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
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课前准备:投影、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比较下面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容量最大的是()号杯,容量最小的是()号杯,
2.自己试着制作1个1升的容器,倒满容器里的水后,找几个常见的容器,
把1升的水倒进去,看看有多少,写出三个。
3.到商店去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净含量是用升作单位预算?哪些商品的
净含量正好是1升。
4.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水多少?升?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见导学案)
学情预判: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初步建立容量的概念。通过
观察,能自己描述一升是多少。但学生对升估计的意识较弱。
二、后教预设
板块(一)认识容器
出示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容器。
问: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
板块(二)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
⑴引导观察比较。
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个杯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个杯能盛的水少
一些。
说明:比较两个玻璃杯,能盛水多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大,盛水少一些的
杯子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
⑵引导操作比较。
让学生观察两个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演示:装满一壶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提问:哪个水壶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容量小一些?为什么?
你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的容量的大小吗?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⑶引导操作计量。
让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
提问: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水壶
的容量。
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
提问:同样大的水壶,计量它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
方法可以让计量的结果相同呢?
说明: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计量。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
容量单位。
2.交流先学单1
板块(三)认识“升二
1.认识容量单位“升二
你刚才见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指出:升和毫升都是最常用的容量单位,
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板书:升)
能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吗?
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容器,容量分别是多少。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
“L”表示。
2.认识1升。
提出问题: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要求学生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再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正方体的容器中。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1升水正好装满这个正方体容器。)
3.交流先学单2
4.交流先学单3
哪些商品的净含量是用升作单位的?哪些商品的净含量正好是1升?
5.交流先学单4
6.试k试
(1)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
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
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四、反馈完善
1.练一练第1题
先独立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图意,再作判断。组织交流,简要说明理由。
2.练一练第2题
3.练习一第1题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
4.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要求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
升大。
5.练习一第3题
谈话: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交流校对。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学习中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pl
教后反思: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月一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认识毫升。
课前准备:投影、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程序:
一、先学探究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
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
2.用滴管吸入1毫升的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里,数
数大约有多少滴。
二、学情预判:学生已经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基础上认识毫升降
低了难度,升和毫升之间进率及估计能力差一点。
三、后教预设
板块一初步感知毫升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
看看他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像计量这些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L(ml)”
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
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的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里,数
数大约有多少滴。(18-20滴)
叙述:这里装有1毫升水
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1毫升水有几滴呢?滴管演示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观察、交流对1毫升的认识
观察、数数、讨论、交流认识
板块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出示例4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这
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
2.指名根据要求指出刻度
向容器中依次倒入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300毫升、500毫升的
水
3.观察:2杯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
们得到什么结论?
根据汇报,板书1升=1000毫升
4.试一试
预设:先明确1瓶矿泉水有多少。再让学生估一估1瓶矿泉水大约能倒几
杯。
5.练习一第4题
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先让学生猜测,再交流猜测情况
用1升的自制量器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方法和结论
四、反馈完善
1.练一练第1题
预设:出示挂图指名说出各自的容量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
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
是多少毫升?
2.练一练第2题
预设:巡视学生实验过程,适当提问
你估一估在这3个容器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水面可能有多高。再分别量
50毫升水倒一倒,说说对50毫升实际大小的感受
组拿出碗、茶杯和小盆,分组实验观察水面并交流
估计交流猜测结果实验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指名读出填写的内容。
4.练习一第5题
预设:让学生先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后,估一估大约要几口能喝完,再按
要求做,体验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5.练习一第6题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
选择。说说思考过程。
五、课堂总结
今天有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第3课时升和毫升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对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能熟练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换算。
2.练习估计一些常用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能力。
3.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练习估计
一些常用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
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升与毫升的认识及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正确估计一些常用容器的容量。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这节是对升和毫升的巩固学习,有一小部分孩子估计能力比较
差与生活接触少,这个内容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度。
一、知识再现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练习一第7题
预设:指名读题要求:请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指名做错的学生分析错误
独立思考并连线
交流连线情况
检查分析订正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8题
指名口答检查
2.练习一第10题
预设:巡视适当提问说说是如何比较的?如: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9题
挂图或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
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根据回答板书
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巡视讨论情况)
板书:150+200+350+400=1100(毫升)
1100毫升>1000毫升
1100毫升>1升
仔细观察图上的四个量杯
小组交流各个量杯中的水(分别是:150毫升200毫升350毫升400毫升)
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比1升多)
2.练习一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
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3.动手做一做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升的量器?
