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巧家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期末诊断练习题语文注意事项:1.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6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倜傥(tǎng)干涸(hé)人迹罕至(hǎn)B.莅临(lì)绽开(zhàn)气概(gài)混为一谈(hùn)C.侍弄(shì)怅然(chàng)禁锢(jìn)参差不齐(cēn)D.徘徊(huí)称职(chèn)溜达(liū)随声附和(h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D.徘徊(huí)——huái,随声附和(hé)——hè;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篷勃慷慨刨根问底惊慌失措B.羞怯废墟东倒西歪疲倦不堪C.惩戒祷告人生鼎沸翻来覆去D.分歧澄澈恍然大悟见意思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篷勃——蓬勃;C.人生鼎沸——人声鼎沸;D.见意思迁——见异思迁;故选B。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____________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____________,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____,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A.然后热爱漠不关心纯洁B.接着热忱漫不经心纯洁C然后热忱漠不关心纯粹D.接着热爱漫不经心纯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然后”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接着”是指叙述、活动或关系中断后再继续;结合“先替自己打算”“替别人打算”可知,这是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故第一空选“然后”;“热爱”是非常喜欢;“热忱”指热情;结合“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____________,而是冷冷清清”可知,第二空应选“热忱”更为恰当;“漠不关心”是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结合“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____________,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____,麻木不仁”的提示,第三空应选“漠不关心”更为恰当;“纯洁”是指纯净洁白;“纯粹”是指不掺杂别的成分;结合“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可知,共产党员是不掺杂别的,是纯正的,故最后一空选“纯粹”更为恰当。故选C。4.下列属于成分残缺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销路的畅通,让青山密林下的小草果成为人民致富的“金果果”。B.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C.《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D.一部分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A.主语残缺,删掉“随着”或“让”;B.语序不当,将“新出土”放到“两千多年前”之前,并加“的”字;C.搭配不当,将“人的英雄事迹”改为“英雄人物”;D.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故选A。5.将下列诗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①定然在天街闲游②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④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⑤我想他们此刻A.④①②⑤③ B.⑤④②③① C.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主语“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此句与“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联系紧密,由“天河”联想到“牛郎织女”,故先排④句;然后“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写牛郎织女的生活,再排②句;接着是⑤句,写自己的想象,引出①句“在天街闲游”;最后③句与结尾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联系紧密,将流星比作灯笼;故排为:④②⑤①③;故选C。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有关年龄的说法有很多。比如用“花甲”称70岁。B.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D.《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比如用‘花甲’称70岁”表述不正确。70岁被称为“古稀”,“花甲”指60岁;故选A。7.根据提示填空。(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2)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有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十二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你的喜悦之情。【答案】①.却话巴山夜雨时②.百草丰茂③.夜阑卧听风吹雨④.小桥流水人家⑤.有朋自远方来⑥.不亦乐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茂、阑、流。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0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云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云南省卫健部门将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根据我省人口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提高全体公民健康预期寿命和老年期生活质量,科学完善涵盖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的综合连贯,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材料二】2021年省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养老服务工作,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在养老服务体系上取得明显成效。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健全。2021年,云南先后制定出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管理办法等,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基本养老服务得到有效发展。