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24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24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24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24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24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24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昨日见他师徒几个难舍难分,姐妹几个情深意浓,,心有不忍,便一人悄悄把这事全做了。②那老头儿坐在一边,只听到几个年轻人低声商量造一个自动采摘机器人的话儿,也不甚理解,只是,不敢说一句话。③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一套丛书选题虽佳,编辑水准却甚差,尤其是古代系列,很多书被“搞”得,唐突古人,一至于此。A.款款而谈瞠目而视不堪卒读B.侃侃而谈侧目而视不堪卒读C.侃侃而谈瞠目而视不忍卒读D.款款而谈侧目而视不忍卒读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材料一: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材料二: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这些字则热到发烫: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材料三:2016女宝宝热名榜TOP30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姓名数据1梓萱11瑾萱21梦琪2梓涵12思涵22钰涵3诗涵13可欣23梓萌4可馨14紫萱24芷萱5一诺15若曦25艺涵6雨萱16紫涵26若萱7欣怡17雨涵27依依8子涵18雨彤28若熙9晨曦19欣妍29艺馨10子萱20若溪30诗琪2016男宝宝热名榜TOP30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姓名数据1浩然11子墨21俊杰2子轩12博文22致远3皓轩13一诺23天佑4宇轩14子涵24明轩5浩宇15子睿25梓涵6梓睿16睿26俊豪7梓轩17雨泽27昊然8浩轩18铭轩28一鸣9俊熙19宇航29皓宇10梓豪20子豪30梓宸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1张伟299025(人)16李强2307172王伟29061917王敏2235923王芳27729318李敏2234694李伟26945319王磊2191275李娜25858120刘洋23206张敏24555321王艳2061197李静24364422王勇2041738王静24333923李军2040239刘伟24162124张勇20307710王秀英24118925李杰20242111张丽24107526张杰19978912李秀英24074227张磊19896213王丽23609728王强19595614张静23206029李娟19558915张秀英23111430王军193723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但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D.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B.重名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C.从材料三2016男女宝宝热名榜前30排名看,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而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D.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E.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3.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据说在恺撒被刺杀的前夜,当时人们曾经注意到,有一颗硕大的流星陨(yǔn)落在西北方向,而西北方向正是恺撒当时的府邸所在,于是当时有不少流言,认为恺撒即将遭到不测。B.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jī)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C.试想,如果他们为一时之誉而急躁,那就不会有《离骚》《红楼梦》等光照千秋的扛(káng)鼎之作了。古往今来,那些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哪一个不是远离浮躁、讴心沥血铸就的!D.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chánɡ)机制,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错。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立意不恰当的一项()断句邵燕祥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我问老托尔斯泰: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A.成熟需低头处事,抬头做人 B.做一个成熟的人C.成熟何须低头 D.低垂着头才是成熟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1)杜牧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注)张郎中,即张文规,出为安州刺史。公元841年,诗人途经安州,曾与张文规同游。本诗写于公元842年诗人再一次途经安州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雨将停未停,诗人和友人在朱阑边谈心,首联的“同倚”渲染了二人关系亲密。B.去年看到的楼下流水,现在不知道流到哪里,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同游人的思念之情。C.诗歌前四句追忆旧游,后四句重在渲染离愁,先记叙,后抒情,诗歌行文脉络分明。D.诗人从去夏的相逢,写到今年的别离,语言自然,全诗寄寓了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扶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4)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5)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7)别裁为体亲风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8)仁者必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飘浮起来,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那啥,顶子哪?”二婶:“下甸子打草去啦。”村长:“啥时走的?”二婶:“小半个月啦。”村长:“回来过没?”二婶:“没。”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村长:“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上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着大盖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扇动了一下,睫毛眨动起来。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人面颊的褶皱,在沟沟汊汊里恣意流淌,一会儿,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我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老人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脸都成了高粱叶子色,可是心还是那么嗵嗵地跳。