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历史内容索引课时导学知识梳理重点研习课时导学[目标素养]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表现,分析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理解经济发展与当时政治、文化生活的关系3.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析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知识概览]知识梳理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

春秋五霸

”。

(2)“战国七雄”①诸侯国间: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

战国七雄

”。

②诸侯国内: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2.华夏认同

原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

华夏

内容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也产生了

华夏认同

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状况(1)冶铁技术出现,

铁制农具

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

都江堰

、郑国渠、芍陂(què

bēi)。

(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货币

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2.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2)概况: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

君主专制

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3)商鞅变法

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出身:孔子是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

(2)主张

政治核心观念是“仁”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礼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

礼乐制度

,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教育以“

有教无类

”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文献整理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

论语

》当中

2.老子(1)出身: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主张世界观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方法论老子的思想还包含着朴素的

辩证法

,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政治观在政治上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四、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政治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

士阶层

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文化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士人的活跃推动了

学术文化

的繁荣

2.诸子百家的思想或影响(请连线)3.影响(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

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2)百家争鸣不仅为新兴的

地主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重点研习一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材料】

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使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摘编自王建国《西安历史地理略论》等【思考探究】阅读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民族关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素养解读】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华夏认同趋势进一步加强,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重难归纳]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领先,自称“华夏”,称居住在其四周的各族为夷、蛮、戎、狄。2.戎狄蛮夷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为口号号召与之斗争,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3.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跟踪训练]1.“华夏”一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B.传统政治秩序逐渐解体C.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民族认同观念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C项正确;各族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与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无关,与传统政治秩序的解体无关,与民族认同观念的产生无关,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二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材料】

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守”,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非兵羞战、仁义说成“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据《史记·商君列传》等整理【思考探究】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众说纷纭。根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提示:评价:商鞅变法实行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确立新的社会秩序,但同时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但对商业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素养解读】应该辩证地看待商鞅变法的效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方面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素养。[重难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1.特点(1)涉及面最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改革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十几年。(4)成效最明显: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作用(1)经济: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2)政治: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跟踪训练]2.《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