公共福利,政府不能土地远离这部分土地,资金缺乏作为一个整体是非常致命的问题。从失地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获得了较低的安置津贴,这在缴纳保险费后很少给予,而且缺乏保险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民的贡献。在集体贡献部分,由于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该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够好,无法支付村民的工资。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保护伞,但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仍在建设中。从实施情况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仍然需要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实施空间非常小。这些将导致失地农民的养老金保障。如果问题的资金来源得不到解决,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也不会痊愈,最终会导致严重的支付危机。此外,对于资金具体运营、管理以及监督,政府在实践中尚未作出有效的规定。虽然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够2个月的支付以外,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但是目前我国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以往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征地补偿款的监督存在严重的疏漏,款项分配不公开透明,个别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截留征地补偿款的问题时有发生。征地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操作过程的环节较多,工作中涉及到的必要管理费用和人员也较多,在缺乏有效的系统内外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一旦政府出现牺牲失地农民的利益为自己谋求私利的违法违规行为,势必会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落实产生严重的影响。3.2.3征地补偿费、安置费低显然,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城市养老保障水平有很大差距,和许多农民在土地征用前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城市低收入人群,但他们的土地征用后养老基金或补贴,成本不低,所以它将导致失地农民心理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需要解决。征地补偿费、安置费是否合理对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征地补偿安置费的高低直接影响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当前对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主要有三方面构成:对失地农民进行相关费用的补偿,第二,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的补助,第三,对上地的地面附着物以及青苗的费用补偿。这些补偿难以维持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活,购买商品房后,农民的补偿费用往往所剩无几,再加上子女教育、医疗等费用支出,农民的生活压力很大,往往没有精力去考虑养老保险问题。4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与启示4.1巴西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巴西位于南美洲,是一个拥有2亿人口的大国。与中国、俄罗斯、印度一起成为金砖四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巴西的养老制度是由工业部门的早期多样化发展到工人、公务员、农民的养老金保障三种方式和纵向并行发展。在系统的早期建立,巴西的细分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行业的员工建立养老金计划,在同一行业公司的养老金计划中有更多的细分可能存在差异。其原因是为了加强行业的权威合作。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不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同行业的劳动权益、不同社会各界对社会的不同影响。因此,巴西开始改革养老金制度。1988年通过全国社会保险制度,巴西(主要包括各级公务员)、个人保险(包括公司职工和农民)和三种自雇保险制度,批准了一部新宪法。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多元化发展最终以产业分割的形式与养老保险模式相比较。巴西的养老保障形式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他们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这种形式现主要应用在农村地区解决贫困人口的养老问题。因为这种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成效,因而受到不少国际组织的关注,比如ILO(国际劳工组织)、ISSA(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等。主要包括有两个主要的项目,一个是农村年金计划。1971年,巴西政府废除了一项拯救农场工人的计划,希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养老金问题。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农村职工社会保障基金,并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资金,同时发展计划扩大购买黄金农民和渔民。该计划的目的是从政府税收和国家债务中筹集资金,这些资金由该家族的负责人提供资金。1992年巴西宪法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养老金计划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些变化,包括减少线得到养老金,扩大范围的资格,取消限制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此外,养老金的数量平均最低工资水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人口再分配社会保障基金的协调,对解决贫困农民捐赠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社会救助年金计划。自1993年以来,巴西政府推出了一项新的社会救济养老金计划。该计划针对的是农村地区67岁或以上的穷人,他们贫穷或无法照顾自己。确定贫穷的标准是看一名参与者的人均收入是否低于法定最低收入的25%,如果它低于这个基线,就可以列入年金计划。政府将承担该项目的所有救援资金,由国家社会保障协会负责运营,该协会将有资格每两年重新评估一次。这个计划自从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穷人带来了救济,也保障了更多的人的生命。这项计划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农民的安全,减少农村地区的贫困。然而,由于巴西和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数量超过两层非缴费养老金是相同的类型,可能在巴西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养老金的问题,也影响到低收入者的数量来捕获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因此,政府的援助,也需要多加考虑。巴西政府提倡小型社区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国家资助的养老服务针对的是居无定所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顾的老年人以及低保老年人。除了自建的民间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外,政府还将提供一定的补贴,对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养老机构来说,政府是监管的角色,而不是给予补贴。4.2德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的养老保险法,自1880年以来,德国开始探索养老保险制度,通过了“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法”,开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征程。在最初,这项担保针对的是残疾人和与生活抗争的老年工人。然后,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型是针对独立农民的。