2021年,省级共下拨补助资金5.79亿元,在统筹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互补发展、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民办公办养老同步发展基础上,全面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持续扩大。【材料三】8.请对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做简要概括。(不超过50字)9.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说说材料三这幅漫画的寓意。【答案】8.云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养老制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有效发展。9.示例:养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使每一个老年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概括。根据【材料一】“云南省卫健部门将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根据我省人口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提高全体公民健康预期寿命和老年期生活质量,科学完善涵盖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的综合连贯,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可知,云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根据【材料二】“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得到有效发展”可知,云南省养老制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有效发展;据此,可概括为:云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养老制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有效发展。【9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漫画内容:中间一位老爷爷手扶拐杖,安详端坐,笑容可掬;后面是整齐的床被和三个不同身份的志愿者满脸含笑,有呵护之意;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文字,结合【材料一】“着力提高全体公民健康预期寿命和老年期生活质量,科学完善涵盖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的综合连贯,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和【材料二】“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得到有效发展”等可知,寓意是:健全的养老服务制度和体系,使老年人生活愉快、幸福。(二)名著阅读(3分)10.阅读文段,完成题目。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1)以上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文段讲述的是孙悟空__________(情节)的故事。(2)文段中行者为何称呼罗刹为“嫂嫂”?【答案】(1)①.西游记②.一调芭蕉扇(2)因为孙悟空与罗刹的丈夫牛魔王是结拜兄弟。【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从选文中的提示信息“行者”“泼猴”等可知,语段选自《西游记》。本节文字所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中的“一调芭蕉扇”。这部分内容是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其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故事梗概是: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小问2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人物关系的了解。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孙悟空与牛魔王、大力鬼王等“七圣结义”,牛魔王是孙悟空的结拜弟兄。而罗刹女则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行者为何称呼罗刹为“嫂嫂”。(三)临写与鉴赏(3分)11.请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12.关于上图中的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草书 B.行书 C.隶书 D.楷书【答案】11.示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12.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字帖上面的字出自《江南逢李龟年》,从“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书写即可。【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体鉴赏。字体特点:字体端正平稳、放纵流动,在书写时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的较为明显,笔画与笔画字之间会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书写轻松、活泼、迅捷,为行书。故选B。三、阅读(13~25题,共32分)(一)(3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颔联写船上所见。“平”“阔”“正”“悬”四字用得极好,“潮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帆才有悬空态势。1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①.两岸才显得开阔②.风正14.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的浓浓乡愁”)。【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炼字技巧。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进行赏析。“潮平两岸阔”描写了由于春水上涨,江水更加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所以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用用“风正”,既表明是顺风且是和风,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既写出了时序的交替,也引发了诗人的情思;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是见雁思亲: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我的家乡吧。作者借此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狼》)【乙】乾道七年,缙云①陈由义自闽入广省其父。过潮阳,见土人②言:“比岁③惠州太守挈家从福州赴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穽④于田间,使不可犯。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惠之迓卒⑤一二百人,相视无所施力。