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年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
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侯。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
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
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
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郡土老头儿,哮了一口:
“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
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
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哗她一口,但是微微地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
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
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
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
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
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
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
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
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
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
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
知识上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
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
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
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
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
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
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
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
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
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
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双目所视,十
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黄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
了他的家庭”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
这句话却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
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o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
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
个人。“家门”可指伯叔侄予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
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至U数
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
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
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
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
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
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泼纹的性质。亲
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
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
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
表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地蜘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
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
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
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
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
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愚”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
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苞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
表现。
C.在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
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他们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
不如城里人多。
2.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入则孝,出则悌。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对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三以“波纹”与“柴”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社会关系不断
向外扩展。
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事例,其作用什么?
5.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
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熟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
也。”女乃告祭种,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厉公无奈祭仲何,怒纠曰:
“谋及妇人,死图宜战!”在父亲和丈夫中,雍纠的妻子选择了谁?为什
么?透过这个故事,思考: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什么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
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
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
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
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
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
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他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
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
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
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
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
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
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
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
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
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
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
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
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
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
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她要嫁给父亲。母亲
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
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弧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
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为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
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
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
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
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减
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
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
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
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
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
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
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
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
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
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来的泪痕,
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年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
小岛上,仁立着一应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
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
“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了父亲的单纯与士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
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
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父亲名字叫海,再写父亲把池塘当海,为后文写父亲分配到
岛上守航标灯作了必要的铺垫。
B.本文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是“我”
每次路过父亲工作过的小岛时庄严地行注目礼。
C.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一细节描写饱含着父亲对母
亲几十年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相爱又相知的无限感激之情。
D.本文情节并不复杂,语言质朴简练,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运用了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技巧。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9.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
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8小题,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被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遣,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
夫之族,曰师曰第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盖,官盛刚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二)
辱i⑪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
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
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
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
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这是柳亲元被贬永州期间给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
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辱,谦辞,感到
自愧的意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
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
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
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
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
面的停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用药物等为人
治病。乐师,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C.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多数情况下,蛮夷我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D.仆,谦辞,指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已:敬辞,指含恭敏口吻的用语,一
般对别人。文中的“仆”,是柳宗元的自称,属于谦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写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
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运用“嗟乎"''呜呼”感叹词,并以“其可怪也欤”作结,
直接而鲜明地强化作者批判之意,发人深思。
C.柳宗元述说自身条件差,并以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理由,谈
及“今之世,不闻有师”,因此“不敢为人师”。
D.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不顾世俗风气,收招后学青年,
勇气可嘉,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与辱骂。
13.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14.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两则选段的说理方法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
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
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
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
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
路所见之景。
16.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在写景手法上颇为相似,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句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
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先总括赤
壁风景之美,然后由景入情,过渡到写人叙事。
(3)“丝竹”是古代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借指音乐。古诗文中有
很多包含“丝竹”的句子,
如"______________,"。
第n卷(表达题共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①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