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2/4升、3/4升和
1升。
⑴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
⑵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选出可行的方案。
动手制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么制作的?
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带来的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
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容器里的水面的高度。
全班同学一起谈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量一量。看哪组
的估计水平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题,请大家课后到商店看一看,哪些物品用毫升作
单位,各是多少毫升;哪些物品用升做单位,各是多少升,并做好记录。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p4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第10页的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2.经历探索过程,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在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
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
教学程序:
一、先学探究
1.说一说,你能掌握得更深刻。
怎样计口算60・20?说说你的想法。
说一说:3为什么写在商的个位上?
2.做一做,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完成第8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力口、减、乘、除四则运算中,难度最大的是除法计
算,学生已经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可利
用这两个内容进行正迁移,从而更有效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二)后教预设
1.导入: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除法,
探索更多有关除法的知识。
2.交流自学情况(预设5分钟)
a.在组长组织下,轮流进行交流成果和困惑
b.组长记录交流情况,组员修正完善自学成果
c.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点拨、指导。
3.小组展示成果:
4.学习口算:604-20
a.全班交流自己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教师根
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
师:60・2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b.学生根据深究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
预设学生回答:
因为60里面有3个20,所以商是3;
把60看作6个十,20看作2个十,想口诀二三得六,所以商是3;
因为6+2=3,所以60・20=3。
c.全班交流时,鼓励算法多样化。
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5.“想想做做”第1题
问:你是怎样快速算出每组第二道的得数的?
预设学生回答:
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的0的那种算法,用乘法口诀计算。
6.笔算:604-20,完成试一试
a.60+20用竖式计算怎么写?3为什么写在商的个位上?
预设学生回答:因为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
上。
b.纠错: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把3写在商的十位上(出示错误的竖式),
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错。3写在十位上的话就表示3个10了。
c.强调:3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
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d.完善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e.验算:
写竖式的时候问:3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
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
f.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
答。
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7.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汇报交流笔算过程。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4和5为什么写在商的个位上。重点交流150・30的
商为什么也写在个位上。
预设回答:第1题:96里面对多有4个20,所以4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
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第2题:15除以30不够除,所以要考虑150里面
有几个30,商5应该写在个位上。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独立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8.组织讨论: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对应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练一练二完成后小组内展示互批。选取学生中的一些
典型错误进行展示,并请学生分析、讲评。
交流要点:通过每组两题的比较,突出怎样想到商几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
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5题。
交流第4题: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那60分=()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0分呢?420分呢?
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的第4题。
交流答案。说说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计算的题目商都是几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每日一题: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20写成40,结果得到的商是3,那
么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月一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估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
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
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
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
算。
教学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先学探究
先学作业单
研读教材,试着解答例题。
①你会列算式吗?
②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
③试试用竖式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
④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该注意些什么?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笔算,估算可以顺利的学会,
但是对有些学生来说,试商是一个难点。估计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两
个错误。第一种错误就是在用竖式计算时,出现0漏写和多写的现象。第二种
错误是商的位置容易写错,第一课时的练习多是商在个位上,而本课时的算题
商是出现在十位上的。
(二)后教预设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探索有关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知识。
2.交流自学情况(预设5分钟)
a.在组长组织下,轮流进行交流成果和困惑
b.组长记录交流情况,组员修正完善自学成果
c.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点拨、指导。
3.小组展示成果:
•笔算.3804-30
1.全班交流自己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教师根
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
2.学生根据深究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
(1)380除以30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预设学生回答:
商比10大
商比20小
商在10和20之间
在学生估计的基础上小结:看来420除以30的商是两位数,是十几。
(2)问:商1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预设学生回答:
是用42个十除以30,得到1个十,所以商写在十位上。
余下的12又表示什么?把各位商的。移下来后,120又表示多少?