太守家人窘惧,至有惊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其祸乃脱。”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选自洪迈《夷坚志》)【注释】①缙云:地名。②土人:当地人。③比岁:近年。④穽:阱。⑤迓卒:唐宋时官衙的卫兵。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缀行甚远缀:_____________(2)屠暴起暴_____________(3)乡民畏其蹂食禾稻畏:_____________(4)盖象以计取食盖:_________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太守家人窘惧,至有惊死者。17.阅读【甲】【乙】两文,说说狼和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在【乙】文中的象身上体现出来的。18.从【甲】文中屠户“投以骨”“复投之”的行为可以看出屠户在刚遭遇狼时的心态是怎样的?【答案】15.①.连接、紧跟②.突然③.害怕④.表示推测,原来16.(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太守的家人又窘又怕,甚至有人被惊吓而死。17.贪婪,狡猾。象等到人们所积的稻谷能够满足其欲望才去食用,可见其贪婪;象以合围太守全家的方法,胁迫人们给它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可见其狡猾。18.对狼抱有幻想,妄想狼在得到骨头后会主动离开,所以一再妥协退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紧跟着(他)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2)句意:屠户突然跳起来。暴:突然;(3)句意:乡民因害怕这些野象会践踏和吞吃禾稻。畏:害怕;(4)句意:原来是大象用计谋来获取食物。盖:表示推测,原来。【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少时:不久、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窘惧:窘迫害怕;至:甚至。【17题详解】本题考查形象分析。根据甲文“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见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写出了狼的贪婪的特点;甲文“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两只狼图谋前后夹击攻击屠户,一只狼还用假寐的方式迷惑屠户给另一只打动的狼创造机会,表现了狼的狡猾。根据乙文“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其祸乃脱”可知,象等到人们所积的稻谷能够满足其欲望才去食用,可见其贪婪;再联系乙文“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可知,象以合围太守全家的方法,胁迫人们给它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可见其狡猾。据此可知狼和象具有贪婪,狡猾的特点。【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他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可见其对狼抱有幻想,进而“复投之”,一再妥协退让,企图通过投放骨头脱离危险。【点睛】【甲】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参考译文:洪迈乾道七年。缙云人陈由义从闽州进入广东地区,去探望任职提舶司的父亲。在经过潮阳时,当地人说:“近年惠州太守带领全家人从福州去它处做官,途中经过这里。此地有很多野象,以数百为单位聚成一群。当秋收的时候,乡民因害怕这些野象会践踏和吞吃禾稻,于是(惠州太守)在田中张设了陷阱,使得野象不能接近禾稻。野象因为不能吞吃禾稻,非常忿怒,于是把惠州太守包围起来,经过半日也不肯解围。惠州太守的衙兵一二百人,互相对望但无能为力。太守的家人非常恐惧,甚至有惊死的。当地的保伍明白了野象的心意,于是带领众人背负稻谷,放置在稻田四周。起初野象看见了稻谷也不理会,直到稻谷累积到满足它的欲望时,才解开对惠州太守的包围,走过去吞吃禾稻,这样灾祸才得以解脱。”原来是大象用计谋来获取食物,所以攻击人所必定会救的。(三)(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梨花一枝春带雨梁永刚①四季百花中,若论起花色的白,梨花算得上佼佼者。梨树是本土树种,南北皆种,遍布很广,在我国约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春风和煦,暖阳灿灿,一树梨花淡雅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其色泽白的纯净,身姿玲珑温婉,透出“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清秀之气。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代文人素有春日赏梨花的雅趣。梨花盛开之时,古人喜爱在花阴下欢聚小坐,赏花饮酒,吟诗作对,并将这种活动称为“洗妆酒”,是文人的春日雅事,也是雅趣,类似于当今的踏青赏花。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当时,人们还喜爱拈枝梨花作头饰,宋代诗人侯穆赏罢梨花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在早些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皇上亲手给甄嬛画了个梨花在额头,在京城广为流传,此妆容还得了个雅称,名为“姣梨妆”,表示夫妻恩爱和顺,令人艳羡。这一习俗,还见于明清人的诗词中。③“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梨花与雨,一个玉骨冰肌,一个温润绵柔,两者放在一起,便组成了唯美明丽冷艳动人的“梨花经雨”。白居易的千古名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长恨歌》中绝妙的点睛之笔,梨花之洁白与杨贵妃之悲泣相融相和,人似花,花如人,人花相辉映,把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的使者前来寻她时泪水涟涟的仪容,描写得形象传神,刻画得细致入微,道出了难舍难分的儿女情长,写出了美人垂泪的娇艳绝色。以至于后来,不少诗人一写到“雨中梨花”,自然而然就想起了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也成为此后诗词中吟咏梨花的常见典故,从宋到清,不断沿用,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句。④古人曾拿雪与梅花对比,一是比白,二是比香。若是拿雪与梨花比白,梨花的白是毫不逊色于雪的。宋代苏轼在《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中,描摹了梨花纤尘不染的一抹淡白:“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若是拿梅花与梨花比香,梨花也是不会认输的。关于梨花的香,也有不少诗人吟诵,譬如唐代诗人李白在《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中写道:“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唐代诗人邱为在《左掖梨花》中写道:“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等,无一不是用“雪香”或“香清”之类的词汇来描述梨花的洁白芳香、清香怡人,读之品之,让人不禁沉醉于“回头香雪即成堆”的袅袅暗香中。⑤梅花雪,梨花月,自古是文人墨客诗词中的唯美意象。梅花和雪是天生一对,梨花和月也是情投意合,一树梨花一溪月,梨花是洁白的,清新素雅,月光是皎洁的,柔情似水,月下梨花,韵味绵长。写梨花月的古诗词有不少,譬如南宋诗人周密的《春夜》一诗,是宋代闺怨诗中的佳作,尤其是最后那句“分付梨花管月明”,写的极为巧妙,托付梨花照管明月,看似有悖常理,笔墨平淡,实则情真意切,余味无穷。