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把饼背走,先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儿眨动几下,站在面前的的确是顶子。娘,顶子憨憨地叫一声。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娘,快给我点儿吃的。老太太就把口袋搬到了他的面前,说这里有饼,你吃吧,我再给你煎俩鸡蛋。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和煎鸡蛋,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娘,这您就不要管了。”“顶子,我说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顶子:“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娘,快快给我取刀来。”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于窗户上。(选白200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C.“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2.下列对本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B.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大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C.作品的段落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明朗绚丽,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D.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3.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强调指出由此病毒引发的武汉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国家卫健委提高重视程度,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病毒潜伏新最短为1天,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甚至更长。潜伏期内病毒具有传染性。目前,该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患者,存在头痛、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流感和普通感冒也存在此类症状,但其实它们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摘编自2020年2月《生命时报•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是以什么作为支点、通过什么途径跨越到人类的?关于这两方面的科学研究,目前流行病学数据尚有许多缺口,没有令人确信的结论。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把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触摸源头指向蝙蝠。《新美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研究论文,证明中国武汉出现的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命名并鉴别确定了其特征。病毒基因组测序和其他报告均表明,它与SARS冠扶病毒(SARS-CoV)的同源性达75%-80%,与几种蝙蝠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更近,特别是与中国西南地区收集的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的遗传基因相似。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表示,新型病毒与浙江舟山的一种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毒90%的相似性,国外也有研究声称找到另一种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与这个病毒相似性达到96%。但有关专家认为,即使同源性很高,也不能认定新型冠状病毒就来自于这种蝙蝠。北京大学等中国科研团队在《医学病毒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锁定为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表的基因序列的研究,研究组发现该病毒的一段基因组发生了同源重组,为了追溯病毒源头,他们对武汉海鲜市场常见的一些动物,包括蛇、鸡、穿山甲、蝙蝠和旱濑等的基因密码都进行了检测。得出的结论是:蛇是最有可能的中间宿主。跨物种传播一直都是病毒的欲望,它们常常伺机而动。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怎么来到武汉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表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高度怀疑此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摘编自《第一财经•科学溯源:到底是谁把新冠病毒带到了武汉?》)材料三: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情。疫情将打破2019年底的弱企稳,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目前的情况是,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民企、小微企业岌岌可危;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需求骤降,物价上涨、短期失业率上升;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到很强冲击,而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到青睐;电影、餐饮、旅游行业受到强烈冲击,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新)+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国家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因此各个社区、每个乡村的百姓,日常的出入受到严格管理,出行次数锐减,购买生活用品不再像以往那样方便;工厂复工、工人返城延迟,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损失最大;学校开学、学生返校延迟,高三学生、初三学生最焦虑……可以预测的是,风险中酝酿机遇,疫情或将催生新的业态,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看智能化、线上化发展;政府治理将更透明。(摘编自《网易新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1.下列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武汉肺炎疫情,并釆取了高于该传染疾病的应对举措来管理防控疫情。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潜伏期无法确定,潜伏期存在感染危险,隔离防控非常重要。C.中外科学界对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的追溯都取得了研究性进展,但仍然不能确定该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支点和途径。D.新型冠状病毒疑似与SARS等冠状病毒相似,病毒本源可能与部分野生动物携带的具有跨物种传播性的病毒有关。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多样,但一般不引起肺炎;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却容易致人类肺部器官感染,引起肺炎。B.为了有效阻止新型冠状病毒向人类传播,侵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科学家正在加强対该病毒基因序列的检测研究。