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政建设答案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政建设答案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政建设答案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政建设答案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政建设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政建设【答案】单选题1、“仁”字最早见于()。√A.《尚书》B.《论语》C.《孟子》D.《庄子》2、()最早出现于春秋初期;其初义是同孝亲、敬祖、友善之德相联系的。√A.仁B.义C.廉D.善3、“予仁若考”的“仁”字主要指人的()。√A.容貌气质B.精神C.内涵D.素质4、()把“仁”提升为一种最高的价值原则,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A.孟子√B.孔子C.庄子D.荀子5、关于孔子说法错误的是()。A.名丘,字仲尼√B.战国时期鲁国人C.卒于公元前479年D.后世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来形容孔子思想的伟大意义6、孔子的“爱人”是关心每一个人,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A.孔子的“爱人”是从孝悌出发扩展到了社会大众B.一种有平等的、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爱√C.有高低、贵贱之分D.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7、仁是情与礼的统一说法错误的是()。A.情是爱心、同情心B.礼是理性C.是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D.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人有情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爱”是一切道德的根基B.孔子的“爱人”思想,起源于人之初即有的孝悌情感C.孝悌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情感√D.“爱人”只是一个亲切的称呼9、在孔子看来,刚强、果敢、朴实、慎言,这四种品质都接近()。√A.仁B.义C.廉D.礼10、从“礼”方面来看,为仁需要以礼作为框范,而礼是行仁的()。√A.手段B.目的C.归宿D.目标11、关于成己成物说法错误的是()。A.成己,就是修养自身,完善自我B.成己,成为一个道德修养至高完善之人C.成物的前提是自我完善、自我得志√D.反映了儒家的出世精神12、关于仁者爱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基本含义B.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C.孔子所说的“爱人”与今同义D.“爱人”,就是爱所有的人13、不属于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的是()。A.仁者爱人B.仁是情与礼的统一C.“仁”是成己成物√D.民贵君轻14、不属于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有()。A.贵民B.富民C.教民√D.爱人15、孟子民贵君轻的说法错误的是()。A.民是国家的基础B.民是社稷的根本C.民比君主更加重要√D.江山社稷重于人民16、不属于孟子的经济主张的是()。A.制民之产B.不违农时C.赡养孤寡√D.民贵君轻17、关于制民之产说法错误的是()。A.要求统治者关注人民的生计B.从国家的角度保护私有财产C.保护人民通过合法劳动取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权利√D.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引导18、关于不违农时说法错误的是()。√A.“赡养孤寡”最重要的保障是“不违农时”B.要求统治者遵循自然规律C.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引导D.注意合理保护自然资源19、关于赡养孤寡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福利问题B.考虑社会上的特殊困难群体C.优先关照鳏寡孤独者√D.优先关照事业成功者20、孟子的贵民思想是()。√A.民贵君轻B.教民C.制民之产D.不违农时21、孟子的富民思想不包含()。A.制民之产B.不违农时C.赡养孤寡√D.教民22、关于孟子的教民思想不正确的是()。A.善教,民爱之B.好的政治措施优于好的教育C.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D.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施好的教育23、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A.养也B.教也C.射也D.民也24、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校者,()。A.养也√B.教也C.射也D.民也25、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序者,()。A.养也B.教也√C.射也D.民也26、孔子、孟子关于“仁”的贡献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针对不同的人,从相同角度回答了“仁”的意义B.孟子又从“仁政”等政策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C.孔孟所倡导的仁学,成为齐鲁文化的核心概念D.构成了儒学文明的母体27、关于如何实行德政,孔子没有主张()。A.选贤任能B.注重教化√C.民贵君轻D.以身作则28、关于“义”的起源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传统认为最初是指封建贵族B.“义”之古文结构是我、羊的结合C.“义”又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D.“义”与“美”、“善”同意29、关于传统社会中“义”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义”的涵义,在春秋时就较为明确了B.在孔子的仁学思想里,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准则√C.孔子与孟子的说法完全相同D.荀子主张通过“以义制利”来达到义利两得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义”并没有指指行为要适合于“礼”B.礼出现于周朝的宗法等级制C.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严嫡庶之辩,实行嫡长子制D.有时“义”和“忠”同义,专指君臣关系31、《礼记·郊特牲》记载:“父子亲然后义生。”中义指的是()关系。√A.父子B.夫妻C.兄弟D.君臣32、《礼记·婚义》记载:“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中义指的是()关系。A.父子√B.夫妻C.兄弟D.君臣33、《孟子·离娄下》记载有孟子的一句话:“义之实,从兄是也。”中义指的是()关系。A.父子B.夫妻√C.兄弟D.君臣34、《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中义指的是()关系。A.父子B.夫妻C.兄弟√D.君臣35、关于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就“义”的本质或功能来说,指的是一种处理等级关系的规范B.“义”是指社会上下等级关系C.主要是指以下敬上√D.主要是指以上敬下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孟子继承了孔子“贵仁”的思想√B.孟子格外突显“礼”C.孟子提倡赞美“舍生而取义”D.孟子对“仁”、“义”的定义,首先是指“亲亲”、“敬长”37、孟子对“仁”、“义”的定义,首先是指“亲亲”、“敬长”。他说:“亲亲,();敬长,义也。√A.仁也B.亲也C.礼也D.德也38、恻隐之心,()。√A.仁也B.义也C.礼也D.智也39、羞恶之心,()。A.仁也√B.义也C.礼也D.智也40、恭敬之心,()。A.仁也B.义也√C.礼也D.智也41、是非之心,()。A.仁也B.义也C.礼也√D.智也42、仁,人()也。√A.心B.路C.礼D.德43、义,人路也。A.心√B.路C.礼D.德44、当代社会中的“义”要求各级干部在道德实践中不应该()。A.认识到社会生活中“义与利”总是并存的B.以“义”作为主导个人处理“义利关系”的准则√C.将利己主义作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D.将利他主义作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45、下列关于传统社会中“礼”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起源于原始社会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时期B.一直到殷商时期,礼尚未形成社会人事关系上的各种制度C.西周时期,礼逐渐发展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制D.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4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不包括()。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47、西汉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汉武帝B.汉文帝C.汉献帝D.汉景帝48、最早记载中国古代礼制的著名典籍不包括()。A.《周礼》B.《仪礼》C.《礼记》√D.《论语》49、祭祀之事为()。√A.吉礼B.凶礼C.凶礼D.宾礼50、丧葬之事为()。A.吉礼√B.凶礼C.凶礼D.宾礼51、军旅之事为()。A.吉礼B.凶礼√C.凶礼D.宾礼52、宾客之事为()。A.吉礼B.凶礼C.凶礼√D.宾礼53、冠婚之事为()。A.吉礼B.凶礼C.凶礼√D.