预设学生回答:
12表示12个十,120表示120个一。
(3)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4)讨论: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怎样算?
预设学生回答: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用前
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第一次除后余下的数要和下一位合并
在一起继续往下除。
(5)验算。说方法。
(6)答句,注意板书时要写完整的答句,读一读。
•教学试一试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要求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注意结合板演讲
评,体会怎样除?商写的位置?
2.比较两题的异同。
追问:第1题商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第2题商8为什么写在商的个
位上?
师:做完这两道题吗,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商是一位数?什么情况
下商是两位数?(尝试解决)
通过后两题,再次体会:除到某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预设回答: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
数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
上面。除到某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
三、反馈完善
1.学生做“练一练”。
指出:试商时,可以根据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得到商。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3.完成练习二第7题。
先让学生说出每组两道题的商各是几位数,再一组一组地完成竖式计算。
比较: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每组中上面一题的商是两位数,
下面一题的商是一位数?
小结: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商就是两位
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位数。
4.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交流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5.完成练习二第9题。
第(2)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第3课时练习二
—月一日
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在力求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计
算的速度,并能够运用所学只是解决实际问题。
2.在计算、填表、观察和交流中,体会“商不变的规律”,提高自己数学思
考能力。
3.进一步培养自己细心计算、认真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独立运用所掌握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基本练习
(-)先学作业
1.口算练习(练习二第10题)
2.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练习二第11题)
学情预判
先学作业的第10、11题学生能解决,个别出现计算错误,但想法的表达上
可能有所欠缺。
后教预设
1.校对口算得数
体会: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口算的前三组,体会其中的规律。
2.重点评讲第11题: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出示学生的作业)
(1)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2)让两位展示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3)说说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反馈拓展
补充:LMO+SO
思考:要使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要
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
二、综合练习
先学作业:练习二第12、13、14、15题。
学情预判
学生能解答这4道题,第13题通过比较交流,能体会出“商不变的规律”,
但不是能清晰。
后教预设
1.第12题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每一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完成计算。
2.第13题
可以先让学生填表,再说一说各题在口算时是怎样想的,然后结合具体的
算式说一说被除数怎样变化,除数怎样变化,商有没有变化,帮助学生初步感
知商不变的规律。
3.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15题。
完成填表后,要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长是怎样变化的,宽是怎样随着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存在怎样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每日一题:把一根钢管锯成两段用了32分钟,用这样的速度,锯了256分
钟,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第4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
—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2.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先学探究
1.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十。
34526819442267
2.口算:150+502404-603204-806304-90
3.计算并验算:180+504804-407254-60
4.预习书本书本第12页的例题
(1)先估算,再尝试计算。
(2)思考: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我们可以怎样试商?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如果除数非常接近整十数学生可能很快说出商是几,但离整十数较远就不
容易看出,这时教师应抓紧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教学。学生已经会用“四舍
五入”的方法试商,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方法试商最后找出最
恰当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学会调商
(二)后教预设
(一)交流预习成果
板块一:
1.拿出预习作业1、2、3,小组交流,错的订正。
2.全班交流: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其他组员注意倾听,补
充。
3.导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法,除数都是整十数,这节课我们来研
究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板块二:
学情预设: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四舍五入法判断两位
数接近几十,并会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题目。试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学生可能会把初商3同“30”相乘或者在计算3与32相乘时
出现计算错误。
后教预设:
•拿出预习作业4
1.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2.全班交流自己小小组的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
问:商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回答:
把除数32看成30,想:96里最多有3个30;
3.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
a:商“3”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余数要比除数小。
b:如果在口算3与32相乘时担心出错,可以在草稿纸上用竖式算。
对应练习:
进一步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1)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3)全班交流,引导:把39看成几十?192里最多有()个40?