C.如果人类可以做到禁食蝙蝠、蛇、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杜绝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就能有效防止新型传染病的发生。D.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已从华南海鲜交易市场的野生动物身上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此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3.请结合材料,分析2019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给中国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旧时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但我嫌其笼统,不如我的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第一种人生态度,可名之曰“逐求”。意即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名利、声色、货财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此种态度,能彻底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确实很伟大,最值得令人称赞。而且他们能将此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第一种人生态度是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是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而所区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第三种人生态度,可名曰“郑重”。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故谓之天真。天者天然,真者真切,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将这发挥得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主要是教人“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儒家最反对仰赖外力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而往前。受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乃是以欲望为逐求,非自觉地、尽生命自然去生活。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之路,郑重是道德之路,而厌离则为宗教之路。拿我来说,也正是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才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极为深刻,因此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所以如果不是心里极干净,无丝毫贪求之念的人,是不能尽力生活的;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删改自梁漱溟《人生的艺术·三种人生态度》)1.据文意,对文中“三种人生态度”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逐求”的人生态度表现为人对于物的态度,即人在现实生活中不管苦乐,追求对物质的享受。B.“厌离”表现为人对自身的态度,即苦难人生和无奈社会使自己感觉人世无趣而产生厌离之想。C.“郑重”表现为人对于人的态度:一为顺从生命,自然生活;二为反观生活后自觉而尽力生活。D.逐求、郑重、厌离分别对应世俗、道德和宗教之路,故三种人生态度中,厌离是层次最高的。2.根据文意,对下列人生态度的判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世纪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开辟新航线,发现并登上了美洲大陆。——逐求B.七世纪中国玄奘历经艰险取回真经,潜心研究佛法,大力弘扬佛教。——厌离C.梁漱溟精通佛学、儒学,一生传承国学,致力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研究。——郑重D.周永康滥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收受巨额贿赂,成为当代贪腐大老虎。——逐求3.本文所谈人生观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启发?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庄宗即位,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众心惑之,时事莫测。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事苟不济,以身徇义。”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B.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C.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D.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B.张宪性格耿直。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C.张宪忠心耿耿。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朝廷。D.张宪感念君恩。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殉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2)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治《尚书》。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以其辩得幸太子。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晁错上书论兵事。文帝嘉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日:“此非庙垣,乃埂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因怒谓长史日:“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诸侯護哔。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公何为也?”错日:“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日:“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会窦婴言爰盎,诏召入见。上问盎日:“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日:“方今计,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日:“可。”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节选自《汉书·晁错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B.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C.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D.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商:即申不害和商鞅,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法家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B.