嘉礼5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不是四维内容的是()。A.礼B.义C.廉√D.明55、“礼”的起源的说法不包括有()。√A.功利说B.冠婚说C.饮食说D.交易说56、古礼的内容有()。√A.典章制度B.任人唯贤C.三纲五常D.三从四德5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祭祀之事为丧礼B.丧葬之事为凶礼C.军旅之事为宾礼D.冠婚之事为嘉礼58、关于军礼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都是在军队将要出征、演习或行动之前举行B.鼓舞士气、激励斗志C.明确作战或用兵目标√D.目的在于“亲万民”59、嘉礼的内容不包括()。√A.军礼B.婚冠C.宾射D.飨燕60、()是人类妥善处理自身与天地与先祖以及其他殁故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礼典。√A.吉礼B.凶礼C.凶礼D.嘉礼61、()都是在发生了不幸的事件后举行,或为祈求和平,或为减轻痛苦,或为寄托哀思,抑或期盼平安,无疑都表现出特定的情感。A.吉礼√B.凶礼C.凶礼D.嘉礼62、()中的许多礼节和名称,一直延续至今,诸如会见、宣誓、会同、聚会、视察、探视、问候、慰问、同盟、聘任等,多含有宾礼的原意。A.吉礼B.凶礼√C.凶礼D.嘉礼63、()分五个项目即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和大封。“A.吉礼B.凶礼C.凶礼√D.军礼64、()内容在“五礼”之中,是最为驳杂的。A.吉礼B.凶礼C.凶礼√D.嘉礼65、传统社会中“礼”的属性不包括()。√A.没有宗教意义B.具有道德性、秩序性、实践性意义C.具有制度性的意义D.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意义66、最古之礼为(),即祭祀天地、山川、祖先或神鬼的礼。√A.祭礼B.凶礼C.凶礼D.军礼67、最古之礼为祭礼,即祭祀天地、山川、祖先或神鬼的礼。反应的是礼的()属性。√A.宗教B.道德、秩序、实践C.制度D.政治68、“礼”是人伦之理的反映,具有伦理因素,即是对社会秩序的某种合理性的设置。反应的是礼的()属性。A.宗教√B.道德、秩序、实践C.制度D.政治69、“礼”是人类思想观念和行为法则的统一,是经过长期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具有事实上的社会制约机制的功用。反应的是礼的()属性。A.宗教B.道德、秩序、实践√C.制度D.政治70、一旦“礼”成为国家制度,“礼”的社会制约机制,便成为安邦定国和稳定社会的有效方法。反应的是礼的()属性。A.宗教B.道德、秩序、实践C.制度√D.政治71、最古之礼为祭礼,但不是祭祀()的礼。A.天地B.山川C.祖先√D.恩人72、作为礼乐文明记载和传承的《周礼》则已经将“智”作为教民的“六德”之一,不属于六德其他的内容的有()。A.仁B.圣C.义√D.私73、关于孟子论“知”/“智”说法错误的是()。√A.《孟子》全书没有提及“知”B.“知”出现114次C.“知”与“智”相通的意义上使用,只有2次D.“知”与“智”已有区分74、()是首位将“仁、义、礼、智”四项德行并举、且将四德的始源归根为内在于人“心”的中国哲学家。√A.孟子B.孔子C.庄子D.荀子75、关于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智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A.有57处用到“知”字B.有8处用到“智”√C.老子对“智”好感很深D.老子经常将“智”和圣人、巧谋联系起来76、老子追求的是比“智”更高妙、微妙、玄妙的境界,即()。√A.道B.明C.仁D.礼77、()是没有暗处、清清楚楚,乃心灵之明。A.道√B.明C.仁D.礼78、(),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A.智者B.明者C.仁者D.礼者79、(),知己知人,内外皆明。A.智者√B.明者C.仁者D.礼者80、“知人者”,知于()。√A.外B.里C.先D.后81、关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法错误的是()。√A.智,是对自己的了解B.明,是没有暗处、清清楚楚,乃心灵之明C.“知人者”,知于外D.“自知者”,明于道82、智德的当代弘扬不能()。A.好学崇知,提高智商B.以智求善,提高道德境界C.言说得当,行皆中矩√D.因故守旧83、()的人生态度,最核心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宽容待人。√A.儒家B.道家C.佛教D.基督84、关于修“智”于身的说法错误的是()。A.智可以定义为知人和自知√B.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人贵自知D.认识自我是一大课题85、知人,也要自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A.明知√B.明智C.优秀D.自知86、()曾说:忙于事务,放松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A.曾国藩B.毛泽东C.李鸿章√D.邓小平87、学习(),能够看成败、鉴是非、知兴衰、明得失。√A.历史知识B.化学知识C.物理知识D.地理知识88、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讲的是()。√A.修“智”于身B.求智于民C.践“智”于行D.克己复礼89、领导干部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党人根本政治立场的高度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讲的是()。A.修“智”于身√B.求智于民C.践“智”于行D.克己复礼90、知行关系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道德伦理中的重大问题。讲的是()。A.修“智”于身B.求智于民√C.践“智”于行D.克己复礼91、学习(),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A.历史知识√B.哲学著作C.物理知识D.地理知识92、()中讲到子以四教,即文、行、忠、信。√A.《论语》B.《孟子》C.《逍遥游》D.《孙子兵法》93、对“信”之德性的起源及其概念内涵说法错误的是()。A.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指人所说的话B.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C.信又指许下的誓言、诺言,常与忠、诚连用为忠信、诚信√D.“信”的含义与“诚”、“实”完全不同94、儒家把“()”作为立人、修身、立国、治国的根本。√A.信B.道C.德D.礼95、()中谈到“信”字38处。主要涉及“信”德、自我反省、修身、将“信”提高到治国策略的高度、重要的交友标准。√A.《论语》B.《孟子》C.《逍遥游》D.《孙子兵法》96、()对儒学理论体系进行改造时,也意识到“信”独有的社会作用,将其列入“五常”之中。√A.董仲舒B.孔子C.孟子D.庄子97、传统社会中信德的基本价值不应当主要体现在()。A.安身立命、人格修养的基础B.彼此信任而作为人际关系的纽带C.邦定国的重要因素√D.当官发财98、关于“修身”观念的起源说法错误的是()。A.从字面上理解,“修”有美好、使之美好、祛除不好、剪或削等含义B.“修”可以引申为通过学习、锻炼等方式使之变得美好、完满√C.“身”指“身体”、“躯干”,不包括心D.修身,是指通过学习等功夫,努力完善自己99、关于修身一词说法错误的是()。√A.最早出现在《论语》篇B.《论语》中没有“修身”二字C.在《论语·述而》中,孔子以担忧的形式提到了“修(德)”、“修己”的概念D.荀子认为修身就要抱一个善良的心态100、关于持“仁”做人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把“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B.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首要标尺就是看他是否具备“仁”心C.人们要推己及人√D.责人恕己101、关于崇“义”而行说法错误的是()。√A.“义”不同“宜”B.指行为或者思想恰当、适宜C.要重义轻利D.孔子提倡见利思义102、关于依“礼”处事说法错误的是()。√A.孟子说,克己复礼为仁B.礼,是孔子恢复“仁”的抓手C.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D.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103、关于尚“智”明辨说法错误的是()。A.“智”包括理智、理性、智慧、学识B.内涵是思维C.外在形态是知识√D.内在形态是知识104、关于“信”以待人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是指一个人要讲诚信,守信用B.在孔子看来,“信”是修身的基本品德之一C.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信”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无用105、所谓修身,在实践中不能()。A.立志B.勤学C.自省√D.责人恕己106、关于立志的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在阐述修身的方法时,强调立志的作用B.立志,是人们开始决定做一件事之前的初始阶段√C.庄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情况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和志向107、关于学与思说法错误的是()。√A.自我修养的提高可以一蹴而就B.需要人们做到坚持不懈的学习C.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D.学习和思考需要结合起来108、关于自省说法错误的是()。A.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自省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C.学会自省就是学会用崇高的道德信仰和良好的习惯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D.每个人都应该多要求别人109、关于力行说法错误的是()。A.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准B.