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各地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小说阅读试题汇编_第1页
2024年1月各地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小说阅读试题汇编_第2页
2024年1月各地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小说阅读试题汇编_第3页
2024年1月各地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小说阅读试题汇编_第4页
2024年1月各地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小说阅读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别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①,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日误儒生。[注]①阖闾城:江苏的苏州城。②青袍: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诗和刘诗都是送别之作,都表达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极富感染力。B.白诗前两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紧扣标题。全诗语言质朴,清淡如水。C.刘诗以豪放的情感、广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伤感。D.两首诗都有“看”字,白诗指离人回头看,刘诗指诗人没有注意到细雨润湿了衣服。16.两首诗都以送别为主题,但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手法的不同点。(6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注]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1219至1222年,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点出词人的身份。B.“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中原人民战乱频仍的生活状况。C.“天道久应还”一句,词人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于天道,流露出对朝廷的失望。D.结尾词人表示“烽火平安夜”便是魂回故乡时,熔铸着家国情怀,回味无穷。16.有人评价说词的下阕中“妨”“怪”二字甚佳,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钱谦益①海角崖山②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③?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注]①钱谦益(1582—1664),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后降清,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②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大规模海战,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陨落,元军最终统一整个中国。③槎,竹筏,船只。15.下列关于本诗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地点暗示南明败亡的历史事件,以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调子极为沉痛。B.颔联“无”“有”相对,委婉道出了诗人的艰难处境以及降与不降的矛盾心情。C.颈联巧用析字法,将“明”字巧妙拆分为“日月”,既借“日、月”之宏大景象传情,又借“明”隐含故国之思,一语双关。D.尾联用典,借嫦娥想要回来却无处可回,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无限凄楚。16.首联中的“从今也不属中华”虽平白无华,却意蕴深沉,统领全篇。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中分别以“钟鼎”“山林”比喻繁华与隐逸两种不同的生活,指出两种生活皆如梦幻。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坦然面对人间得失荣辱,体现了词人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C.下阕前两句不直写送别,而是回忆与族弟当年风雨之夜灯下畅谈的情景,更显情真意切。D.下阕综合运用了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16.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登慈恩绝顶有感许月卿为学平生不究源,未妨绝顶上慈恩。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①。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注:①天根:星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于登临之事,收笔处生发人生感慨。议论诚挚中肯,语言晓畅。B.诗歌首联从“为学”话题入手,并交代登临慈恩绝顶一事,呼应题目。C.颔联以比喻说理,表达了诗人由“塔高”“江阔”产生的思考与感悟。D.颈联写登山中途脚力难以为继,在对谁能登顶的疑问中流露出沮丧之情。16.杜甫登泰山而生济天下之雄心壮志,本诗作者登慈恩绝顶后领悟到了“为学”的哪些心得?请简要概括。(6分)【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上)高一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唐多令·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采用反问手法,并巧妙地进行字体构成分析,反映了词人感情满溢而出,引人深思。B.第三句不事雕琢,巧借风雨的声音映射词人的内心,这和“梧桐更兼细雨”异曲同工。C.“燕辞归”与“旧时王谢堂前燕”中虽然都写到了“燕子”,但意象内涵大相径庭。D.上阕着墨于羁旅秋思,详细渲染。下阕写怀人时,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16.本词是如何表达词人之“愁”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5.C

(“豪放的情感、广阔的意境”错误,应是“细腻的情感、含蓄的意境”)16.①白诗运用了叠词的手法实写。“凄凄”“凫凫”两个叠词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點淡。正是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凫凫”;而那如泣如诉的“凫凫”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②刘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闲花落地”是眼前之景,“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实景与虚景相结合,谊染了凄清的氛围,寄托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复杂情思。(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5.C(“词人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于天道,流露出对朝廷的失望”说法错误,“天道久应还”意思是失去的土地应该回来了,流露出的是词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16.①“妨”有妨碍之意,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因收复失地的大业未竟而落空了。②“怪”有责备之意,词人说“绿阴青子”“清泉白石”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盟约了,将“绿阴青子”“清泉白石”拟人化。③“妨”“怪”二字将词人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词人的报国丹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15.B(“降与不降的矛盾心情”无中生有。颔联大意是说诗人面对朝代覆亡,既没有做到像屈原一样葬身鱼腹保持气节,又要面临随时有大鲸出没而倾覆船只的险境。“无”“有”强调的是亡国后的困境)16.①“从今也”,借“也”字停顿,强调亡国的时间,将亡国的沉痛之感缓缓道出;又用一否定“不属中华”将亡国的悲愤屈辱一字一顿道出,振聋发聩。整句既直接道出了亡国的事实,又饱含真切的亡国之痛苦与悲愤。②全诗共八句,首句就崖山事件引出“从今也不属中华”的事实;颔联、颈联围绕“不属中华”,写出其具体现状;尾联以嫦娥自喻,写个体在亡国之后悲凄无依的命运。(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15.A(3分)解析:“比喻繁华与隐逸两种不同的生活”错误。“钟鼎”与“山林”二词不是比喻,而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16.①本词结尾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②虽是送别词,却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象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6分,每点3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15.D(3分)解析:“沮丧之情”错误。流露的应该是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勇往直前、拼搏向上之情。16.①要寻根究底,学深学透;②要渊博学识,博古通今;③要不惧困难,勇攀高峰;④要牢固基础,德业俱尊。(6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上)高一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15.答案

A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路点拨

A项中的“反问”修辞判断错误,这里使用的是设问的修辞。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探究词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