尚书:又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C.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蒙恬“北筑长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王昭君“出塞和亲”都与匈奴有关。D.景帝:即汉景帝刘启的庙号。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忠心耿耿,深受重用。在担任内史时,他提出“徙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备御匈奴攻掠;主张“重农贵粟”,以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B.晁错公而忘私,奋不顾身。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汉朝的发展巩固和长治久安建言献策,即使父亲从家乡前来劝告也不为所动。C.晁错深谋远虑,进言削藩。担任御史大夫后,他再提剥夺诸侯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吴、楚七国便以“诛错”为名发动叛乱。D.晁错锐意改革,得罪权贵。他多次得到文帝和景帝称赞,但与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爱盎等人关系并不融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2)罢朝,因怒谓长史日:“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位于西班牙北部城镇埃斯特拉的一座罗马式教堂有一座“在马背上的圣乔治”的浮雕像,是从16世纪流传下来的。因为年久失修,牧师们请了一位工艺美术老师来帮忙修复这座雕像。然而,雕像修复完之后,牧师们崩溃了。好好的中世纪艺术品,竟然变成了卡通风。这件事很快就被西班牙艺术保护协会知道了,协会愤怒地表示“我们不能忍受我们的文化遗产遭到这样的攻击紧接着,当地政府也怒了,市长科尔多•辽兹对《卫报》记者说:“根本没人告诉市议会和地区政府他们要修复这件作品。他们用了错误的石膏和油漆,原来的油漆层可能已经找不回来了,这原本应该是交给专家做的工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第一处,“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款款而谈”,款:诚恳,诚恳而从容的谈话;结合前面“难舍难分”“情深意浓”可知,此处是形容人与人之间交谈的诚恳,应使用“款款而谈”。第二处,“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敬畏、憎恨等;“瞠目而视”瞪大眼睛看着,形容十分惊异或恐惧,结合“听到几个年轻人低声商量造一个自动采摘机器人的话儿,也不甚理解”可知,此处应是形容老头的震惊,应使用“瞠目而视”。第三处,“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不堪卒读”,形容文章写得不好,结合“编辑水准却甚差”“唐突古人,一至于此”可知,此处应是形容这套丛书质量之差,应使用“不堪卒读”。故选A。2、1.C2.AC3.特点:①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②中国人取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③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意义:①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②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③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A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而非“已经取代”;D项,“有点审美疲劳……之美”于文无据。2.试题分析:B项,“而且愈演愈烈”于文无据;D项,“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E项,“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结合材料明确特点: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然后分析意义。分析特征是注意集合特征,比如特征是“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影响”,这样就能从名字中看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二者的综合,手下明确特征,然后根据特征谈意义。。3、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识记字音,平时一定要注意分类归纳,反复记忆。要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识记字形可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结合语境,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B项,“汲”应读作jí;C项,“扛”应读作gāng,“讴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D项,“举错”应为“举措”。故选A。4、B【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解答此题,首先认真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再联系生活,取其寓意,提炼立意角度。B项,“做一个成熟的人”立意不恰当。材料中的关键句“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启示我们不管怎样立意,都不能脱离“成熟”与“低头”的关系,选项只强调了“成熟”,立意角度偏离材料。故选B。5、1.D2.①“恨如春草”“别愁若絮”,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离情别绪的连绵不断。②“岸柳何穷”,两岸的柳树仿佛没有尽头,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渲染离情别绪的无穷无尽。③诗人借“孤鸿”意象来借景抒情,渲染了诗人此刻的孤单落寞。④今昔对比,以昔日的浓情反衬离别后的哀伤。【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全诗寄寓了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错误。这是一首离别诗,“恨如春草多”,这种是“恨”是离别的遗憾,“事与孤鸿去”讲的是与朋友相别之后的孤单。“别愁纷若絮”直抒胸臆,点出离愁别绪的纷繁。故选D。2.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题干要求答出:这首诗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答题范围是“这首诗”,答题的内容是“如何表达”,也就是艺术手法。答题的方向是“离愁别绪”。首联“去夏”与下文“今日”,形成对比,昔日“同倚朱阑语”,今日“别愁纷若絮”。今昔对比更显离别后的哀伤。“恨如春草多”,将离别之恨比作春草,体现离别愁绪之“多”。“别愁纷若絮”讲别愁比作柳絮,体现其纷繁连绵。“孤鸿”“楼下水”“楚岸柳”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的孤单惆怅的离别之情。“柳何穷”说柳树没有穷尽,还用了夸张的手法,渲染了离愁别绪的绵长。6、杳不知其所之也浔阳地僻无音乐扪参历井仰胁息萧关逢候骑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拄杖无时夜叩门转益多师为汝师勇者不必有仁【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是根据诗词的篇名和横线前后句的提示来默写。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默写时要注意一下易错字词:杳、浔、扪、萧、夭阏。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1.B2.C3.①淳朴善良。