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真伪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和证实C.孔子要求人们做到践履和躬行√D.孟子提出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10、()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主张及君子修身的思想。A.董仲舒√B.孔子C.孟子D.庄子111、关于孟子的修身立命观的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影响传统社会中的个人人格的形成和社会秩序的建构B.以其性善说为基础的C.性善的核心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孟子提出了“性善说”112、与“性善”之“恻隐之心”相关的没有()。A.“羞恶之心”B.“辞让之心”C.“是非之心”√D.智慧11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之为“善”之“四端”。A.董仲舒B.孔子√C.孟子D.庄子114、恻隐之心,()之端也。√A.仁B.义C.礼D.智115、羞恶之心,()之端也。A.仁√B.义C.礼D.智116、辞让之心,()之端也。A.仁B.义√C.礼D.智117、是非之心,()之端也。A.仁B.义C.礼√D.智1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恻隐之心,义之端也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D.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19、关于“天人合一”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自西周起,人们开始怀疑“天命糜常”,周公发展出“以德配天”的思想B.春秋时,思想家提出“民为神主”的观念C.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D.孟子的性恶说发展了自西周以来的“天人”思想120、关于内圣外王说法错误的是()。√A.最早见于《孔子》B.习惯于用来述说儒家的理想C.于孔子已初具规模D.待孟子“以德定王”、荀子“以王定圣”而张显121、关于内圣的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强调他人的修养问题B.指出个人的修养要以圣人为标准C.注重于内心的修养,是主观内省性的D.即使达不到圣人的标准,也要跟随圣人的脚步122、关于儒学的政治纲领《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内圣与外王、修身与治国平天下割裂开来B.分为“经”与“传”两部分C.“经”一章,是全书的纲领D.“传”十章,是对经的阐释123、《大学》“经”一章,是全书的纲领,主要为“三纲领”不包括()。√A.八条目B.明德C.亲民D.至善124、《大学》“传”十章,是对经的阐释,主要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A.八条目B.明德C.亲民D.至善125、关于修身的说法错误的是()。√A.修身,就是“克人”B.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C.修身,作为目标,是人的完善D.作为手段,是实现最高人生价值的道路和方法126、除了(),都是儒家圣人孔子一生总结的三组十五个字,这些都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行为准则,而这些正适合中国当代社会和国情的需要。A.仁、义、礼、智、信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惠、敏√D.克、己、复、礼、仁127、“修身立命”在当代社会中价值没有体现在()。A.在国家层面,孔子主张君主治理国家应实施“仁政”B.在社会层面,孔子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标准C.在个人层面,孔子认为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D.在个人层面,孔子认为要少责备自己,多责备他人128、关于“家”的文化阐释不当的有()。A.“家”,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社会生存形态上都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和始原形态B.中国人总是以家族道德和家庭感情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母本C.中国人把家与国联系在一起√D.中国的“家文化”没有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社团帮会等各个社会层面129、对家是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土壤的阐释错误的是()。A.血缘文化塑造了中国的伦理与哲学思维B.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为现实中的人格完善提供了舞台C.传统文化中的“情”根植于家族血缘√D.传统文化中的“情”不是根植于家族血缘130、关于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家训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传统宗法社会父母用以训诫子孙的立身治家之言B.伴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C.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D.家训与国训完全没有关系131、以家教立范、“整齐门内,提携子孙”为宗旨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A.家训B.个人C.社会D.国家132、我国古代社会是以()为本位、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A.家庭B.个人C.社会D.国家133、传统社会中“()”的主要内容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间的关系、夫义妇顺。√A.齐家B.治国C.平天下D.治天下134、关于父慈子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出自《论语》篇B.意为做父亲的应慈爱子女,做子女的应孝敬父母C.重点是强调孝道D.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表现135、对于孝的内涵,不包括()。A.善事父母,养亲敬老B.爱护身体,扬名显亲C.娶妻生子,传宗接代√D.顺乎亲意,相对服从136、()是传统社会协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表现。√A.孝道B.读书C.娶妻D.事业137、“父慈子孝”出自《礼记·礼运》篇,意为做父亲的应慈爱子女,做子女的应孝敬父母,重点是强调()。√A.孝道B.慈爱C.关怀D.服从138、要治理好一个家庭,家长先要以身作则。古人非常重视()的作用。√A.身教B.教训C.读书D.经典139、兄友弟恭是十分重要的()。√A.家庭准则B.社会准则C.个人准则D.国家准则140、宋()《安乐铭》曰:“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须要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A.苏洵B.苏轼C.苏辙D.李清照141、《礼记·礼运》讲“兄良弟悌”,意为兄弟间要团结友爱,《颜氏家训》专列“兄弟”篇,讲的是()。√A.兄友弟恭B.夫义妇顺C.勤俭持D.治国平天下142、《礼记·礼运》讲:“夫义妇听”,意为做丈夫的要处事得当,重点是做妻子的要能随顺,讲的是()。A.兄友弟恭√B.夫义妇顺C.勤俭持D.治国平天下143、是齐家的重要环节,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俭养德,侈招恶,讲的是()。A.兄友弟恭B.夫义妇顺√C.勤俭持D.治国平天下144、关于勤俭持家说法错误的是()。A.是齐家的重要环节B.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C.俭养德,侈招恶√D.近现代才发展起来145、“齐家”观念对当代干部道德实践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增强民族国家凝聚力B.社会伦理建设的强有力支柱√C.对于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没有意义D.有助于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6、关于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内涵的说法错误的是()。A.孝,从爻从子B.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C.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D.《论语》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147、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从敬养角度进行分析,不包括()。A.敬亲B.奉养C.侍疾√D.升官148、传统社会中“孝”文化内涵的特征不包括()。√A.社会性B.推及性C.无我性D.义务性149、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子女对父母的“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讲的是()。√A.敬亲B.奉养C.待疾D.立身150、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是()。A.敬亲√B.奉养C.待疾D.立身151、如果老年父母生病,子女们要及时为老人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讲的是()。A.敬亲B.奉养√C.待疾D.立身152、所谓()是指为人子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样的话,父母就会感到高兴、光荣和自豪。