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庭芳)(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庭芳)(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庭芳)(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庭芳)(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庭芳)(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庭芳)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赤壁矶头南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临皋亭下,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坡。登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州上、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赤壁,虽感此处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B.上阕用典,“风流处”化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寄寓的情感也相同。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处境,“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用法相似。D.本词上阕写景,景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皆为登临赤壁所作,两首词在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①移:量移,指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再闻:阴历五年两闻,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③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表达与陶渊明相同的归隐之情。B.上片描写临别之际的情景,听惯的本地口音、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留恋不已。C.下片前半部分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人生无定的感叹以及对即将赴任之地的展望。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4.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论说,此词既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却又不失达观豪爽。请结合本词内容,阐释这两种情感在词中的体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①辛弃疾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②。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③,藻火粲宗彝④。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注】①本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春,辛弃疾当时在江西安抚使任上。洪丞相景伯:即洪适,字景伯,江西鄱阳人。他曾于干道元年居相位,后被劾罢去。②《史记·外戚世家》:“传曰:‘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③补衮:谓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衮:中国古代天子祭祀时穿的绣有龙形的礼服。④藻火粲宗彝:绣画水藻、火焰、宗彝于衮服,使衮服益发光辉灿烂,喻有辅君治国之才。宗彝:宗庙祭祀用的礼品,此处代指祀器上的兽饰。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倾国”三句以比兴手法,言美人见妒,喻贤才遭忌,写出洪适被排挤、被弹劾的境遇。B.“看公”两句言景伯才冠当朝,众不可及;“文章手”三句谓其乃文章高手,可辅君治国。C.“袖手”两句写景伯隐居田园,怡情山水,暗含词人对这种隐居、闲适生活的向往。D.“痴儿”指痴人、呆子,与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中的“痴儿”都指代作者本人。6.“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黄庭坚修水浓青,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苹。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沁,山露佛头青。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从水写到树,第三句再以“翠光交映”带出水上的亭子,视角转换自然。B.塘中荷花香色俱全,“渡”字将荷香动态化,“红妆”则以美人比喻荷花之艳。C.雨中水草缓缓飘动,浮萍散碎,雨后白云满天,青山掩映,诗句充满了画面感。D.这首词通过描写夏夜景物,在恬淡的意境之中,表达了词人内心对归隐的渴望。8.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指上下片衔接之处,是词意承转的关键地方。“堪听”是本词的过片,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承转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促织儿①张镃月洗高梧,露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②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功织,促破晓机心。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③,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注释】①促织:蟋蟀。②土花:青苔,苔藓。③灌穴:古时抓蟋蟀的一种方法,将水灌进蟋蟀穴,逼迫蟋蟀出来。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洗”两句,词人描绘了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B.“沿”字写青苔沿着墙根伸展,“坠”字写萤火虫坠下墙阴,都是动态景物,交代蟋蟀发声的地方。C.“静听”三句写蟋蟀的鸣声特点,“转”体现其音调抑扬顿挫,断断续续,令人感到乐观昂扬。D.全词借物抒怀,词人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寄寓在所咏的蟋蟀中,情与物浑然一体,密不可分。10.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满庭芳•樵赵显宏腰间斧柯,观棋曾朽①,修月曾磨②。