(4)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
试商。
三、反馈完善
1.学生完成“练一练”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除数上面的红色数字,说一说是把除数看作怎样的整十
数来试商的,再独立完成计算。
2.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第1题:突出试商的方法,着重让学生弄清每一道题应把除数看作几
十来试商。
(2)第2题:学生读题后,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从17:00到17:32经过了
多长时间,再列式解答。
(3)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要比较谁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最多,谁每天编
织的最少,要先求出什么,再完成计算和比较。
四、课堂小结:谈谈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补充习题
每日一题:装订一本书要72张,现在1000张纸装订14本书,纸够了吗?
请说明理由。
第5课时练习三
—月一日
教学内容:第15页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品;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学情预判
练习三第4-5题计算不难,关键有部分学生试商速度不快,造成计算较慢。
二、口算练习
1.口算
94-384-435+520+4
904-3084-435+5204-4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提问:计算下面一行时要注意些什么?
2.补充口算。
3204-43004-62404-404504-90
3204-403004-602404-80490+70
指名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三、笔算练习
1.下面各题的积最接近哪个数?用线连一连。
52X779X491X568X6
320350420450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指出:乘法在估算的时候,一般也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成是一个
整十数然后再乘的。
2.练习二第4题。
和同桌一起,比一比上下两题的试商方法及结果有什么不同,再次体会四
舍与五入。
全班交流。注意时间关系,只要学生说清楚:把除数看成几十?商是几?
就可以了。
3.练习二第5题。
⑴请学生想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
⑷统计正确率,帮助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⑸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4.练习二第6题。
(1)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交流理解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后解答;
(3)求出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下半题,理解“照这样
计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求解“天数”的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4)找出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说出试商的结果,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把结果计算出来。
(5)结果计算出来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表格,并总结出生产水泥的吨数越
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5.练习二第7题。
(1)先让学生阅读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集体交流。
四、质疑问难,自我完善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谁能帮他解决?
五、拓展延伸
1.对号入座。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7,余数最大是()o
(2)6255+35的商是()位数。
2.找规律填数。
962428848
12336
84
补充:0344-76
要使商是两位数,口里可以填几?其中最小是几?
要使商是一位数,口里可以填几?其中最大是几?
会不会出现商是三位数的情况?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第6教时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月一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教科书第13-14页例4和练习三第8-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
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综
合算式列式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块①: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说说每条式子的含义。
①学校有4层教学楼,每层有8个教室,一共放了320盆花。
4X8表示;
32094表示;
②2辆汽车4次共运520袋粮食。
5204-4表示
5204-2表示
2.找出有联系的条件。
①商店卖出2箱钢笔,每箱4盒,一共收入360元。
②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8个教室,共摆了320盆花。
3.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书?
这道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已知,要求,我是这样想的:
,可以这样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尝
试用综合算式解答:。
二、后教预设:
1.交流先学作业1
(1)集体校对答案;
(2)320+8这条算式表示什么?(孩子们会发现很难叙述清楚)
(3)指出:这是两个不相关联的已知条件,无法说清楚这条算式的含义,
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不提倡第一步这样算。
2.交流先学作业2
(1)学生汇报结果。
(2)强调每组中不相关联的两个条件。
2.交流先学作业3
出示挂图,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明确:挂图中所呈现的题目就是我们先学作业。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分步列式解答的?
4.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算法:
(1)连除法:
根据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
可以先求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224+2=112(本)
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112+4=28(本)
(2)先乘后除法:
根据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4义2=8(层)
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224+8=28(本)
(如果有学生提出第一步用224+4来计算,可以强调:这样列出来的算
式很难说清楚它的含义,我们一般不提倡这样做。)
5.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求的是“平均每
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求出
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乘法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
少层。
6.你能把两种计算方法列成综合算式吗?
(1)学生汇报先学单。
解法一:224+2+4
解法二:224+(2X4)
强调:第二种解法列式时不能漏掉小括号。
(2)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第一步求的问题不同;第一步计算方法不同;第一步单位名称不
同。
相同点:第二步相同,都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7.想一想:怎样检验出结果是否正确?
(1)小组交流
(2)汇报结果
(3)强调:检验的方法是多样的,开放的,但最基本的方法是“把得数代
入原式”。
(4)完成书上检验的过程。
8.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四)反馈拓展:
1.练一练
(1)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讲评。
(5)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用综合算式解答
(1)四年级共有学生168人,平均分成4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
多少人?
