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1页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2页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3页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4页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第一节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第二节早产儿的护理第三节新生儿窒息的护理第四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第五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第六节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七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得护理第八节新生儿脐炎的护理第九节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第十节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第一节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定义: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在2.5~4.0kg的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⑴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⑵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⑶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1.根据胎龄分类早产儿足月儿过期产儿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⑴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4.0kg的新生儿。⑵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kg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⑶巨大儿:出生体重>4.0kg者,包括正常者和有疾病者。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巨大儿正常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⑴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⑵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我国习惯上将胎龄以足月儿体重在2.5kg以下的新生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引起。⑶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包括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正常新生儿的特点1.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较浅,频率较快,40次/分左右。

2.循环系统: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平均120~

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3.消化系统:(1)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2)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3)生后10~

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约2~

3天过渡到正常粪便。

4.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所以新生儿缺氧时往往紫绀不明显。白细胞总数较高,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生理特点5.泌尿系统:(1)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若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2)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3)排磷功能较差,易导致低钙血症。(4)肾对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不足,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6.神经系统(1)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兴奋性低。(2)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约在3、4腰椎下缘,故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3)出生时已具有暂时性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可呈阳性。7.免疫系统: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数月后逐渐消失。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8.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易散热。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室温过高时,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出现发热称“脱水热”。胎粪一.新生儿喂养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能够提供6个月以内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初乳是孩子的第一次免疫,能减少孩子患感染性疾病。母乳可促进孩子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乳的消化、吸收、利用。母乳可促进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母乳可减少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母乳喂养儿生后1~2年生长正常,可减少成年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的几率。保证新生儿充足乳汁的措施: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不给新生儿其他的辅食及饮料,做到纯母乳喂养是保证新生儿得到充足乳汁的关键。二.皮肤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应每天沐浴,检查室温在26~28℃以上,关闭门窗,水温39~41℃左右,先放凉水,后放热水。动作轻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损伤。沐浴时勿使水进入小儿耳、鼻、口、眼内。正常儿臀部护理:1.选用柔软吸水性良好、大小适中的尿布,每次喂奶前、排便后及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2.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或用婴儿护肤湿巾从前到后擦拭干净,并涂护臀膏。3.保持臀部干燥,尿布必须包裹整个臀部和外阴,经常查看尿布有无污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换。4.尿布不可过紧、过松,不宜垫橡胶垫或塑料布。三.脐带护理沐浴后的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前拿掉脐纱,脐部可以用清水洗。每天沐浴后,用消毒干棉签蘸干脐窝内的水分及分泌物。再以棉签蘸酒精溶液消毒脐带残端、脐轮和脐窝。保持脐带干燥,不要用脐纱包扎脐带。尿布的上端勿遮挡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可用干净的衣物轻轻盖住脐部。脐带脱落后的护理。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酒精消毒脐部直到分泌物消失。四.新生儿保暖1.分娩室新生儿保暖(1).分娩室温应该在26~28℃之间新生儿出生后放在辐射台上保暖。(2).给新生儿擦干,出生后将新生儿放在温暖干净、干燥的布单上,用毛巾擦干新生儿的全身和头发,去掉身下湿布单。(3).皮肤密切接触:出生后,产妇和新生儿尽可能皮肤密切接触。2.母婴同室新生儿保暖(1).保持室温在22~24℃为宜。母婴注意保暖,如果室温偏低,加盖被子或进行母婴皮肤密切接触。(2).给产妇讲解新生儿保暖的重要性。(3).皮肤接触后立即给新生儿穿上衣服,包裹被子,戴上帽子。(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没有合并症则母婴不能分离。(5).每4小时检查一次新生儿,并评价保暖保暖情况,如果新生儿冷,体温不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应加盖毯子,或让新生儿和产妇睡在一起,拥抱新生儿。半小时后再评价。(6).应在出生6小时后给新生儿洗澡。沐浴室温度在26℃以上。水温39-41℃为宜。洗澡后立即擦干。(7).不要给新生儿包裹太紧使其手脚能够活动。五.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日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2.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日最重,10-14日消退,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3.生理性乳腺肿大:女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5日,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因胎内母体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到胎儿体内,出生后这些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所致,多于2-3周消失。4.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血液,持续1-3日后停止。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一般不必处理。5.口腔内改变: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体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到数月逐渐消失,不需处理。乳腺肿大假月经练习题1.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A.出生体重不足3000g者B.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DC.出生体重不足2000g者D.出生体重不足1500g者E.出生体重不足1000g者2.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占体重的BA.2%~5%B.3%~9%C.5%~10%D.2%~15%E.7%~20%3.小婷,女,6天,护士喂奶时发现小婷口腔黏膜的上腭中线和齿龈上有黄白色小斑点,此时应A.挑破B.无需处理C.手术切除D.外擦制霉菌素E.积极抗炎治疗4..女,日龄5天,食欲及精神较好,母亲在给其换尿布时发现其会阴部有血性分泌物,你考虑是A.生理现象B.肉眼血尿C.尿道出血D.回肠出血E.直肠出血BA5.患儿女,15天,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体重3.2kg,家长询问小儿室内应保持的湿度,护士告知正确的是A.30%~40%B.40%~50%C.55%~65%D.65%~70%E.70%以上6.患儿男性,出生8小时,对婴儿提供的护理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入室后了解Apgar评分情况B.观察排尿、排胎便时间C.持续仰卧位,颈部前屈D.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E.选择母乳喂养CC7.一足月男婴,刚出生,小儿家长询问护士早吸吮是什么?护士正确的指导是A.出生后20分钟内B.出生后30分钟内C.出生后45分钟内D.出生后60分钟内E.出生后2小时

