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优质校一模历史试卷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版_第1页
2022届优质校一模历史试卷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版_第2页
2022届优质校一模历史试卷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版_第3页
2022届优质校一模历史试卷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版_第4页
2022届优质校一模历史试卷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专题专题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常考题型常考题型方法点拨方法点拨解答选择题的主要方法(1)选择题一般都涉及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2)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1.依托教材内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识【解题技法】(1)了解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基本知识点A.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条件地理: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经济:工商业、海外贸易相对发达。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人文: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梭伦改革:财产等级民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行使部落民主,确立起民主政治。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改革: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机构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D.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E.评价意义: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局限: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2)链接雅典民主政治的重点考查知识点A.地理环境和城邦体制对古代希腊文明形成的影响(1)政治上: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2)经济上: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众多的优良港湾,为工商业者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3)价值观上:商品经济要求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观念的发展亦要求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4)民族精神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B.雅典民主对西方近代民主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抽签选举近代选举制的起源人民主权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比例代表制的开始五百人议事会规定的任期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C.雅典民主的“程序性”和“相对性”(1)雅典民主的程序性:雅典民主的程序性强调民主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属于价值理性,侧重于整体角度阐释民主,但很难保证真正的民主。如全体公民都有机会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选举方式是抽签选举;司法审判中采取法庭辩论等形式与程序。(2)雅典民主的“相对性”:与同一时代的专制制度相比,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无疑是先进的;但与近代的代议制民主相比,古代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典例】(2021年全国甲卷)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答案】C【解析】由材料“‘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无用,这无法确保司法的正义,故选C;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从公民中选出来的,这就代表了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参与,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的缺陷,而非其完善,排除B;材料没有显示法律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抓住文献材料主旨,直击题目考查相关知识点【典例】(2021年湖南卷)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可得出罗马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地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因此法律也要适当的调整,C正确;材料只说债务关系转移,但私产的观念没有动摇,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护谁,排除B;D项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D。【解题技法】(1)通过阅读材料信息,“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可得出罗马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地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因此法律也要适当的调整得出考查知识点为罗马法。(2)链接罗马法的全面认识等知识点一、发展历程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2.《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3.万民法取代公民法(1)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2)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二、基本内容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历史作用1.维系了罗马的统治。(1)稳定了社会秩序。(2)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2.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1)法治思想。(2)法律形式和内容。(3)法律制度。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四、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深远影响1.罗马法原则(1)平等原则:罗马法时代,是奴隶制社会,不会存在人人平等。但是对于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主张平等原则。该原则发展成后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法人制度:罗马法没有法人名词,但是设立了法人制度,对法人分为社团和财团,并对法人的权利义务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3)物权法定制度:罗马法强调物权的范围和种类都由法律规定。所有权为自然权,为核心权利。后来该原则发展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继承制度:实行遗嘱至上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尊重当事人的意愿。2.罗马法的深远影响(1)陪审制度: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2)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3)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源头。(4)罗马法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起到很大影响。(5)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试题汇编试题汇编1.(2021·江西景德镇三模·32)面对已经变得消极、懒散、贪婪的雅典人,苏格拉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要求人们进行自我反省,以此去治愈雅典的疾病。