三、检测拓展
练习三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答案。
(3)选择几道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9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2)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解答?
(3)根据题中的三个条件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怎样解答?
(4)用相同的方法解决第2组题
3.练习三第10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谁能用完整的句子把条件和
问题描述清楚?
强调:题目中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既简洁
又方便实用。
(2)列综合算式怎样解答?
(3)可以用两步连除,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答,不过别忘了列综合算
式时要添加小括号。
(4)辨析:可以这样列式吗?为什么?出示算式:150+3+2
4.练习三第11、12、13、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用不同的思路列综合算式解答。
(2)集体交流。
交流时明确每种方法中每步算出的表示什么,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第7教时练习三
—月一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教科书第16T7页练习三的第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熟悉计算中的规律,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体会简便计算的魅
力。
2.掌握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更好地体会分析数量关系的基
本策略。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计算的规律,形成简算的基本技能。
2.弄清解决实际问题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
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练习三第15-17题
(二)学情预判
第15题计算已经不成问题,验算很有可能走入形式化的境地,所以要注重
验算的过程,了解学生通过验算发现错误的例子,使学生有机会感受验算的作
用与价值。
第16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解答,并尝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计算不难,规
律也不难,但是完整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规律有些难,能灵活地运
用规律就更难了。所以侧重点是揭示规律并完整表达的环节,运用可以在第17
题中体现。
第17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尤其是210・35,当然也不乏有部分
学生能解决,这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利用上一题发现的规律解答,从而感受
简便计算的魅力。
(三)后教预设
1.练习三第15题。
(1)校对答案。
(2)举一例: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3)强调:验算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错误,所以同学们要自觉养成验算
的好习惯,验算的方法是用商乘原来的除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请
你们不要写错除数。
2.练习三第16题。
(1)校对答案
(2)观察上下每一组题,看看它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3)通过交流,得出结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
数的积。
(4)利用这个规律有时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下面一起研究第17
题。
3.练习三第17题
(1)你是怎样计算的?
(2)指出:第一题可以先算5又6的积,第二题可以将原式转化成720・8
4-6,第三题可以将原式转化成210+7+5。
(3)强调:灵活应用第16题中发现的规律能进行简便计算。
(四)平行补救
计算下面各题
3604-24-45404-34-3
6304-(9X5)8104-45
二、综合练习
(一)先学作业
练习三第18-20题
(二)学情预判
18-20题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过,不过当时并没有提出列综合算式的要
求,估计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列出综合算式,所以要重点训练,尤其关注综
合算式的第一步是否有意义。
19题是一组对比练习题,学生在反复读题中能够发现题目相同和不同之处,
但是学生脑海里对于这样两类连乘,连除的结构是不够清晰的,这里可以让学
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感知结构性。
(三)后教预设
1.练习三第18题
(1)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综合算式怎么列?
(2)能说说综合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吗?
2.练习三第19题
(1)这是一组对比题,看看两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两题都是已知展览馆有2层,每层有12个展厅,第一小题是已知每个展厅
里放30幅画,求一共放多少幅,第二小题是已知一共放了720幅画,求平均每
个展厅放多少幅画。
(2)解题方法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3.练习三第20题
(1)校对答案。
(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平行补救
1.每个茶杯8元,小红和小丽每人买了2个,一共需要多少元?
2.一年级排了3排队伍,二年级也排了3排队伍,两个年级一共有240人,
平均每排有多少个小朋友?
三、拓展延升
(一)学情预判
这道思考题比较巧妙,不排除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让学生充分读题,
明确已知条件,确定问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者画示意图等策略解题。
(二)后教预设
1.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
(1)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明确:如果是2只猴子,它们一共要抬300X2=600(米),现在是3只小
猴轮流抬,就相当于把600米平均分成3份,每只小猴要抬600+3=200(米)。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第8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1)
—月—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教科书第18页例5、练一练、第20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四舍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大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会用这种
方法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2、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试验、调整的办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感掌握试商后初商过大需调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感掌握试商后初商过大需调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计算316・54,把54看作几十来试商?在试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
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练习
(1)计算362・53时,把53看作()来试商,商(),当发现()
乘53得(),不够减,就改商为()0
(2)用竖式计算
403+44=1224-33=6144-23=
二、后教预设:
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看看我们会遇到什
么样新的挑战,又如何去破解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一)、交流“先学单1、2(1)\
集体校对先学单1和2(1).