梨花非人,无法欣赏月色溶溶下的恬淡柔美,更无法懂得闺妇那颗思夫念夫孤独愁闷的心。此句无理而妙,扣人心弦。(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8月20日,有删改)19.古代与梨花有关的习俗雅趣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21.文章大量使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答案】19.①春日在花荫下,赏花饮酒,吟诗作对;②喜爱拈枝梨花作为头饰;③将梨花画在额头作为妆容。20.①交代了文章标题的出处;②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1.①引用古诗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与梨花有关的雅趣习俗和梨花的特点;②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炼,更为含蓄典雅;③增强了梨花的文学气息,彰显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②段“梨花盛开之时,古人喜爱在花阴下欢聚小坐,赏花饮酒,吟诗作对,并将这种活动称为‘洗妆酒’,是文人的春日雅事,也是雅趣,类似于当今的踏青赏花”,可概括为:春日在花荫下,赏花饮酒,吟诗作对;根据②段“当时,人们还喜爱拈枝梨花作头饰,宋代诗人侯穆赏罢梨花曾赋诗”,可概括为:喜爱拈枝梨花作为头饰;根据②段“在早些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皇上亲手给甄嬛画了个梨花在额头,在京城广为流传,此妆容还得了个雅称,名为‘姣梨妆’,表示夫妻恩爱和顺,令人艳羡。这一习俗,还见于明清人的诗词中”,可概括为:将梨花画在额头作为妆容。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③段“白居易的千古名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结合题目“梨花一枝春带雨”可知,交代了文章标题的出处;“梨花之洁白与杨贵妃之悲泣相融相和,人似花,花如人,人花相辉映,把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的使者前来寻她时泪水涟涟的仪容,描写得形象传神,刻画得细致入微,道出了难舍难分的儿女情长,写出了美人垂泪的娇艳绝色”,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引用诗句和讲述故事,增强了文章可读性和趣味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1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有: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根据①段“春风和煦,暖阳灿灿,一树梨花淡雅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其色泽白的纯净,身姿玲珑温婉,透出‘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清秀之气”和②段“‘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代文人素有春日赏梨花的雅趣”可知,本文引用古诗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梨花的特点和与梨花有关的雅趣习俗;根据③段“以至于后来,不少诗人一写到‘雨中梨花’,自然而然就想起了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也成为此后诗词中吟咏梨花的常见典故,从宋到清,不断沿用,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句”,可知,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炼,更为含蓄典雅;根据④段“若是拿雪与梨花比白,梨花的白是毫不逊色于雪的。宋代苏轼在《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中,描摹了梨花纤尘不染的一抹淡白:‘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可知,增强了梨花的文学气息,彰显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四)(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首饰盒王开忠①几个月前我回老家,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拭。纤尘不染,光洁明亮。②这是母亲的首饰盒。四寸见方,外表白色。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母亲的首饰也很简单,就是逢年过节才戴的一对普通手镯,还有平时戴在头上的一个塑料簪子。装首饰的盒子当然就算首饰盒了,母亲叫它首饰盒,父亲也叫它首饰盒,所以在我们家,它就是名副其实的首饰盒了。③这个首饰盒在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收藏,我们几个子女,谁也没有去动过它。父亲病危时。把我和妹妹、弟弟叫到跟前,指着这个首饰盒,声音微弱地说:“这是你们母亲留给我的遗物,你们看看吧。”我掀开盒盖,里面除了那对镯子和塑料簪子外,还有两小一大的三张纸条。我先打开两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地写着“10元”和“30斤”。我瞬间明白了,这是乡里先后两次救济我家的钱和粮食。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平时人家给的帮助,她从不忘记,而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④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的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九济。等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⑤“传友”是我父亲的名字。母亲没念过书,识字不多,将“救”字写成了“九”字。看到母亲的字,我突然心酸起来,她的遗嘱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泪如雨下。⑥母亲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范,听人说,她是全村妇女中做“支军鞋”最多的。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乡政府看到我家确实困难,又考虑到母亲是支前模范,便先后救济了我家10元钱和30斤玉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善良而要强的母亲一直过意不去,几次说这钱和粮食不该要。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整整地折叠好,珍藏在了首饰盒里。⑦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常对几个孩子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村近百口人没有一寸土地,都是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所以我们村得名“租地村”。自从共产党来了,穷人分得了土地,村民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她要我们不能忘本,还特意嘱咐我长大后去参军,保家卫国,决不能再让老百姓吃第二遍苦、受第二茬罪。⑧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我19岁那年,按照父亲要求、母亲遗愿,参加了解放军。参军第三年时,家中房子老到快要倒塌了,只能再建新房,可是盖房又缺钱。