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_第1页
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_第2页
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_第3页
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_第4页
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一、董仲舒的生平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河北枣强人,(《史记》讲为广川人,但历史上德州、枣强、景州三处,郡名皆曰广川,都号称是董仲舒的故乡,修建纪念馆。))主要活动于景武之世。景帝时任博士(古代学官名。武帝时指专管传授经学的官员。武帝继位后,以对策(即贤良对策三篇,保存在《汉书》中,人称《天人三策》)得到汉武帝的欣赏。武帝派他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乃武帝兄,“素骄,好勇”,但仲舒以礼义对之,易王说:“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其传诵千古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就是对易王说的。以治公羊春秋出名而出任丞相的公孙弘嫉妒董仲舒,两人不合,公孙弘建议武帝派仲舒相胶西王。胶西王也是武帝兄,比易王更骄纵恣肆,弘的私意董仲舒必获罪胶西王。想不到胶西王素闻仲舒之贤,很能善待他。董仲舒怕日久礼疏终难免获罪,以病辞官。回家后著书为事。董仲舒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公羊学大师,官位不高,但在政界和学界均有极大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董仲舒画像二、时代的新问题:董仲舒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新制度需要新的理论论证。秦朝确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不能建立在赤裸裸的镇压之上,需要一套意识形态为其辩护,提供合法性和权威性。法家和黄老之学都不能完成这一使命。2、信仰失落,人的失落,人的尊严与地位的丧失,需要新的理论纠正这一危机。春秋以来理性的发展,人文主义盛行,上帝、天命信仰被严重打击和毁坏。

先秦儒家制礼作乐,维护传统信仰,并把它理性化而引向人文与道德教育的方向;同时为人的尊严与地位,从天人关系的哲学的高度,提供有力的论证。但儒家思想在孟子以后迅速遭到围攻,郁而不彰。战国末年,荀子的天道观,摈弃传统和信仰,强调人定胜天,突出了“理性”,在人性方面,否定人性善,提出“化性起伪”,人成为完全被动的受教育与被改造者。法家更是将人视为一自然物,提出用赏罚控制人,人的尊严和地位彻底丧失。(今天也只剩下物质奖励。)黄老之学也是提供刑德两手。所以,汉初存在文化道德危机。这一问题不解决,政治统治难以走上正轨。这需要恢复天下关系下人性的高贵与尊严。(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序。)3、汉武帝时期内忧外患严重,提倡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汉政权面临的挑战。儒家思想则主张有为,能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理论支撑。外有匈奴对边疆的屡次侵犯,内有分封诸侯的坐大对皇权的威胁,同时豪强地主与一般民众的矛盾也日益尖锐。4、传统儒家总的来讲适应宗法分封亲亲的诸侯国家的要求,不少方面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如孟子讲“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国人皆曰可杀,然后杀之。”“推恩足以保四海”。新制度下的君主至高无上,亲亲情恩已不能成为关系的基础。法家则完全排斥亲恩走向一个极端。

中央与地方、君臣民之间的关系需要新的价值规范。5、思想学术背景:战国后期至汉代初期,诸子百家思想逐渐走向整合交汇。因为诸子时代,各家思想所确认与坚守的立场与视角往往各执一偏,仿佛各有一把开启积年房门的钥匙,却没有通用于各个房门的万能钥匙,不足以应付日新月异的历史变化与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因此,一种“百川汇流”似的综合和兼容,并在综合和兼容中重新进行整合和解释。笼罩自然、社会、人类的各个方面,有效地解释天、地、人的所有问题。时代的需要,使思想逐渐走向于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和解释体系,一个从终极意义到实用技巧、从知识技术到法律制度可以涵盖一切的意识形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1卷,第317页。)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为时人所信服的系统的回答。

具体讲:以孔、孟的儒学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构架,并广泛吸取了先秦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的思想而构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自然神论之“天”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构架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宇宙论;“变而有常”的天道观;待教而善的人性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继乱世必须“更化”的“三统”、“三道”的历史观;取法于天、以行仁政德治为核心的王道论,以及“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大一统论。三、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哲学根据: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在解决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都是从宇宙观上提出根据,使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具有哲学理论的色彩。讲天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立定人世间的准则,成为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理论根据。可以说,天命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精神支柱。或者说是古代统治者的精神支柱。董仲舒的天是自然天、人格天、道德天的综合体。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天的规律、天的要求,就是人要遵循的规律和要求。构造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何谓本?日天、地、人,万物之本也。”(《春秋繁露·立元神》,“天生之以孝悌”,人若“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地养之以衣食”,人“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人成之以礼乐”“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立元神》)。

董仲舒从《春秋》中总括出一条基本原则:“《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楚庄王》)。人应“受命应天”。董仲舒从宏观上展开思路,通过对宇宙社会的总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一切有关人间社会政治问题的解答都可以从中找到立论依据,从而为董仲舒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建立了理论基础。另外其人性论:性三品“圣人之性”已臻至善之境,无须教化;“斗筲(shāo)之性”溺于贪恶,不可教化;惟有“中人之性”才是教化的对象。性三品为君、圣教化民众提供了理论根据。2、天人合一与大一统思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注:合适的道理)也。”《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元即是一,即原,即始,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人的本源,“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重政》)。其次,董仲舒提出“一”是天地运行的规律。他说,“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一统”的永恒法则化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认识依据。3、“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说、天谴说维护君权至上是董仲舒的基本政治主张之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道通三》)4、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强调等级的伦理关系和忠孝观念,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5、道的永恒与经、权、更化。6、具体主张还有:以仁义教化为根本,同时也不反对用刑法。“刑者德之辅”。“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不许官吏与民争利。“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解放社会生产力。“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体现出的是民本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统一思想。四、思想评析1、构建起适应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基础上君主专制的意识形态。“大一统”、“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五常等影响深远。2、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国家的指导思想,儒家走向制度化的轨道。3、学术上经学传统形成,并由此衍生出士族阶层,对后世政治影响深远。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在汉代儒学为何能独尊?A传统中国一直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宗法社会,儒家维护君主专制和强调以德治国,适应了小农社会的要求,适应宗法社会的需要。B儒学重视传统,重视继承,包含着整个上古文化,孔子实为尧舜以来之集大成者。所以儒学博大精深;儒学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或者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内容丰富富有弹性。对于不同的思想,有兼容并包的可能。C儒学能够独尊不仅在“理”的方面,还与“势”有关。(韦正通)儒学知识传播强调师承,儒生众多。D儒学强调维护现实的社会制度,符合上层统治者的需要,同时强调矛盾双方的妥协和高扬民本思想,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使传统等级压迫制度受到一定约束,从而也符合上层统治者的长远需要。。E汉武帝时内忧外患严重,无为思想已不适合时代,而儒学强调有为则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理论根据。F儒学经过董仲舒改造的,理论更加完密,内容日益丰富,能更好地适应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远非其他各家所能比。二、儒家制度化对儒学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儒家成为最为兴盛的学派。消极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