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2周周练 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2周周练 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2周周练 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2周周练 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2周周练 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2周周练语文试题(解析)2023年11月份第2周

语文

一、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评论家认为,余华的小说与宏大叙事下的抒情诗《百合花》不同,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该________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________地反复把玩。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________,把应该有的万千愁绪化为________的扑哧一笑。

A.心旌摇荡饶有兴致忍俊不禁没心没肺

B.心惊胆战情有独钟轻描淡写无缘无故

C.心惊胆战饶有兴致轻描淡写没心没肺

D.心旌摇荡情有独钟忍俊不禁无缘无故

2、下列均是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7月底高粱就开始秀穗了,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几天之后花谢了,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逐渐地变成淡紫色、紫色,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红。到秋收的时候,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每当这时,村庄里的人们就睁大了眼睛开始向田里张望了,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

A.比喻借代比拟

B.借代夸张比喻

C.比喻借代通感

D.夸张比拟通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昨日上午从成都某交警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私家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C.雪莱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

D.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成都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

D.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

B.赢得仓皇北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雁过也,正伤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怎敌他、晚来风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脆易泮当察乱何自起

B.曰余食赘行故不孝不慈亡有

C.离骚者,犹离忧也明道德之广崇

D.我世世为洴澼絖若火之始然

7、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事:行事、做事

B.文质彬彬,然而君子彬彬:指气质文雅、从容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D.小子何莫学乎诗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方志古籍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①______。中华民族一向注重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从先秦“四方之志”到西汉、魏晋地记,从隋唐图经到两宋方志……方志编修②__________、连绵不断。作为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方志古籍是记录历史变迁、反映政风民情、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存史意义、资政价值、教化作用不容小觑。方志古籍横陈百科,纵贯古今,具有秉笔直书、述而不论的客观精神,政治性、权威性、真实性、历史性是其本质属性。志属信史。方志古籍③________,体茂事备,蕴含着一地一事一物沧桑变迁的基因密码,是传承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安全的文化宝藏。

9、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①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

②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③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

④而我们采集的种子

⑤但我毫不畏惧

A.③⑤④②①B.③⑤①④②C.④②③⑤①D.①③⑤④②

10、下列选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

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①道:道理②明:美好的

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

二、语言表述

11、根据要求仿写。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请根据上面的句式特点,仿写一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思都可以用成语表述,请按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可以替换的成语。

①“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②“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③“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中“最清楚”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13、下列对于文段中数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说明青藏高原面积广,“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

B.“手抓一把”“200颗”说明蒲公英种子个头小、重量轻、易采摘。

C.“29块钱的牛仔裤”体现了钟扬生活的朴素。

D.“5200米”“6000多米”体现采集的艰难、成绩的伟大。

14、请将文中画框线的语句按要求进行改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吃过柿饼的人都知道,在柿饼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层白色的粉末,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层白霜到底是什么,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其实,柿饼上的白霜被称为柿霜,是柿饼在制作过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①________,对人体无害,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在制作柿饼的时候,首先②________,然后将削好皮的柿子进行晾晒。在晒干的过程中,柿子会析出果糖等营养物质,待水分蒸发后,这些营养物质会慢慢积累并结晶,最终形成了柿霜。柿霜具有润肺止咳、止血、生津利咽等功效,对于喉痛、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一般来说,柿饼外层的柿霜多少,是由气温以及晾晒时间决定的。天气越冷、③________,柿饼就会越甜,柿霜也就会相对多一些。在存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所处环境温度升高,柿霜可能会融化而变少。

15、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柿霜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55字。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充满了声音。既有海浪、地震等形成的水下的“背景音”,也有人类活动带来的噪声,①________,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甚至生存。几十年来,经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对此进行研究,想要以期提出有效措施,使海洋动物免受或少受噪音的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人类带来的噪声往往是在水路交通和工业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无意而生的“副产品”。然而,②_______。海军使用声呐探测船只和潜艇,地质学家则使用地震气枪调查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气枪产生的噪声可超过200分贝。

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也揭示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对动物生理和行为的广泛影响。海兔暴露在船只噪声下,胚胎发育成功的数量减少了21%,孵化的个体比没有暴露在船只噪声下的海兔的死亡率高22%。③_______,这很可能是为了让其他海豚更容易听到它们。这就好比我们在嘈杂的酒吧里说话时喊得更大声一样。

目前,尽管人们做了一些降低人为海洋噪音的工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要人类还在,噪声就很可能成为海洋声音的一部分。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害污染一样,如果要还海洋动物一个自然的声音环境,就需要大伙儿一起行动,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对海洋噪声进行监管。

17、文中画框线的句子表述不得体,下列句子不得体的原因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A.新校长上任的演讲:感谢诸位选择小弟作为学校的新校长。

