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C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点石成金』〗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准确把握。2.“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并结合所学可知,“首领带头”、“天子亲耕”,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而且“籍礼”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C项正确;材料没有与其他经济进行比较,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是生产工具,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未涉及“男耕女织、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3.马克思认为,“小土地所有制的前提是:人口的最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占统治地位的,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再生产及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多样化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具有合理耕作的条件”.马克思旨在说明小农经济A.是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B.具有自足性和封闭性C.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D.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土地所有制不可能进行再生产以及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多样化和发展,因此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故选择C选项;结合材料,马克思以为小农经济不具有合理耕作的条件,不利于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所以虽然小农经济是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但也并非是材料主旨,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只涉及到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但与自足性无关,故排除B选项;小农经济不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造成商业的不发达,大多数人民只能从事农业,而并非是小农经济将其束缚,故排除D选项。4.《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A.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B.利用最新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C.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可知,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粮食增长,养活世界人口,即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各国应加强合作,并未提及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利用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加强国家间应对粮食安全的合作,并非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偷换主语,排除C项。故选D项。5.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边界处的大量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诸侯国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是促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诸侯国地界明晰一样,根本原因都是当时生产力的发展,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并未加强,D项错误。6.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法案》,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法案的颁布()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C.解决了英国阶级矛盾 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政府颁布法案要求童工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并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和机械操作等做出一系列规定,这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化生产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所以这一法案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D项正确;材料中对童工教育时间的规定并不能说明义务教育普及,“普及”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法案的颁布旨在维护统治,解决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素质要求的问题,与童工处境无关,排除B项;“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陕西交易团共组织108家企业“云参展”,相继与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 B.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 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很多企业“云参展”,与外国“屏对屏”商洽,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民对电商的态度,不能得出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交通运输事业无关,排除B项;互联网虽然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商务,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对两者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洛阳地区使用金银比重增加,这并不能说明当时金银开采数量增加,故A错误;北宋洛阳地区使用铜钱比重增加,也不能说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故B错误;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当时纸币使用范围有限,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唐代使用的绢帛到宋代已经消失,这是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实物交换退出历史舞台,故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示信息变化,抓住唐代使用的绢帛到宋代已经消失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年代进口贸易净值指数出口贸易净值指数1871—1873年1061001101001881—1883年126118.910898.21891—1893年219206.6167151.8据表可知,当时中国()A.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B.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D.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都有所发展。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与世界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D项正确;19世纪晚期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民族工商业才有了初步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出口贸易净值比进口贸易净值低,不能呈现出超态势,排除C项。故选D项。10.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A.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C.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D.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可知古巴比伦通过制定借贷契约,规范商业的行为,从而保护商业活动,故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家对契约的态度,无法得出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排除B项;制定借贷契约并非意味着商业贸易缺乏诚信精神,借贷契约的存在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11.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美建立了直接的商贸关系,欧美两洲的物种得以普遍地交换,所以出现了17世纪马铃薯取代小麦,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的情况,B项正确;随着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因而此刻工业革命并未在全欧开展,排除A项;马铃薯不是欧洲的物种,因此“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排除C项;欧洲民众生活改善不是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和此现象同属于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益处,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表为世界货物出口结构构成,分析如表可知()世界货物出口结构(出口额)的变化(%)年份192719381950196019701980198319901995200020052009全部货物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初级产品63.359.259.045037.044.036.927.423.423.026.629.1工业品36.740.841.055.063.056.063.172.676.677.073.470.9资料来源:1927-1970年数据来自池元吉(2003),尹翔硕(2001):1980—2009年数据为笔者根据WTO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A.技术革命使1927—2009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工业品数量逐年上升,初级产品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C.20世纪40年代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出口结构的转变D.1927—1950年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927年到2009年,在世界货物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品的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技术革命使得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确;初级产品比重下降,不代表数量下降,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D项的说法由表格中的数据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答案〗A〖解析〗“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大门,“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表明通商口岸是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桥梁,促使中国日益被卷入了世界市场,A项正确;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符,B项错误;“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14.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这一改革思想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有利于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D.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答案〗B〖解析〗1961年正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材料“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表明这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有利于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故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依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承认市场经济的地位,企业也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ACD不符合题意。15.据统计,1913—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国际贸易量只增长了3%,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有对世界工业造成严重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国际贸易发展〖答案〗B〖解析〗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渡过危机纷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经济危机对世界工业造成严重破坏,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被普遍接受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经济危机影响了国际关系,但国际关系的恶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并非国际贸易增长远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6.