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测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与行,必须落实于精神与生活之间。

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选自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着悠久的知识分子传统,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儒家知识分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儒家传统文化深刻地形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给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理念、精神人格等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具体来讲,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

以上可以说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的正能量,但是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硕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奠定了儒家士人忠君的理念,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士人臣子只能劝诫、谏言,无论如何不能有不忠之心。

如果说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士人成为立法者和合,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

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但是另一方面,道家的“无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审美自由人格的塑造。与儒家重视社会伦理不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道家对审美自由境界的追求影响了无数在儒家仕途上艰难前行的士人,从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到钟情山水的谢灵运,从旷达超然的苏东坡到一心报国的陆放翁,道家思想成为儒家最好的补充,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平衡和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分裂的人格”弥合起来。

(选自人民网《儒道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二者立足点相同,因此构成辩证性关联。

B.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均利弊共存。

C.儒家思想易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

D.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心灵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儒道文化二者的关系,不过材料二论述的重心在于强调儒道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负面影响。

B.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和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

C.仁,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并平和面对逆境。

D.儒道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古往今来士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的矛盾与纠结,安抚了他们的心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C.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D.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4.作为当代知识青年,你认为应该如何从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5.(2020高一上·海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跑龙套

(沈从文)

①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角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②跑龙套在戏台上像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笔直恭敬地分站两旁,等待主角出场。看戏的常不把这种角色放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自己一举一动可不儿戏。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腰腿劲实本领好的,还可在前台连翻几个旋风跟斗,或来个鲤鱼打挺,鹞子翻身,赢得台下观众连串掌声。不过戏剧照规矩安排,到头来终究得让元帅寨主一个一个当场放翻!

③跑龙套另外还得有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调临时手脚忙乱。一般要求一个戏剧主角,固然必需声容并茂,才能吸引观众,而对于配角唱做失格走板,也不轻易放过。一个好的跑龙套角色,从全局看,作用值得重估。

④京戏必用耳听,有个故事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么一个真懂艺术的戏迷,听谭老板的戏时,不问寒暑,每戏必到,但座位远近却因戏而不同。到老谭戏一落腔,就把预先藏在袖子里两个小小棉花球,谨谨慎慎取出来,塞住耳朵,屏声静气,躬身退席。用意是把老谭那点味儿好好保留在大脑中,免得被下场锣鼓人声冲淡!这才真正是老谭难得的知音,演员听众各有千秋!

⑤故事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对于个人在台边一唱半天的某种剧目,即或唱工再好,也不免令人起疲乏感。何况有时还腔调平凡陈腐。最不上劲的,是某种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个人摇着头满得意的唱下去,曼声长引,转腔换调时,逼得喉咙紧紧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像孩子比赛似的,看谁气长谁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无戏可做,手足身段都是静止的,台上一大群跑龙套,更是无戏可做,多站在那里睡意蒙眬的打盹,只让主角一人拼命。这种单调唱辞的延长,和沉闷的空气的感染,使得观众中不可免也逐渐有梦周公势。这种感染催眠情形,是观众对艺术的无知,还是台上的表演过于沉闷单调,似乎值得商讨。

⑥京戏中有很多好戏,其中一部分过于重视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近年来地方戏到京演出,几乎得到了普遍的成功。地方戏不同于京戏,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这是中国戏剧真正老规矩,从元明杂剧本子上也可看得出来。虽属纯粹配角,也要让他适当发挥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有删改)

(1)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②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2)①自然段中,常称自己是个“跑龙套”角色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①和③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跑龙套”的重要性。

(4)根据②自然段,概括“跑龙套”者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固定任务,姓名通常不上海报。

B.不喜言笑,持刀弄棒。

C.凡事按照规矩行动。

D.基本功较为扎实。

(5)为什么④自然段中的故事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表面上是谈京戏中“跑龙套”的问题,实际上是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在重视发挥专家作用的同时,重视的作用。

(7)⑥自然段中,所说的“地方戏不同于京戏”具体指什么?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文化典故,不仅给文章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而且也显示了丰富的京戏知识。

B.本文在文章中的议论,幽默中略带点自嘲,比如在文章的开头称自己是“跑龙套”的,就具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对于京戏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还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京戏。

D.本文围绕京戏展开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从而表述了对“跑龙套”者的基本观点以及看法。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B.记叙文C.小说D.说明文