A.敬亲B.奉养C.待疾√D.立身153、所谓()是指对父母不能绝对的顺从,《孝经》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A.敬亲B.奉养C.待疾√D.谏诤154、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讲的是()。A.敬亲B.奉养C.待疾√D.孝道155、孝文化的内涵虽然是对人们社会行为的种种规定,但其逻辑起点却具有自然性。“√A.自然性B.推及性C.无我性D.义务性156、中国“孝道”之所以能突破宗族血缘范畴,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生活领域,除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社会结构这一原因外,孝文化所具有的推及性也是其原因之一。A.自然性√B.推及性C.无我性D.义务性157、一切有悖于父母进而有悖于长辈的事都是被“孝道”所禁止的。讲的是孝的()特征。A.自然性B.推及性√C.无我性D.义务性158、孝道,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生殖——伦理而产生的道德义务,其基本要求是“顺于道,不逆于伦”。讲的是孝的()特征。A.自然性B.推及性C.无我性√D.义务性159、关于孝文化的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B.孝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周代C.据甲骨文记载,与孝有关的大多是有关祭祀和卜辞的内容√D.夏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宗法分封制度,孝道的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更加完备起来160、关于孝文化的成熟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B.儒家学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C.孟子以“亲亲”率“尊尊”,完成了对孝道的重新建构D.孔子对孝道的构建采用了一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方法161、汉代对孝文化的重视,从()的地位即可见其一斑。√A.《孝经》B.《孟子》C.《庄子》D.《礼记》162、从()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A.个体B.家庭C.社会D.国家163、从()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A.个体B.家庭C.社会D.国家164、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A.个体修养B.家庭伦理C.社会规范√D.报国敬业165、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A.个体B.家庭√C.社会D.国家166、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讲的是孝道的()作用。A.个体修养B.家庭伦理C.社会规范√D.塑造文化167、()认为,重新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转与稳定发展,必须让人们能够安其位、尽其职,恪守礼制所规定的等级规范,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尊卑有序的秩序。√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168、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A.平等B.友爱√C.不平等D.封建169、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说的是孝道文化的()作用。A.平等B.友爱C.不平等√D.封建170、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修身养性B.融合家庭C.报国敬业√D.保守性171、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消极作用不包括()。A.愚民性√B.平等性C.封建性D.保守性172、传统社会中有关“孝”的经典故事不包括()。A.悉心养亲B.贴心侍亲C.真心顺亲√D.精忠报国173、关于“民本”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源于春秋时代B.初步形成于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民本论的基本理论框架D.秦汉之后,民本思想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74、关于“民本”思想错误的是()。A.即“以民为本”√B.突出表现在孔子提出的“敬天保民”思想C.“敬德保民”、“民为邦本”D.“当于民监”、“明德慎罚”175、()提到“修己以安百姓”,要求统治者从自身德性出发,以德服人。√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176、()民本主义以重民、爱民、仁政、德治为核心。√A.儒家B.道家C.佛家D.法家177、()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78、“民本”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转化的方向说法错误的是()。A.努力实现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根本转变B.努力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C.努力实现民本与人本的当代融合√D.努力实现从“公民意识”向“臣民意识”的根本转变179、关于敬畏民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把君民关系比为鱼与水的关系√B.要害怕群众C.要摆正干部与群众的位置D.尊重群众、依靠群众180、关于尊重民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有时候不考虑群众的观点B.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C.感情上贴近群众D.工作上依靠群众181、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不应该()。A.彻底摒弃这种人治观念和意识B.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C.从我做起,争当表率√D.搞家长制、—言堂182、关于依法行政说法错误的是()。A.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B.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且依据法律行事C.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D.依法行政主要是依法治民183、关于人情与法律说法错误的是()。√A.二者完全对立B.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不为情弄法D.不以权谋私184、关于权力与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B.政府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也都应该源于人民的授权C.权力必须有规则的行使D.权力的授予是为了权利的实现185、“忠”的内涵说法错误的是()。A.“忠”字常被理解为出仕为官B.包含对人的忠以及对天道的忠C.忠的伦理意义是先于其政治价值的√D.忠的伦理意义是后于其政治价值的186、在儒学中,忠的表现不包括()。A.“爱人”的基本表现B.忠于君,忠于国√C.忠于人情世故D.忠于天道187、忠于天道不应该()。A.跳出“小我”√B.将“忠”局限于同类、同族之中C.将自己所忠对象延伸推广D.最大限度地爱人188、关于忠的观念错误的说法是()。A.忠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在春秋之前的夏商周乃至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忠的观念B.在原始社会时期,忠就被视为一种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品性的重要参照C.夏朝是一个重忠的时代,忠的理念已经获得了合法性√D.夏朝是一个重忠的时代,但是忠的理念并没有获得了合法性189、春秋时期,忠的含义没有涵盖()。A.君—臣关系B.个体—集群关系C.社会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D.家庭成员的财产关系190、()大力批判“忠”、“孝”、“节”、“悌”等封建纲常,大力反对奴性道德,提倡自由之德。√A.梁启超B.孙中山C.谭嗣同D.邓稼先191、()倡导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职守的新道德。A.梁启超√B.孙中山C.谭嗣同D.邓稼先192、中国古代忠诚典范不包括()。A.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楷模诸葛亮C.精忠报国——岳飞√D.谭嗣同193、()认为,国有四维。√A.管仲B.董仲舒C.孔子D.孟子194、管仲认为,国有四维,这四维不包括()。A.礼B.义C.廉√D.利195、在汉武帝设立的察举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错误的是()。A.“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B.“孝”是指孝敬父母C.“廉”是指清廉勤政√D.清代以后,“廉”成为官吏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196、廉政的内涵不包括()。A.勤俭养廉B.知耻方廉C.以民为本√D.家庭为大197、中国古代廉洁思想对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不包括()。A.勤俭节约,以俭养廉B.注重官德,以德养廉C.健全法制,严惩贪腐√D.勤俭持家198、传统社会中的“尊道贵德”精神的说法错误的是()。A.