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军属,找找政府,他们一定会帮忙解决困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才把房子盖成的。后来又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⑨过去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倔,称他为“倔老头”;也有人说他傻,叫他“傻老头”。我也认为父亲是一个只要面子不顾家的人。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⑩那天,看完首饰盒里的纸条,我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水奔流……⑪从老家回来几个月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12日,有删改)22.请分析“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中的“亮在心里”的含义。2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24.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是“母亲的首饰盒”,因此文中关于父亲的叙事可删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22.①“亮在心里”表面上指首饰盒明亮澄澈直被“我”记在心里,实际上指母亲可贵的精神品质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②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出对母亲知恩图报的可贵精神品质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3.①知恩图报:母亲将政府的救济记了账,嘱咐“我”长大后参军,保家卫国。②勤劳能干:母亲做的“支军鞋”最多;父亲身体不好,她便承担家中所有的重活;③朴实:母亲的首饰盒朴实,首饰普通;④要强:嘱咐父亲以后不要国家救济。24.不赞同。文中写父亲珍藏母亲的首饰盒和坚守母亲的遗嘱,一方面表现了首饰盒的不平凡及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25.示例:母亲在得到政府救济后一直记在心中,并嘱咐“我”长大后参军保家卫国,这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忘本,在得到别人帮助以后,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根据第⑪段“从老家回来几个月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可知,“亮在心里”是指母亲的那只雪白首饰盒光滑洁亮,明亮澄澈一直被我记在心里。根据第⑨段“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可知,这只明亮澄澈的首饰盒里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是母亲将政府的救济记账放在首饰盒中,母亲知恩图报,勤劳的可贵精神品质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表明首饰盒会一直亮在心里,根据第⑨段“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可知,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明白了父亲为什么那样“倔”“傻”,母亲知恩图报的可贵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影响着父亲,表达了对母亲这种可贵精神品质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3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③段“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平时人家给的帮助,她从不忘记,而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可知,母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根据第④段“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的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九济。等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可知,母亲将政府的救济记账,嘱咐我长大后要参军,保卫祖国。根据第⑥段“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范,听人说,她是全村妇女中做‘支军鞋’最多的。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可知,母亲做的“支军鞋”是最多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就承担了家里的重活,可见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根据第②段“四寸见方,外表白色。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母亲的首饰也很简单,就是逢年过节才戴的一对普通手镯,还有平时戴在头上的一个塑料簪子。装首饰的盒子当然就算首饰盒了,母亲叫它首饰盒,父亲也叫它首饰盒,所以在我们家,它就是名副其实的首饰盒了”可知,母亲的首饰盒怎么都不想首饰盒只有朴素的白色,里面装的首饰也很简单只有一对简单的手镯和一个塑料簪子,可见母亲是一个朴实的人。根据第④段“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的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九济。等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可知,母亲嘱托父亲不要接受国家的救济可见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24题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作用。首先表明立场,不能删去。根据第③段“这个首饰盒在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收藏,我们几个子女,谁也没有去动过它”可知,文中描述父亲一直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首饰盒的不平凡。根据第⑧段“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我19岁那年,按照父亲要求、母亲遗愿,参加了解放军。参军第三年时,家中房子老到快要倒塌了,只能再建新房,可是盖房又缺钱。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军属,找找政府,他们一定会帮忙解决困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才把房子盖成的。后来又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可知,母亲走后父亲一直遵循着首饰盒中纸条的遗嘱,无论有多艰难父亲都拒绝向国家政府寻求救济帮助,从侧面烘托出母亲知恩图报,要强,不麻烦国家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母亲的优良品质。【2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延伸。本文歌颂了母亲知恩图报,勤劳能干,朴实要强的优良品质,根据第⑥段“乡政府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