B8.胎龄39周出生,出生体重2800g,身长50cm,皮肤红润,胎毛少,足底纹理较多1.该婴儿最可能是A.早产儿B.足月儿C.月小样儿D.过期产儿E.大于胎龄儿9.该婴儿穿衣、包裹棉被时中性温度为A.20℃B.24℃C.28℃D.32℃E.36℃BB足月儿、早产儿的外部特点

足月儿早产儿哭声肌张力1响亮良好低弱低下皮肤2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胎脂多皮肤红嫩、水肿,发亮,皮下脂肪少,毳毛多,胎脂少头发、头围分条清楚,头围34cm乱如绒线,头相对大耳廓3清楚,耳软骨发育良好不清楚,耳软骨发育差乳腺结节4有,结节>4mm,一般为7mm无,结节<4mm指、趾甲过指、趾端未达指、趾端,指甲软足纹5遍布整个足底足纹稀少外生殖器6男:阴囊皱襞多,睾丸已下降至阴囊女:大阴唇覆盖小阴唇男:阴囊皱襞少,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女: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皮肤

红润,皮下脂肪丰富,毳毛少早产儿绛红,水肿,发亮,毳毛多足月儿外观

耳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足月儿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舟不清早产儿乳腺早产儿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足月儿乳腺结节>4mm,平均7mm足纹早产儿足纹少足月儿足纹遍及整个足底外生殖器(男)足月儿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早产儿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外生殖器(女)足月儿大阴唇遮盖小阴唇早产儿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第二节.早产儿的护理1.环境:室温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湿度55%~65%2.保暖:体重小于2kg,放置暖箱中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越高,维持体温在36.5-37℃,头部应带绒布帽,每日测体温6次。3.合理喂养:体重在1.5kg以上无青紫的患儿,可以在出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可在6-8小时喂奶,以母乳为佳,无母乳实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奶后应右侧卧位。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越短。4.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容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3%,吸氧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发生氧中毒。5.预防出血:新生儿和早产儿容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肌内注射维生素k1,连用3天,预防出血症。6.预防感染:脐带未脱落之前,沐浴后可用安尔碘或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制定严密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7.密切观察病情1.早产儿,男,胎龄34周,生后第2天,家长向护士咨询护理知识,下列哪项是护理中最重要的A.隔离B.保暖BC.给氧D.防窒息E.预防感染2.早产儿,男,胎龄33周,呼吸不规则,稍发绀,医嘱给氧治疗,请问常用氧气浓度为CA.10%~20%B.20%~30%C.30%~40%D.40%~50%E.50%~60%3.某婴儿,胎龄32周出生,体重2000g,为预防出血症,应给该患儿补充E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K4.患儿女,15天,早产儿,母乳喂养,每天8次~10次,体重3.2kg,家长询问小儿室内应保持的温度,护士告知正确的是DA.16℃~18℃B.20℃~22℃C.22℃~24℃D.24℃~26℃E.26℃~30℃5.一早产儿,女,胎龄32周,生后第3天,体温39℃,呼吸不规则,有呼吸暂停现象。1).正确的降温措施是DA.冰枕B.醇浴C.退热药D.散开包被E.冷盐水灌肠2).给患儿输氧时须注意EA.持续吸氧B.高浓度氧C.呼吸机给氧D.吸氧浓度不宜过低E.吸氧时间不宜过长第三节.新生儿窒息定义: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表现1.轻度(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2.重度(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及时抢救,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如果发生窒息要及时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护理措施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粘液及羊水,并用吸痰管吸出新生儿咽部粘液和羊水,动作轻柔。B(建立呼吸)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应进行正压人工呼吸,频率是40~60次/分,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若心率<60次/分,应进入下一步胸外按压。