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科期末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填涂准考证号下方的涂点。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4.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K-39Mn-55Cu-64Zn-6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生产氮肥的氨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D.炼钢过程中用到的氧气【答案】A【解析】【详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等;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炼钢过程中用到的氧气都来空气;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空气成分。故选A。2.下列变化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铁生锈 B.研磨胆矾晶体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氢气燃烧 D.干冰升华汽车轮胎爆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水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铁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胆矾研磨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固态CO2)升华,只是CO2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汽车轮胎爆炸,是轮胎内气体压强过大引起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木炭、二氧化硅、汽水 B.水、干冰、洁净的空气C.水银、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D.液氧、冰水混合物、稀盐酸【答案】D【解析】【分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详解】A、木炭为混合物,二氧化硅为氧化物,汽水为混合物,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水为氧化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水银金属汞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液氧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实质为水,属于氧化物,稀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某兴趣小组模拟自来水厂对浑浊的有色河水进行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B.①中液体无色澄清C.②中液体一定为纯净物 D.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的液体是有色的,不符合题意;C、②中液体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软水,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2Ag:2个银元素B.Ca2+:每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H2S: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答案】B【解析】【详解】A、2Ag中的“2”表示2个银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a2+中的“2”表示每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符合题意;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化学式中的“-2”是标在硫酸根的正上方,表示硫酸根为-2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CZnCO3Zn3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C.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生成物比反应物少3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X的计量数为3,则X的化学式:CO;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反应物碳和碳酸锌都是固体,生成物中锌是固体,一氧化碳是气体,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碳酸锌中锌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则碳元素为+4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锌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7.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钠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D.氢与X可以形成2种常见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X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Y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原子序数,X粒子质子数是8,8号元素是氧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Y粒子质子数是12,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X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钠元素通常显+1价,故钠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X,不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X原子为氧原子,氢元素与氧元素可以形成2种常见的化合物,水和过氧化氢,符合题意。故选D。8.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既氧化物又是化合物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减少C.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1D.丁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是氨气,乙是氧气,丙是一氧化氮,丁是水。【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分析可知,丙是一氧化氮,含有氧元素和氮元素,故既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B错误;C、由分析中化学方程式可知,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4:4=1:1,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丁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不改变,故D错误。故选A。9.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消失B.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蔗糖溶解在水中是由于蔗糖扩散到水,不是蔗糖分子消失,错误;B、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错误;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故选D。10.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B.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C.实验结束前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换成石墨粉,实验现象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该实验酒精灯需要罩上网罩,获得较高温度。A正确;B、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即木炭发生了氧化反应。B不正确;C、为防止温度降低,试管能压强变小,石灰水倒流到热试管,使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前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C正确;D、木炭粉和石墨粉成分相同,都是碳,化学性质相同,所以该实验中的木炭粉换成石墨粉,实验现象相同。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1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a和c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管口的小气球起缓冲作用,同时防止生成物进入空气,使该实验绿色化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a和b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详解】A、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B、白磷燃烧放热,压强变大,管口的小气球起缓冲作用,同时防止生成物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污染空气,使该实验绿色化,故B正确;C、烧杯中的热水既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还隔绝了氧气,故C错误;D、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故选C1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B.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C.实验中可以用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A、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正确;B、红磷熄灭后,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故选项不正确;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不可以用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故选项不正确;D、实验时,为了使集气瓶内氧气充分反应,应取用过量红磷,故选项不正确。1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氯气B.微粒观: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C.转化观:铁和四氧化三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2g镁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氧化镁【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Cl、H、O,氯气由氯元素组成,故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取氯气,不符合题意;B、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故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不符合题意;C、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能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铁和四氧化三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即,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故2g镁和10g氧气反应,氧气剩余,不可能生成12g氧化镁,符合题意。故选D。1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该气体不一定是H2B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C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为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D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该气体燃烧生成了水,但是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B、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但是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C、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是因为生成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粉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道题,48分)15.钒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在新能源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着新能源革命大潮。以下为钒(元素符号:V)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钒、锂、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钒属于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值是_______。(2)锂离子电池常用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为电极材料。已知Li化合价为+1,磷酸亚铁锂中P的化合价为_______;碳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常用原料,碳酸锂的化学式为_______。