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或者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A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做了伏笔”;C项,环境描写,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D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语言的赏析等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本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语言明朗绚丽”表述不正确,应为“朴实简练”。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从“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人面颊的褶皱”“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可概括出“淳朴善良”;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顶子若回来,就让他把饼背走,先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可概括出“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从“顶子:‘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分析出“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面对这种情形,“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于窗户上”可概括出“深明大义,举报了自己的儿子”。4.此题考查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在内容上,可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作者的情感角度分析作答;在情节结构上,可从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回味等角度分析作答;在主题方面,可以从深化主题角度分析。本题,从人物形象角度,先前“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老太太爱子情深,意图包庇儿子,结尾写“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于窗户上”,老太太举报了儿子,表现人物思想心理重大的转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情节结构角度,小说大部分段落写老太太为儿子躲藏作诸多准备,意图帮助儿子逃避法律制裁,结尾处却写老太太挂上红辣椒举报儿子,出人意料,情节发生了突转,有戏剧效果,以动作结尾,令人深思,回味无穷;从主题角度,面对儿子杀人后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老太太由试图包庇儿子转变为举报儿子,不让儿子继续知法犯法,一错再错,这一举动表现出母爱的淳朴、伟大、理性;老太太理性爱儿子,身上折射出平凡人物的伟大精神,作者塑造这一人物,也表达了对其的赞美与关爱。【题目点拨】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可用“四指向一联系”的思考模式答题。指向小说环境:对环境的作用。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指向故事情节:对情节结构的作用。贯穿始终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指向人物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指向小说主旨:对主旨的作用——突出主旨。一联系:联系读者思考,谈读者对此的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8、1.A2.B3.(1)个人层面:①疫情蔓延(或“病毒肆虐”),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致人死亡;②居家隔离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极大的不便。(2)国家层面:①社会各行业受到明显冲击,经济上损失巨大;②疫情或将催生新的业态,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政府治理将更透明。【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采取了高于该传染疾病的应对举措来管理防控疫情”有误,属张冠李戴,见材料一第一段“中国国家卫健委提高重视程度,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可见“采取了高于该传染疾病的应对举措来管理防控疫情”的是“中国国家卫健委”。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A项,“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却容易致人类肺部器官感染,引起肺炎”有误,属混淆肯定否定。见材料一表格内文字,流感病毒“也可引起肺炎,但并不常见”;C项,“就能有效防止新型传染病的发生”有误,属混淆相对绝对,这种说法太绝对;D项,“此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有误,属混淆或然已然。见材料二“高度怀疑此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仅只是“高度怀疑”。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本题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三,也要部分在材料一。结合材料一“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病毒潜伏新最短为1天,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甚至更长。潜伏期内病毒具有传染性。目前,该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材料三“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国家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因此各个社区、每个乡村的百姓,日常的出入受到严格管理,出行次数锐减,购买生活用品不再像以往那样方便;工厂复工、工人返城延迟,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损失最大;学校开学、学生返校延迟,高三学生、初三学生最焦虑”可概括出对个人的影响;结合材料三“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民企、小微企业岌岌可危……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以及“可以预测的是,风险中酝酿机遇,疫情或将催生新的业态,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看智能化、线上化发展;政府治理将更透明”可概括出对国家层面的影响。【题目点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9、1.D2.B3.①不要一味逐求物质享受;②时常反顾自己的人生之路,③虽然人生苦,但厌离无益;④保持心灵干净,自觉、郑重、尽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D项,“厌离是层次最高的”错,文中“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知“三种人生态度”层次比较是有条件的。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对应不正确,玄奘虽潜心佛教,却是普渡众生,并非厌离人世,而是“郑重”,“此种人生态度主要是教人‘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厌离,“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和玄奘“潜心研究佛法,大力弘扬佛教”不符。故选B。