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巴黎地下管道系统的设立,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当时还是使用传统能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得到改善;一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认识: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物种交流是把双刃剑;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中趋利避害。〖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要多角度分析,例如,新航路开辟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使美洲作物产量高利于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地矛盾等。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物种类增多、人地矛盾缓解、饮食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2)“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等体现的就是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工业革命密切全球的联系等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第一层次: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第二层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第三层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若有其它具体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20.〖解析〗根据材料“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发明得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根据材料“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得出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根据材料“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国家便开始定期晋见汉朝设在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的官吏,从而揭开了中日官方贸易的序幕。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进行,但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到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遣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两国的官方交往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由于日本当时的商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中小商贩还不具备来华贸易的实力,当时,官方贸易仍据主导地位,并呈现鼎盛的局面,直到唐末才随遣唐使的废止而衰微下去。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影响和制约了官方贸易,由于元朝时发动征日战争,官方贸易受到冲击而大为减少。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展较快,出现许多专业商人,随着日本国内庄园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现了许多以庄园为依托的秘密贸易港,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莳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明朝时期,明廷出于消除倭患的政治目的,日本出于获取利润的经济目的,中日间官方贸易再次复苏。明后期,倭寇祸乱日益严重,这成为明廷的沉重包袱,中日官方贸易在嘉靖年间彻底终止,同时明清政府厉行海禁,德川幕府后期也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致使两国的民间贸易也只能以走私这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摘编自黄尊严、王芳《浅议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特点》(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日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日贸易发展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贸易范围广泛,贸易商品种类繁多;受中日两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影响明显;以官方贸易为主;民间贸易日益发展。(2)历史意义:密切了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早期日本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日两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国家便开始定期晋见汉朝设在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的官吏,从而揭开了中日官方贸易的序幕”可知,古代中日贸易历史悠久;根据“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莳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等信息可知,中日贸易范围广泛,贸易商品种类繁多;根据“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遣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影响和制约了官方贸易”“元朝时发动征日战争,官方贸易受到冲击而大为减少”可知,受中日两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影响明显;根据“官方贸易仍据主导地位”可知,以官方贸易为主;根据“(元代)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可知,民间贸易日益发展。(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遣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贸易密切了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西汉时期)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可知,促进了早期日本社会的发展;根据“(官方贸易受到冲击时,)日本出现了许多以庄园为依托的秘密贸易港,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可知,促进了中日两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莳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可知,丰富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根据“明朝时期,明廷出于消除倭患的政治目的,日本出于获取利润的经济目的,中日间官方贸易再次复苏”可知,有助于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和发展。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化”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经济结构发展畸形,造成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与落后。但是,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近代城市的崛起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因商而兴,由工而盛”。——摘编自赵津、李菁著《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答案〗(1)城市化率较高;打破了原有市坊制(城坊制)形成街巷制的城市格局;城市商业经营突破时间限制;城市户籍管理放松,人口流动性大。(2)不利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畸形。有利因素: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推动;实业救国等思想观念的传播;工业文明的传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通商口岸的开通;近代工厂的出现;新式交通运输业的兴起;通讯事业的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可分析出城市化率较高;根据材料“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可分析出打破了原有市坊制(城坊制)形成街巷制的城市格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城市商业经营突破时间限制;根据材料“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可分析出城市户籍管理放松,人口流动性大。〖小问2详析〗不利因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可分析出西方列强的侵略;根据材料“经济结构发展畸形”可分析出中国经济结构畸形。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推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实业救国等思想观念的传播;根据材料“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可分析出工业文明的传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通商口岸的开通;结合中国近代工厂可分析出近代工厂的出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新式交通运输业的兴起;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通讯事业的促进;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等。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C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点石成金』〗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准确把握。2.“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并结合所学可知,“首领带头”、“天子亲耕”,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而且“籍礼”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C项正确;材料没有与其他经济进行比较,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是生产工具,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未涉及“男耕女织、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3.马克思认为,“小土地所有制的前提是:人口的最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占统治地位的,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再生产及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多样化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具有合理耕作的条件”.马克思旨在说明小农经济A.是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B.具有自足性和封闭性C.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D.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土地所有制不可能进行再生产以及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多样化和发展,因此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故选择C选项;结合材料,马克思以为小农经济不具有合理耕作的条件,不利于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所以虽然小农经济是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但也并非是材料主旨,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只涉及到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但与自足性无关,故排除B选项;小农经济不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造成商业的不发达,大多数人民只能从事农业,而并非是小农经济将其束缚,故排除D选项。4.《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A.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B.利用最新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C.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可知,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粮食增长,养活世界人口,即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各国应加强合作,并未提及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利用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加强国家间应对粮食安全的合作,并非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偷换主语,排除C项。故选D项。5.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边界处的大量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诸侯国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是促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诸侯国地界明晰一样,根本原因都是当时生产力的发展,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并未加强,D项错误。