不将连理③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注】①据《述异记》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樵,见二童子弈棋。待到局终,他才发现腰间的斧柯已经朽烂。②《酉阳杂俎》称月亮由七宝合成,为使月面平滑,天帝安排了八万二千户的工户进行修磨。③连理:花木异株而枝干通连,常作为爱情和吉祥的象征。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借用王质这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B.曲子四、五两句暗含樵夫形象,同时也为下文对其直接描写作了过渡。C.曲子六、七两句对仗工整,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樵夫的日常活动场所。D.这首小令虽多用叙述语言,但语平意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颇具特色。12.诗歌中的樵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①·丛台②(清)陆葇雉堞风高,丛台霜老,当年宝琴娉婷。丹楼粉榭,难染鬓双青。惟见连山如堵,荒林外,滏水回萦。频惆怅,照眉沉碧,新月一钩停。难听,凄切调,斜阳砧杵,一派秋冥。想钧天③帝所,乐处曾经。多少平原门第,空回首、玳瑁飘零。邯郸道,青驹倦矣,残梦几时醒?注:①本词作于康熙十七年深秋,当时作者正去往北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途径邯郸,此地有“黄粱一梦”的传说。②丛台:即武灵丛台,赵国邯郸故城中一组重要建筑群,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③钧天: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之中央,据说其中音乐异常雄壮优美。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韵三句,直入本题,“风高”显示西风遒劲,“霜老”表明秋霜有痕,此刻景色异常萧条,当年却是歌舞繁华,昔盛今衰之感顿生。B.二韵紧承前文,当年鼓瑟之女不见而红楼粉榭却在,纵然如此,却也难以让岁月重回,让自己的霜鬓再转回青,文意几转,感慨万千。C.三韵以“惟见”两字领起,写此时登台所见:那荒林以外,城墙与山峦连绵起伏,滏水不断迂回奔流,山水之景可谓美不胜收。D.上阕结句写如眉的新月,沉浸在碧水之中,周围一片寂静,游客不由得心生惆怅之情。一个“频”字更见情之深重,情景互见,相得益彰。14.词作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且不同手法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句写景,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B.下阕抒写凭栏所想,感叹自己的身世,抒发复杂的情感,用语蕴藉,余味悠长。C.这首词化用许多唐人的诗句,结合眼前的实景,抒写了陶醉于美景的愉悦心情。D.这首词中圆、烟、溅、船、椽、前、弦、眠等押韵,朗朗上口,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16.“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怎样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D2.同: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异:①苏词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又通过写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②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盼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实写”错。下阕叙事部分为词人的想象,借想象归乡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词人归乡之情的深重。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故垒”在词人心中就是古代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而历史的大浪早已将这些英雄人物淹没,只留下这历史的遗迹。戴词“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写三国英雄如今已不在了,放眼赤壁,历史的痕迹似乎荡然无存,只有“一目烟波”。异:①苏词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苏词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又通过写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②戴词“狂游四海,一向忘家”,一个“狂”字,一个“忘”字,表现出了词人豪放洒脱的气质,作者既然“忘家”,那自然是连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在意,而一心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生活。但即便如此,家仍然是一个人最终的归依,因此“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沧洲上、千里芦花”,应是写家乡的景色,望不尽的芦花,营造出的是苍茫而又旷远的意境,这与作者所追求的超脱境界极为相符。“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这是作者计划中的隐居生活,既食人间烟火,又不失清逸旷达,安于平凡的田园生活,这与在东坡躬身耕种的苏轼有几分相似,大概作者也有效仿前人之心吧!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盼之情。3.A4.①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②下片写感悟人生如梭,闲看洛水清波,细心呵护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平静超然,自解为乐,情致温厚,达观豪爽。【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的能力。A.“相同的归隐之情”错误,本词表达的是苏轼因贬谪而起的思念故乡之情,并非想要归隐。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去国怀乡之感”:依据本词的注解,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然是一个州的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欣喜之感。这一年他已四十八岁,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由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他不断地西去东来,南迁北徙,尝够了人生的苦味。当此再一次迁徙之际,政治牢骚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他胸中,就像上片中所表达的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使他思绪万千,心潮难平。“达观豪爽”:不过苏轼毕竟是豪放旷达之士,他不愿也决不会在牢骚与哀愁中沉沦下去。