但最后被控告为“腐蚀青年”的罪名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这表明A.苏格拉底理想化的追求B.雅典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显露C.雅典民主缺乏规范程序D.理性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潮【答案】A【解析】据材料“苏格拉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要求人们进行自我反省,以此去治愈雅典的疾病。但最后被控告为‘腐蚀青年’的罪名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可知苏格拉底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却最终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真善美的境界只是苏格拉底理想化的追求,故选A项;材料只提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并未暴露出社会阶级矛盾,排除B项;雅典民主具有相对完善的规范程序,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潮,排除D项。2.(2021·西南三省三校“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32)公元前432~429年,雅典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是犯罪行为。该法案通过后,普罗塔戈拉被告上法庭并被驱逐出雅典,而苏格拉底以“蛊惑青年罪”被判死刑。这主要表明当时雅典A.陪审法庭审判结果存在不公B.野心家企图谋求更多的权力C.非理性精神能获得广泛认同D.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城邦利益【答案】C【解析】据材料“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可知法律内容带有排斥自然科学、崇拜超自然现象的迷信色彩,属于非理性精神,法律由公民大会制定,并由陪审法庭执行,而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代表雅典大多数公民的意愿,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在雅典公民大会通过法案之后,陪审法庭才对苏格拉底、普罗塔戈拉等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审判和惩罚,可知陪审法庭是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司法审判,不能体现出陪审法庭审判不公,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通过的法律内容和陪审法庭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司法审判,未涉及野心家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直接民主的弊端,并未涉及个人利益与城邦利益的关系,排除D项。3.(2021·重庆巴蜀中学高三第九次适应性月考·11)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意味着混乱冲动,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好。他们提出上述观点的原因是A.雅典民主存在着局限性B.雅典城邦公民道德丧失C.直接民主不利于城邦发展D.雅典民主阻碍了哲学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古希腊雅典,依据材料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民主意味着混乱冲动,暴君政治比民主好,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其局限性,故选A项;结合所学雅典民主制有局限,但不是所有城邦公民道德丧失,排除B项;结合所学,雅典直接民主是在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是符合雅典实际的,雅典局限性不利于城邦发展,不能笼统说直接民主不利于城邦发展,排除C项;材料讲述的是雅典民主制不是哲学,排除D项。4.(2021·江西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32)在雅典,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选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制作人,并且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尼亚人》表达了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状态。雅典的这种做法A.强化城邦公民的主体意识B.体现公民利益至上C.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促进公民间的平等【答案】A【解析】在雅典表演戏剧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这种戏剧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整体意识,强化城邦公民的主体意识,故选A项;通过观看与城邦整体利益相关的戏剧,可以培养公民对城邦的责任感,这是一种城邦利益至上,不是公民利益至上,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在执政官伯里克利时期,排除C项;促进公民间的平等需要政治方面的变革,而戏剧只能提高公民对城邦的责任感,达不到促进公民间平等的效果,排除D项。5.(2021·安徽芜湖二模·32)有学者指出:参与政治要花费时间,有些雅典人能从事政治至少部分原因在于这部分人的谋生压力不如多数人那么大。如果没有奴隶和外来剥削,雅典民主政治是否还能起作用是一个问题。该观点强调雅典A.民主制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B.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多数人暴政D.仍由氏族贵族垄断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如果没有奴隶和外来剥削,雅典民主政治是否还能起作用是一个问题”可知雅典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故选A项;据所学雅典民主范围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直接民主的弊端,排除C项;据所学雅典民主是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贵族无法垄断,排除D项。6.(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一模·32)公元前463年,雅典民主派领袖厄菲阿尔特和保守派领袖客蒙围绕削减还是扩大行政长官职权问题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前者利用客蒙的一次外交失误,提议对其进行陶片放逐表决,结果客蒙遭到流放。这表明A.民主派与保守派的矛盾无法调和B.古希腊民主制度缺乏公正性C.直接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利用客蒙的一次外交失误……客蒙遭到流放”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时成为政客攻击对方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选C项;民主派与保守派都是为了维护雅典的城邦利益,只是在具体的政策和方针上有分歧,排除A项;古希腊民主制度采取抽签、抓阄等直接民主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公正性,排除B项;陶片放逐法针对可能威胁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而不是普通公民,排除D项。7.(2021·新疆乌鲁木齐二模·32)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这说明雅典A.遵循公民平等理念B.重在均衡城邦各方利益C.强调分权制衡原则D.倡导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答案】A【解析】据材料“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可知政务大事由公民大会决定,任何公职人员没有特权,说明雅典遵循公民平等理念,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并不涉及均衡城邦各方利益,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并不强调分权制衡原则,排除C项;材料强调公职人员地位平等,并没有涉及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D项。8.(2021·安徽蚌埠三模·32)一个年幼的孩子问伯里克利:“什么是法律?”伯里克利答道:“凡是人民决定和颁发的东西都是法律。”小孩不解地追问:“难道当人民像暴君一样践踏少数人的观点时,他们的决定仍然算是法律吗?”伯里克利回答:“当然。”据此,小孩可得出A.“民主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暴政”B.“法源于自然”C.“法律是社会理性的产物”D.“民主源于法律”【答案】A【解析】据材料“难道当人民像暴君一样践踏少数人的观点时,他们的决定仍然算是法律吗”,可知小孩已经认识到直接民主导致暴政这一弊端,故选A项;从伯里克利的话中可以看出法律源于人民,排除B项;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感性而不是理性,排除C项;材料显示法律源于民主,排除D项。