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反思_第1页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_第2页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_第3页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_第4页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一、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盲目奉行“拿来主义”。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2.通识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教师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个人见解。但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引领作用的游离和旁落。五、过多依赖“情境生动”,形式超越主题目的生动的教学情景能为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活力。但个别教师的过多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情境生动”上,一节课下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图文并茂,热闹非凡,大有越俎代庖之势,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商榷。一堂好课不是看它的热闹程度,不是自始至终要高潮和精彩,也不必是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展示。一堂好课在于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留给学生什么样的思考、启示、体验和回味?只有形式、手段服务于内容和目的,才能让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综上所述,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恰当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去关注、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创新和提高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育人艺术和经验,我们的品德课程改革才能保证德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新教科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手拉手》是新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第一个主题。设置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从中受到感化,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爱同学,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本课题教学的脉络与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及交流、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能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喜玩好动的特点,我采取谈话交流式与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表演中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进一步促发学生去关心他人,帮助别人。设计理念本课教材的脉络与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及交流、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能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小,喜玩好动的特点,我采取谈话交流式与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交流、表演,让学生懂得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爱”,因为学生只有懂得什么是爱,才能懂得去献出自己的爱。接着,我用《爱的奉献》这一经典老歌创设情境,唤起孩子的童心、爱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与表演活动让学生去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最后让学生真正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别人。教学目标1.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关爱、学会感激。2.体验付出的快乐。3.际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献出自己的爱。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能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教学难点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2、小组交流: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设计意图:从什么是“爱”这个问题引入学习主题,为下面的教学埋下铺垫。)二、听一听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想一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3、说一说(1)、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4、小结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三、学一学1、阅读课文、体味2、小组交流(1)、透过文中的画面,你明白了什么?(2)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3、说图意,读文字,体会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身边处处是爱,并学会道谢、学会感激。)四、说一说1、小组交流(1)、当你从报纸或电视中看到受灾地区或贫困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境况时,你有什么想法?(2)、以后你打算怎样向需要帮助的人们献爱心?2、看故事,谈感受(1)、让生看文中的故事。(2)、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五、讲一讲,演一演1、让学生讲班级中助人为乐的故事。2、小组合作表演再现互帮互助(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与发展。)六、总结延伸,激发情感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