①一语双关。“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先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离人秋思方可称愁;“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更显愁情。②借景抒情。“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更添愁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易逝、漂泊羁旅之愁。③对比。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漂泊作对比,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愁。④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惜别之愁。(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若答“直抒胸臆”“心理描写”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蒙铁尔寡妇[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只有他老婆例外。可是让众人深信此人确死无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钟头。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送进奢华的祠堂供着,好让众人放心,他并非躺着装死。下葬之后,除他老婆之外,有一件事真让人难以相信:何塞·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并非暴卒。大伙儿一直以为他大概中了埋伏,挨了冷枪,可他老婆一口咬定他是年迈归天,寿终正寝。他虽则忏悔了,却没有露出一丝痛苦,活像一名新教徒。不过有些细节,这女人还是给弄混了。何塞·蒙铁尔是某个礼拜三下午八,点钟未遵医嘱而大动肝火死在吊床上的。他老婆满心希望全镇居民都来参加亡夫的下葬仪式,希望她的房子变得窄小,花圈多得容纳不下。然而,只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老熟人和几个宗教团体,仅仅收到镇公所敬献的几个花圈。她的儿子以主德领事的身份拍来了唁电,而她的两个女儿则从巴黎拍来了长达三页的唁电。显而易见,他们是站着用邮局里的公用墨水草拟电文的。他们费了许多电报稿子才凑满耗资二十美元的字数。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那天晚上,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我要永远隐居起来,”她想,“反正我觉得我跟何塞·蒙铁尔一样,也给塞进那个盒子里去了。这世界上的事,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啦。”

男人的尸体从家里抬出三天之后,她流了不少眼泪才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某种反应,可是不知今后应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蒙铁尔寡妇叹了一口气。十月份的日子拉长了,淫雨连绵,积水成潭。她感到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在何塞·蒙铁尔杂乱但巨大的庄园里漂流。家里那个勤奋的老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一直掌管着产业。如今丈夫既已归天,蒙铁尔寡妇便走出闺房,独当一面,管起家业来。她把房子收拾得整洁朴素,把所有家具统统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给挂在墙上的死者遗像披上一圈丧带。整整两个月,她闭户不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寡妇打开窗户,这是她丈夫死后第一回。“这世道真坏透了。”她叹了一口气。丈夫死后,蒙铁尔寡妇濒临绝境,她以为卡尔米恰尔先生能力挽狂澜,但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何塞·蒙铁尔过去倚仗权势垄断了地方商业,如今老百姓摆脱了他的胁迫,就进行报复了。没有顾客光顾,牛奶便成罐成罐地堆积在院子里凝结起来,蜂蜜发了酵,而奶酪则搁在仓库阴暗的柜子里喂肥了蛆虫。在装着电灯、供着仿大理石天使塑像的陵墓里,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国家历史上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发其财。独裁政权的首任镇长进镇那会儿,穿着裤衩、坐在谷仓门前度过了大半生的何塞·蒙铁尔还是个谨小慎微、不论谁当政都拥护的人。他财运亨通,笃信宗教,有一阵子名声不赖。他曾扬言,要是他彩票中了奖,就给神殿捐赠一个真人般大小的圣约瑟塑像。过了两个礼拜,他得了六份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鞋子是在新镇长走马上任那会儿。这位新镇长当过警长,是个左撇子,为人粗野,负有消灭反对派的特别使命。何塞·蒙铁尔当起他的秘密情报员来。这位谦卑的商人虽说是个性情平和的胖子,但整起他的富的和穷的政治对手来,丝毫没有不安的神色。穷的,由警察在公共广场上执行枪决;富的,则限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本镇。何塞·蒙铁尔整日跟镇长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策划着这场屠杀。有一段时间何塞·蒙铁尔忙得不可开交。其实,穷人死也罢活也罢,他没啥油水可捞;轰有钱的主儿,倒有笔好生意里。自从镇长开枪打烂了有钱人的大门,要他们限期离镇以来,何塞·蒙铁尔便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而且,价格是由他自己定的。

不到一年,反对派便按这种速度被清洗干净,何塞·蒙铁尔变成镇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把女儿送去巴黎,给儿子谋到驻德领事的职位,自己挤出老命来巩固他的帝国。可惜,他虽攒下偌大一份产业,只享了不到六年的清福。何塞·蒙铁尔去世已经一年,他的遗孀倒没有听见楼梯咯吱作响,只感到一个坏消息沉重地压在头上。傍晚时分,总有人来。“又闹贼啦,”有人说,“昨天,五十头小牛给偷走啦。”蒙铁尔寡妇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地咬着指甲,只感到心头一阵绞痛。“我一直跟你说,何塞·蒙铁尔,”她自言自语,“这地方的人没良心,你尸骨未寒,人们就变了嘴脸。”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那几个月淫雨连绵,能见到的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卡尔米恰尔先生一人。卡尔米恰尔先生给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写了好几封信,劝少东家最好回来出面经管生意,甚至答应由他本人负责照顾寡妇的身体,可他老是得到含糊其词的回答。最后,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坦率地回答说,他不敢回国,因为怕挨枪子儿。于是卡尔米恰尔先生上楼走进寡妇的卧室,硬着头皮向她承认由他经管的产业已濒临破产。“这倒好了,”她说,“我受尽了欺骗,吃足了苦头。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吧,让我安安静静地死了就得了。”从那时起,她跟这世界唯一的来往便是每月月底给女儿写信。“这地方人坏透了。”她告诉女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好让众人放心”,语言幽默又饱含讽刺意味,情感态度鲜明。B.蒙铁尔寡妇以为亡夫的下葬仪式会很隆重、壮观,结果却恰好相反,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C.蒙铁尔死后,当地居民摆脱了他的胁迫,就开始进行报复,不再购买他家的商品,最终蒙铁尔寡妇破产。D.卡尔米恰尔先生多次给蒙铁尔的儿子写信,让他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蒙铁尔的儿子始终没有回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小说一开场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们准也没答应要赶回来”与后文“儿女们准也没有回家”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C.小说两次写到“淫雨连绵”的天气,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原围,烘托了蒙铁尔寡妇的心情。D.“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运用语言描写,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9.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请结合小说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会上树的姑娘贾大山我到梦庄不久,便听到一句歌谣:“王庄的姑娘会织布,梦庄的姑娘会上树。”王庄离梦庄三里地,那里的姑娘们怎样织布,我并不关心,梦庄的姑娘们怎样上树,却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们房东家,有个姑娘就会上树,据说身手不凡。那姑娘叫小欢,当时不过十六七岁,小巧的身材,墨黑的头发,长得很白净。我们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姑娘,怎么会上树呢?一天,在地里干着活,和我一块儿下乡的石小芳故意逗她:“小欢,你都会干什么活呀?”“我会绣花儿。”她说。