“尊道贵德”语出《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B.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道是一个源起C.德是道的体现,是高尚的操守和行为规范√D.德生成万事万物,道养育万事万物199、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不仅仅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而且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B.“道”是神明之本C.“道”有最伟大的德行√D.“道”有寿命200、“尊道贵德”的精神要求当代干部在道德实践中不应该()。A.用法律来捍卫道德底线B.用责任来捍卫道德C.用良知和人性捍卫社会公德√D.只注重个人品德,完全不管别人多项选择题1、描述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的精神的有()。A.樊迟问仁,子曰:“爱人。”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D.“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2、按照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的说解,仁的解释有()。A.仁,亲也,从人二B.仁,从千心C.古文仁或从尸D.以上都是3、关于孔子说法正确的有()。A.名丘,字仲尼B.春秋时期鲁国人C.卒于公元前479年D.后世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来形容孔子思想的伟大意义4、关于仁者爱人的说法正确的有()。A.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基本含义B.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C.孔子所说的“爱人”的“爱”是个动词D.“爱人”,就是爱所有的人5、属于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的有()。A.仁者爱人B.仁是情与礼的统一C.“仁”是成己成物D.民贵君轻6、在孔子看来,()品质都接近仁。A.刚强B.果敢C.朴实D.慎言7、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有()。A.贵民B.富民C.教民D.爱人8、孟子的贵民思想包含()。A.民贵君轻B.选贤任能C.制民之产D.不违农时9、孟子的富民思想包含()。A.制民之产B.不违农时C.赡养孤寡D.教民10、“仁”的精神要求各级干部的道德实践中做到()。A.加强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B.确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C.把“以人为本”的落到实处D.牢固树立“德治”的观念11、关于如何实行德政,孔子的主张是()。A.选贤任能B.注重教化C.民贵君轻D.以身作则12、党和政府在选拔和考核官员时务必要综合考察各个因素,即()。A.德B.能C.勤、绩D.廉13、关于“义”的起源说法正确的有()。A.人们传统认为最初是指奴隶主贵族B.“义”之古文结构是我、羊的结合C.“义”又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D.“义”与“美”、“善”同意14、关于传统社会中“义”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A.“义”的涵义,在春秋时就较为明确了B.在孔子的仁学思想里,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准则C.与孔子不同,孟子由对礼的强调转向对“宜”的突出D.荀子主张通过“以义制利”来达到义利两得15、当代社会中的“义”要求各级干部在道德实践中认识到()。A.认识到社会生活中“义与利”总是并存的B.以“义”作为主导个人处理“义利关系”的准则C.将利己主义作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D.将利他主义作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16、“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指()。A.礼B.义C.廉D.耻17、“礼”的起源的说法有()。A.祭祀说B.冠婚说C.饮食说D.交易说18、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了一套以儒学经义为指导的社会规范、典章制度和律法行为模式。以礼概念为基础,逐渐形成以()等为核心内容的礼文化。A.“三纲五常”B.“三从四德”C.“家礼”D.“礼崩乐坏”19、古礼的内容有()。A.典章制度B.社会一切人的行为、仪节和举止规范C.三纲五常D.三从四德20、据《周礼·大宗伯》的记载,他们将礼分为()。A.祭祀之事为吉礼B.丧葬之事为凶礼C.军旅之事为军礼D.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祭祀之事为吉礼B.丧葬之事为凶礼C.军旅之事为宾礼D.冠婚之事为嘉礼22、最早记载中国古代礼制的著名典籍有()。A.《论语》B.《周礼》C.《仪礼》D.《礼记》23、关于凶礼说法正确的有()。A.为哀悯、吊唁、忧患之礼B.包括遭遇灾荒时举行的荒礼C.包括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举行的吊礼D.包括外地入侵导致战争时举行的会礼24、关于宾礼说法正确的有()。A.会见、宣誓、会同多含有宾礼的原意B.宾礼,是指诸侯王朝的觐见、各诸侯间聘问和会盟时的礼节C.逐渐演变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时的礼节D.主要是规范社会交往的礼节25、军礼的项目包括()。A.大师B.大均C.大田D.大役2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大师之礼,用众也B.大均之礼,恤众也C.大田之礼,简众也D.大役之礼,任众也27、关于军礼说法正确的有()。A.一般都是在军队将要出征、演习或行动之前举行B.鼓舞士气、激励斗志C.明确作战或用兵目标D.目的在于“亲万民”28、嘉礼的内容包括()。A.饮食B.婚冠C.宾射D.飨燕29、传统社会中“礼”的属性有()。A.具有宗教性意义B.具有道德性、秩序性、实践性意义C.具有制度性的意义D.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意义30、最古之礼为祭礼,即祭祀()的礼。A.天地B.山川C.祖先D.神鬼31、作为礼乐文明记载和传承的《周礼》则已经将“智”作为教民的“六德”之一,属于六德其他的内容的有()。A.仁B.圣C.义D.忠32、关于孟子论“知”/“智”说法正确的有()。A.《孟子》全书提及“知”与“智”共计146次B.“知”出现114次C.“知”与“智”相通的意义上使用,只有2次D.“知”与“智”已有区分33、孟子是首位将“()”四项德行并举、且将四德的始源归根为内在于人“心”的中国哲学家。A.仁B.义C.礼D.智34、关于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智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A.有57处用到“知”字B.有8处用到“智”C.老子对“智”好感很深D.老子经常将“智”和圣人、巧谋联系起来35、关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法正确的有()。A.智,是对人的了解B.明,是没有暗处、清清楚楚,乃心灵之明C.“知人者”,知于外D.“自知者”,明于道36、智德的当代弘扬要做到()。A.好学崇知,提高智商B.以智求善,提高道德境界C.言说得当,行皆中矩D.以上均是37、何为安身立命的人生境界?在人们看来主要体现为()。A.知命、立命的人生定见B.独善其身的道德追求C.安之若素的行为方式D.心安情乐的精神状态38、儒家的人生态度,最核心是()。A.刚健有为B.自强不息C.厚德载物D.宽容待人39、当代社会中的“智”要求各级干部在道德实践中()。A.修“智”于身B.求智于民C.践“智”于行D.以上均是40、关于修“智”于身的说法正确的有()。A.智可以定义为知人和自知B.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人贵自知D.认识自我是一大课题41、学习历史知识,能够()。A.看成败B.鉴是非C.知兴衰D.明得失42、学习哲学著作,能够()。A.改进思维B.把握规律C.增强思辨能力D.看成败43、《论语》中讲到子以四教,即()。A.文B.行C.忠D.信44、对“信”之德性的起源及其概念内涵说法正确的有()。A.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指人所说的话B.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C.信又指许下的誓言、诺言,常与忠、诚连用为忠信、诚信D.“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45、儒家把“信”作为()的根本。A.立人B.修身C.立国D.治国46、《论语》中谈到“信”字38处。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A.“信”德B.自我反省、修身C.将“信”提高到治国策略的高度D.重要的交友标准47、董仲舒对儒学理论体系进行改造时,也意识到“信”独有的社会作用,将其列入“五常”之中,与()并立,成为时人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A.仁B.义C.礼D.智48、传统社会中信德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A.安身立命、人格修养的基础B.彼此信任而作为人际关系的纽带C.邦定国的重要因素D.以上均是49、建设党政领导干部诚信体系要()。A.通过道德教化和规范来构筑诚信体系B.通过健全的法律构件来构筑诚信体系C.通过完善的制度构件来构筑诚信体系D.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构筑诚信体系50、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诚信建设的相关体制和制度,首先()。A.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B.优化和完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及职务升迁制度C.