三、文言文阅读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请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有隐士曰侯赢,华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围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牟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牟。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甜,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率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居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黎十余年/

C.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D.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文中对诸侯儿子的称谓。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B.“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与“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中“而”字用法不同。

C.春秋战国时一般以左为尊位,后以虚左指留着尊位以待贤者。古代官员左迁意味着官职晋升。

D.“愿枉车骑过之”“不宜有所过”两句中“过”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礼贤下士,无论士人有无才能或无论才能大小,他都谦恭地按照礼节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B.侯赢为了观察、考验信陵君,故意表现得很没有礼节。他毫不谦让地径直坐上信陵君的车,让信陵君绕道陪自己去看望朱亥。

C.把侯赢接到家后,信陵君向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一一介绍侯赢,并到侯赢面前祝酒,最后又拜侯赢为上等宾客。

D.在侯赢看来,朱亥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因一般人不了解他,所以朱亥埋没在屠户中间,侯赢再三建议信陵君去请朱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②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岁(节选)

苏轼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选诗是苏轼写于嘉柘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

B.三四两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动容。

C.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此。

D.选诗虽然语言平易,但画面感强;虽然情感充沛,但表述含蓄;虽写吃喝小事,但富有哲理。

11.请简要赏析选诗最后四句。

五、情景默写

12.(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舟,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有“舟”的诗句,分别是“”“”。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吊古伤今,指出面对六朝灭亡史实,不以此为鉴,凭高对此,枉自感叹“”。

(3)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指出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后人为他们悲哀,但是如果“,”。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

六、选择简答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日出日落里,历代村民们炙肤皲足,埋沙培土,引水灌溉,施肥汗地,硬生生把一个贫瘠荒芜的沙洲,演化成花团锦簇的绿洲。于是,绿洲有了一个惬意的名头:太阳岛。

白雪消融那几天,土地被锄头和犁耙,整理成一垄垄、一畦畦,好像一幅精心雕琢的美术作品,赏心悦目。风起处,寒冬支离破碎的声音。春雨,便在风信里,。再一阵风吹过,生命破土而出,芽黄才露尖尖角,遥看成茵近却无。

当我被风挟裹着,再次登上太阳岛的时候,这几年牵挂的疼痛多少有了一些慰藉。一阵风来,眼前就是一帧不可方物的农耕图景。春风里的播种扬花,夏季里的瓜果飘香,秋天里的稻田流金,冬日里的橘园溢彩,好似一幅幅缤纷的锦缎。

在这个也是冬天、也是春天的时候,我听到了风儿掠过太阳岛的叨叨絮语,还有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

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试问谁不想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呢?特别是测试将近,如果考生只要吃下一块“记忆面包”,便可不费吹灰之力记住难背的课文、难懂的公式、难记的单词,那可真是一大妙事。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记忆力超群的“天才大脑”呢?

,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类似于知觉加工,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大部分信息在这一阶段快速“流逝”。少部分信息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可以保持几分钟,并且指导大脑决策。随后其中一些重要的短时记忆被进一步加工,转化为长时记忆,可保持几天甚至几十年。

掌握最佳记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记忆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时期,此时的记忆速度最快;,记忆速度虽有所下降,提取信息的能力却更强,也会转变为另一个优势。而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却因人而异:有的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率在上午八九点钟最高;有的人习惯于挑灯夜战,到了夜间思维才活跃兴奋。“一日之计在于晨”不见得人人适用,若是你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就能事半功倍。

15.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B.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C.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D.请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C

2.D

3.B

4.①儒家: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同时,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②道家: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儒家思想……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错误,张冠李戴。结合材料二“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可知,“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的是道家思想。

故解析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材料二论述的重心在于强调儒道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负面影响”错误,材料二提到了负面影响,但并不是论述的重心。

B.“对‘道’的追求和担当”错误,结合材料二“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这是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的鲜明特征之一。

C.“并平和面对逆境”错误,结合材料二“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可知,这是道家思想的正面影响。

故解析为: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C.强调的是儒家思想。

B.是儒道融合。

D.是道家思想。

故解析为:B。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儒家:结合材料二“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可概括出: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结合材料二“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颂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概括出“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家:结合材料二“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概括出: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结合材料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概括出: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

故解析为:①儒家: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同时,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②道家: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