B.学生写给老师的假条:我因身体不适,请假三天,务请批准。

C.教育局发布的通知:现在疫情很重了,请师生们做好防护。

D.同桌写给你的留言:今天轮到我们俩值日,需晚点离校,见谅。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带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三、默写题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回望自己的年轻岁月,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回忆了“___________”的军旅生活,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当它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论证了学习要用心专一的观点,采用的正面事例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反面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子路、曾晳、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谦言自己对于“礼乐治国”心有余力不足。

(3)“秋”是中国文人偏爱的季节,在中国古诗词中,有“秋”,也有“秋风”“秋雨“”秋月”等。如杜甫的“___________”,李煜的“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梦玉人引

范成大①

共登临处,飘风袂、倚空碧。雨卷云飞,长有桂娥②看客。箫鼓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一梦才成,恍天涯南北。

舞余歌罢,料宣华③、回首尽陈迹。万里秦吴,有情应问消息。我欲归耕,如何重来得。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相忆。

①范成大,南宋名臣、诗人,曾任成都路制置使,作此词时词人任建康知府,本词写给蜀地友人之作。②桂娥,指嫦娥。③宣华,宜华夫人陈氏,南北朝时南朝陈宜帝女、陈后主之妹。隋开皇九年,隋灭陈,陈氏与其他陈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人大兴(今西安),后被选为南文帝嫔妾。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曾与故友一起登高赏景、凭栏远望,蕴含着对以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B.词人看到人们吹箫打鼓迎接春天,成都美丽如画,相比之下,雪山都为之失色。

C.上阕后两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也写出了梦境里的美好和现实中与友人的分离。

D.据“宜华”可推测,“舞余歌罢”的“歌”即为传说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

23、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均引隋灭陈之典故,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

(唐)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2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点明此时远离故园,漂泊异乡。

B.颔联“木叶”描写秋风中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凸显了环境的萧瑟。

C.尾联直抒胸臆,尽显动荡局势之下诗人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不悔之志。

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但呈现了诗人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

25、《冷斋夜话》云:“诗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吕氏春秋》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如果我们听到传闻不加辨析,莫不如什么话也不要听。尤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每时每刻都为泛滥的信息所包围,大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和媒体兜售的观点,你是全盘接受,还是分辨吸收,还是……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有人迫不及待告诉你,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水鸟关关地叫着,栖息在河中沙洲”;当你打开《百年孤独》发誓这次一定要把它看完时,有人抛出“10分钟了解一本书”的攻略来诱惑你;当你打算去看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时,发现网上已经有铺天盖地的剧透和解答……

当下,这样的“二手知识”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缓解了我们渴望快速汲取知识的焦虑。同时,这种无需从源头探索而便捷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警惕。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解析:A

解答:①心旌摇荡:面对自己想要或想得到的东西,心驰神往,不能自制。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与语境中“平静如水”相对应,应用“心旌摇荡”。②饶有兴致:很有兴致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语境中“反复把玩”,突出兴致、兴趣,应用“饶有兴致”。③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轻描淡写:用浅淡的颜色轻轻描绘;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语境中与“扑哧一笑”相对应,应用“忍俊不禁”。④没心没肺:一指不动脑筋,没有心计;二指没有良心。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根据语境“该悲悯的地方”,应选“没心没肺”。

2、解析:D

解答:由第一段可知,“雪花一样”“变得火一样红”是比喻,前一句把高粱花比作雪花,后一句把成熟的高粱穗子比作火;“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是夸张;“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是比拟;“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是通感,“清香”是嗅觉,而“浸润”是触觉,此处是用触觉来写嗅觉。故选D。

3、解析:C

解答:A.语序不当,“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递进分句的语序不当,应是“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而且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B.句式杂糅,“初步判断系因事故私家车车速过快”两句式杂糅在一起,去掉“系因”的“因”字。C.没有语病。D.成分残缺,“经过”使句子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故选:C。

4、解析:B

解答: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A.主谓倒装;C.被动句;D.判断句。

5、解析:A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故”的意思都是“旧有的,原来的”。B项,“顾”的意思分别是回头看/拜访。C项,“过”的意思分别是经过/过分,过于。D项,“敌”的意思分别是抵挡,对抗/敌对的,相当。故选A。

6、解析:C

解答:A项,“泮”通“判”,分离;“当”通“尝”,尝试。B项,“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不存在。C项,“离”同“罹”,遭遇,遭受。D项,“絖”通“纩”,绵絮;“然”通“燃”,燃烧。故选C。