健全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D.建立领导干部的个人信用制度以及政绩信誉评估和记录制度51、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要()。A.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B.继续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艰苦奋斗52、关于“修身”观念的起源说法正确的有()。A.从字面上理解,“修”有美好、使之美好、祛除不好、剪或削等含义B.“修”可以引申为通过学习、锻炼等方式使之变得美好、完满C.“身”指“身体”、“躯干”,也包括心D.修身,是指通过学习等功夫,努力完善自己53、关于修身一词说法正确的有()。A.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篇B.《论语》中没有“修身”二字C.在《论语·述而》中,孔子以担忧的形式提到了“修(德)”、“修己”的概念D.荀子认为修身就要抱一个善良的心态54、关于持“仁”做人说法正确的有()。A.孔子把“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B.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首要标尺就是看他是否具备“仁”心C.人们要推己及人D.责己恕人55、关于崇“义”而行说法正确的有()。A.“义”同“宜”B.指行为或者思想恰当、适宜C.要重义轻利D.孔子提倡见利思义56、关于依“礼”处事说法正确的有()。A.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B.礼,是孔子恢复“仁”的抓手C.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D.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57、关于尚“智”明辨说法正确的有()。A.“智”包括理智、理性、智慧、学识B.内涵是思维C.外在形态是知识D.内在形态是知识58、关于“信”以待人说法正确的有()。A.主要是指一个人要讲诚信,守信用B.在孔子看来,“信”是修身的基本品德之一C.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精神纽带59、所谓修身,在实践中则是要做到()。A.立志B.勤学C.自省D.力行60、关于立志的说法正确的有()。A.孔子在阐述修身的方法时,强调立志的作用B.立志,是人们开始决定做一件事之前的初始阶段C.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情况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和志向61、关于学与思说法正确的有()。A.自我修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B.需要人们做到坚持不懈的学习C.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D.学习和思考需要结合起来62、关于自省说法正确的有()。A.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自省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C.学会自省就是学会用崇高的道德信仰和良好的习惯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D.每个人都应该多反省自己、克制自己63、关于力行说法正确的有()。A.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准B.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真伪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和证实C.孔子要求人们做到践履和躬行D.孔子提出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64、对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主张及君子修身的思想说法正确的有()。A.在当时只是对统治阶级而言的B.孔子认为只要统治阶级能做到这五点,统治阶级就能得到人民大众的爱戴C.孔子的思想被统治者完全采纳D.孔子的思想到汉朝时才逐渐进入统治阶级视野65、关于孟子的修身立命观的说法正确的有()。A.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的个人人格的形成和社会秩序的建构B.以其性善说为基础的C.性善的核心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孟子提出了“性善说”66、与“性善”之“恻隐之心”相关的还有()。A.“羞恶之心”B.“辞让之心”C.“是非之心”D.以上均是67、孟子将()称之为“善”之“四端”。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辞让之心”D.“是非之心”6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D.是非之心,智之端也69、如果沿着“四端”发展下去、扩充下去,就会结出()之果。A.仁B.义C.礼D.智70、孟子的性善论,从以下()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仁学”。A.论证了人的本质性存在B.为“仁”找到了动力的、心理学的理论根据C.孟子的性善说发展了自西周以来的“天人”思想D.孟子有关“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圣人于我同类者”也是对孔子儒学的一个发展71、关于“天人合一”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A.自西周起,人们开始怀疑“天命糜常”,周公发展出“以德配天”的思想B.春秋时,思想家提出“民为神主”的观念C.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D.孟子的性善说发展了自西周以来的“天人”思想72、人人具有(),但是所谓“人性善”并不是说人人天生就是善人,而是说人性中有善的萌芽、人人皆有善根、人人都可向善。A.“不忍人之心”B.“羞恶之心”C.“辞让之心”D.“是非之心”73、发挥人之“善端”,结“仁义礼智”之果要()。A.要“知耻”B.要“寡欲”C.要“求其放心”D.要“反求诸己”、“反身而诚”74、关于内圣外王说法正确的有()。A.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B.习惯于用来述说儒家的理想C.于孔子已初具规模D.待孟子“以德定王”、荀子“以王定圣”而张显75、关于内圣的说法正确的有()。A.主要强调个人的修养问题B.指出个人的修养要以圣人为标准C.注重于内心的修养,是主观内省性的D.即使达不到圣人的标准,也要跟随圣人的脚步76、关于儒学的政治纲领《大学》的说法正确的有()。A.将内圣与外王、修身与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B.分为“经”与“传”两部分C.“经”一章,是全书的纲领D.“传”十章,是对经的阐释77、《大学》“经”一章,是全书的纲领,主要为“三纲领”即()。A.八条目B.明德C.亲民D.至善78、《大学》“传”十章,是对经的阐释,主要为“八条目”即()。A.格物、致知B.诚意、正心C.修身、齐家D.治国、平天下79、关于修身的说法正确的有()。A.修身,就是“克己”B.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C.修身,作为目标,是人的完善D.作为手段,是实现最高人生价值的道路和方法80、从儒家圣人孔子一生总结的三组十五个字“()”来讲,这些都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行为准则,而这些正适合中国当代社会和国情的需要。A.仁、义、礼、智、信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惠、敏D.克、己、复、礼、仁81、“修身立命”在当代社会中价值体现在()。A.在国家层面,孔子主张君主治理国家应实施“仁政”B.在社会层面,孔子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标准C.在个人层面,孔子认为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D.在社会层面,孔子认为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82、关于“家”的文化阐释适当的有()。A.“家”,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社会生存形态上都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和始原形态B.中国人总是以家族道德和家庭感情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母本C.中国人把家与国联系在一起D.中国的“家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社团帮会等各个社会层面83、对家是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土壤的阐释正确的有()。A.血缘文化塑造了中国的伦理与哲学思维B.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为现实中的人格完善提供了舞台C.传统文化中的“情”根植于家族血缘D.以上均对84、关于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家训的说法正确的有()。A.是传统宗法社会父母用以训诫子孙的立身治家之言B.伴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C.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D.家训与国训往往交织在一起85、我国的家训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有()。A.帝王将相对子女的教诲B.有其亲身经历的经验之谈C.有历代先贤教导子孙的书面文字汇编D.有典型人物模范事迹、美德懿行的辑录86、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始终围绕着()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A.