5.(1)滥竽充数;各有千秋

(2)避免滥竽充数;自嘲;“跑龙套”有庄严的一面。

(3)“跑龙套”者必不可少,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跑龙套”也要有一份本事,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

(4)B

(5)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

(6)助手或群众

(7)地方戏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

(8)D

(9)A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指文章中所说的“滥竽充数”。“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指的是文章中的“各有千秋”。

(2)本题中“常称自己是个‘跑龙套’角色的原因”可由下列语句得出,“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角色”,所以原因一为:为避免滥竽充数。“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可知,自称自己为“跑龙套”的角色的原因有自嘲的成分,同时感到“跑龙套”角色有庄严的一面。

(3)由原文“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可知,“跑龙套”者必不可少,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由原文“跑龙套另外还得有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调临时手脚忙乱”可知,“跑龙套”角色虽然是配角,但是“跑龙套”也要有一份本事,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

(4)B项,“持刀弄棒”表述不合适,由原文“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可知,“持刀弄棒”是在作战时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才可以。故选B。

(5)第四段说到演员听众各有千秋,紧接着第五段说到“故事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接着从听众和演员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即原文中所说的“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

(6)由原文“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可知,这里面将“跑龙套”和“专家”二者共同来推进或改善工作,而那些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工作要靠专家来完成,但要想推进或改善工作,那些近于杂务的事情就要靠专家的助手或群众来完成,所以我们的社会应该在重视发挥专家作用的同时,重视也要重视助手或群众来完成。

(7)第⑥段说到京戏中有很多好戏,其中一部分过于重视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而地方戏却不同于京戏,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

(8)D项,“本文围绕京戏展开”是错误的,本文围绕“跑龙套”的问题展开。故选D。

(9)本文围绕“跑龙套”的问题展开,是文章的中心,然后从各个方面来说明“跑龙套”的重要性,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以本文为一篇散文。故选A。

故解析为:(1)①滥竽充数;②各有千秋。

(2)避免滥竽充数;自嘲;“跑龙套”有庄严的一面。

(3)“跑龙套”者必不可少,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跑龙套”也要有一份本事,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

(4)B;

(5)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

(6)助手或群众。

(7)地方戏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

(8)D;(9)A;

(1)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理解的基本能力。注意平时积累,并根据所给含义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解析。

(8)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9)本题考查对文体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重在叙事,说明文重在介绍说明事物,议论文重在论证观点等。“形散神聚”是散文写作的基本笔法。所谓“形散”,指两个方面:一是题材海阔天空,不受限制,它不仅对这种文体的总体而言,即使就一篇散文,也可以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不受时空限制,都可根据主题需要自由选择,融于一篇。二是指笔法自由疏放,可以任意挥洒,纵横驰骋。所谓“神聚”就是主题要集中,它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形散神聚,就是要求文章不但要具备鲜明而深刻的主题,还须抓住表面看来似不相关的人、事、景、物的内在联系,经过严密的构思和精巧的布局,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使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一贯、语不离宗。

6.A

7.C

8.D

9.①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

②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无论士人有无才能或无论才能大小,他都谦恭地按照礼节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来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魏国有个隐士叫侯赢,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赢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在这时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赢。侯赢整理了-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赢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劳驾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进入街市,侯赢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侯赢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赢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赢。侯赢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赢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一一介绍了侯赢,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祝福他。侯赢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侯赢难为公子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守门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自己驾着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下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赢便成了公子的上等宾客。侯赢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对此感到很奇怪。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来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方数千里”主谓结构,意思是方圆几千里,故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中“公子贤”“多客”是并列部分,均有完整主谓结构,应单独成句,中间应断开,排除C。

故解析为: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句意: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

C.“古代官员左迁意味着官职晋升”错。“左迁”应表示贬官。

D.正确。都是“拜访”的意思。句意:希望劳驾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

故解析为: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侯赢再三建议信陵君去请朱亥”错。原文“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意思是侯赢说:“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可看出原文侯赢没有再三建议信陵君去请朱亥。

故解析为: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修身洁行”,修养品德,坚持操守;“以”,因为;“故”,缘故。

②“以”,认为”;“长者”,高尚的人;“下士”,礼贤下士。

故解析为:①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

②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

10.B

11.语言平易略带幽默,耐人咀嚼回味。

感情深沉,前四句的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感情更加深沉。

画面感强,五六两句营造出了一种层峦迭嶂,极具画面感,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述效果;分析表述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错误。三四句的句意为:姑且喝一天酒,欢度一天,聊以慰藉这窘迫年月的悲愁。没有写出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过程。