“别的呢?”“我会做鞋。”“那是细活,粗活呢?”“我会锄地,也会摘棉花。”小芳忍不住了,指着井台上的一棵大杨树说:“那棵树,你上得去吗?”“你哩?”“我们城里姑娘,哪会上树呀?”“你不会,我也不会!”她的脸红红的,眼里像有敌意。那天中午收工后,我们正要做饭,听见她父亲叫她:“小欢,上树捋点榆钱儿吧,吃‘苦累’呀。”她家院里就有不少树木,有榆树,有槐树,我们屋的窗子前面,还有一棵合欢树。她在院里洗了洗脸,到屋里去了。我们以为她去拿篮子,就在院里等着观看。可是等了很久,她再也不出来了。她父亲两手一摊,朝我们笑了笑说:“看,你们来了,欢儿变娇了,不肯上树了。”小欢的父亲还不到四十岁,长得很是糟糕。他的头顶早秃了,头顶四周立着几根黄黄的头发,像是旱坏的禾苗;他像有什么病症,眼里总是含着泪,嘴角也湿汪汪的,显得水分很充足。可是他爱说话,吃饭的时候,他便端了一只大碗,蹲在合欢树下,不住地和我们说话。他说梦庄紧挨着老磁河沙滩,属于风沙地带,1949年春天,华北人民政府在附近的一个村里成立了冀西沙荒造林局,他们就开始栽树了,村里村外,栽的净是树。他又告诉我们,村里粮食紧缺,花钱困难,庄稼人的生活来源一半指望地里,一半指望树上。春天,孩子们上树捋榆钱儿,采槐花儿,榆钱儿、槐花儿掺一点玉米面蒸了,就是一顿饭,村里人叫“苦累”;秋天,孩子们上树扒槐角,打出槐籽能卖钱。他说去年秋天,小欢上树扒槐角,给他“扒”了一个皮袄,给她娘“扒”了一条棉裤。我们听了咯咯地笑,小欢便在屋里摔打一件什么东西。他听见了,赶忙吸溜一下嘴角的水分,笑笑说:“不说了,不说了,欢儿急了。”

真的,我们到了梦庄,好像破坏了这里的风俗,姑娘们当着我们的面,再也不肯上树了。一个春深夏浅的日子,我们几个下乡知青到村西的沙岗上玩耍,路上看见几个姑娘,手里拿着篮子,站在一棵大槐树下,像是要上树的样子。我们就悄悄躲在附近一片小树丛里,等着观看。她们把辫子盘在脖子里,正要行动,一个姑娘忽然叫了一声“有贼!”我们暴露了目标,她们就像一群惊弓之鸟,笑着跑散了。那年秋天,终于得到一个观看姑娘们上树的机会,那年村里成立了俱乐部,为了置买服装、乐器,大队长让我们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到村北的树林里扒槐角去,他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里,有会上树的,有不会上树的。我们那一组里,有我,有小芳,我们属于不会上树的,会上树的是三个本村姑娘:文雁、春女和小欢——小欢嗓子好,也被动员参加了俱乐部。大队长做了动员,问我们能不能完成任务,我们说能,以小欢为首的姑娘们却唱歌儿似的一齐回答:“不能——”我们都笑了,姑娘们低着头,也偷偷地笑了。大队长生气了,对姑娘们做了严肃的批评。他说你们参加了俱乐部,成了村里的文艺工作者,可是你们不能忘了,你们都是梦庄的闺女,你们不能丢了梦庄的传统。姑娘们偷偷地笑着,不再言语了。那天早饭后,我们一人背着一个荆条筐子,来到村北的树林里。她们走得很快,到了林子深处,她们还不住脚。那真是一片好林子啊,一棵棵洋槐树,遮天蔽日,林中光线像是到了黄昏时候。林间的草地上开着野花,生着一丛丛的紫穗槐,小鸟一叫,像有回声。走到一片野花盛开的地方,小芳不走了,催她们上树。她们放下筐子,文雁看看春女,春女看看小欢。小欢两脚向后一踢,脱了鞋,命令我们说:“你们朝前迈十步吧!”“迈十步干什么?”我说。“你不要问,要不你们上树。”我和小芳笑了笑,只好向前迈去。她们数着我们的步子,一齐喊着:一,二,三,四。喊着喊着,忽然不喊了。我们回身看去,不见了她们的影子,树下放着她们的鞋。仰头一看,文雁高高坐在一个树枝上,悠着脚丫,朝我们笑;春女躺在一个倾斜的树枕子上,两手抱着肩,像是睡着了;小欢上得更高了,人也变小了,一串串槐角从天上落下来,下雨一般……她们上得真快呀,我只看见了树上的姑娘们,到底没有看见姑娘们上树。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小芳一连问小欢几个问题,实际只是想问她上树的事。这其中有石小芳对小欢的戏弄,也包含对小欢能上树的好奇。B.上树是特殊年代姑娘们学会的本领,但包括“我”在内的城里人却认为这是一件稀奇的事,因此总想亲眼看看姑娘们上树。C.小说在刻画小欢形象的同时,着力塑造群体形象,凸显了梦庄百姓身上特有的时代烙印,展现了他们坚韧乐观的品质。D.小说围绕“上树”精心选材,从问“上树”被否定,到要求“上树”被拒绝,最后想看“上树”而不得,结构紧凑。7.关于文中小欢父亲讲述梦庄状况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小欢父亲的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质朴的农民形象。B.展现了梦庄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村民的坚韧品格,交代了姑娘们会上树的原因。C.借小欢父亲的讲述丰富了小欢的形象,表现出小欢天真、孝顺、矜持的一面。D.侧面反映出了知青们面对物质匮乏的梦庄,即使心中有苦楚也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8.文中两次写到姑娘们“偷偷地笑”,请分析其内涵。(4分)9.有人说贾大山的文字“构筑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世界”。请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探析本文所体现的“纯粹”。(6分)【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结香丘玲美声音非常轻微。即便那样,她仍很确定自己没有听错。门被轻轻旋开,又用钥匙轻轻转动锁上。她把手放在腹部,那股律动不似往常般欢欣,同她一样,带着焦躁,擂出呐喊的鼓点。她披衣,起身,干脆利索下了床。