治家B.睦亲C.教子D.修身、处世87、从()中,都能时刻感受到家训的文化魅力和家风培育的重要性。A.祠堂、楹联B.家书、家谱C.家规、家法D.父母长辈的日常训诫88、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教育家族子弟如何做一个()的人。A.有道德B.有修养C.有德性D.符合人伦道德89、传统社会中“齐家”的主要内容有()。A.父慈子孝B.兄友弟恭C.妯娌间的关系D.夫义妇顺90、关于父慈子孝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出自《礼记·礼运》篇B.意为做父亲的应慈爱子女,做子女的应孝敬父母C.重点是强调孝道D.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表现91、对于孝的内涵,可归纳为()。A.善事父母,养亲敬老B.爱护身体,扬名显亲C.娶妻生子,传宗接代D.顺乎亲意,绝对服从92、对于兄友弟恭,正确的说法有()。A.《礼记·礼运》讲“兄良弟悌”B.意为兄弟间要团结友爱C.《颜氏家训》专列“兄弟”篇D.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准则93、关于夫义妇顺,正确的说法有()。A.《礼记·礼运》讲:“夫义妇听”B.意为做丈夫的要处事得当,重点是做妻子的要能随顺C.遵循儒家倡导的“夫为妻纲”、“三从四德”D.最典型最集中的便是唐代女诗人宋若昭写的《女论语》94、关于勤俭持家,正确的说法有()。A.是齐家的重要环节B.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C.俭养德,侈招恶D.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95、“齐家”观念对当代干部道德实践的作用是()。A.增强民族国家凝聚力B.社会伦理建设的强有力支柱C.有助于促进家庭美德建设D.有助于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6、关于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内涵的说法正确的有()。A.孝,从爻从子B.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C.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D.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97、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从敬养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含()。A.敬亲B.奉养C.侍疾D.立身98、传统社会中“孝”文化内涵的特征()。A.自然性B.推及性C.无我性D.义务性99、关于孝文化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A.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B.孝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周代C.据甲骨文记载,与孝有关的大多是有关祭祀和卜辞的内容D.西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宗法分封制度,孝道的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更加完备起来100、关于孝文化的成熟的说法正确的有()。A.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B.儒家学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C.孔子以“亲亲”率“尊尊”,完成了对孝道的重新建构D.孔子对孝道的构建采用了一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方法101、孔子认为,重新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转与稳定发展,必须让人们能够安其位、尽其职,恪守礼制所规定的等级规范,实现“()(《论语·颜渊》)”这种尊卑有序的秩序。A.君君B.臣臣C.父父D.子子102、随着历史的发展,孝文化经过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教、宋明理学等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和洗礼,逐渐融入了许多集权政治内容,并最终形成了()的传统孝文化格局。A.以孝忠孝互喻为教B.移孝作忠C.忠孝同构D.103、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有()。A.修身养性B.融合家庭C.报国敬业D.凝聚社会104、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消极作用有()。A.愚民性B.不平等性C.封建性D.保守性105、传统社会中有关“孝”的经典故事有()。A.悉心养亲B.贴心侍亲C.真心顺亲D.苦心谏亲106、孝文化的当代意义有()。A.有助于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建设B.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C.有利于当代社会发展D.有利于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107、孝文化要求各级干部的道德实践中()。A.坚持养老与敬老并举,以敬老为先B.坚持“传统孝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C.树立“厚生薄死”观念D.树立“薄生厚死”观念108、关于“民本”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A.源于殷商时代B.初步形成于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民本论的基本理论框架D.秦汉之后,民本思想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09、关于“民本”思想正确的有()。A.即“以民为本”B.突出表现在周公提出的“敬天保民”思想C.“敬德保民”、“民为邦本”D.“当于民监”、“明德慎罚”110、孔子提到“修己以安百姓”,要求统治者从自身德性出发,以德服人。后来也被经典化为儒家格言式的“()”等纲目。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111、儒家民本主义以()为核心。A.重民B.爱民C.仁政D.德治112、邓小平也把(),作为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A.“人民拥护不拥护”B.“人民答应不答应”C.“人民赞成不赞成”D.“人民高兴不高兴”113、“民本”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转化的方向()。A.努力实现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根本转变B.努力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C.努力实现民本与人本的当代融合D.以上均是114、传统社会中的“民本”思想要求各级干部在道德实践中()。A.敬畏民众B.尊重民众C.体察民情D.听取民意115、关于敬畏民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孔子把君民关系比为鱼与水的关系B.要害怕群众C.要摆正干部与群众的位置D.尊重群众、依靠群众116、关于尊重民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不能丢、不能忘B.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C.感情上贴近群众D.工作上依靠群众117、造福于民要求()。A.发展为了人民B.发展依靠人民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18、当代社会建设中各级干部要树立“奉公守法”形象,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A.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B.处理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C.处理好人情和法律的关系D.要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119、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就要()。A.彻底摒弃这种人治观念和意识B.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C.从我做起,争当表率D.搞家长制、—言堂120、关于依法行政说法正确的有()。A.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B.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且依据法律行事C.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D.依法行政主要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121、关于人情与法律说法正确的有()。A.二者完全对立B.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不为情弄法D.不以权谋私122、关于权力与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有()。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政府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也都应该源于人民的授权C.权力必须有规则的行使D.权力的授予是为了权利的实现123、“忠”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有()。A.“忠”字常被理解为出仕为官B.包含对人的忠以及对天道的忠C.忠的伦理意义是先于其政治价值的D.