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文化原因1_第1页
犯罪的文化原因1_第2页
犯罪的文化原因1_第3页
犯罪的文化原因1_第4页
犯罪的文化原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犯罪的文化原因一、何谓“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了一个权威的、为后人引用率最高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等在内的复合体〞。第一节犯罪文化因素概述一、何谓“文化〞我国学者认为,“文化是与人类纯粹的动物遗传性相对应而由后天获得的一切〞。包括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之总体〞。包括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横向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共有的一致的生活方式总体;从纵向看,文化是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和历史财富中的生活方式。“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的生活方式之总和,就成为民族性格;凝聚在历史财富中的生活方式总和构成文化遗产〞。二、独特的犯罪研究视角——犯罪的文化解析我国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先行者严景耀教授认为,“犯罪与文化的关系深刻而密切,其密切程度是大多数初学犯罪学者所估计不到的。〞

犯罪学对文化的研究,主要是考察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包括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民族的思维、情感方式等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行为,影响人的行为选择的。——人的社会行为,不过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人类的标准文化将人的社会关系固定化——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对犯罪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二元性作为两大异域文化体系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于这样一种自然地理环境:中华民族主要的生活空间是辽阔的长江、黄河流域平原。在其四周,东方面临茫茫沧海,西北背负绵绵沙漠,西南横亘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这样一个与外界几乎隔绝的“以农立国〞的社会中,二千多年来形成了独特而完备的文化体系——以血缘宗法为根底,以“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以泛化的伦理精神为特征的伦理型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稳定的社会主文化

二、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正效应孔子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使董仲舒也说过,“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见《春秋繁露》〕

整体本位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处理整体与个人、道义与功利的关系所提供的一种文化范型。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盂子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盂子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二、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正效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军可夺帅,匹关不可夺其志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剂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二、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正效应

三、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负效应

其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自然经济,使家庭—家族成为社会结构的基石。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一语中的:“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来。〞这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行为选择遵循的差序原那么“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异姓那么异德,异德那么异类……同性那么同德,同德那么同心。〞〔《国语·晋语》这就以血缘关系或熟人划界其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显著差异,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以成“圣人〞最终道德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结构的重大缺陷就凸现出来:“儒家伦理道德缺乏对广阔而又深厚的中间层次,即道德上凡人、普通人的道德目标、道德要求之文化设计。儒家伦理道德强烈关注的,是最高层次道德目标确实立与实现,忽略的是最低层或曰根本道德目标之建立与达成……这必然导致社会理想文化的某种悬空状态。〞其三,以血缘姻亲纽带构建的家庭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的根底。

三、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负效应其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亚文化之一—帮会文化。水浒传中有“忠义堂〞、“聚义厅〞,三国演义中有“桃园结义〞,直至近代洪门有结义烧香词,曰:“头把香,效法羊角哀、左伯桃结成生死知交;二把香,效法桃园三结义,不愿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三把香,效法梁山一百零八将;半把香,单雄信不投唐,秦琼位血哭留半把香。〞

三、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负效应

三、犯罪控制:中国传统文化范型的负效应其五,中国传统文化中亚文化之二—流氓文化。流氓文化,系指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村中失去田地,城镇中没有生产资料和正当生活来源的、不事生产、专事破坏、没有理性的亚文化群体所奉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那么。第三节文化冲突与犯罪一、文化冲突:犯罪的文化原因二、西方文化冲突的启示

沿着文化与人的行为这一条主线,考察一下西方文化冲突对人的行为—特别是对犯罪的影响。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指出,西方文化有三个来源:〔1〕希腊文化;〔2〕犹太基督教和其伦理;〔3〕现代产业革命—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希腊文化最为推崇的至德为“理智、正义、节制、勇敢〞四德,就是希腊文化为人的行为提供的文化范型。其中最高、最重要的即是“理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思想必然导致善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必然导致恶的后果。〞“人应该为自己的信仰和原那么而生活,为理想与信念献出生命。〞正义,是一种从理性引申出的社会良知。亚里士多德那么认为公正是指“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政治公正〞。二、西方文化冲突的启示

节制是一种从理性引申出的社会要求。基督文化制订道德戒律“‘摩西十诫’挽救邪恶、刁滑、败坏〞的人性。这就是:〔1〕除上帝那和华外,不许拜别的神〔2〕不许制造和跪拜任何偶像〔3〕不许妄称那和华名〔4〕须守安息日为圣日〔5〕孝敬父母〔6〕不许杀人〔7〕不许奸淫〔8〕不许偷盗〔9〕不许作假证〔10〕不许贪恋他人的妻子、财物二、西方文化冲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