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编写人:沈晓钰、王洪霞编号:013高一历史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第PAGE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学习目标】1、能够自己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新变化的表现,体会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理解这一时期虽大多处于社会分裂,但经济仍然较快发展。2、能够根据教材及之前学过的内容,并根据史料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3、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感知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自学引导】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完成下列表格。(1)农业发展状况表发展状况影响粮食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种植始于,朝推广。边疆进一步开发(2)手工业发展状况表时间发展状况影响制瓷技术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元朝烧出了和。矿冶业北宋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印刷业宋元发展迅速2、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繁荣的表现:商业的发展(1)市场: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增,并开始出现纸币——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________发行,加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3)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外贸港口有________、泉州、明州等。城市的兴盛(1)北宋________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________________”。(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________和商品集散地。3、(课堂探究)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结合前面的学过的知识,思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开始?何时完成?产生了哪些影响?(1)开始:完成:(2)影响:海外贸易城市发展人口分布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生态环境风俗习惯4、阅读教材第四子目,概括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新变化?【我的疑惑】自学完本课,你还有哪些不能明确的问题,请写在下方。【我的思维导图】【自学检测】1.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当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A.粮食产量下降 B.政府加强社会控制C.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2.“……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A.白瓷 B.青花瓷C.粉彩瓷 D.珐琅彩3.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帝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专制皇权受到削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4.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出现了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B.对外贸易的发展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D.边境市场的繁荣5.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 B.南朝C.唐朝 D.南宋6.《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反映出元朝()A.北方粮食产量降低 B.南北交通运输线路少C.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D.燕地经济发展较缓慢7.婚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择偶标准更是婚姻中至为重要的部分。“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合作探究】1、教材P63思考点,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2、教材P65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唐宋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吗?其与社会变化有什么关系?第11课参考答案1——5C、B、C、A、D6--7C、C合作探究:1、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南北分卷是基于现实社会环境改变后的一种科举创新。

利:南北分卷的实行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注重统治阶层中势力的相对均衡分配,有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文化发展。弊:南北分卷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2、糊名:又叫“弥封”,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都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舞弊。眷录:由专人将考生的试卷另行眷录,使考官无法通过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区别: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建立糊名和眷录制和其他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取士,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关系:宋朝以血缘、门第和出身为特征的贵族阶层逐渐走向瓦解,士大夫知识分子开始崛起,他们要求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了科举制的变革。第11课参考答案1——5C、B、C、A、D6--7C、C合作探究:1、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南北分卷是基于现实社会环境改变后的一种科举创新。

利:南北分卷的实行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注重统治阶层中势力的相对均衡分配,有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文化发展。弊:南北分卷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2、糊名:又叫“弥封”,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都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舞弊。眷录:由专人将考生的试卷另行眷录,使考官无法通过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区别: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建立糊名和眷录制和其他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取士,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关系:宋朝以血缘、门第和出身为特征的贵族阶层逐渐走向瓦解,士大夫知识分子开始崛起,他们要求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了科举制的变革。第11课参考答案1——5C、B、C、A、D6--7C、C合作探究:1、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南北分卷是基于现实社会环境改变后的一种科举创新。

利:南北分卷的实行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注重统治阶层中势力的相对均衡分配,有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文化发展。弊:南北分卷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2、糊名:又叫“弥封”,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都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舞弊。眷录:由专人将考生的试卷另行眷录,使考官无法通过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区别: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建立糊名和眷录制和其他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取士,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关系:宋朝以血缘、门第和出身为特征的贵族阶层逐渐走向瓦解,士大夫知识分子开始崛起,他们要求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了科举制的变革。第11课参考答案1——5C、B、C、A、D6--7C、C合作探究:1、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南北分卷是基于现实社会环境改变后的一种科举创新。

利:南北分卷的实行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注重统治阶层中势力的相对均衡分配,有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文化发展。弊:南北分卷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2、糊名:又叫“弥封”,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都封住,以防评卷官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