已知碳酸锂不溶于水,能溶于稀盐酸,写出其溶于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3)通常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原子的半径就越大,则钠原子半径_______锂原子半径(填“大于”或“小于”),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请写出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①.金属②.50.94③.11(2)①.+5②.Li2CO3③.(3)①.大于②.【解析】【小问1详解】由“金”字旁可知,钒属于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其相对原子质量是:50.9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3=2+8+x+2,x=11;【小问2详解】磷酸亚铁锂中锂元素显+1价,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5;碳酸锂中锂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Li2CO3;已知碳酸锂不溶于水,能溶于稀盐酸,其溶于稀盐酸的反应为碳酸锂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通常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原子的半径就越大,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锂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钠原子半径大于锂原子半径;钠原子和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根据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发展氢气新能源。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吸收CO2。②风化的岩石(主要成分:CaCO3)粉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化合反应后生成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C2H6O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二氧化碳的储存: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其原理是将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物注入高碳分离器,再将分离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被压缩过程中变化的是_______。②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不同B.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C.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4)新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甲所示。①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_______(填化学式);②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③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H2的重要方法,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有:CH4+H2OCO+3H2,CO+H2OCO2+H2。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提高H的百分含量,如图乙所示,投入纳米CaO时,H2的百分含量最大,其原因是_______。【答案】16.①.光合作用②.17.18.①.分子之间的间隔②.C19.①.FeO②.节约能源(合理即可)③.增大了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解析】【小问1详解】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②风化的岩石(主要成分:CaCO3)粉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化合反应后生成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6O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被压缩过程中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②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均是由C、O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状态,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C、将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故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符合题意。故选C;【小问4详解】①由图可知,四氧化三铁是反应Ⅰ的反应物,是反应Ⅱ的生成物,FeO是反应Ⅰ的生成物,是反应Ⅱ的反应物,故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②该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可以节约能源;③如图乙所示,投入纳米CaO时,H2的百分含量最大,原因是:纳米CaO的表面积较大,增大了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故填:增大了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可燃冰外观类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CH4)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由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难度较大。(1)可燃冰属于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2)从组成上,可燃冰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3)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填序号)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4)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5)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可燃冰与干冰成分相同B.在latm和1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D.可燃冰就是固态甲烷(6)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答案】17.混合物18.C、H、O19.D20.21.C22.①.②.【解析】【小问1详解】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小问2详解】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故从组成上,可燃冰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小问3详解】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故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低温高压。故选D;【小问4详解】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可燃冰与干冰成分不相同,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在latm和1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不符合题意;C、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故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符合题意;D、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不是固态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问6详解】由图可知,图1所示反应为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应补充一个氢分子,故补充图为:。18.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1)图1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碳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①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该物质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写出由C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由C点表示的物质转化为B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如图2所示,某小组收集了三瓶CO2气体(均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加入体积的相应试剂,甲、乙立即塞紧瓶塞,丙敞口,均充分振荡,静置。(水的挥发忽略不计)写出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仿照乙画出此时甲中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答案】18.①.单质②.CO③.④.⑤.19.①.②.丙>甲>乙③.【解析】【小问1详解】①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故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B点对应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2价,故B点表示物质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C点表示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4价,故C点表示物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点表示物质为二氧化碳,B点表示物质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乙瓶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中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乙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比水多,故甲的压强大于乙,丙由于敞口放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会进入,故丙内压强不变,故压强大小为:丙>甲>乙;甲中气体只有二氧化碳,空气无法进入,且二氧化碳消耗的比乙少,故甲中二氧化碳比乙多,故甲中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为:。19.Ⅰ.二氧化碳制取: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药品实验编号甲乙丙丁大理石mg,块状mg,块状mg,粉末状mg,粉末状盐酸(过量)wg,稀盐酸wg,浓盐酸wg,稀盐酸wg,浓盐酸(1)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_____(填实验编号)对照。(2)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Ⅱ.二氧化碳的性质:CO2能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小明同学为了了解下图反应前后瓶内微观粒子的分布情况,查阅资料。【查阅资料】①同温度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所含分子数成正比;②同温度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分子间距几乎均相等;③在常温常压下,相同分子数的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3)瓶B与瓶C中,以下相同的是________。A.瓶内气体的分子数B.瓶内气体的密度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距离(4)在常温常压下,氢气与甲烷的密度之比为_____。【答案】(1)乙(2)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BC(4)1:16【解析】【小问1详解】对比实验数据可见,甲和乙均为mg块状大理石,wg盐酸,但是盐酸的浓度不同;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乙;【小问2详解】甲和丙对比,乙和丁对比可知,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小问3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瓶内气体的分子数减小,故选项错误;B、同温度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所含分子数成正比,瓶内气体的密度相等,故选项正确;C、同温度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分子间距几乎均相等,所以瓶内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BC;【小问4详解】在常温常压下,氢气与甲烷的密度之比为2:32=1:16。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某塑料的组成元素,设计了实验Ⅰ和实验Ⅱ,回答下列问题:【资料】①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②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Ⅰ、制取氧气:(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需制备0.16gO2,至少需要消耗______gKMnO4(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3)实验室若选用装置C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欲制取干燥的O2,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