车来得很快。坐在车上,鼓点越擂越密,她的心也越跳越快。从第一次听到那个声音后,她就没停止过思虑和筹谋。半夜三更,趁孕妻熟睡悄悄出门的男人,有太多可以质疑的。可是自尊心不允许她这么干。或许他只是纯粹去透透气,缓解她怀孕后阴晴不定带给他的压力;或许是和哥们约了喝酒,排遣工作上的烦闷;或许是……她想了千百种或许,直到那天,手机铃声响起,他迅速看了她一眼后,拿起手机走到阳台,压低了声音说话。她擦着桌子佯装不知。跟踪是最佳解决方案。无论真相是什么,她想亲眼看到。她已经设想了多种结果,很确定自己能接受最糟糕的那个。车在疾驰,街景在倒退。夜的城不似白天喧嚣,路灯昏黄,偶有霓虹闪烁。她平静下来,想起一些他的好。初次见面,他先是打翻了柠檬水杯,接着把意面洒到膝上。直到现在,那条染上茄汁的裤子仍放在衣柜,他说要永久留念。第一次牵手,他迟疑很久,后来是她主动,他紧攥着她,出了一手汗。求婚时,他向她单膝下跪,样子慌张,做出承诺,尽心尽力照顾她一生一世。她偏偏喜欢他的胆怯与笨拙。结婚后,那些耳鬓厮磨的话早已说完,他的热情有些减退,却仍默默负起一名丈夫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这些是她理想的生活。眼睛发酸,她有些后悔出来。她不确定,真相撕开的刹那,自己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她想叫司机掉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半个多月来,她快被折磨疯了。那个开门声有多轻微,他要瞒住她的事情就有多大。车子驶过人民路,安宁街,铜锣巷。她在后方,不远不近跟着,眼睛不敢眨一下。车子在减速。她让司机停下。他下了车。她也下了车。隔着一条马路,她躲在一棵阔叶榕后。房子门口亮着灯,一如往常。她慢慢走到庭院,结香树大了许多。叶子零落,树梢顶出一个个花球,黄白相间,像暖阳,香味盈满肺腔。她拉开树下的椅子,扶腰坐下。这个角度很好,树影笼罩着她,她能看到屋内,屋内的人看不到她,

他在里边端茶倒水,清理便桶,打扫卫生。于是她知道了他服侍的那位老人,半个月前心肌梗死,刚做完心脏搭桥,又倒霉地摔伤了脚。她攀住一根刚萌芽的结香枝条,熟练地打了一个结。所有的事一下涌上心头。老人画了一辈子画,老人的妻子种了一辈子菜。她不喜欢老人的学生。那些男男女女,打扮怪异,举止乖张。有一次高中放学回家,就在这棵结香树下,她亲眼见老人抓着一位年轻女性的手。画兰,要清雅流畅,俯仰有势。老人说,又抓住女人的手。两枚兰叶相交,在白纸上破出一个凤眼,刺得她生疼。第二年,老人的妻子查出肝癌晚期,治疗半年后撒手人寰。她一直固执地将老人妻子的死归咎于老人。是老人妻子的那些沉默和隐忍,让癌细胞肆无忌惮地扩散,吞噬掉所有生机。自那以后,她与老人总是不睦,尽管老人未再娶,直到她上大学、工作、出嫁。老人支使他去收衣服,又再三叮嘱他保密,不让她孕期又增烦忧。她侧身仰头,胎衣、襁褓、毛浴巾挂满阳台,一串塑料动物模型挂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花香幽幽。离家后,她极少见到结香。但凡有庭院的人家,要么种龙眼、枇杷,要么种桂树、香樟。结香枝条弯曲,象征缠绵,她家独有,是她出生那年,老人亲手栽下的。她默然站起,把那枚结香结解开,绿芽顺着枝条舒展开来。树枝影影绰绰,似父母二人挽手盈盈而立。她想,多幸运,父母与她和他,都是被结香眷顾的。她扶腰慢吞吞踱到门口,想着用什么理由敲开门。还有,一会儿要提醒父亲,该改掉晚睡的毛病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写“她就没停止过思虑和筹谋”“她想了千百种或许”,都表现了女子心中的焦虑和烦躁。B.“她”在跟踪丈夫的途中回忆起丈夫和“她”相识的点点滴滴,“她”的理智告诉自己丈夫是值得信任与依靠的。C.小说反映了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这样的家庭氛围会对子女的家庭生活产生不好影响的主题,引人思考。D.小说结尾处写“想着用什么理由敲开门”,表明“她”对丈夫的误会已得以消除,和开头形成了照应。7.关于小说中“她”在路上追踪丈夫的叙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代男人骨子里胆怯与笨拙的性格特点,侧面表现出作为丈夫有责任与担当的形象特点。B.表现出女人内心信任与怀疑共存的心态,这是他们消除误会的感情基础。C.这样的非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使文章情节有了波澜起伏的特点,更具有可读性。D.女人与丈夫的和解,与下文父母恩爱的感情,共同表现了爱的基础是信任的主题。8.小说女主人公“焦虑纠结”的情感状态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焦虑纠结感的由来。(4分)9.小说以“她家独有”的“结香”为标题,有何用意?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奇死莫言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一九四○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队是日落时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的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土八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掖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撕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撕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力投过去,怒骂一声:“这群瘟狗!”成麻子模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撕咬得更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带鬼子兵轰炸了村里的草鞋窨子,让人觉得可恨;发现妻子和儿女被害死,他生无可恋,想要自杀,又让人心生怜悯。B.成麻子刚参军时动辄流泪抹鼻涕,后来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扔手榴弹从不弯腰躲避,说明经过战火洗礼,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C.脸色枯黄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来解决队里的饥寒问题,说明他处事机动灵活;中队长认为这是认贼作父,坚决反对,表明他坚持原则、看重气节。D.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既蕴含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也使读者反复咀嚼,回味深思。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村民在村东大窨子编草鞋、说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恶感,为下文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缢的情节做了铺垫。B.小说写暮色、寒星、严霜的景象,为马店镇战斗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气氛;星光微弱、马灯昏黄的交代,也使战士扮狗骗伪军的情节显得合理。C.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撕咬、翻滚、嚎叫,引得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笑,写出了战士们的表演以假乱真、惟妙惟肖。D.作者善于运用色彩词汇,特别是红色系词汇,如一、二段中“红彤彤的天”“玫瑰色天空”“红云”“血红的亮点”等,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8.小说第一、二段是如何表现成麻子痛苦挣扎的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本文题目最初叫“狗皮”,后来改为“奇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红棉袄孙犁①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因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②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③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④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⑤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⑥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⑦我说:“是。”⑧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细碎地爆炸着。⑨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⑩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的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一定是打摆子!”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头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缩拢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地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褶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⑨段中头发梳得“平”写出姑娘的干净利落,和人说话时眼睛“盯”住人,表明姑娘善于观察,聪慧机警。B.想到要接待陌生人时表现出踌躇以及提出治疗打摆子的迷信方法,这些情节使姑娘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C.从人物的身份角度考虑,本文中的“姑娘”比《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更能体现出军民鱼水情的主旨。D.《百合花》中新媳妇为牺牲的小通讯员盖上棉被的悲剧结局比《红棉袄》的结局更耐人寻味,更有感染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②③段中对风的描写,既渲染充满寒意的氛围,也推动两人需要落脚休息和顾林打摆子需要保暖等情节的发展。B.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渲染手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寥寥几笔就能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绘得生动传神。C.本文中的物象“红棉袄”具有象征意味,“红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袄”象征着温暖与关爱,表达对前方战士的有力支持。D.文中姑娘并无名字,可见作者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以小见大表现冀中女性的群体形象。8.小说《红棉袄》中的“我”,并非故事的主人公,但在文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4分)9.这篇《红棉袄》和教材中的《百合花》存在很多相似点,请结合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6分)【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上)高一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应聘的“技巧”佚