(二)教学例五
1、出示例题图
看图后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列式,指名说说该算式的意思。
2、尝试试商,遇到困难先尝试解决。
3、提问,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1:把34看成是30,272除以30商9,9乘34得306,272比306小。
生2:商9后与除数的乘积比被除数大。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4、他的困难相信有很多同学都遇到了,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谁来说说。
请3〜4个同学回答。
改成商8,学生继续完成除法竖式。
完成后思考商8合适吗?
5、小结: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试商,是把除数看成是接近它的某一个整十数,
为什么这题也这么想,却会出现试商偏大的结果了呢?
提问:当发现试商偏大的时候你该这么办?(板书:试商一一调商)
引导:大胆想象一下,试商最理想的是正好,可能会出现偏大,还可能出
现什么?(偏小)
6、小组内交流先学单2(2),组长把小组内出现的情况记录下来,再全部
交流后集体订正。
(三)、反馈拓展
18页练一练
1、独立完成。
2、思考商是怎么估的?
3、根据被除数与乘积,你认为商该怎样调整,为什么?
二、检测拓展
书20页1-4题
1、第1、2题这两题练习调商,对大多数孩子已经不成问题,但对于少部
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教师在学生校对时一定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
程。
2、第3、4题学生独立练习,检测学生技能的形成,提高试商的效率。学
生在一定量练习题的基础上,积累了试商调商的经验,有学生发现,除数估小
了,商也会小点。
后教预设:
1、练习四第1题
(1)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一组一组地完
成计算.。
(2)组织讨论:每组的两道题都是把除数看作怎样的整十数来试商的?哪
道题不需要调商,哪道题需要调商?为什么?
2、练习四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找出错误。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3、练习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和验算。
(2)回顾竖式计算的过程,说说计算时是怎样试商和调商的。
(3)列举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
4、练习四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还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第9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2)
—月一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教科书第19页例6、练一练、第20-21页第5-8
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进一步体验“调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试商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商”。
教学难点:在试商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商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单
1.计算246・27时,把27看作()来试商,商(),当发现()
乘()得(),这时余数比27(),就调商为()。
2、用竖式计算
647+72=7284-37=275+36=
3、导学案18页自主先学第3题。
二、后教预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进行了“调商”,谁
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进行“调商”的?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
问题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板书课题)
(一)、交流“先学单1、2o
1、集体校对先学单L
2、集体交流先学单2;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教学例6
1.、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
2、师:在小组里说说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商6后与算下来的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了)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试商偏小,实际的商应该稍微大一点……)
3、师:他的困难相信有很多同学都遇到了,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谁来说
说。
追问:商6偏小了,那可以把6调整成几呢?
师:现在改成7以后,好算了吗?
4、交流比较“四舍”调商和“五入”调商的区别与联系。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调商,是在试商的过程中发现商大了,需要调小的情况。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在试商的过程中发现商小了,需要调大的情况。
点拨:试商的时候,把除数看大了,这样就可能出现商偏小的情况。
5、小组内交流先学单3,组长把小组内出现的情况记录下来,再全部交流
后集体订正。
(三)、反馈拓展
19页练一练
学情预判:这一内容根据试商调商,由于解题思路与上节课基本一致,故
学生能在重温已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解决新的问题。
后教预设:
1、学生独立观察竖式,想想各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初商是几,出
现了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3、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4、集体交流。
二、检测拓展
书20-21页5-8题
后教预设:
1、练习四第5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组织学生比较。
(3)明确:把被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有时会出现余数比除数
大或等于除数的情况,说明初商小了,要把初商调大后再算。
2、练习四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找出错误。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3、练习四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和验算。
(2)回顾竖式计算的过程,说说计算时是怎样试商和调商的。
(3)列举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