C(维持正常循环)胸外按压:使新生儿仰卧于硬垫上,垫上肩垫,颈部轻度仰身,用拇指或双指法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1/3部分,每分钟按压100次,按压深度为胸廓下陷1-2cm。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E(评价)复苏过程中要每30秒评价新生儿情况。2.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胎儿出生后应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3.复苏后护理:加强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4.对母亲的护理提供情感支持。1.新生儿轻度窒息的临床表现,下述错误的是DA.Apgar评分6分B.心率100次/分C.肌张力好D.叹息样呼吸E.全身皮肤呈青紫色2..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娩出一足月女婴。经抢救后Apgar评分7分,被送入新生儿抢救室继续观察。对该新生儿复苏后护理,不妥当的是CA.继续给氧B.安置侧卧位C.按常规给予沐浴D.重点观察呼吸、心率、面色E.按常规给予抗生素和维生素K3..足月女婴,出生时Apgar评分2分,诊断为重度窒息,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频率为CA.120次/分B.110次/分C.100次/分D.90次/分E.80次/分4.一男婴,医生诊断为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时,下述哪项不属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程序EA.药物治疗B.建立呼吸C.清理呼吸道D.维持正常循环E.产后半小时母乳喂养第四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定义: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因:(1)缺氧原因: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因素。其他有反复呼吸暂停、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肺部疾病。(2)缺血原因:心脏骤停或严重的心动过缓、严重的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改变及张力变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度

临床表现

分度

轻度中度重度意识过度兴奋嗜睡、迟钝昏迷肌张力正常减低松软拥抱反射稍活跃减弱消失吸吮反射正常减弱消失惊厥可有肌阵挛常有多见或持续中枢性呼吸衰竭无有严重瞳孔改变正常或扩大缩小、对光反应迟钝不对称、扩大或对光反应消失前囟张力正常正常或稍饱满饱满、紧张病程及预后症状在72小时内消失,预后好大多数患儿14天内症状消失可能有后遗症病死率高,多数在一周内死亡,存活者多有后遗症辅助检查1.头颅B超、CT检查(合适的时间为生后2-5天)及磁共振成像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PK-BB)增高,此酶是脑组织损伤程度的特异性酶3.脑电图治疗原则1.支持治疗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维持有效血流灌注。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肝功能不良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遵医嘱应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3.控制脑水肿可给予呋塞米或甘露醇。护理问题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系统损害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等。2.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神智、肌张力、前囟张力、瞳孔、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3.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4.有功能障碍者,固定肢体在功能位,病情平稳后,早期开展动作训练,给予感知刺激的护理干预,促进脑功能的恢复。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主要是A围生期窒息B肺炎C病理性黄疸D新生儿硬肿症E新生儿低钙血症2.早产儿,男,日龄1天。有窒息史,主要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张力低,惊厥,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可能出现脑损伤的部位是A脑室周围白质B大脑前脚C大脑皮质

D大脑矢状窦E大脑基底节

AA2)欲行CT检查,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A出生后1~6天B出生后2~5天C出生后1周左右D出生后10天E出生后2周左右3)控制惊厥的首选药物是A苯巴比妥B地西泮C水合氯醛D氯丙嗪E丙戊酸4)该患儿病情平稳后,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护理是A固定肢体在功能位B维持氧饱和度的稳定C保持足够的热量供给D减少探视次数E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BAE第五节新生儿颅内出血定义:缺氧和产伤引起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性疾病。临床特征:窒息、兴奋或抑制症状相继出现。病因:1.缺氧:多见于早产儿。