名赛先生在某大学执教“生涯规划”课程,专职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应聘工作的技巧,以帮助这些少不更事的大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快适应社会生活。这一天在课堂上,他向学生推荐了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一篇文章——德国作家汉斯·巴尔斯的小说《招收学徒》。内容如下:电动机工业大厂的培训部主任梅尔瓦因师傅对学徒有敏锐的嗅觉,能在为数众多的应试人员当中嗅出他所需要的人。他择优录取的方法简单而迅速有效。反正他总能想出一些新招来选出他所想要的人。现在正有一批年轻小伙子等在他的门前,他们穿着厂子借给的装配工工装。弗兰茨·贝尔纳,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就站在他们中间,他的父亲在战争中阵亡。他是唯一拿不出介绍信的人。当他们敲梅尔瓦因先生办公室门的时候,培训部主任正坐在自己的写字台边喝咖啡。小青年们敲了半天门,得不到回音,可他们是被特意派到这儿来的。他们无可奈何,面面相觑,便又贴门倾听。毫无声息!于是弗兰茨·贝尔纳壮起胆子说道:“没准他没听见,我再敲一下试试!”其他青年耸耸肩头。他爱干就干吧!他敲敲门,屋子里传来一句恼怒的骂声。“他说什么?”这时弗兰茨也没把握了。“好像是说:进来吧!”另一个人答道。于是弗兰茨按动门把手,门开了一条缝。小青年们都站在门框里。“一群脸皮厚的东西!我说不要打扰我,你们没有耳朵?”写字台旁传来了暴跳如雷的吼声。小青年们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一下。“嗯,怎么不吭气?快说呀!”弗兰茨往前跨了一步:“是人家派我们来的。请您原谅。我们还以为,您是让我们进来呢。”“噢?是派你们来的?那你们就没学会等一等?给我滚到外面去等着!你们没有看见我在忙?”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小青年们忿忿地议论着,坐到了一张长椅上。“老不死的!”有人还送给梅尔瓦因这样一个雅号。好半天以后才让他们进去。这时这位凶神已显得有些人情味了。他的提问简短而精当,而回答也得这样。“你们懂得了刚才的教训了吗?”他忽然出其不意地问道。小青年们嗫嚅地嘀咕了点什么。小青年们显得有些惶惑。“你们快说呀!”一个人答道:“当然是您做得对!”梅尔瓦因师傅的面孔深不可测。他严厉地呵问弗兰茨:“你是怎么看的?”这位青年坚定地答道:“我不这么认为!”“①噢?那你的看法呢?”“我们不是想打扰您。我们只是没听明白您的话,我们还以为您是叫我们进来呢。”“你大概是这么想的,对么?”“是的,我是这么想的。”“孩子,你要记住这一点:要想,你还是让马去想吧,马的脑袋可比你的大得多!”青年的脸庞唰地涨得通红,他的牙齿紧紧地咬住下唇,其他的应考者笑了起来,笑声里既有一点讨好的意味,又有一点幸灾乐祸的意味。梅尔瓦因师傅仍然毫不留情地追问:“我说的不对?”——“不对,我决不让人禁止我思想!”“②嗨!那好,这个问题咱们再谈谈。别的人都可以走了。过后你们会接到通知的。这位‘思想家’还要在这儿多留一会!”报考学徒工的这些人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大躬,离去了。他们那放肆的笑声对弗兰茨来说意味深长,对这位经验丰富的培训部主任来说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门刚刚从他们身后关上,梅尔瓦因先生就拍拍弗兰茨的肩膀:“好样儿的,孩子!好好保留着你这种坦诚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勇气!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用的。”弗兰茨难以置信地盯着这位男子。培训部主任笑道:“你被录取了!复活节后就开始来我们这儿干吧!你永远也别失去自己的勇气!”这时弗兰茨也笑了,“哦。明白了!”他神采焕发地说道。一如既往,学生的自主阅读结束了很久,百无聊赖到快要爆发的时候,救世主——放学的铃声终于降临人间。赛先生仿佛大梦初醒,一睁开惺忪的睡眼,就收拾起他的皮包,转身拔腿之际,还不忘呐出一句:“应聘的‘技巧’到底是什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吧?”赛先生的时间观念,一直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学生不约而同地答道:“明白了!”声音闹得像醒春的滚雷。同学们一哄而散,只有两位女生落在了后面。在跨过门槛的时候,其中一位细细地问她的伙伴:“我怎么知道主考官的喜好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赛先生在课堂上只是向学生推荐一篇不知从哪里淘来的文章,暗示他日常教学比较随意,备课不够严谨。B.培训部主任选拔人才,和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观点都可以体现出人要经得起困境中的磨炼。C.梅尔瓦因和应聘者接触时的语言多“骂”“吼”“呵问”等,反映出生活中他脾气暴躁、不近人情。D.其他应考者在离开后发出意味深长的放肆的笑声,他们认为弗兰茨不知变通,惹恼了梅尔瓦因,是对弗兰茨的嘲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交代梅尔瓦因先生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并且喜欢思考和创新,这为下文他对弗兰茨坚决维护思想权利的赞许埋下了伏笔。B.“小青年们”在面试官梅尔瓦因面前和背后的表现大不相同,这和弗兰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招收学徒》的情节随梅尔瓦因对学徒工的考核一波三折,最后,他选择了弗兰茨,而不是其他的青年,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D.在赛先生的课堂上,学生全都明白了应聘的“技巧”,他最后的提问,也得到了学生一致的肯定回答,再次照应文章标题。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叹词,分别表现了梅尔瓦因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前后文进行具体分析。(4分)答:9.本文可分为主体部分“招收学徒”和首尾段落的增写部分,请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旨三个角度,分析增写部分对主体部分的作用。(6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蒙铁尔寡妇[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只有他老婆例外。可是让众人深信此人确死无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钟头。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送进奢华的祠堂供着,好让众人放心,他并非躺着装死。下葬之后,除他老婆之外,有一件事真让人难以相信:何塞·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并非暴卒。大伙儿一直以为他大概中了埋伏,挨了冷枪,可他老婆一口咬定他是年迈归天,寿终正寝。他虽则忏悔了,却没有露出一丝痛苦,活像一名新教徒。不过有些细节,这女人还是给弄混了。何塞·蒙铁尔是某个礼拜三下午八,点钟未遵医嘱而大动肝火死在吊床上的。他老婆满心希望全镇居民都来参加亡夫的下葬仪式,希望她的房子变得窄小,花圈多得容纳不下。然而,只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老熟人和几个宗教团体,仅仅收到镇公所敬献的几个花圈。她的儿子以主德领事的身份拍来了唁电,而她的两个女儿则从巴黎拍来了长达三页的唁电。显而易见,他们是站着用邮局里的公用墨水草拟电文的。他们费了许多电报稿子才凑满耗资二十美元的字数。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那天晚上,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我要永远隐居起来,”她想,“反正我觉得我跟何塞·蒙铁尔一样,也给塞进那个盒子里去了。这世界上的事,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啦。”