6.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法案》,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法案的颁布()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C.解决了英国阶级矛盾 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政府颁布法案要求童工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并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和机械操作等做出一系列规定,这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化生产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所以这一法案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D项正确;材料中对童工教育时间的规定并不能说明义务教育普及,“普及”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法案的颁布旨在维护统治,解决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素质要求的问题,与童工处境无关,排除B项;“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陕西交易团共组织108家企业“云参展”,相继与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 B.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 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很多企业“云参展”,与外国“屏对屏”商洽,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民对电商的态度,不能得出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交通运输事业无关,排除B项;互联网虽然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商务,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对两者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洛阳地区使用金银比重增加,这并不能说明当时金银开采数量增加,故A错误;北宋洛阳地区使用铜钱比重增加,也不能说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故B错误;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当时纸币使用范围有限,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唐代使用的绢帛到宋代已经消失,这是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实物交换退出历史舞台,故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示信息变化,抓住唐代使用的绢帛到宋代已经消失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年代进口贸易净值指数出口贸易净值指数1871—1873年1061001101001881—1883年126118.910898.21891—1893年219206.6167151.8据表可知,当时中国()A.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B.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D.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都有所发展。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与世界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D项正确;19世纪晚期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民族工商业才有了初步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出口贸易净值比进口贸易净值低,不能呈现出超态势,排除C项。故选D项。10.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A.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C.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D.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可知古巴比伦通过制定借贷契约,规范商业的行为,从而保护商业活动,故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家对契约的态度,无法得出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排除B项;制定借贷契约并非意味着商业贸易缺乏诚信精神,借贷契约的存在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11.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美建立了直接的商贸关系,欧美两洲的物种得以普遍地交换,所以出现了17世纪马铃薯取代小麦,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的情况,B项正确;随着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因而此刻工业革命并未在全欧开展,排除A项;马铃薯不是欧洲的物种,因此“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排除C项;欧洲民众生活改善不是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和此现象同属于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益处,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表为世界货物出口结构构成,分析如表可知()世界货物出口结构(出口额)的变化(%)年份192719381950196019701980198319901995200020052009全部货物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初级产品63.359.259.045037.044.036.927.423.423.026.629.1工业品36.740.841.055.063.056.063.172.676.677.073.470.9资料来源:1927-1970年数据来自池元吉(2003),尹翔硕(2001):1980—2009年数据为笔者根据WTO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A.技术革命使1927—2009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工业品数量逐年上升,初级产品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C.20世纪40年代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出口结构的转变D.1927—1950年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927年到2009年,在世界货物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品的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技术革命使得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确;初级产品比重下降,不代表数量下降,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D项的说法由表格中的数据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答案〗A〖解析〗“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大门,“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表明通商口岸是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桥梁,促使中国日益被卷入了世界市场,A项正确;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符,B项错误;“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14.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这一改革思想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有利于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D.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答案〗B〖解析〗1961年正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材料“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表明这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有利于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故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依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承认市场经济的地位,企业也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ACD不符合题意。15.据统计,1913—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国际贸易量只增长了3%,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有对世界工业造成严重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国际贸易发展〖答案〗B〖解析〗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渡过危机纷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经济危机对世界工业造成严重破坏,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被普遍接受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经济危机影响了国际关系,但国际关系的恶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并非国际贸易增长远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6.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巴黎地下管道系统的设立,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当时还是使用传统能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得到改善;一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认识: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物种交流是把双刃剑;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中趋利避害。〖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要多角度分析,例如,新航路开辟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使美洲作物产量高利于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地矛盾等。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物种类增多、人地矛盾缓解、饮食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2)“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等体现的就是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工业革命密切全球的联系等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第一层次: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第二层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第三层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若有其它具体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20.〖解析〗根据材料“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发明得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根据材料“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得出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根据材料“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国家便开始定期晋见汉朝设在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的官吏,从而揭开了中日官方贸易的序幕。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进行,但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到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遣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两国的官方交往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由于日本当时的商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中小商贩还不具备来华贸易的实力,当时,官方贸易仍据主导地位,并呈现鼎盛的局面,直到唐末才随遣唐使的废止而衰微下去。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影响和制约了官方贸易,由于元朝时发动征日战争,官方贸易受到冲击而大为减少。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展较快,出现许多专业商人,随着日本国内庄园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现了许多以庄园为依托的秘密贸易港,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莳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也深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