7、解析:B

解答:B.文质彬彬,然而君子: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故选B。

8、解析:①息息相关;②源远流长;③包罗万象

解答:结合近义词语填写成语;第①空,此处是说“方志古籍”与“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根据后文“方志古籍……是传承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安全的文化宝藏”可知,两者关系紧密,故可填“息息相关”之类的成语。第②空,根据前文“从先秦‘四方之志’到西汉、魏晋地记,从隋唐图经到两宋方志……”和横线后的“连绵不断”可知,方志古籍的编修可追溯至先秦,可见其历史悠久,故此处可填“源远流长”之类的成语。第③空,根据后文“体茂事备,蕴含着一地一事一物沧桑变迁的基因密码”可知,方志古籍内容充实,有对一地一事一物等世间万象的记载,故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方志古籍内容的丰富性,可填“包罗万象”等。

9、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语段中钟扬阐述了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见解。按事理逻辑顺序排列,首句应该是③,先交代清楚话题,可以排除C、D;⑤后面应该解释“我”不畏惧的原因,接①;④②和后面的“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构成假设推理,连接紧密。可以排除A项。故选B。

10、解析:C

解答:A.“安:平安”错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B.“止:停止”错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D.“知:知道”错误。“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

11、解析:倘若没有那一步步的积累,怎能有千里之行;没有那一条条小溪的积累,怎能有波澜壮阔;没有那一本本书里的积累,怎能有渊博的学识,所以,人生需要积累。

解答:本题的句式的特点是:倘若没有——怎能有——没有——怎能有。解题时注意把握句子前后的语言逻辑的严密和句子的通顺。

12、解析:示例:①乐在其中;②命悬一线;③了如指掌

解答:①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结合“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乐在其中”。②命悬一线: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结合“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命悬一线”。③了如指掌:清楚得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结合“最清楚……的情况”可以用“了如指掌”。

13、解析:A

解答:A.“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错误,原文为“植物种类占到了1/3”,以全国1/7的土地面积占了1/3的植物种类,说明这一地区植物种类多。

14、解析:(1)你们能爬,难道我就不能爬?(2)你们能爬,我就不会不爬。

解答:(1)画线句强调的是“我和你们一样,也能爬”,是一种肯定语气,题干要求改成反问句,那么,在保持语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添加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怎么、怎能、难道”等,还要注意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变换时要添加否定词,才能保持语意不变。故可改为:你们能爬,难道我就不能爬?(2)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批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需要添加两个否定副词“不”字构成,也可以用“没有”“无”等近义词。把“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改写为双重否定句,可以表述成“你能,我就不会不”的形式,即“你们能爬,我就不会不爬”。

15、解析:柿霜是柿饼制作过程中水分蒸发,果糖等营养物质析出结晶而天然形成的白色粉末。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根据“在柿饼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层白色的粉末,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层白霜到底是什么”可知,属概念是“白色粉末”。根据“在晒干的过程中,柿子会析出果糖等营养物质,待水分蒸发后,这些营养物质会慢慢积累并结晶,最终形成了柿霜”可知,“柿饼制作过程中水分蒸发,果糖等营养物质析出结晶而天然形成的”是特征。据此概括即可。

16、解析:①并不是防腐剂;②需要给柿子削皮;③晾晒时间越长。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句与“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相照应,根据“其实”“对人体无害”可填“并不是防腐剂”。②根据“然后将削好皮的柿子进行晾晒”可知“首先需要给柿子削皮”。③此句与“天气越冷”句式一致,根据“柿饼外层的柿霜多少,是由气温以及晾晒时间决定的”可知,此处应说到“晾晒时间”,故可填“晾晒时间越长”。

17、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得体的能力。文中“需要大伙儿一起行动”是口语,而此处需要用书面语。属于语体不当。A.校长在就职演讲中用“小弟”称呼自己,没有注意“就职演讲”这个交际场合。属于场合不当。B.“务请批准”没有使用敬辞,语气强硬,属于对象不当。C.“疫情很重了”口语误用为书面语,属于语体不当,与画线句相同。D.“见谅”指请对方原谅自己,此处不合语境。故选C。

18、解析: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对此进行研究,以期提出有效措施,使海洋动物免受或少受噪音的影响。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①“经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对此进行研究”主语残缺,删去“经过”。②“想要以期”重复赘余,删去“想要”。

19、解析:①噪声对海洋动物来说是个麻烦(答到“噪音对海洋动物有害”即可);②噪声也可能是人类有意制造的(重点“有意”);③海豚的叫声在嘈杂的环境会变大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上文“人类活动带来的噪声”提出了噪声这个话题,再结合下文“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甚至生存”,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噪声对海洋生物会造成影响,故可以填入“噪声对海洋动物来说是个麻烦”。第②处,结合上文“噪声往往是……无意而生的‘副产品’。然而……”可知,下文出现了与上面“无意而生”相反的情况,再联系下文“海军使用声呐探测船只和潜艇,地质学家则使用地震气枪调查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可知,这些噪声都是人类故意制造出来的,故可填入“噪声也可能是人类有意制造的”。第③处,结合上文“研究也揭示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对动物生理和行为的广泛影响”和下文“这很可能是为了让其他海豚更容易听到它们。这就好比我们在嘈杂的酒吧里说话时喊得更大声一样”,可推测出填入内容是关于海豚的叫声在嘈杂的环境中会变大,故可以填入“海豚的叫声在嘈杂的环境会变大”。