2

产伤:多见于足月儿。可因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产程过长、吸引器或产钳助产、负压吸引助产等。

3其他:高渗液体快速输入、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操作时对胎头按压过重等。临床表现:1.意识改变: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昏迷等2.眼征:如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等。3.颅内压增高:如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4.呼吸改变:如呼吸增快、减慢、不整、暂停等5.肌张力:先高后低6.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7.其他:黄疸和贫血等。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急性期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出生24小时内脑脊液糖定量降低。

2.CT和B超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治疗要点1.支持疗法: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2.止血及对症处理(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或侧脑室引流。护理措施1.绝对保持安静,减少噪音。使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护理操作要轻、稳、准,抬高头部15-30°,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和刺激。2.少量多餐,保证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记24h出入量。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药、止血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皮肤弹性、粘膜湿润的程度等。1.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AA窒息B剖宫产C产钳助产D输入高渗液体E原发性出血性疾病2.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键措施为CA生后及时吸氧B及时注射维生素KC加强孕产期保健D保持安静少搬动E生后积极建立呼吸3.患儿,2天,因哭闹不安,抽搐入院,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惊扰B.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C.经常翻身,防止肺部瘀血D.头肩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E.喂乳时应卧在床上,不要抱起患儿第六节新生儿黄疸定义: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85~

129μmol/L(5~7mg/dl)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胆红素8.8mg/kg.d,成人3.8mg/kg.d2.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Y/Z蛋白少,形成和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4.肠肝循环的特性:出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一.生理性黄疸: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d开始出现,5-7d最明显,10-14d消退,早产儿可延迟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表现: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腿部及口腔黏膜比较明显,患儿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二.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h);②程度重,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④血清胆红素,超过205μmol/L(12mg/dl)⑤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新生儿黄疸分类

特点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黄疸足月儿早产儿足月儿早产儿出现时间2-3天3-5天生后24小时内(早)高峰时间4-5天5-7天消退时间7-10天2-3周黄疸退而复现持续时间≤2周≤4周>2周>4周(长)血清胆红素μmol/L<221<257>221>257(高)

mg/dl<12.9<15>12.9>15每日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85μmol/L(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一般情况良好相应表现原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病因复杂病理性黄疸的病因1.感染(1)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产程中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2)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2.非感染: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胎粪延迟排出、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药物性黄疸(维生素K3)、其他(低血糖、缺氧、酸中毒等)1.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常在24小时内出现ABO血型不合多见于母为O型血,子为A或B型。Rh血型不合多见于母为Rh阴性,子Rh阳性者,第一胎不发病。2.胆道闭锁:黄疸在生后1-3周后出现并逐渐加重,肝脏进行性增大,质硬,大便为陶土色。3.母乳性黄疸:患儿一般生长发育情况良好,仅有黄疸,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4.胆红素脑病: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的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又称核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症状:首先出现反应低下,肌张力下降,吸允力弱,12~24小时后出现肌张力增高,发热、抽搐,呼吸不规则,尖叫,抽搐等。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μmol/L(12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等可鉴别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治疗要点: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血清胆红素,根据病情,适当输入血浆和血清蛋白,应用蓝光疗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2.潜在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皮肤、巩膜、黄染程度,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表现。大小便的次数、量、性质及颜色,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2.尽早开始喂养,促进胎便排出。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3.采用蓝光照射疗法护理。4.遵医嘱用药,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蓝光治疗1.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为A新生儿胆道狭窄B新生儿胆汁粘稠C新生儿胆囊较小D生后过多的红细胞破坏

E肝脏形成胆红素能力强2.关于生理性黄疸描述错误的是A早产儿可延迟3周消退B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C表现为食欲下降,哭声低弱D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E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μmol/L3.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者应首先考虑A母乳性黄疸