故解析为:B。

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后四句的大意为:不要嗟叹与旧岁月的别离,就当是与新岁月的辞行。岁月啊,快点离开不要回头,让我独自老去吧。前四句的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和一、二两节呼应,使感慨更加深沉。这就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出新意,意虽酸辛,语却略带幽默。纪昀评苏轼诗时称赞“此首气息特古”,又评这最后一节说:“逼入一步,更沉着。”赵克宜《苏诗评注汇钞》卷一说:“沉痛语以警快之笔出之,遂成绝调”。这首诗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青年时代学习汉魏古诗的语言气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辞显示出了他的才情内敛,耐人咀嚼回味。

故解析为:语言平易略带幽默,耐人咀嚼回味。

感情深沉,前四句的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感情更加深沉。

画面感强,五六两句营造出了一种层峦迭嶂,极具画面感,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

12.(1)老病有孤舟;着我扁舟一叶

(2)谩嗟荣辱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扁”“谩”“嗟”“鉴”“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故解析为:(1)老病有孤舟着我扁舟一叶(2)谩嗟荣辱(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13.生机盎然(生机勃勃);此起彼伏;如约而至

14.①“春风”夏季”“秋天”冬日”领起的四个句子运用排比修辞,生动再现了太阳岛一年四季的农耕图景,内容集中而一气呵成,节奏流畅,增强了表述的语势。

②“好似一幅幅缤纷的锦缎”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岛上农耕带来的瑰丽多彩的喜人景象。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成语的使用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述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花团锦簇的绿洲”可知,本句的意思是“一个贫瘠荒芜的沙洲”经过村民们的改造后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可用成语“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生机勃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第二空,根据“风起处,寒冬支离破碎的声音……”可知,该成语用来修饰“声音”,其特点是随着风声接连不断地响起。所以可用成语“此起彼伏”。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第三空,根据文意可知,此处表述的意思是“春雨”会随着“风信”如期到来。所以可用成语“如约而至”。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故解析为:生机盎然(生机勃勃);此起彼伏;如约而至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的能力。

“春风里的播种扬花,夏季里的瓜果飘香,秋天里的稻田流金,冬日里的橘园溢彩”四个结构一致的句子连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句子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选择了“播种扬花”“瓜果飘香”“稻田流金”“橘园溢彩”这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农耕图景,使画面更加生动,内容更加集中,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意蕴深厚。“好似一幅幅缤纷的锦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春风里的播种扬花,夏季里的瓜果飘香,秋天里的稻田流金,冬日里的橘园溢彩”组合成的农耕情形,喻体是“一幅幅缤纷的锦缎”,“缤纷的锦缎”的特点是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给人以瑰丽多彩之感,所以该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太阳岛上农耕带来的瑰丽多彩的喜人景象。

故解析为:①“春风”夏季”“秋天”冬日”领起的四个句子运用排比修辞,生动再现了太阳岛一年四季的农耕图景,内容集中而一气呵成,节奏流畅,增强了表述的语势。

②“好似一幅幅缤纷的锦缎”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岛上农耕带来的瑰丽多彩的喜人景象。

15.D

16.记忆按其保持时间的长短;而随着年龄增长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用法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语境,首先理解画横线处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分别理解选项,找出其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A、B、C三项中的“你”为具体所指。D项与文中画横线处的“你”是群指代词,泛指,不确定对象。

故解析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结合下文“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推断,此处是按照时间长短对记忆进行分类,可以填入“记忆按其保持时间的长短”之类的内容。第②空,结合上下文“记忆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时期……”“记忆速度虽有所下降,提取信息的能力却更强……”推断,此处是对应年龄增长之后的情况,可以填入“而随着年龄增长”之类的内容。

故解析为:记忆按其保持时间的长短;而随着年龄增长

17.