男人的尸体从家里抬出三天之后,她流了不少眼泪才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某种反应,可是不知今后应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蒙铁尔寡妇叹了一口气。十月份的日子拉长了,淫雨连绵,积水成潭。她感到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在何塞·蒙铁尔杂乱但巨大的庄园里漂流。家里那个勤奋的老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一直掌管着产业。如今丈夫既已归天,蒙铁尔寡妇便走出闺房,独当一面,管起家业来。她把房子收拾得整洁朴素,把所有家具统统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给挂在墙上的死者遗像披上一圈丧带。整整两个月,她闭户不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寡妇打开窗户,这是她丈夫死后第一回。“这世道真坏透了。”她叹了一口气。丈夫死后,蒙铁尔寡妇濒临绝境,她以为卡尔米恰尔先生能力挽狂澜,但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何塞·蒙铁尔过去倚仗权势垄断了地方商业,如今老百姓摆脱了他的胁迫,就进行报复了。没有顾客光顾,牛奶便成罐成罐地堆积在院子里凝结起来,蜂蜜发了酵,而奶酪则搁在仓库阴暗的柜子里喂肥了蛆虫。在装着电灯、供着仿大理石天使塑像的陵墓里,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国家历史上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发其财。独裁政权的首任镇长进镇那会儿,穿着裤衩、坐在谷仓门前度过了大半生的何塞·蒙铁尔还是个谨小慎微、不论谁当政都拥护的人。他财运亨通,笃信宗教,有一阵子名声不赖。他曾扬言,要是他彩票中了奖,就给神殿捐赠一个真人般大小的圣约瑟塑像。过了两个礼拜,他得了六份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鞋子是在新镇长走马上任那会儿。这位新镇长当过警长,是个左撇子,为人粗野,负有消灭反对派的特别使命。何塞·蒙铁尔当起他的秘密情报员来。这位谦卑的商人虽说是个性情平和的胖子,但整起他的富的和穷的政治对手来,丝毫没有不安的神色。穷的,由警察在公共广场上执行枪决;富的,则限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本镇。何塞·蒙铁尔整日跟镇长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策划着这场屠杀。有一段时间何塞·蒙铁尔忙得不可开交。其实,穷人死也罢活也罢,他没啥油水可捞;轰有钱的主儿,倒有笔好生意里。自从镇长开枪打烂了有钱人的大门,要他们限期离镇以来,何塞·蒙铁尔便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而且,价格是由他自己定的。

不到一年,反对派便按这种速度被清洗干净,何塞·蒙铁尔变成镇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把女儿送去巴黎,给儿子谋到驻德领事的职位,自己挤出老命来巩固他的帝国。可惜,他虽攒下偌大一份产业,只享了不到六年的清福。何塞·蒙铁尔去世已经一年,他的遗孀倒没有听见楼梯咯吱作响,只感到一个坏消息沉重地压在头上。傍晚时分,总有人来。“又闹贼啦,”有人说,“昨天,五十头小牛给偷走啦。”蒙铁尔寡妇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地咬着指甲,只感到心头一阵绞痛。“我一直跟你说,何塞·蒙铁尔,”她自言自语,“这地方的人没良心,你尸骨未寒,人们就变了嘴脸。”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那几个月淫雨连绵,能见到的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卡尔米恰尔先生一人。卡尔米恰尔先生给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写了好几封信,劝少东家最好回来出面经管生意,甚至答应由他本人负责照顾寡妇的身体,可他老是得到含糊其词的回答。最后,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坦率地回答说,他不敢回国,因为怕挨枪子儿。于是卡尔米恰尔先生上楼走进寡妇的卧室,硬着头皮向她承认由他经管的产业已濒临破产。“这倒好了,”她说,“我受尽了欺骗,吃足了苦头。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吧,让我安安静静地死了就得了。”从那时起,她跟这世界唯一的来往便是每月月底给女儿写信。“这地方人坏透了。”她告诉女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好让众人放心”,语言幽默又饱含讽刺意味,情感态度鲜明。B.蒙铁尔寡妇以为亡夫的下葬仪式会很隆重、壮观,结果却恰好相反,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C.蒙铁尔死后,当地居民摆脱了他的胁迫,就开始进行报复,不再购买他家的商品,最终蒙铁尔寡妇破产。D.卡尔米恰尔先生多次给蒙铁尔的儿子写信,让他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蒙铁尔的儿子始终没有回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小说一开场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们准也没答应要赶回来”与后文“儿女们准也没有回家”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C.小说两次写到“淫雨连绵”的天气,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原围,烘托了蒙铁尔寡妇的心情。D.“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运用语言描写,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9.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请结合小说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会上树的姑娘贾大山我到梦庄不久,便听到一句歌谣:“王庄的姑娘会织布,梦庄的姑娘会上树。”王庄离梦庄三里地,那里的姑娘们怎样织布,我并不关心,梦庄的姑娘们怎样上树,却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们房东家,有个姑娘就会上树,据说身手不凡。那姑娘叫小欢,当时不过十六七岁,小巧的身材,墨黑的头发,长得很白净。我们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姑娘,怎么会上树呢?一天,在地里干着活,和我一块儿下乡的石小芳故意逗她:“小欢,你都会干什么活呀?”“我会绣花儿。”她说。