B新生儿肝炎C新生儿败血症D新生儿溶血E先天性胆道闭锁DCD4.患儿生后7天,母乳喂养。吃奶好,皮肤黏膜黄染。查体:T36.8℃,P132次/分R40次/分,精神、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血清胆红素153μmol/L。应采取的措施是:A蓝光照射B输血浆C准备换血D口服强的松E不需处理5.患儿20天,于生后4天出现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持续升高而就诊,一般状态良好,医嘱改喂牛奶3天黄疸明显下降,该患儿可能为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溶血C母乳性黄疸D新生儿败血症E先天性胆道闭锁EC6.患儿,出生16小时,皮肤巩膜黄染,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蓝光疗法时应A.裸体B.裸体、戴眼罩C.穿单衣、系尿布D.穿单衣、系尿布、戴眼罩E.裸体、系尿布、戴眼罩7..新生儿,生后10小时,发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精神差,查血清胆红素155μmol/L,其他未见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生理性黄疸B.先天性胆管阻塞C.颅内出血D.败血症E.溶血症EE8..患儿女,生后7天,近日来皮肤发黄明显,来医院就诊。查体:T36.8℃,P132次/分,R40次/分,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诊断生理性黄疸。正确指导是A.给予白蛋白注射液B.给予光照疗法C.多晒太阳,减轻黄疸D.注意保暖,多穿衣服E.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胎便排出E9..患儿,男,3天,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2天,加重1天而入院,血清胆红素300μmol/L。可能的诊断为A.生理性黄疸B.病理性黄疸C.新生儿肝炎D.母乳性黄疸E.新生儿败血症10.患儿,女,3天,出生后20小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2天来黄疸逐渐加重,测血清胆红素310μmol/L。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A活动无耐力B.知识缺乏C.皮肤黏膜受损D.营养失调E.潜在并发症:高胆红素脑病BE第七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定义:是新生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肿、低体温的一组疾病。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以早产儿发病率高。病因:与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缺氧、窒息等可能有关。临床表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皮肤的特点是:硬肿1.一般表现:早期食欲不振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慢,尿少。2.低体温:指体温<35℃,严重者<30℃,腋温-肛温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可以不出现低体温。3.皮肤硬肿: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为对称性,顺序依次为小腿、大腿外侧、臀部、面颊、上肢、全身。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4.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减慢,微循环障碍,严重时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肾衰竭等。5.硬肿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常与硬肿发生的范围有关。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新生儿硬肿面积计算方法治疗要点:复温、支持疗法、合理用药、对症处理。护理问题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棕色脂肪少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水肿、局部循环不良有关3.营养失调;与喂养困难有关4.潜在并发症:DIC护理措施1.复温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复温(首要措施)。①肛温为>30℃

,腋温-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提高温箱温度1℃,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于6~12h恢复正常。1.复温原则:②肛温≤30℃

,腋温-肛温差为负值的重症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其肛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暖箱温度1℃,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于12~24h恢复正常;③如无上述条件者可采用母亲怀抱、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升至60℃)、热炕、等保温复温,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2.合理喂养:提供能量和水分,保证足够热量供给。3.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性。4.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及硬肿范围,记录出入量。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1.关于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新生儿进食少,释放能量不足AB.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体温低时易于凝固C.新生儿期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完善易致散热与产热之间失去平衡D.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嫩,血管多,易于散热而致体温低下E.早产儿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贮备力差,易发生硬肿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皮肤硬肿发生的顺序是AA.下肢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身B.臀部一面颊一下肢一上肢一全身C.上肢一臀部一面颊一下肢一全身D.面颊一臀部一上肢一下肢一全身E.面颊一下肢一臀部一上肢一全身3..患儿,女,出生后5天,诊断为新生儿硬肿症,肛温34℃,腋温35℃,复温时先将患儿置入暖箱温度为BA.29℃B.30℃C.31℃D.32℃E.33℃

4..男婴出生3天,35周早产,急产于家中,生后12小时开始体温不升,两下肢皮肤发硬且渐进至大腿外侧,皮肤呈大片状硬肿。该患儿皮肤硬肿的发生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A.棕色脂肪少B.早产,体温中枢调节差EC.寒冷D.哭闹E.摄食少,热量不足5.患儿男,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后5天,两日来发现患儿不哭,拒乳、反应低下。体温34℃,双面颊、肩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考虑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是