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②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
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
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溺爱家庭环
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一些人在
工作岗位上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责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单一,怕吃苦、
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③_、久久为功的过程,
不可能④o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
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编印不同的教材体
系,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中小学要全力走出应试教育怪圈,真正做到“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
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
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
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智能化的今天,路灯杆还是只能挂路灯吗?日前,雄安新区启动区成功
组立了市政道路上的第一套智慧合杆,①,将交通设施杆、导向牌
等资源也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交通、安防、市政、照明、通信、环境等多
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的合杆。智慧合杆具有“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头
合一”的特点,能够实现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空间视觉
的效果。
在启动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西侧路边,已建成被称为雄安“新绿”的
智慧合杆。②,源自智慧合杆的外形,它以破土而出的绿芽为设计
意象,彰显出曲线延伸感和工业设计感,在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的同时,
也为道路环境③0
智慧合杆内有一台控制器,上面预留了各种接口,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
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为智慧城市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此外,智慧合杆还可搭载小型
5G基站,解决了运营商建立微基站建点难、宏站盲点等问题。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第三段中“控制器”的特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史铁生说:“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
能简单,务要复杂些才好。从复杂的过程看生命艰巨的处境,以享隆
重与壮美。”
材料二:现代社会有不少人主张极简主义,即在生活中拥有尽量少的东西,
只保留我们真正不可或缺的东西,让我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我们来说真
正重要的东西或有意义的东西。与此类似理念,还有“断舍离”:断,断
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质的执念。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以“复杂与简单”为话
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
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侯。关于病和贫我们
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
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
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郡土老头儿,
碎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
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
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吟她一口,但是微微地一笑,也
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
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
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
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
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
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
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
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
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
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
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
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
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
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
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
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
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
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
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
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
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
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双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妥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
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
“带了他的家庭”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
中国,这句话却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
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O在我们中国常用“阖
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
一个人。“家门”可指伯叔侄予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
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
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
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
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
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
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
在某一时间某一她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泼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
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
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
过指其广表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地蜘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
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
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
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
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
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愚”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
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苞谷一样,都是“愚”的具
体表现。
C.在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
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他们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
识不如城里人多。
2.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入则孝,出则悌。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对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
确。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
处。
C.材料三以“波纹”与“柴”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
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社会关系不
断向外扩展。
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事例,其作用什么?
5.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
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熟亲?”母曰:“父一而已,人
尽夫也。”女乃告祭种,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厉公无奈祭仲何,
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图宜战!”在父亲和丈夫中,雍纠的妻子选择
了谁?为什么?透过这个故事,思考: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
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D2.C3.B
4.进一步表明“人服礼是主动的”的观点;使得表达更为充分更为形象。
5.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中选择了父亲。因为在
她看来,父亲与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在以雍姬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
父亲在更靠近中心的一圈。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在乡土社会
中,人们的道德、行为都会因为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
A.“从客观标准来看"理解错误。原文是“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
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可见“从客观
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
B."都是'愚’的具体表现”说法错误。原文说“如果这是愚,真冤枉
了他们……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
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作者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
题。
C."‘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说法绝对,“就是”说法绝对,原
文中是“如果",“‘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
愚不愚的标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墨子•修身》,即意
志不坚定的人,才智也不会通达;不讲信用的人,行动也不会有结果。
强调了坚定意志、诚信的重要性,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B.“正反对比论证”说法错误,材料二主要将“礼”与“法律”进行对
比。结合原文“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
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
的是传统”等句子可知,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有正反对
比。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
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分析可
知,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事例,其作用是进一步表明“人服礼是
主动的”的观点;使得表达更为充分更为形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
译文:郑厉公四年,祭仲专擅国家大权。郑厉公害怕祭仲对自己的君位
不利,于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祭仲。雍纠的妻子雍姬是祭仲的
女儿,她知道此事,对自己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母
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雍姬
就告诉父亲祭仲雍纠的暗杀计划,祭仲杀死雍纠,并在大街上陈尸示众。
郑厉公拿祭仲没办法,愤怒的对雍纠(的尸体)说:“大事和妇女商量,
死得活该。”
在父亲和丈夫中,雍纠的妻子选择了父亲。因为她的母亲说:“父亲只
有一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意思是二者根本就没
有可比性,对于雍纠的妻子来说,父亲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关系更加亲
近;在以雍姬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父亲在更靠近中心的一圈。
在乡土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
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
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泼纹的性质”,透过雍姬的故事我们发现,在乡土
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都会因为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
伸缩。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
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
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
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
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
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
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他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
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
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
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
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
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
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需求测试的重要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商场商铺转让合同协议书
- 转让车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 计算机二级MySQL探索之旅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语言必要知识点详解试题及答案
- 买卖屋地合同协议书模板
- 掌握Access函数的试题及答案
- 嵌入式系统开发热点试题及答案
- 用户故事的编写与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充电桩使用合同协议书
- 设备交接资料清单
- 20g管道焊接工艺要求
- 工程经济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 民法典企业宣讲会
- 科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全麻术后舌后坠护理
- 《无人机摄影测量》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 护理题库-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