“别的呢?”“我会做鞋。”“那是细活,粗活呢?”“我会锄地,也会摘棉花。”小芳忍不住了,指着井台上的一棵大杨树说:“那棵树,你上得去吗?”“你哩?”“我们城里姑娘,哪会上树呀?”“你不会,我也不会!”她的脸红红的,眼里像有敌意。那天中午收工后,我们正要做饭,听见她父亲叫她:“小欢,上树捋点榆钱儿吧,吃‘苦累’呀。”她家院里就有不少树木,有榆树,有槐树,我们屋的窗子前面,还有一棵合欢树。她在院里洗了洗脸,到屋里去了。我们以为她去拿篮子,就在院里等着观看。可是等了很久,她再也不出来了。她父亲两手一摊,朝我们笑了笑说:“看,你们来了,欢儿变娇了,不肯上树了。”小欢的父亲还不到四十岁,长得很是糟糕。他的头顶早秃了,头顶四周立着几根黄黄的头发,像是旱坏的禾苗;他像有什么病症,眼里总是含着泪,嘴角也湿汪汪的,显得水分很充足。可是他爱说话,吃饭的时候,他便端了一只大碗,蹲在合欢树下,不住地和我们说话。他说梦庄紧挨着老磁河沙滩,属于风沙地带,1949年春天,华北人民政府在附近的一个村里成立了冀西沙荒造林局,他们就开始栽树了,村里村外,栽的净是树。他又告诉我们,村里粮食紧缺,花钱困难,庄稼人的生活来源一半指望地里,一半指望树上。春天,孩子们上树捋榆钱儿,采槐花儿,榆钱儿、槐花儿掺一点玉米面蒸了,就是一顿饭,村里人叫“苦累”;秋天,孩子们上树扒槐角,打出槐籽能卖钱。他说去年秋天,小欢上树扒槐角,给他“扒”了一个皮袄,给她娘“扒”了一条棉裤。我们听了咯咯地笑,小欢便在屋里摔打一件什么东西。他听见了,赶忙吸溜一下嘴角的水分,笑笑说:“不说了,不说了,欢儿急了。”

真的,我们到了梦庄,好像破坏了这里的风俗,姑娘们当着我们的面,再也不肯上树了。一个春深夏浅的日子,我们几个下乡知青到村西的沙岗上玩耍,路上看见几个姑娘,手里拿着篮子,站在一棵大槐树下,像是要上树的样子。我们就悄悄躲在附近一片小树丛里,等着观看。她们把辫子盘在脖子里,正要行动,一个姑娘忽然叫了一声“有贼!”我们暴露了目标,她们就像一群惊弓之鸟,笑着跑散了。那年秋天,终于得到一个观看姑娘们上树的机会,那年村里成立了俱乐部,为了置买服装、乐器,大队长让我们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到村北的树林里扒槐角去,他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里,有会上树的,有不会上树的。我们那一组里,有我,有小芳,我们属于不会上树的,会上树的是三个本村姑娘:文雁、春女和小欢——小欢嗓子好,也被动员参加了俱乐部。大队长做了动员,问我们能不能完成任务,我们说能,以小欢为首的姑娘们却唱歌儿似的一齐回答:“不能——”我们都笑了,姑娘们低着头,也偷偷地笑了。大队长生气了,对姑娘们做了严肃的批评。他说你们参加了俱乐部,成了村里的文艺工作者,可是你们不能忘了,你们都是梦庄的闺女,你们不能丢了梦庄的传统。姑娘们偷偷地笑着,不再言语了。那天早饭后,我们一人背着一个荆条筐子,来到村北的树林里。她们走得很快,到了林子深处,她们还不住脚。那真是一片好林子啊,一棵棵洋槐树,遮天蔽日,林中光线像是到了黄昏时候。林间的草地上开着野花,生着一丛丛的紫穗槐,小鸟一叫,像有回声。走到一片野花盛开的地方,小芳不走了,催她们上树。她们放下筐子,文雁看看春女,春女看看小欢。小欢两脚向后一踢,脱了鞋,命令我们说:“你们朝前迈十步吧!”“迈十步干什么?”我说。“你不要问,要不你们上树。”我和小芳笑了笑,只好向前迈去。她们数着我们的步子,一齐喊着:一,二,三,四。喊着喊着,忽然不喊了。我们回身看去,不见了她们的影子,树下放着她们的鞋。仰头一看,文雁高高坐在一个树枝上,悠着脚丫,朝我们笑;春女躺在一个倾斜的树枕子上,两手抱着肩,像是睡着了;小欢上得更高了,人也变小了,一串串槐角从天上落下来,下雨一般……她们上得真快呀,我只看见了树上的姑娘们,到底没有看见姑娘们上树。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小芳一连问小欢几个问题,实际只是想问她上树的事。这其中有石小芳对小欢的戏弄,也包含对小欢能上树的好奇。B.上树是特殊年代姑娘们学会的本领,但包括“我”在内的城里人却认为这是一件稀奇的事,因此总想亲眼看看姑娘们上树。C.小说在刻画小欢形象的同时,着力塑造群体形象,凸显了梦庄百姓身上特有的时代烙印,展现了他们坚韧乐观的品质。D.小说围绕“上树”精心选材,从问“上树”被否定,到要求“上树”被拒绝,最后想看“上树”而不得,结构紧凑。7.关于文中小欢父亲讲述梦庄状况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小欢父亲的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质朴的农民形象。B.展现了梦庄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村民的坚韧品格,交代了姑娘们会上树的原因。C.借小欢父亲的讲述丰富了小欢的形象,表现出小欢天真、孝顺、矜持的一面。D.侧面反映出了知青们面对物质匮乏的梦庄,即使心中有苦楚也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8.文中两次写到姑娘们“偷偷地笑”,请分析其内涵。(4分)9.有人说贾大山的文字“构筑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世界”。请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探析本文所体现的“纯粹”。(6分)【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结香丘玲美声音非常轻微。即便那样,她仍很确定自己没有听错。门被轻轻旋开,又用钥匙轻轻转动锁上。她把手放在腹部,那股律动不似往常般欢欣,同她一样,带着焦躁,擂出呐喊的鼓点。她披衣,起身,干脆利索下了床。