德国分别在1951年、1957年和1995年分别颁布了《农民养老保障法》、《农民老年救济法》和《农业社会改革法》,所有改革的方式都标志着德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从形式到完整的过渡。从为农民设计的养老福利,到养老保障的所有农民,解决女性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从强制性的特殊养老金制度到社会保险的正式进入,德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已经跨越式发展。此时,德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两大系统和六个子系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农民的养老保障是独特的。德国农民的养老金保障具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独立的,而不是与其他机构的冲突。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德国有独立的农民养老保险,并为他们设立了特殊的养老保险,其次是完善立法和政府的适当支持。从德国到养老保障的探索,每一步的重要进展都是由一项特殊的法律作为支撑,第三是自我管理,让农民充分参与到他们的直接参与中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养老保障具有双重功能,保证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合作。德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是:首先,从支付对象、农民和家庭参与农业和林业,应积极参与依法参与保险。但特别是农民聘用的职工不包括在保险范围内,其养老保险应属于职工法定养老保险范畴。其次,从资金来源,农村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度,主要依靠个人捐款和政府补贴。政府对基金的补贴占了很大比例。而保险费率标准有法律统一规定。在养老金支付方面,德国农民必须满足他们的年龄、等待时间和农民放弃耕作。一般来说,养老金主要是通过钱来支付的,只有一个特殊的好愿望,可以用实物代替支付。主要的选择是帮助农民和家政。设立养老保险机构的,实行特殊的自治管理,在地方行政部门的监督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本组织下,大会和董事会的设立应负责管理有关机构的财务问题和人员调动。政府只会监督而不干预。5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建议策略5.1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的征地补偿制度有利于资源的配置,有利于保证分配正义。农民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受到损失,公众应当一起来承担保证他们基本生活。一个健全和完善的补偿制度能够给被征地的农民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由此保证农民被征地之后能够得到相应的保护。政府征收农民的土地过程中,一般采取货币补偿方式,这一次性的解决政府承担,但忽略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政府不仅要完善补偿内容,还要扩大补偿范围。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是失地农民产生的主要原因。征地过程中政府必须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收土地而降低,加强对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安置和征地补偿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加安置补助费。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政府应该将失地农民纳入到城镇就业体系中,并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和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失地农民,应该把他们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部门要尽快提出建立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性对策建议。进一步落实和纠正土地市场秩序,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依法实现征地意愿和赔偿。如果有强制征用土地的情况,政府应该征求农民的意见,而不是在农民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强制征收土地。目前,S县社会保障基金发展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政府也承担不了全部费用,因此要使失地农民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必须改变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基金,为保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丰富补偿方式,健全征地补偿分配制度。5.2加强监督引导,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法律规范是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制度不健全、立法滞后、监管乏力,尚没有一套统一的、专门的针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实施办法。因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有法可依,进行行之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还应建立并完善失地农民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制度,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定期为失地农民开展培训,增强他们的参保意识、法制意识,为他们提供咨询援助,引导他们形成依靠法律法规来保证自身权益的自觉性。而良好的法规政策只是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否将政策贯彻落实,才真正决定了最终效果如何。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内、外监督体系才能保证各项程序、制度彻底得到贯彻落实。政府应任命一个专门的监察部门,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财务公开、信用、绩效评级等方式密切关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构的财务状况、业务执行水平以及运营情况。从审计、监察、纪检等多方面协调一致地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政府合法、合理行政以及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实现。无论是社会养老还是家庭养老,其前提条件就是失地农民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说之前农民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土地,那么征地后,失地农民家庭养老的基础,就是就业。而失地农民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并得到合理的报酬,那么家庭养老,就会没有了保障。因此,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关键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即是发展失地农民的就业。建立健全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失地农民的劳动素质、知识水平以及就业竞争力,不断引导失地农民从思想上、素质上全面提高,破除从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并教育失地农民,从观念上彻底转变。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及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及失地农民自身清楚的了解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从而将政策的积极效应发挥到极致。5.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应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进征地补偿办法,上地征用补偿要对失地农民上地财产权益补偿,还要对上地用途转变后地价增值给予相当程度的补偿。为了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成本,降低农民的生活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