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与个体发展是什么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什么关系?社会与个体是什么关系?(个体就是社会成员,社会由许多的个体组成。)
社会
个体
教育
2、社会教育1、社会个体教育
3、教育个体社会
教育个体社会
个体1
个体2
教育个体3社会
个体4
个体n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2、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5、教育在我们国家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第一节教育的经济功能国别年份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人均教育费美国19791207亿美圆17.7%556.68美元日本197710.33兆日圆16.5%336.6美元西德1976466.91亿马克8.8%311.43美元法国19771081.5亿法郎约18%415.38美元英国197678.49亿英镑14.3%268.9美元苏联1978313.05亿卢布12%164美元印度1977255.48亿卢比9.9%4.67美元中国1980102亿人民币9.13%5.75美元(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教育结构
1985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长到8美元,到九十年代也不过二十几美元,而同期美国为966美元,加拿大为947美元,法国是584美元,日本为555美元,新加坡为249美元。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农业工业服务业1950年1970年1950年1970年1950年1970年美国20%/(12%)4%33%32%55%64%法国35%17%/(11%)45%45%20%44%西德24%10%48%48%28%42%英国6%5%55%45%39%50%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结构的内部调整: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及组织形式;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算机教学等。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育科研也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保障。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的科研基地和设备,以及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建立等,是产出优秀科研成果的保证。同时,经济的发展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资料:
在美国著名的佩里计划中,研究人员对学前教育做了具体的经济效益分析。将学前教育的开支(包括教职员工资、管理费、房费、孩子的供给)作为投入,把因学前教育而减少的特殊教育、拘留审讯费用及以后持续的福利救济费等项支出作为效益,计算得出,每个孩子每学年学前教育投入为4818美元,效益为29000美元,即在学前教育上每投入1美元,其效益为6美元。
资料来源:方明,陈厚云.幼儿教育影响长远——介绍美国学前教育长期效果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5(5):44—46.(二)对教育经济功能的认识:
中国古代:“教人耕者其功多。”
—《墨子·鲁问》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学习的时候,固然要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希望偿还,而且争取利润”。
—《国富论》亚当斯密(英)177620世纪初,西方: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
—舒尔茨(英)
“人力资本”:
人的经验和能力应该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和财富的生产要素(现在被称为“人力资源”)。而这种生产要素(人的经验和能力)的主要是来源于历史上各类教育形式及近代的学校教育的结果。
斯特鲁米林的教育效益公式:
教育的个人效益:
Rn-Am-S>0
Rn:因学习带来的未来收入的增长额;
Am:因学习舍弃的收入;
S:用于学习的支出。斯特鲁米林:《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三)教育经济功能的体现:
1、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①教育使人具有的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②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熟练程度、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创造能力)
③教育不断增加物质生产中脑力劳动的因素,增大物质生产过程中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等劳动者的数量比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①教育是科学知识扩大再生产最有效的形式;
②通过教育传授生产部门的科学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人的劳动力水平和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对培养人的学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发展: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技术运用人才、管理人员)“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第二节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董仲舒
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一方面,使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才能的政治领导者。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发挥政治职能;
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思想水平及看问题的水平,有了参政、议政的意识,整个社会的政治就能走向民主化。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列宁
“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思想意识的过程”,称之为“政治社会化”。
总结,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在国家还存在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是国民教育的第一任务。但是服务不是依附,教育本身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标的,若把人当作政治的工具,或把教育当作工具是违背教育的本质的。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什么是文化?广义: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即教育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及道德观念的关系等。
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渗透在教育中。无论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本身都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学校课程也是文化,“上学就是去学文化,做有文化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发展的。3、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从“文化中心主义”走向“多元文化”;第二、从“文化对抗”走向“文化对话”;第三、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和“推陈出新”的文化态势。4、文化模式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社会如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及不同的国家,文化模式不同,教育的价值选择也不同。(2)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的目标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与文化模式的价值选择有紧密的关系。(3)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的策略选择。教育的策略包括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等。文化模式也影响教育策略的选择,例如中国传统儒家的文化模式和西方的文化模式不同,教育的策略也有区别。(4)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政策。4、文化模式对教育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思维、对人格培养的影响②媒体文化
③“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因素1、浓缩、提炼、符号化或者象形化,在中国的传统里的重要性,比西方来得高。
“忠、孝、信、义、福、禄、寿、气、韵”等字在中国传统里头,每个都占有很大比重。
“气吞山河”、诗词等等习惯倚重一个、两个字提炼出精神内核的思维方式。