A

A.复温,逐渐调高暖箱温度,使体温逐渐达36℃左右B.滴管或鼻管喂养,开始80cal/(kg.d),以后逐渐调至正常所需热卡C.补液10%葡萄糖及生理盐水60mL~80mL/(kg.d),糖盐比为4∶lD.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防治感染E.地塞米松静滴,每次0.5mg~lmg/kg,1次~2次/日6.男婴,胎龄35周,出生6天。因低体温、反应差、拒乳、尿少、双小腿外侧皮下脂肪变硬入院。该患儿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DA.维持有效呼吸B.遵医嘱用药C.合理喂养D.积极复温E.预防感染7..患儿男,早产儿,胎龄35周,出生后5天。2日来发现患儿不哭,拒乳、反应低下。体温30℃,双面颊、肩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属重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其损伤的面积为E

A.5%~10%B.10%~15%C.20%~30%D.30%~40%E.大于50%8.患儿女,早产儿,胎龄33周,出生后6天,近3日患儿哭声减弱,活动减少,拒乳、反应低下。体温29℃,双面颊、肩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属重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恢复正常体温需要时间是A.1小时~2小时EB.2小时~4小时C.4小时~8小时D.8小时~10小时E.12小时~24小时9.患儿,出生胎龄33周,日龄4日。生后第2日开始吃奶不好,吸吮无力,哭声低微。体格检查:体温29℃,精神差,皮肤冰凉,下肢及臀部皮肤硬肿。如采取暖箱复温应测量体温A.每半小时1次BB.每小时1次C.每2小时1次D.每3小时1次E.每4小时1次

第八节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定义:新生儿脐炎是指断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原菌:致病菌种类较多,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2、感染途径:断脐时或生后处理不当而引起临床表现轻者:可见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发红,脐部残端有少量液体渗出。重者: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有脓性分泌物多并有臭味。炎症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败血症等疾病。轻症:除脐部有异常外,一般情况良好重症:可有吃奶少、发热等表现辅助检查:重症者白细胞增高,脐部分泌物培养阳性。(必须有脐炎表现)治疗原则:清除局部病灶、对症、支持治疗,选用适宜抗生素。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败血症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脐部损伤有关护理措施1.彻底清除脐部及脐周皮肤,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轻者可用安尔碘或0.5%碘伏及75%酒精,每日2~3次;重度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2.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内的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3.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炎症明显者可外敷抗生素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1.患儿女,4天。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6℃,脐部红肿伴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新生儿脐炎,局部皮肤常用的消毒药物是CA.30%酒精B.95%酒精C.0.5%碘伏D.3%双氧水E.0.1%新沽尔灭(苯扎溴铵)2.患儿男,足月儿,生后5天,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8℃,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此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DA.大肠埃希菌B.铜绿假单胞菌C.溶血性链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表皮葡萄球菌第九节新生儿低血糖定义: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都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病因

新生儿低血糖分为暂时性低血糖和持续性低血糖。1.暂时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新生儿期。常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窒息、败血症、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

2、持续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到婴儿期或儿童期。主要见于胰岛细胞瘤、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遗传代谢病。

临床表现1.大多数低血糖者无临床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2.少数可出现喂养困难、反应差或烦躁、哭声异常、嗜睡、青紫、肌张力减低、易激惹,甚至惊厥、呼吸暂停等。3.在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后,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者,称症状性低血糖。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高危儿应在生后4小时内,反复监测血糖;以后每隔4小时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2.持续低血糖者,根据病情测定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治疗原则1.无症状低血糖者,可口服葡萄糖,如无效改为静脉输注葡萄糖。2.有症状患儿应静脉输注葡萄糖,足月儿3~5mg/(kg.min),早产适于胎龄儿4~6mg/(kg.min),早产小于胎龄儿6~8mg/(kg.min)。3.对持续反复低血糖者,除注射葡萄糖外,根据病情需要可增加氢化可的松、胰高糖素治疗。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惊厥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有关护理措施1、加强喂养,防止低血糖发生。2、定期监测患儿血糖。(为主要护理措施)3、无症状,能进食者,可先进食,并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如口服不能纠正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4、静脉输入葡萄糖时,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保证血糖浓度稳定。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患儿女,32周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出现哭声异常,阵发性青紫,肢体抖动,实验室检查:血糖1.5m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