他很快地恢复了自我感觉的平衡,转而用亲切平和的笔调,向黄州父老娓娓动听地倾诉起依依难舍的别情来,“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以亲密的友情来驱散迁客的苦情,以久惯世路的旷达之怀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这,就是本篇的感情波澜的酝酿过程,也是词章思想内容的核心。5.D6.①劝慰洪适不要在闲居与求取功名利禄之间纠结。②劝慰自己对壮志难酬、功名难就的境遇不要愤愤不平,保持平常心。③对自古以来英勇事迹终化为云烟、被后世人淡忘的英雄人物的惋惜。【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都指代作者本人”错误。辛弃疾词中的“痴儿”指洪丞相,黄庭坚诗中的“痴儿”指诗人自己。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痴儿”三句,言景伯摆脱政事后,犹吴蚕馀丝未尽,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常常咏志抒怀。“且约”两句,言且忘功名之事,相约吟赏风月。劝慰洪适不要在闲居与求取功名利禄之间纠结。公事虽了,馀情不断;“风月”、“功名”对举,牢骚自明。结拍英雄荒草,劝慰语,亦激愤语。劝慰自己对壮志难酬、功名难就的境遇不要愤愤不平,保持平常心。“都休问”三句:一切休问,君不见千古英雄,犹自埋没荒草,无闻于人世。残碑:记载英雄业绩的残败了的墓碑。表达对自古以来英勇事迹终化为云烟、被后世人淡忘的英雄人物的惋惜。7.D8.①“堪听”表明雨至,承接上片月下荷塘的晴朗之景,由此转为下片对雨中景雨中事的叙写;②“堪听”诉诸听觉,承接上片对修水、新绿、鸳鹭、荷花等景物的视觉描写,转为下片对雨落横塘、檐响风铃的雨中景的听觉描写。【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词人内心对归隐的渴望”说法错误,“修水”是作者的故乡,本词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非内心对归隐的渴望。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作用的能力。“堪听”意为“可以听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堪听”指可以听到小雨过后的各种声音,表明微雨已经到来。该句承接上片“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的景物描写,夜风清冷,月色洒满荷塘,池水清澈平静,可以从水中看见星斗的移转;也由此转为下片对雨中景如“媻姗藻荇,琐碎浮萍”“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的描写,以及雨中事“重开宴”的叙写;从描写手法上,“堪听”视听觉描写,它将上片的视觉描写承转为下片的听觉描写。上片是作者从视觉角度描写的景色,如青翠的柳枝、身着锦衣的鸳鸯和白色的鹭丝、荷塘的小径中散缀的青色浮萍、幽香美丽的荷花等;而下片“微雨过”“声不断、檐响风铃”等是对雨落横塘、檐响风铃的雨中景色的听觉描写。9.C10.①“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写蟋蟀殷勤地督促妇女织布做衣,费尽了苦心,体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赞美之情;②下片通过追忆儿时捕蟋蟀、斗蟋蟀的情趣,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包含不胜今昔之感;③“凉夜伴孤吟”写蟋蟀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词人发出孤独的哀叹悲吟,抒发词人心中的孤独悲苦情怀。【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令人感到乐观昂扬”错误,根据“凄咽悲沉”可知,这里应是让人感到悲伤凄凉。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殷勤功织,促破晓机心”是说蟋蟀殷勤地督促妇女织布做衣,可谓费尽了苦心,这是词人对蟋蟀鸣声的理解和想象。里语曰:趣织(即促织)鸣,懒妇惊。破,犹言促尽、促煞,用词精当,写出蟋蟀的鸣声伴随和推动着织女纺织到晓。表达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下阕“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追忆儿时捕蟋蟀、斗蟋蟀的情趣,它将儿童的天真活泼以及带着稚气的小心和淘气,纯用白描语言,细细写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今休说”三句,今昔相较,感慨深远。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雅兴已经没了。蟋蟀正在我的床下发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我这孤独的人哀叹悲吟。今日的寂寞凄苦与儿时的欢乐情趣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词人心中的孤独悲苦情怀。11.A12.①“观棋曾朽”暗衬樵夫饱阅世事,“修月曾磨”可见身手不凡;咏“樵”而点涉“棋”、“月”,说明这位樵夫具有雅士的素质。②“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樵夫对连理枝爱惜有加,可见他仁德。③樵夫涉险攀高,“不饶过”见出了他的勇敢坚决;“惯立尽”三字,体现出他知难而进的无畏气概。④“云外”既表樵夫的实际处所,又表出他的脱俗风神。表现出了一位蔑视名利、傲睨尘俗的高士形象。【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错误。借王质的典故暗衬出樵夫的不同凡俗;“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从樵夫随身不离的工具——斧子入手,先是运用了两则古代的典故。一则是观看仙人下棋,以致烂了斧柄;一则是飞上天空,修磨七宝月轮:都是充满神奇夸张色彩的传说。可见作者是借物而寓现意境,暗衬出樵夫的不同凡俗:“观棋曾朽”暗示其饱阅世事;“修月曾磨”,可见身手不凡;咏“樵”而点涉“棋”、“月”,也说明这位樵夫具有雅士的素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表面上它仍是写斧,不去砍伐连理枝梢,故不至于锋刃卷缺。但巧妙运用双关:连理枝是人间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象征,樵夫对它们爱惜有加,足见他是以仁德和正义为己身追求的有心人。“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猿枝”极言樵伐之险;野鹤在大树的枝梢上筑巢栖居,“鹤窠”极言山木之高。而樵夫涉险攀高,视同等闲,“不饶过”见出了他的勇敢坚决。山中涧谷乱石崎岖,坡坂泞滑难以驻足,而无论是“石涧”还是“泥坡”,樵夫都如履平地。“惯立尽”三字,体现出他知难而进的无畏气概。“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云外”二字意兼虚实,既表樵夫的实际处所,又表出他的脱俗风神。表现出了一位蔑视名利、傲睨尘俗的高士形象。13.C14.①对比,下阕前韵写斜阳下捣衣之声凄切难听,与二韵钧天之仙乐对比,表达昔乐今哀之感(或往日平原门第的繁盛和现如今画着玳瑁花纹的屋梁的飘零作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之叹)。②用典,末句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