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庸关(其一)顾炎武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题解】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作者】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最后定居华阴。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卒于曲沃。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著作繁多,而毕生心力所注,在《日知录》一书,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本诗作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江南抗清事业遭遇失败,顾炎武自顺治十四年(1657)北上,为继续抗清寻找时机。【句解】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注>居庸:关名。旧称军都关、蓟门关。长城重要关口,控军都山隘道(军都陉)中枢。突兀:高耸貌。倚:靠着。青天:指天。其色蓝,故称。涧: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悬。<译>居庸关高耸矗立,直插云霄,仿佛倚靠着青天;关脚下的溪涧里,山泉水急速奔流,关两旁只有鸟才能飞过的山道,好像悬在高山上。<析>首联写居庸关的高与险。上句中,突兀,即高耸的样子,是直接表现居庸关的高大。倚青天,指居庸关靠着天,兼用拟人、夸张等手法,进一步表现居庸关的高大。下句中,一涧流水,既补充了居庸关地形细节外,又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居庸关地形地势的整体风貌。鸟道,指只有飞鸟才能越过的道路。悬,指悬着。鸟道已经艰险难行,此处的鸟道竟然是“悬”着的,侧面表现了道路之高之危。如此高大的关城,如此高而艰险的道路,“天下第一雄关”可谓恰如其名!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注>终古:往昔,自古以来。戍兵:戍守边疆的士兵。烦下口:地名,在居庸关附近。《魏书·常景传》:“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亦作夏口。”《北齐书·文宣纪》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馀里,即今之南口也。”本朝:称自己曾任职的王朝。此处指明朝。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雄边:地势险要的边地。<译>自古以来,守卫的兵卒频繁地来往于居庸关和夏口之间;明朝十三个皇帝的坟墓也依托着这雄伟的居庸关。<析>上句中,诗人从时间维度入手,写自古以来戍兵频繁地经过下口,来往于居庸关,侧面表现了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要冲绝塞,进一步突出了居庸关的艰险与重要。下句中,诗人写道,哪怕是明朝帝王的陵墓,也依托着地势险要的居庸关,使用衬托手法,突出了居庸关的险要的锁钥地位。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注>褊:狭小;狭隘。鸣禽:鸣声悦耳的鸟类。《水经注·居庸关》:“山岫层深,侧道褊峡,林鄣据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重冈:重迭的山冈。<译>坐马车穿越居庸关,看见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障据险,路才容轨,听到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登高远望,只见耸立在一重重山冈之上的一座座烽火台,一行行由上而下,就像飞落在眼前的雁阵。<析>上句中,穿,指穿过、穿行,通过动作描写,侧面表现了居庸关道路的狭小逼仄;下句中,点,作动词,指像小点一样处于或位于,通过描写重峦叠嶂见星罗棋布的烽火台,侧面表现了居庸关防御体系的完备。总之,通过对居庸关道路和与之相关的烽火台的描写,诗人更加完整地展现了居庸关的面貌,也进一步表现了居庸关的险要、雄奇与无懈可击。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注>燕代:战国时燕国、代国所在地。泛指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地区。经过多感慨:感触,感叹。又,谓情感愤激。不关:不牵涉;不涉及。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思风烟:景象;风光。《水经注·居庸关》:“山岫层深,侧道褊峡,林鄣据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译>居庸关地处古代燕国代国的疆域,这一带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慷慨悲歌的壮士,不像那些游子们,只是悲叹个人流落风烟之中。<析>尾联写诗人经过居庸关时的感受。诗人写道,自己行走燕代故地,穿行“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心中感慨良多。而且,诗人在此反用《水经注》的典故,指出这一份感慨,与寻常游子悲风叹月、思乡怀人的情感无关。那么,诗人感慨什么呢?或许,至少应该有这些:一方面,诗人面对居庸关这一千百年来抗敌卫国险关要塞,感受到先人的智慧与气魄,感受到先人杀敌御侮的豪情与壮怀,自然慷慨激昂气吞万里:一方面,如此险固的居庸关,竟然无法抵挡清人的进攻,以至于大明江山沦落,这无疑又让诗人痛苦、屈辱、低回、警省。这体现了诗人乃心大明志在恢复的赤胆忠心和苦心孤诣,当然非寻常游子之思可比。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居庸关(其一)①顾炎武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戍兵烦下口①,本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燕代①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注)①本诗作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江南抗清事业遭遇失败,顾炎武自顺治十四年(1657)北上,为继续抗清寻找时机。②下口:地名,在居庸关附近。③燕代:燕赵之地,泛指北方,古有“燕赵多义士”之说。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题,写居庸关的地理形势,“鸟道”典出李白《蜀道难》,写出山势的高峻险要。B.颔联写下口自古以来是驻兵要塞,明十三陵以居庸关为守卫,历史沧桑之感扑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