车来得很快。坐在车上,鼓点越擂越密,她的心也越跳越快。从第一次听到那个声音后,她就没停止过思虑和筹谋。半夜三更,趁孕妻熟睡悄悄出门的男人,有太多可以质疑的。可是自尊心不允许她这么干。或许他只是纯粹去透透气,缓解她怀孕后阴晴不定带给他的压力;或许是和哥们约了喝酒,排遣工作上的烦闷;或许是……她想了千百种或许,直到那天,手机铃声响起,他迅速看了她一眼后,拿起手机走到阳台,压低了声音说话。她擦着桌子佯装不知。跟踪是最佳解决方案。无论真相是什么,她想亲眼看到。她已经设想了多种结果,很确定自己能接受最糟糕的那个。车在疾驰,街景在倒退。夜的城不似白天喧嚣,路灯昏黄,偶有霓虹闪烁。她平静下来,想起一些他的好。初次见面,他先是打翻了柠檬水杯,接着把意面洒到膝上。直到现在,那条染上茄汁的裤子仍放在衣柜,他说要永久留念。第一次牵手,他迟疑很久,后来是她主动,他紧攥着她,出了一手汗。求婚时,他向她单膝下跪,样子慌张,做出承诺,尽心尽力照顾她一生一世。她偏偏喜欢他的胆怯与笨拙。结婚后,那些耳鬓厮磨的话早已说完,他的热情有些减退,却仍默默负起一名丈夫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这些是她理想的生活。眼睛发酸,她有些后悔出来。她不确定,真相撕开的刹那,自己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她想叫司机掉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半个多月来,她快被折磨疯了。那个开门声有多轻微,他要瞒住她的事情就有多大。车子驶过人民路,安宁街,铜锣巷。她在后方,不远不近跟着,眼睛不敢眨一下。车子在减速。她让司机停下。他下了车。她也下了车。隔着一条马路,她躲在一棵阔叶榕后。房子门口亮着灯,一如往常。她慢慢走到庭院,结香树大了许多。叶子零落,树梢顶出一个个花球,黄白相间,像暖阳,香味盈满肺腔。她拉开树下的椅子,扶腰坐下。这个角度很好,树影笼罩着她,她能看到屋内,屋内的人看不到她,

他在里边端茶倒水,清理便桶,打扫卫生。于是她知道了他服侍的那位老人,半个月前心肌梗死,刚做完心脏搭桥,又倒霉地摔伤了脚。她攀住一根刚萌芽的结香枝条,熟练地打了一个结。所有的事一下涌上心头。老人画了一辈子画,老人的妻子种了一辈子菜。她不喜欢老人的学生。那些男男女女,打扮怪异,举止乖张。有一次高中放学回家,就在这棵结香树下,她亲眼见老人抓着一位年轻女性的手。画兰,要清雅流畅,俯仰有势。老人说,又抓住女人的手。两枚兰叶相交,在白纸上破出一个凤眼,刺得她生疼。第二年,老人的妻子查出肝癌晚期,治疗半年后撒手人寰。她一直固执地将老人妻子的死归咎于老人。是老人妻子的那些沉默和隐忍,让癌细胞肆无忌惮地扩散,吞噬掉所有生机。自那以后,她与老人总是不睦,尽管老人未再娶,直到她上大学、工作、出嫁。老人支使他去收衣服,又再三叮嘱他保密,不让她孕期又增烦忧。她侧身仰头,胎衣、襁褓、毛浴巾挂满阳台,一串塑料动物模型挂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花香幽幽。离家后,她极少见到结香。但凡有庭院的人家,要么种龙眼、枇杷,要么种桂树、香樟。结香枝条弯曲,象征缠绵,她家独有,是她出生那年,老人亲手栽下的。她默然站起,把那枚结香结解开,绿芽顺着枝条舒展开来。树枝影影绰绰,似父母二人挽手盈盈而立。她想,多幸运,父母与她和他,都是被结香眷顾的。她扶腰慢吞吞踱到门口,想着用什么理由敲开门。还有,一会儿要提醒父亲,该改掉晚睡的毛病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写“她就没停止过思虑和筹谋”“她想了千百种或许”,都表现了女子心中的焦虑和烦躁。B.“她”在跟踪丈夫的途中回忆起丈夫和“她”相识的点点滴滴,“她”的理智告诉自己丈夫是值得信任与依靠的。C.小说反映了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这样的家庭氛围会对子女的家庭生活产生不好影响的主题,引人思考。D.小说结尾处写“想着用什么理由敲开门”,表明“她”对丈夫的误会已得以消除,和开头形成了照应。7.关于小说中“她”在路上追踪丈夫的叙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代男人骨子里胆怯与笨拙的性格特点,侧面表现出作为丈夫有责任与担当的形象特点。B.表现出女人内心信任与怀疑共存的心态,这是他们消除误会的感情基础。C.这样的非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使文章情节有了波澜起伏的特点,更具有可读性。D.女人与丈夫的和解,与下文父母恩爱的感情,共同表现了爱的基础是信任的主题。8.小说女主人公“焦虑纠结”的情感状态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焦虑纠结感的由来。(4分)9.小说以“她家独有”的“结香”为标题,有何用意?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AB卷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奇死莫言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一九四○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队是日落时离的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