忠的伦理意义是后于其政治价值的124、在儒学中,忠的表现有()。A.“爱人”的基本表现B.忠于君,忠于国C.忠于人情世故D.忠于天道125、忠于天道要求()。A.跳出“小我”B.将“忠”局限于同类、同族之中C.将自己所忠对象延伸推广D.最大限度地爱人126、关于忠的观念正确的说法有()。A.忠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在春秋之前的夏商周乃至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忠的观念B.在原始社会时期,忠就被视为一种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品性的重要参照C.夏朝是一个重忠的时代,忠的理念已经获得了合法性D.夏朝是一个重忠的时代,但是忠的理念并没有获得了合法性127、春秋时期,忠的含义涵盖了()。A.君—臣关系B.个体—集群关系C.社会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D.以上均是128、(),是一个忠臣爱国报国所需尽的责任与义务。A.举贤纳才B.建言献策C.战场立功D.为国家与民众谋取福利129、梁启超大力批判()等封建纲常,大力反对奴性道德,提倡自由之德。A.“忠”B.“孝”C.“节”D.“悌”130、孙中山倡导()的新道德。A.忠于国家B.忠于人民C.忠于事业D.忠于职守131、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经历了从专制君主到民主国家的对象变迁,并逐步在价值层面上蕴含和发展了()、民主等基本精神和理念。A.公平B.理性C.责任D.义务132、中国古代忠诚典范有()。A.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楷模诸葛亮C.精忠报国——岳飞D.谭嗣同133、传统忠诚思想对当代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有()。A.忠自内心,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仁性修养B.以民为本,忠于人民C.忠于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D.以上均是134、各级党、政府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时刻(),正所谓“君以知贤为名,吏以爱民为忠”。A.关心民生B.体察民情C.施民以惠D.爱民如子135、宋代真德秀的《西山政训》提出了做官“四事”,即()。A.律己以廉B.抚民以仁C.存心以公D.在事以勤136、评判官吏政绩的标准有()。A.是否廉洁并且善于办事B.是否廉洁并且推行政令C.是否廉洁并且谨慎勤劳D.是否廉洁并且公正137、管仲认为,国有四维,正确的说法有()。A.一维绝则倾B.二维绝则危C.三维绝则覆D.四维绝则灭138、管仲认为,国有四维,这四维是()。A.礼B.义C.廉D.耻139、在汉武帝设立的察举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正确的说法有()。A.“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B.“孝”是指孝敬父母C.“廉”是指清廉勤政D.汉代以后,“廉”成为官吏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140、廉政的内涵有()。A.勤俭养廉B.知耻方廉C.以民为本D.天下为公141、中国古代廉政典范有()。A.羊续:“悬鱼太守”B.刘宠:一钱太守C.袁律修:“五代清郎”D.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142、中国古代廉洁思想对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有()。A.勤俭节约,以俭养廉B.注重官德,以德养廉C.健全法制,严惩贪腐D.以上均是143、“崇学敬师”的缘起说法正确的有()。A.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B.“崇学敬师”亦可作“崇学尊师”和“崇学”、“尊师”C.古代“学在官府”D.教师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144、崇学的内涵有()。A.重学B.勤学C.善学D.乐学145、传统社会中的“尊道贵德”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有()。A.“尊道贵德”语出《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B.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道是一个源起C.德是道的体现,是高尚的操守和行为规范D.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146、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不仅仅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而且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主要有()。A.“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B.“道”是神明之本C.“道”有最伟大的德行D.“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147、关于“尊道贵德”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说法正确的有()。A.以自然无为为实践方式B.以“道法自然”为指导思想C.以人性本自然构建适度发展观D.以人性本于自然构建适度发展观148、当代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A.传统思想对现代道德的消解B.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对“道”的僭越C.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的结果D.奖惩机制的缺失149、“尊道贵德”精神的当代重构要()。A.完善道德教育,积极培育现代人的道德感B.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德—得”生态的良性循环C.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尊道贵德”的良好社会风尚D.以上均是150、“尊道贵德”的精神要求当代干部在道德实践中()。A.用法律来捍卫道德底线B.用责任来捍卫道德C.用良知和人性捍卫社会公德D.注重个人品德的提升判断题1、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仁及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就已经产生。(对)2、“仁”字最早见于《尚书》。(对)3、“仁”是孔子思想核心。(对)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属山东省。(对)5、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基本含义。(对)6、孝是“爱人”的起点,但孔子并不是将其视为终点。(对)7、孔子的“仁”是情(爱心、同情心)和礼(理性的要求)的统一,是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对)8、民本思想是儒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传统儒学社会中政德政治的根基。(对)9、孟子认为,合格的君主必须是施行仁政的君主,必须是关心民生、制民之产的君主。(对)10、孔孟所倡导的仁学,成为齐鲁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构成了儒学文明的母体。(对)11、孟子提出“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错)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儒家传统仁爱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对)13、选贤任能就是把正直善良、品格高尚的人选拔出来,把他们安置在那些邪恶不正的人之上,则老百姓就服从。(对)14、关于“义”之起源,人们传统认为最初是指奴隶主贵族。(对)15、“义”之德,又起源于人的仪表、人际交往的友谊和追求美好、善良等需要。(对)16、“义”的涵义,在春秋时就较为明确了,主要是指行为要适合于“礼”。(对)17、就“义”的本质或功能来说,指的是一种处理等级关系的规范。(对)18、“义”是指社会上下等级关系,但主要是指以上敬下。(错)19、随着春秋末年的礼乐崩坏的局面的出现,“义”逐渐与“利”相联系起来,被加以思考。(对)20、在孔子的仁学思想里,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准则。(对)21、与孔子不同,孟子由对礼的强调转向对“宜”的突出。(对)22、一代大儒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三纲五常”体系,“义”是“五常”之一。(对)23、当今社会要具体理解孔孟义利观的本意,需要理解孔子的“名”的观念。(对)24、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与体验完全相同。(错)25、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定的确定性,它是这个民族文化具有的特定性质所在。(对)26、儒家文化主要是从宗教神学意义上用灵魂的存在来解释人生永恒的。(错)27、基督教与佛教两大文化体系主要是从人生哲学、伦理学意义来阐述生命的影响与不朽的。(错)28、总的来说,“礼”的起源有以下说法:祭祀说、冠婚说、饮食说、交易说、风俗说、人欲说、人情说、礼仪说、宗教说等等。(对)29、多数研究古礼的学者信奉礼是和祭祀相关的一种行为。(对)30、冠礼、婚礼都是人生标志性的礼仪,因而一些学者认为礼来源于冠婚。(对)31、人的生存必须依靠物质来维系,其中以饮食至为重要,食物和水源是人生活生存的基础。(对)32、礼作为一种具有极大的普遍适用性、日常习见性和文化仪式外现性的行为规范体系,它与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对)33、礼,起源于原始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