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文章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对文章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题干要求“本文所谈人生观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启发”,尽管是“你”,也要不离文章内容,要将自己的感受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文中“第一种人生态度,可名之曰‘逐求’。意即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名利、声色、货财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可知“不要一味逐求物质享受”;文中“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两处结合起来就是“时常反顾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人生苦,但厌离无益”;文中“所以如果不是心里极干净,无丝毫贪求之念的人,是不能尽力生活的;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就是要“保持心灵干净,自觉、郑重、尽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10、1.B2.D3.B4.(1)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二十来岁时就通晓所有经典。(2)庄宗任行军司马时,广泛接引名士,向来得知张宪的名气,命令朱守殷带着书信礼物去邀请他。【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李存渥所骑的马,已收起了装饰物,他又召人去谋划事情,必干暗害的事,接着便想占据城垒。宁肯我对不起人,也应早作对付他的准备,只要杀掉吕、郑两个宦官,暂时拘留李存渥,慢慢观察事情变化,事情就万无一失了。”“存渥所乘马”“乘马”词组,之间不断开,排除CD;“宜早为之所”“宜”,应该,放在句首,之前断开,排除A。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D项,“‘朔’……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错误,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错误,张宪并非因劝阻庄宗拆即位坛而遭贬谪。最后一段,“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即张宪刚听到变乱,出城奔到沂州。不久有关官员追究他弃城出逃之罪,四月二十四,赐死于晋阳的千佛院。故选B。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耻”,以......为耻;“里人”,同乡人、同乡;“弱冠”,二十岁。(2)“素”,向来,一向;“赍”,携带、持;“延”,邀请,聘请。【题目点拨】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代因军功担任牙校。张宪自童年时代起就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原是遍地中的重镇大邦,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二十来岁时就通晓所有经典,尤其精通《左传》。曾在衣袖中带上自己的习作,去谒见判官李袭吉,李袭吉一见就欣赏赞叹。告辞时,对张宪说:“你努力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石州刺史杨守业喜欢收藏书籍,把家里书给张宪看,张宪的见闻一天天渊博。庄宗任行军司马时,广泛接引名士,向来得知张宪的名气,命令朱守殷带着书信礼物去聘请他。一年后开始任交城县令,任期届满,庄宗继承父位,补任他为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定河朔,想到他是自己军府的旧人,征召张宪到行台。十三年,任命他为监察御史,赐给他红色官服,任为魏博推官,从此一直以文章随从效劳。随从讨伐张文礼,平定镇州后,任命为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任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代理镇州留守事务。庄宗即位后,张宪学识广博高深,尤其精通做官的方法,分析裁决问题,他人不敢欺隐。起初,庄宗举行即位典礼,经占卜认为在球场很吉利,于是在球场中修筑礼坛,到这时就下诏毁掉礼坛。张宪上奏说:“即位坛是陛下祭告接引天神、接受天命的地方,除了风吹而燥裂、雨打而浸蚀之外,不可随意毁掉,也不可修复。魏国繁阳的坛、汉朝汜水的坛,到今天仍有兆象。保存而不毁坏,这是古人的法则。”立刻下令在行宫西边修建球场。过了几天,没有建成。恰逢张宪因为公事受到责难,在阁门等待治罪,皇上大怒,戒令有关部门加快修建行宫宫庭,碍事的人全部撤离,最后还是毁了即位坛。张宪私下对郭崇韬说:“太不吉利了,忘掉了自己的根基。”四年二月,赵在礼进入魏州,此时张宪的家属正在魏州,关东地区开始动乱,赵在礼善待张宪的家人,派人带着书信到太原引诱张宪。张宪杀掉来使,信不启封就上报朝廷。不久明宗被众兵劫持,各军离散,由于张宪相隔遥远不知事实,有人对张宪说:“蜀军没有到来,洛阳窘迫危急,总管又失去兵权,被控制在众军手中,又听说河朔的人拥戴他,事情果真是这样,大概还有救吗?”张宪说:“安定和动乱的转换,其间的缝隙不能容头发,以我的推断,事情还不可确知。我听药纵之说过,总管德行广大,仁慈宽厚,向来深得军心,其余不用多说,记住这些就行了。”四月五日,李存渥从洛阳来,口传庄宗的命令,并没有诏书,只说天子授予一支箭,作为凭信传示。众人感到疑惑,当时事态不可预测。身边的人提供谋略说:“李存渥所骑的马,已收起了装饰物,他又召人去谋划事情,必干暗害的事,接着便想占据城垒。宁肯我对不起人,也应早作对付他的准备,只要杀掉吕、郑两个宦官,暂时拘留李存渥,慢慢观察事情变化,事情就万无一失了。”张宪过了很久才说:“我本是一介书生,没有军功而身居此位,一日间从平民而佩金印紫綬,生平做官都没出自他人门庭,这个计策不是我的心愿,事情若有不成功,我就为道义而献身。”第二天,符彦超杀吕、郑二人,军城大乱,烧杀抢劫到天亮。张宪刚听到变乱,出城奔到沂州。不久有关官员追究他弃城出逃之罪,四月二十四,赐死于晋阳的千佛院。明宗祭天仪式后大赦天下,有关部门请求为张宪昭雪,明宗同意了。11、1.C2.D3.A4.(1)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2)退朝后,就生气地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杀掉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原本就错了。【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礼,大逆无道。晁错应当受腰斩刑罚,父母妻子兄弟无论老少都应处死。臣请求按法论处。”“错不称陛下德信”“德信”,并列关系词语,都是不称颂陛下的内容,之后断开,排除BD;“欲疏群臣百姓”“群臣百姓”,并列关系词语,之后断开,排除A。故选C。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即汉景帝刘启的庙号”错误,“景帝”是谥号。“祖”“宗”是庙号。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在担任内史时”错误,张冠李戴,“担任内史”是在汉景帝时,而“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是在汉文帝时。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数”,多次;“间”,秘密,暗中;“辄”,总是;“倾”,超过、胜过。(2)“谓”,对……说;先斩以闻”,先斩后奏;“乃”,却;“固”,原本。【题目点拨】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学说,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时,朝廷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齐国有伏生,研究《尚书》。太常就遣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回来后,趁机上书报告学习情况,称赞解说《尚书》。文帝下诏任命他担任太子舍人。由于他的善辩得宠于太子。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晁错又论守边备塞,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当世的两件紧急要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募民迁徙到边塞去。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