9.(2021·浙江台州高三4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16)公元前227年,罗马开始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关于这一时期的法律,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B.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法律的发展C.进一步规范了商品经济的运行秩序D.广泛地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法规【答案】A【解析】这一时期罗马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万民法,而“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是万民法的特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政府设置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进一步规范了商品经济的运行秩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说明万民法广泛地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2021·四川宜宾二模·32)君主谕令是罗马法的重要渊源之一,它是由皇帝通过裁决、告示或者诏书制定的。罗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毫无疑问,它(君主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因为皇帝本人根据法律取得治权”。这说明罗马法A.源于君主的个人意志B.确立了君权至上原则C.蕴含着社会契约精神D.立法过程具有随意性【答案】C【解析】考查罗马法的渊源,君主谕令是法律渊源之一的理由是“因为皇帝本人根据法律取得治权”,体现依照法律皇帝有治权的契约精神,故选C项;材料体现君主谕令是法律渊源之一,不能本身说明本身,有逻辑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君主的权力但没有体现“至上”,排除B项;根据所学罗马法的渊源有多个途径,但不能说明有“随意性”,排除D项。11.(2021·河南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32)罗马法规定,婚姻关系解除后,丈夫应返还妻子嫁资,其数额“必须是以嫁资的名义交付的所有财产,之后,即使丈夫得到了双倍的价格,也要返还给妻子,因为这是一个因为嫁资进行的交易,所以丈夫不应当从妻子的损失中获利”。这反映出罗马法A.蕴含自然法的精神要义B.追求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C.注重形式上的程序正义D.讲究司法审判的折中调和【答案】A【解析】据材料“丈夫不应当从妻子的损失中获利”体现自然法中人人平等的观念,故选A项;材料体现追求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不是“利益平衡”,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是法律内容,不是法律程序上的,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律保护合法权益,不是在“折中调和”,排除D项。12.(2021·四川宜宾三模·32)万民法是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它包含着各民族根据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需而制定的一些法则。……几乎全部契约,如买卖、租赁、合伙、寄存、可以实物偿还的借贷以及其他等等,都起源于万民法。这说明万民法A.将自然法具体化和实践化B.推动了契约制度的产生C.标志着罗马法律日趋完备D.照顾了社会各阶级利益【答案】A【解析】据材料“它包含着各民族根据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需而制定的一些法则。……几乎全部……等等,都起源于万民法”,可知万民法包含内容广泛而且具体可行,实用性非常强,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推动了契约制度的产生,万民法推动了契约制度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与特点,无法体现出“日趋完备”,排除C项;罗马法主要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13.(2021·内蒙古包头二模·32)罗马法规定,“法官进行司法裁判时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一个人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诉讼”。这体现的原则是A.已法自守B.无罪推定C.程序正义D.罪行法定【答案】C【解析】据材料“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诉讼”可知罗马法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强调司法程序正义,故选C项;已法自守强调严格守法,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无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排除B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排除D项。14.(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4月联考·11)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这些变化反映出A.公民法已不复存在B.罗马法与时俱进C.罗马法律体系形成D.共和国得以巩固【答案】B【解析】据材料“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可知为了适应罗马帝国的发展,先后革新了司法体系与法律条文,扩大了市民群体涵盖的范围,说明罗马法与时俱进,故选B项;进入罗马帝国时期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包含了公民法的内容,并没有消除公民法,排除A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公元212年罗马已建立帝国,并非共和国体制,排除D项。15.(2021·河北张家口二模·11)有学者指出,从公元前242年开始一直到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罗马法逐步突破了罗马城法的小圈子,从单纯的公民法时代走向万民法时代。这一时期A.自由民逐步获得更多的权利B.罗马公法体系逐步走向健全C.万民法适应了各阶层的需要D.罗马法的主体范围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公民法逐渐发展为万民法,使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也获得了公民权,故选A项;万民法主要涉及私法体系,公民法主要是公法体系,排除B项;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不是“各阶层”,排除C项;材料体现罗马法主体在不断扩大,从公民到万民,排除D项。16.(2021·河北邯郸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没有哪个民族比雅典更重视自由演说,希腊文明与演说自由密切相关。在雅典,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演说家通过自己的雄辩才能,宣扬民主、自由,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完成自己民主改革的使命。由于雅典公民大会议事时留给演说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能够在公民大会上演说的演说家也只能是少数被人们信任的人。这些人往往成为城邦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利用人民的信任推行公民大会的决议。虽然演说家的出现往往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但他们作为城邦政治的孪生物,却能够积极维护公民的权利,捍卫城邦的政治地位,并使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对寡头政治取向心存警惕。——摘编自杨巨平、王志超《试论演说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动》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领袖往往也是军事将领,雅典将军普遍参与政治活动。公元前4世纪时期,将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公民大会受到演说家的控制,演说家成为政治上的活跃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伯里克利是雅典将军参政向演说家参政的转折点,在伯里克利之后,雅典将军与演说家在政治上逐渐分离,演说家与将军区分十分明显。演说家的出现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演说家是雅典民主政治始终都存在的传统。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