谚语终觉浅,求索要躬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我们早早地遗忘了晦涩的“屠龙术”,口口相传的正是接地气的谚语。

谚语大都经历了时间的验证。留存下来的谚语,往往都能反映一些现实现象或者生活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人在田间垄上发现的遗传学道理;“蜻蜓低飞要下雨”则是古人由物象变化中归纳出的气象法则;“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是古人于人情世故中领悟到的处世哲学。我们不难发现,谚语中蕴含的道理其实都经历过一代代人的检验。《乡土中国》中曾言:“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谚语则是文化的通俗注脚,传递着朴实的经验,具有历史学上的意义。

时间变化的同时,时俗也在更迭,所以千百年前的谚语不能很好地契合如今的环境,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这些相关的谚语可能都得改弦更张。这也启示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条件使用相应的谚语。仅仅站在字面意思角度,认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相互矛盾,是混淆了这两条谚语的使用条件,同时并没有深入了解谚语的真正含义。“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内核其实点明了不能合理规划、通力合作的恶果,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证明了齐心协力的益处。

当我们仔细权衡两者,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谚语并不矛盾,反而站在不同角度诠释了合作的重要性,是彼此的进守辩证。

新的时代也会有新的谚语,而我们也需要检验这些谚语的“科学性”。各领域的年度“十大热词”就是谚语的一种变体,反映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反思。从某种意义上,热词与谚语并无二致,都在口口相传中彰显了某种道理,更重要的是,热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的是离我们更近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旧谚语,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将热词转化为谚语,在互联网社会的大浪淘沙中,甄选出属于新时代的谚语。

谚语,本质上是一种经验,自然也时常会出错,我们不能武断地奉谚语为圭臬。不过,我们仍会记住谚语,因为这背后隐藏的是先辈上下求索的身影,回荡的是一声声质朴的肯定,我们能从中汲取到前人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从而使自身拥有追求新知的勇气与决心。我们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思考,更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心怀,要理性地看待谚语,走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

材料作文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提到谚语之间的矛盾意义,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写作时可以用上这几句,也可适当增加其他相矛盾的谚语,丰富文章内容。“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分析。“退一步海阔天空”代表退让和宽容,在面对争执或冲突时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达到和谐与平衡;“不蒸馒头争口气”代表进取和硬气,“争”并不是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是有更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有“争”的态度。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两种生活的态度,有时对立,有时又可共存,要看具体情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强调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三个和尚没水吃”警示的是互相的推诿和集体中的内耗。当我们强调集体团结的时候,往往从不团结的后果进行警示——“没水喝”。当我们针对将要出现的不团结的现象进行警示时候,往往从正面来进行说教——“顶个诸葛亮”。两者看似矛盾,实际是从不同方面看待一个问题,强调要以更高的目标为导向,处理好个人和外界的关系。

②关联延伸三思而后行:充分思考,不盲目行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行事要果断,不留后患。情境与前提:理性认清事物,着眼于事情的顺利解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积极向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好的生活。枪打出头鸟(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过于高调,喜欢出风头,容易遭遇打击。情境与前提:目的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侧重于体型大小的客观性。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侧重于外观描述,有审美意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的才华不会也不该被外貌掩盖,不能只凭外表看人。人靠衣装马靠鞍:强调外在装饰的必要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苟且,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丧失气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选择还有余地,未来还有希望,不可轻言放弃,应当保存实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能力有限,需要善于借助外力,与人团结一致。靠人不如靠己:遇到事情不能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自主解决。

③立意参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灵活运用,转化为直接经验。认真分析这种“看似矛盾”背后的实质,考生就可以有多种立意的选择,可以探究矛盾背后的对立统一性,也可以跳开去阐发此类现象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还可以探讨谚语所代表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相对性。谚语中的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情境不同而区别对待,不搞绝对化、一刀切生活中“矛盾”“悖论”重重,学会化解与转换尽信书不如无书,应有理性辨析、甄别应用能力对待传统经验(间接经验),不可机械理解,生搬硬套偏离题意的考生,往往只对某一组谚语进行立意,像“争与不争”“团结一致赛过诸葛亮”“争退相宜,大道得矣”等等;都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测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与行,必须落实于精神与生活之间。

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选自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着悠久的知识分子传统,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儒家知识分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儒家传统文化深刻地形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给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理念、精神人格等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具体来讲,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

以上可以说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的正能量,但是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硕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奠定了儒家士人忠君的理念,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士人臣子只能劝诫、谏言,无论如何不能有不忠之心。

如果说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士人成为立法者和合,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

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但是另一方面,道家的“无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审美自由人格的塑造。与儒家重视社会伦理不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道家对审美自由境界的追求影响了无数在儒家仕途上艰难前行的士人,从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到钟情山水的谢灵运,从旷达超然的苏东坡到一心报国的陆放翁,道家思想成为儒家最好的补充,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平衡和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分裂的人格”弥合起来。