西方重视形象化、生动化2、传统对文化的归纳方法是:思考。“格物致知”西方强调的是实证、研究。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农业经济的基础是家庭,长期的家庭主义培养了每个分子对家庭、家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国道德的本位强调子女要顺从、孝敬、“孝亲”“亲在,子不远游”使家庭个体间有密切的联系。容易使个体失去独立的人格。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目标是“尚德”,这与西方的“爱智”大相径庭。“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学问之道,是学习做人之道。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东方西方相互依赖个性独立调和社会与自我注重个性自由不注重隐私权注重隐私权个人缺乏自信个人富有自信数世同堂大家庭婚姻子女小家庭尊重老人重视儿童压制对性的意识和表达夸大性的表达和意义认为现状美好经常批评现实多神论一神论东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类别中西教育价值取向1、调和社会和自我1、注重个性自由和主体意识
2、重知识的应用价值2、重知识的内在价值
3、重教育的世俗性3、重教育的宗教性师生关系1、强调教师权威1、重视儿童
2、师生相互倚赖2、个性独立
3、师道尊严3、师生平等教学行为1、重教的行为1、重学的行为
2、教学形式刻板2、教学形式灵活
3、压制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3、体现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5、当代我国文化变迁的趋势及问题:第一、多元文化的态势日趋明显;第二、文化冲突日趋明显。文化冲突突出地表现在教育领域里。第三、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式微。传统文化的式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功利主义、物质至上、消费主义等思想带来的。第四、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日益严重;第五、文化消费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媒体文化是大众文化,是消费文化,培养它的消费者。“小燕子”、“F4”、“超女”、“哈日族”、“哈韩族”、“新新人类”等现象产生明显的“代文化”(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保存体现在: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只有通过教育,才可能继承人类和民族的文化历史遗产,否则,任何文化就要逐渐萎缩,甚至流失成一种历史的遗迹。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在现代文化发展中,教育担负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因为:
A、教育善于传播较深层次的文化。
B、教育能在较短时间里传播最有价值的文化。
C、教育有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文化的完整面貌。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尺度: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教育主要依据这两个尺度对文化作出肯定和否定的选择。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一方面是教育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是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整合成新的文化;教育对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丰富,增强了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文化发展的最高宗旨就是自身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教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使之成为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开辟了无限广大的可能性,教育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动因。
山东高密一中的校训:为四十岁做准备“十八岁是美丽的,而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页却应在生命的四十岁翻开。不要说四十岁有多么遥远,二十年其实是弹指一挥间。虽说四十岁就在眼前,但二十年的时间跨越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穷的悔恨和遗憾。追求先贤成材路,浩瀚人世间,我们定会发现,四十岁的辉煌来自十八岁的志向和二十年的血汗。珍视你拥有的青春年华,好好把握现在,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才能将你如日中天的四十岁勾画得绚丽灿烂!”
(三)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第一、传播“文化多样性”的概念。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具有生态性,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是有价值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第二、促进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第三、警惕文化帝国主义;第四、促进文化理解和文化对话。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A、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B、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身体素质: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直接方面,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方面,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1)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比例2)人口的性别结构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3)人口的阶级结构影响教育4)人口的文化、职业结构影响教育质量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5)人口的地域分布影响教育机构的分布6)人口的民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更为复杂(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人口流动的种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流动二是国内贫困地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三是不发达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二)教育具有优化人口的功能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3、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结构;
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女童教育---“教好一个男孩,只教了一代人;教好一个女孩,等于教了两代人。”学用结合
1.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教师,再走进他办的那所山村学校去考察一番。看看这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他所在的乡村作了什么贡献,然后实际分析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之间有哪些相互的作用。
中国杰出教师行为访谈录(节选)
王思明,男,48岁,陕西省延长县罗子山乡下西渠小学教师。1968年起担任下西渠乡村小学民办教师。他所在的下西渠村距离延安市160km,距离延长县也有80km。人们常常说这里是“十里同村,隔山为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非常落后。全村只有47户村民,176口人,20个劳动力。直到8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锌电池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连续式真空包装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超细滑石市场需求量预测及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起重机械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贝类加工机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解毒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螺旋锥齿轮转向箱产业规模预测与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蜡取暖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虾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落地式消毒柜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 3D打印技术简介
- 科技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健康玩游戏
- 2025团校入团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电子智能纺织品》课件
- 智慧消防建设售后服务方案
- 《实验室仪器管理》课件
- 2024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八年级国测数学试卷
- 2025年铸造工艺师职业技能鉴定模拟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