20、解析:(1)少时棋柝曾联句;中原北望气如山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柝、联、骤、州、恃、喑、哀。

21、解析:(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万里悲秋常作客,春花秋月何时了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22、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词人看到人们吹箫打鼓迎接春天,成都美丽如画”错误。此时在建康,锦城是指成都,“箫鼓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三句是词人的梦境,并非“看到”。故选B。

23、解析:①本词想象宣华夫人身在秦地而思念故国,寄寓了词人与友人分列吴、蜀的千里相思之情。②王词借陈后主荒淫误国之事,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前人覆辙,要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本词想象宣华夫人身在秦地而思念故国,歌舞喧嚣散去,繁花落尽,再回首,都成为陈迹。繁华喧嚣散去,什么才能永恒?也许在诗人眼中是友情吧。你我相距万里,我身在锦城,而你们身处秦吴之地,我们之间的友情如此,应互相询问彼此的消息,寄寓了词人与友人分列吴、蜀的千里相思之情。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借陈后主荒淫误国之事,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前人覆辙,要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24、解析:D

解答:“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错误。诗歌前四句写的是旅客悲秋之况,后四句表述旧臣忧国之怀。报主心切,时势艰难,想着国事,虽衰年未肯自倭,尽力报效国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表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

25、解析:诗句表面写看镜,登楼远望,实际委婉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愁苦。①功业未就的悲愁:想到勋业,诗人频频看镜却两鬓已斑,满腔报国心切无法实现;②年老体衰的愁苦:登楼望远,心怀天下,然衰暮之人,体力不济,于是背地自登,因而久倚。③内心的孤独、苦闷:高楼“独”倚,一个独字把晚年独自漂泊夔州孤独寂寞之情表现无遗。

解答:颈联“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意思是,年纪大了却功业未成,常常照照镜子,看到白发已出现了,经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频看镜”“独倚楼”,是两处细节描写,夜不眠以至曙,故对镜倚楼,频看镜,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独”字写出了诗人经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的形象,时势艰难,想着国事,尽力报效国家,虽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种心思却永不停歇,表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

26、解析:例文:

传闻乱花迷人眼,慎思明辨出真知

曾几何时,一则“父母失信会影响子女上大学”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三人成虎,许多人信以为真。待到官方辟谣平台公布事实真相,他们才直呼上当。诚然,追究上当之责,首先要归过于传谣者,但是须知,“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只有传谣者“一厢情愿”地造谣,没有信谣者的跟风配合,又怎会上演这出“上当”的闹剧?

古人有言:“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传闻的特点是“传”,传闻者在传闻的过程中难免会掺杂个人的主观看法,事实会因“数传”而黑白颠倒。现代社会,传闻以互联网为媒介,形成更快速、更大规模的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给谣言提供了舒适的“温床”。面对传闻,我们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的情理,慎思明察,深思验证,方得真知灼见。

遵循规律和情理,慎思明辨芜杂信息,方能廓清迷雾。随着时代发展,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其中不乏不良信息。《管子》有言:“不审不聪则谬,不察不明则过。”意思是事物不详细地观察、认真地了解,就会出现差错。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合理运用科学规律进行分析,慎思明辨。慎思是对内心的殷切叩问,明辨是对选择的反复忖度。如果对信息一味接收却不加以思索,最终只能沦为乌合之众。“咨諏善道,察纳雅言”,我们理应打破思维局限,理性思考,以知识武装头脑,用明察对待传闻,廓清眼前迷雾。

增强自我之实践验证力,方能拨云见日。世事纷乱,人间百态,万事万物真实与否有待实践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古以来,无数名人大家以亲身实践,践行着“察”这一思维准则。郦道元游山历水,纠正前人研究之错误,终编纂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袁隆平院士九十岁高龄仍然频繁在稻田孜孜以求数据真伪;屠呦呦数年奋战在艰苦的科研之路上,终以一株“救世草”兼济苍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虚实之间加强验证,明辨黑白,方能拨云见日。

面对传闻,若不审察,则难以明辨是非,小至失去自我,大至危害社会,祸害大矣!传闻面前,我们首先应独立思考,判断其是否符合事理人情,以各种途径来验证其真实与否。对于虚假的传闻,我们要敢于说“不”,勇于检举,对于明显不符合事理和情理的传闻,我们需及时遏制传播,敢于批评指正,以促成月白风清、鸟鸣花笑的良好舆论生态。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我们应当牢记哲人的教诲,保持理智,面对传闻,以慎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