(选自人民网《儒道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二者立足点相同,因此构成辩证性关联。

B.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均利弊共存。

C.儒家思想易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

D.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心灵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儒道文化二者的关系,不过材料二论述的重心在于强调儒道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负面影响。

B.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和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

C.仁,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并平和面对逆境。

D.儒道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古往今来士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的矛盾与纠结,安抚了他们的心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C.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D.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4.作为当代知识青年,你认为应该如何从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1.C

2.D

3.B

4.①儒家: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同时,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②道家: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儒家思想……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错误,张冠李戴。结合材料二“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可知,“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的是道家思想。

故解析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材料二论述的重心在于强调儒道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负面影响”错误,材料二提到了负面影响,但并不是论述的重心。

B.“对‘道’的追求和担当”错误,结合材料二“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这是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的鲜明特征之一。

C.“并平和面对逆境”错误,结合材料二“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可知,这是道家思想的正面影响。

故解析为: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C.强调的是儒家思想。

B.是儒道融合。

D.是道家思想。

故解析为:B。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儒家:结合材料二“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可概括出: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结合材料二“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颂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概括出“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家:结合材料二“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概括出: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结合材料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概括出: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

故解析为:①儒家: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同时,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②道家: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5.(2020高一上·海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跑龙套

(沈从文)

①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角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②跑龙套在戏台上像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笔直恭敬地分站两旁,等待主角出场。看戏的常不把这种角色放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自己一举一动可不儿戏。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腰腿劲实本领好的,还可在前台连翻几个旋风跟斗,或来个鲤鱼打挺,鹞子翻身,赢得台下观众连串掌声。不过戏剧照规矩安排,到头来终究得让元帅寨主一个一个当场放翻!

③跑龙套另外还得有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调临时手脚忙乱。一般要求一个戏剧主角,固然必需声容并茂,才能吸引观众,而对于配角唱做失格走板,也不轻易放过。一个好的跑龙套角色,从全局看,作用值得重估。

④京戏必用耳听,有个故事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么一个真懂艺术的戏迷,听谭老板的戏时,不问寒暑,每戏必到,但座位远近却因戏而不同。到老谭戏一落腔,就把预先藏在袖子里两个小小棉花球,谨谨慎慎取出来,塞住耳朵,屏声静气,躬身退席。用意是把老谭那点味儿好好保留在大脑中,免得被下场锣鼓人声冲淡!这才真正是老谭难得的知音,演员听众各有千秋!

⑤故事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对于个人在台边一唱半天的某种剧目,即或唱工再好,也不免令人起疲乏感。何况有时还腔调平凡陈腐。最不上劲的,是某种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个人摇着头满得意的唱下去,曼声长引,转腔换调时,逼得喉咙紧紧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像孩子比赛似的,看谁气长谁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无戏可做,手足身段都是静止的,台上一大群跑龙套,更是无戏可做,多站在那里睡意蒙眬的打盹,只让主角一人拼命。这种单调唱辞的延长,和沉闷的空气的感染,使得观众中不可免也逐渐有梦周公势。这种感染催眠情形,是观众对艺术的无知,还是台上的表演过于沉闷单调,似乎值得商讨。

⑥京戏中有很多好戏,其中一部分过于重视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近年来地方戏到京演出,几乎得到了普遍的成功。地方戏不同于京戏,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这是中国戏剧真正老规矩,从元明杂剧本子上也可看得出来。虽属纯粹配角,也要让他适当发挥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有删改)

(1)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②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2)①自然段中,常称自己是个“跑龙套”角色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①和③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跑龙套”的重要性。

(4)根据②自然段,概括“跑龙套”者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固定任务,姓名通常不上海报。

B.不喜言笑,持刀弄棒。

C.凡事按照规矩行动。

D.基本功较为扎实。

(5)为什么④自然段中的故事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表面上是谈京戏中“跑龙套”的问题,实际上是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在重视发挥专家作用的同时,重视的作用。

(7)⑥自然段中,所说的“地方戏不同于京戏”具体指什么?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文化典故,不仅给文章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而且也显示了丰富的京戏知识。

B.本文在文章中的议论,幽默中略带点自嘲,比如在文章的开头称自己是“跑龙套”的,就具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对于京戏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